九零小巷来了个大美人 第161节
张晓宇说:“对对对,就是这个名字,高考完了以后,那边生意简直爆了,好多来京市旅游的都去那边吃饭,说是图个好彩头,那些外地来的,把人京大清大当旅游景点来逛,不过我是听说那家的火锅味道好,价格也不贵,很适合学生消费,要不去那家?”
魏香有点心动:“我都可以的,徐梦呢?”
徐梦:“我随你们,那我们就晚一点去,一点要换桌,会多出很多桌子出来。”
要等时间才能吃饭,三人干脆就在学校四处转转,可能是因为要离校的忧伤,几人的心情又雀跃又忧伤,一想到告别魔鬼高三,自然是开心居多的,但高中也是一段不错的回忆,而且以后三个小伙伴是要分开了。
魏香说:“我打算报师范,学费便宜些,而且当老师也挺不错的。”
张晓宇点点头:“是很好的啊,你看看杨老师夏老师那样的,每年红包跟补课费都赚不少了,我听说夏老师被学校给批了一顿,还记了个教学事故,是因为你告了他的状是吧。”
老师被记了教学事故在档案上,是很不好看的,终身都影响升迁。
徐梦很意外:“我还以为最多被学校骂一顿呢,难怪刚才我没在你们班看到他。”
魏香也觉得解气,只是不够解气,她有事情要找徐梦。
“对了,你家那个停电宝我们家卖得差不多了,我小哥想在县城租个柜台卖,以后固定找你叔叔提货,现在流动摊点,还是有些人不敢买,你问问你叔叔会不会长期做这个。”
“啊,这么快就卖完了?”
“什么东西?”张晓宇问。
魏香说:“停电宝,其实大部分都是村里人卖掉的,这东西在我们农村用处比在城里大,早上我们出去捡菌子,晚上出门赶水,家里备上一台很实用,我们村跟我们家关系不错的,几乎都拿了一台,当初我们村长买回来还不肯告诉我们在哪里买的,我小哥拿着停电宝,晚上在外面晃一圈,结果就有好几家想要买。”
她家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徐梦说:“倒不用太着急去租柜台,你们先在县城摆摊卖着嘛,提货的话找我叔叔就行,一次也别提多了。”
魏香眼睛更亮了:“你是不知道停电宝多好卖,刚开始只熟悉的人买走了几台,大家用过几次以后,觉得光亮大又不费电池,慢慢的买的人就多了,我觉得做生意未必是要多厉害的嘴皮子,方法也很重要,而且徐梦你教我的几招也很管用。”
“什么招?”张晓宇对做生意不是很感兴趣,但听到是徐梦教的,也愿意多听几句。
————
报完志愿,就等着结果了,也是一个揪心的暑假。
状元桥火锅店的生意,却没有因为气温和学生放假受到影响,一进入暑假以后,生意却越来越好。
火锅料销售打开以后,越来越多的人也知道了状元桥的来历,刚开始是猎奇的心态过来吃一顿“朝圣”的火锅,来这里吃饭的大多数是外地来京旅游的学子。
暑假一到来,京市的旅游也一时之间起来了,但凡有父母带着孩子来京旅游的,大部分就会来京大这附近转转,来了就会来吃个状元桥,这名字起的好,意头也好,所以本来张明卿都安排好了的暑假淡季给员工的休假也泡汤了,营业时间还要往长了延,好在她店里的生意一向不错,员工们倒也习惯了这些节奏。
而这边一忙起来,找工厂的事情就耽搁了。
现在火锅料还在原来的地方加工,地方不大,就算是多招几个人,加工的量也有限,工厂做起来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了。
这段时间店里的生意也好,张明卿想给自己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忙的脚不沾地的。
刚巧听人说徐梦刚刚带着人吃完饭,张明卿就追了出去,正巧赶上了跟人才分开的徐梦。
“徐梦,你还没走啊。”张明卿三步并作两步的跑来,一边跑一边还气喘吁吁:“志愿报完了吗?”
徐梦点了点头。
张明卿也懒得跟她废话,一把就拉住了人的手:“你去帮我看个工厂,有朋友给我找了几间厂房,我这都没时间去看,你去看一眼,能做车间的话,这段时间就要定下来了。”
要不是刚才去过她店里,还真不知道生意这么好了。
“行,我跟谁联系,你给我一个联系方式。”
“你跟我去一趟店里。”
张明卿说完,就把人往店里领。
这会儿店里已经开始收拾午市的桌子,新招来的员工比较多,大多数都不认识徐梦,刚才还是宋霞瞧见了她,才去告诉张明卿的,徐梦没想到自己吃个火锅也能被抓壮丁,心中有些悲愤。
等到了张明卿的办公室,她从办公桌的抽屉里面翻出来一个小本子,她又拿出一支笔出来,用嘴下了笔帽,填了几个联系方式给她:“这几个,你跟这人聊一下,主要是看车间有没有地方可以垒灶,厂区的环境怎么样,还有车间是否能用明火……这些跟这些。”
徐梦看了扶额,这么多地方,要一个一个去看,那肯定要花不少时间。
“行吧!”
张明卿顿时就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没办法,现在销量变大了,光咱们那个地方,换成两班倒,都忙不过来,现在那边只能做加工厂和仓库,光打包的都有三个人,地方太小了,产量也受限,招人我都不敢海了招,你介绍的那个人是真不错,京市这边的销售,光她一个人就占了三成。”
说的是虎子妈。
一部分是代理商直接找店里提货,另一部分就是虎子妈带的这些人,在火车站和景区专门找外地人销售,刚开始生意还不是很稳定,但高考前后,生意一下子就好了起来,光这一部分的提货量就翻了倍。
本来想的事,谁会在夏天吃火锅。
但明显客人不这样想,店里面热得厉害,张明卿只能在店里加装了两台空调。
春兰的窗机,大几千一台,贵得厉害。
徐梦拿着那一连串的地址,深感现在国企开始在走下坡路,南方的工厂和小企业,对这些工厂的影响也挺大的,大部分都是国营企业关掉的车间或者仓库,有些公司周转不灵的,就想要租掉一些厂区,缓解缓解厂里的经营压力。
拿到了小笔记的徐梦,当天就安排去看厂房。
大部分都是跟工厂的办公室联系,一个电话打过去,有些态度比较好,愿意在电话里面简单的讲一下情况,有些脾气比较暴躁的,三句两句都不愿意多讲,一言概括就是让你先过来看一看,电话里面是一句都不想多讲。
这些人首先被徐梦排除了,哪怕厂房合适,以后跟这样的房东打交道也是够闹心的。
电话里面能沟通的,先问清楚想出租的厂房多大,能否开明火,有些厂房是以前做仓库的,出租的又是楼上的房间,肯定不能垒灶台,这些也要排除。
刚开始跟人打交道也有些张不开口,说着说着就说溜了。
等打了五六个电话,徐梦被人挂断电话也不会生气了。
排除了一圈以后,徐梦锁定了几个地方。
一个是棉纺厂的食堂,南方小工厂兴起以后,对国营的棉纺厂打击最大,棉纺厂早就不是炙手可热的国营单位了,这几年厂里的人口也缩减了很多,其中一个食堂就空了出来。
徐梦马上给张明卿打了电话,说:“我看着这个厂子是最好的,以前就是食堂,灶都是现成的不用垒,关键是地方太大了,加上工人们吃饭的地方,一共有一千多平方。”
“租金多少?”
“月租金三千。”
“你等等。”张明卿在那边直起身子,拿起笔记录:“位置在哪?”
“棉纺二厂。”
“棉纺二厂,他们厂怎么会有房子出租?”
“厂子效益不好呗,我仔细问了一下,人家要不避讳我,这几年厂子里少招不少人,退下去也不接班了,厂里一下少了好多人,以前二厂好的时候,厂里食堂都有三个,现在用不着那么多,觉得空着浪费,就租掉一个,现在租出去的这个是最小的,最大的比这还大三倍。”
棉纺二厂可是个大厂,最多的时候职工都有上万,加上家属有几万人,占了好大的一个厂区。
这个年代的人心里都有一张地图,张明卿是老京市人了,自然知道棉纺二厂,这也是京市的老牌好单位之一了,她小时候就很羡慕棉纺厂的朋友,家里总能搞到碎布头,没想到这样的厂子,居然也要开始出租食堂。
“其他的,有些我打电话问情况,别人都不想跟我多说几句,我想着这么拽,那以后也是不好打交道,这些就首先排除了。”
“你做的没错,先在电话里问问,也不跑空路。”也是这段时间太忙了,张明卿早就该想到的。
早知道徐梦这孩子脑子里有划算,不知道原来她这么有成算,早就该叫她帮忙了,毕竟是小年轻脑子也灵活,待在家里就把事情干了个大半。
这样想着*,张明卿就说:“团团最近也在你妈妈那边上课呢,你带着她多玩玩。”
冯燕文当初一开班,张明卿就首先报名支持她,从寒假班到暑假班,一个都没落下,这孩子其实平常比较内向,结果在外面还挺放得开的,还交了不少朋友,上个学期张明卿就没怎么管她,尽把孩子丢冯燕文那了,结果期末考试成绩一出来,人家还进步了十几名。
“团团还小呢,跟我玩不到一起。”
团团跟黄晓莹倒是玩的来,还给黄晓莹排的那个小品做指导!
两人在电话里约了下次见面的时间。
负责联络的是棉纺二厂的办公室副主任,在电话里听着有些年纪了,徐梦对他恭敬一点,他语气也会更温和几分,尤其听出来是个极为年轻的小姑娘,语气就更温和一些,两人很快就把时间敲定好了。
这头约好了马上就叫来张明卿过来看,两人到了棉纺厂,说明来意,门卫很快放行。
果然,廖主任是个六十来岁的小老头,长得慈眉善目的,个子有点矮,带着一副近视眼镜,看人的时候喜欢眯着眼。
“廖主任你好,我就是在电话里跟你联系的徐梦,这是我们老板张老板,这位是廖主任,棉纺厂办公室副主任。”
“廖主任你好。”
“张老板你好。”
张明卿眼尖,一眼就认出来了廖主任:“廖主任,廖红旗是您什么人?”
廖主任怔愣片刻,然后恍然大悟:“你是红旗的同学?”
又说:“红旗是我儿子,也在厂里上班,可我看你的年纪也不大啊。”
张明卿保养得当,看上去也就三十出头。
廖主任的儿子中专毕业以后也是进了棉纺厂,虽然也是坐办公室,但男的不注意管理体型,后期一发福,人就老了十岁不止,所以廖主任看着张明卿,也觉得跟他儿子不是同龄人了。
张明卿很熟络的讲了几个廖红旗小时候的趣事,跟对方对上了暗号。
这年头有熟人就好办事些。
第141章
既然是熟人,后续也就好聊一些,廖主任未免就放的开了些,开启了吐槽模式:“咱们厂子啊,也是不容易,以前厂里多好,上万职工,现在被南方的那些小厂子压的喘不过气来了,本来也不想出租食堂的,但能给厂里增加点收入,还是想多想想办法,但其实三千块钱一个月,对我们这么大的厂子而言,也干不了什么。”
言下之意就是,虽然咱们认识,但价格是不太好压的。
张明卿只是笑笑,一个月三千其实也不多,如果地方确实够大,这个价格是很划算的。
一千平方的食堂,能容纳下上百人的操作车间,虽然她暂时没有这么多的员工,但地方易租大却不容易租小了,但确实比她之前想的要大了点。
两人交换了一个颜色,张明卿就把话咽进肚子里。
“我们现在的员工其实也没有那么多,恰好看到您这里的厂房要租,就过来看一看。”张明卿说。
廖主任主任就带着两人去看场地。
这个厂子是建国初期创办的,是一家老国企了,建筑也是五六十年代比较常见的红砖苏式建筑,当年苏联援建的,食堂盖的顶特别高,最高的地方足足有五六米,这么高的建筑物,哪怕夏天走进去,都感觉到很凉爽了。
厨房就在整个食堂的最东边,一到下午那边也很凉快,张明卿一走进去就很满意了,这里要拿来做厨房,冬天冷倒没什么,但夏天热就很要命了。
“你们租这个房子是打算干嘛的,我之前听小徐说,好像还要能用明火?”
“是要搭灶台,炒火锅料,应该是可以的吧。”冯燕文看了一下,现有的灶台都有十几个,还都是大灶,她在心里暗暗点头,觉得徐梦这孩子靠谱,第一家来这里简直是来对了。
廖主任说:“能能能,我们这里以前就是食堂呢,而且最方便的就是,这边跟我们厂区不连通,看到这扇门没,进食堂的那扇门一堵上,咱们就各自干各自的事情,互相都不会打扰,你们在这边建你们的工厂,我们在那边干我们的活儿,我们厂里人多也复杂,以后就算是租出去了,也是不允许别人随便进厂子里去的。”
这样也好,互相不打扰最好。
张明卿又在心里暗暗点了个头:“有给人休息的地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