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九零小巷来了个大美人> 九零小巷来了个大美人 第157节

九零小巷来了个大美人 第157节

  提起分数,徐梦就想到了夏老师那副吃到了狗屎的表情,忍不住弯了弯嘴角,得意的说:“大概四百五上下,但我觉得应该往上一点,去年的文科市状元是463,今年的题目稍微难一点,这个成绩应该在区里都有排名,在全市的排名也不低了。”
  冯燕文只觉得身子一软,顿时就卸了力气:“考得不错,挺好的,妈妈真的为你骄傲。”
  徐梦见她脸色变了,忙扶着她在椅子上坐下:“妈,你没事吧。”
  冯燕文摸了摸眉心:“就是没想到你能考这么好,我心脏跳的有点快。”
  徐梦想到了范进中举,刚才应该委婉一点的。
  手忙脚乱的给冯燕文顺了顺气:“深呼吸,您深呼吸。”
  冯燕文本来就是高龄产妇,又受到了这么大的刺激,不会有事儿吧。
  徐梦又赶紧去厨房,倒了一杯凉白开出来,送到冯燕文手边,但见她手都微微在发抖,竟然是连水杯都拿不稳了,顿时懊恼自己沉不住气,刚才回来的时候还蛮淡定的,不管谁问她,她都只说考得不错,刚才怎么就稳不住了。
  好不容易才等到冯燕文心情平复一些,见她激动的眼眶都红了,握着徐梦的手说:“你真不错,真的不错,这个成绩能上京大了吧?”
  京大啊,那是多少学子可望不可即的梦想。
  徐梦点了点头,斟酌着要怎么说,好歹给冯燕文做了点思想工作,最后在她的催促下还是直接说了:“老师建议我报考京大外语系。”
  冯燕文只觉得呼吸急促,眼前一黑,可不真就晕过去了吗?
  第136章
  徐梦也没有想到,妈妈的心里承受能力这么差。
  可能跟她怀孕了有关。
  但看着冯燕文晕了,她只能撒开脚去喊人,很快王栓柱就回来了,听说冯燕文晕过去了,赶紧把人报去最近的卫生所,给吸氧了才完事。
  好在冯燕文没什么大事,但她这一晕倒,也恰好作证了徐梦考差了的传言是真的。
  现在整个长春巷的邻居们甚至都有些同情冯燕文了,顿时流言四起。
  好在冯燕文就是正常的激动了一下,没什么大事,而且孕妇缺氧也是正常现象,医生顺便叮嘱了一下少激动对胎儿不好,在卫生所住院观察了一下。
  冯燕文醒来还是很激动,但不像刚才那样了,握着徐梦的手问:“京大靠谱吗?”
  京大在本市的录取名额还是很多的。
  徐梦想了想说:“我想学外语专业,现在还没想好第一志愿到底报京大还是外语学院,按说外语学院肯定靠谱,但京大的话有点风险,万一没录上,那外语学院可能也要黄。”
  有些学校报考人数多的话,会紧着第一志愿报自家学校的学生录取,这叫掉档。
  “而且我们学校没有报考过京大的经验,也没有办法评估,但我看学校是想让我去报京大的,只是我自己还在犹豫,万一要是没考上,那我得复读一年,代价也是蛮大的。”
  冯燕文很欣慰的握着徐梦的手:“你有这样的理智很好,这件事情要慎重的考虑一下。”
  正说着话,常妈带着常喜一起过来看她。
  常妈也听到了冯燕文被刺激到住院的传言,有些同情但又不知道怎么安慰,有种无力感,但这个时候说成绩的事情好像也不太合适,于是握着冯燕文的手,让她好好休息,保持愉快的心情,说了一大通莫名其妙的话,听的冯燕文云里雾里的,但她理解这是常妈的正常关心,她一个高龄产妇,让人忧心孩子是否能够正常出生也是常有的。
  “我没事,让你费心了。”
  “哪有的事,我们家常喜跟徐梦是好朋友,你人也不错,咱们放在古代就是通家之好。”常妈绞尽脑汁的,不留痕迹的安慰冯燕文,并且尽量避免提高考这档子事,也不夸常喜了:“现在天气热,孕妇的负担是重些,我怀常喜那会儿就很怕热,那时候可没现在这个条件,风扇家里有我都不敢一直开着。”
  这一席话,越发应证了冯燕文心里的猜想,常妈可能因为她胎儿有问题了。
  冯燕文也不想点明了,成绩没公布之前,还是低调一点比较好,她拍了拍常妈的手说:“这几天天确实热,我白天不该出门的……”
  两人聊了很久。
  那头常喜带着徐梦出了卫生所大门,她买了两只绿豆冰棍,两人一人一根,蹲在卫生所大门口,一边吃着一边聊天。
  徐梦找常喜打听:“你知道咱们街道,谁对这附近最熟悉吗?”
  她也想帮忙找一找适合做加工车间的厂房。
  常喜悠悠的吃着:“你干嘛?”
  “朋友店里要做个工厂。”
  “你怎么打听到我这里来了,这事儿应该找王叔问,或者找刘阿姨,他俩人脉广对这一块都比较熟悉。”
  “行。”徐梦换了个话题:“这次你考得很好吧。”
  常喜正在咽东西,突然被呛到。
  完了完了,她妈只说不要在徐梦跟前提,但也没有说万一徐梦主动问起怎么办啊。
  “咳咳咳,也还行,比我平常考得好,主要是英语,真的多亏你,这一年要不是你,我真的一点信心都没有了,之前都考虑过上我妈他们系统内的大专院校了。”毕业分配也是往铁路单位分配。
  但常喜不喜欢。
  现在的人都羡慕铁老大,福利好工资高,出去坐火车全免费。
  现在铁路员工还没分段,后来是分段了以后,京铁的员工坐京铁段的路线是免费的,现在只要是铁路员工,拿着工作证上车,去哪里都不要路费。
  别感觉车费不值几个钱,火车费对比当下的收入水平来说,是贵的。
  徐梦欣慰的说:“那你想好报什么大学没有?”
  常喜真的不想聊了,但奈何徐梦一直问,在说下去就有点戳徐梦的意思在了:“交大吧,我成绩也只够上交大的,不然就要去外地了,我不是很想去外地念书。”
  徐梦点了点头:“交大离不远,你还能住家里吧。”
  是这样讲没错,但常喜都想好了要住学校的。
  不是,咱能别再聊这个话题吗?
  此时,正在老家的魏香也对好了答案,她的成绩比去年的本科线还高了十几分,应该能上本科。
  魏香高兴的原地打转转了,跳了好几圈。
  同样在县城读书的同学羡慕的看着她,也就是城里的学校好,升学率很高,像县城的学校,大学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这里面还包含了大专院校以及各种,本科率就更低了,像他们学校还是本县最好的中学,一个学校撑死了也就百分之十的人能考上本科。
  所以魏香带着成绩回家的时候,她家里就已经庆祝上了。
  魏香的父母年纪都很大了,上面几个哥哥姐姐也都没赶上好时候,碰到这个幺女恰好能读书,就算是家里条件不好,他们也努力把孩子送去城里读书了,像他们这样花这么多钱培养孩子的不多,刚好也是碰上了好年景,家里这几年的收入都不错,山上种的果子也卖出去了大价钱。
  “这几天你进一趟城,去找下你同学,给人家送点东西。”魏母缓缓的开口:“多亏你那个同学,最后一个月还住在人家家里,虽说咱们也交了粮,但也要记得人家对咱的好,这几天你哥也要进城的,让他带你去。”
  魏香最小哥魏强今年二十三,常往城里跑,运点家里的山货进城卖。
  这段时间雨水大,山上的野山菌都出来了,家里人一般都是天不见亮的就去山上采,天蒙蒙亮就要骑车去城里赶早市,这几年魏香要在城里念书,家里人就要比往年更辛苦些,如果魏香要是考上大学,就得挣更多钱。
  为此连她小哥说亲都推迟了几年。
  魏香这几天还想下河去玩,父母拦着不让。
  哥哥姐姐们都没花家里这么多钱,现在又要念大学,自然要她自己更辛苦一些挣钱才行,魏母让她也跟家里其他人一样,天不见亮的起来上山摘菌子。
  这也是个态度,不然哥哥嫂子们都忙着呢,要花钱的小妹却在外头玩,说出去都不像话。
  魏母说:“这几日山上的行情好,菌子也多,城里人又爱吃这个新鲜,你们也抓紧点挣钱,不然小明媳妇都没说上呢,小妹又要去念书,哪哪都要花钱,小妹你明天给你那同学带点菌子过去。”
  魏香正在低头呼哧呼哧的吃面,听到这话就抬起头:“您不是说,算命的说我十九岁有个节坎,不让我出门的吗?”
  魏母说:“只不许你下河,去危险的地方,去城里怎么就危险了,不过出门你也要看着点路,别跟个眉头苍蝇一样的乱转,也不止是叫你去同学家,也去一趟学校,跟老师商量一下报志愿的事,对了你也给老师带点蘑菇过去?”
  魏香摇头:“我老师一个人住,带了也吃不了,不过可以带点玉米,她喜欢吃这个。”
  魏母说:“那我自己去地里掰。”
  山上的路不好走,她跟魏父两人腿脚不好,就留在家里做家务看着小些的孩子们,她算着时间早上能去一趟地里,当天掰下来的,放好了也能吃个两三天的。
  魏母安排好了活儿,几个孩子都各自散去了。
  魏香一直没说话,其实她自己早就想好了,她就报师范学院。
  家里的负担重,小哥到现在还没敢说对象。
  而且她成绩也不算太好,能力范围内选一个自己能够得上的吧。
  这样想着,魏香晚上就没怎么睡好。
  凌晨四点,哥哥嫂子们起来的时候,魏香也被叫起来了。
  这附近的山不大,得早点去寻摸,去的人要多,不然找到的蘑菇不够多,一趟城里就算是白跑了,所以要全家出动,七八个人打着手电筒,浩浩荡荡的上了上去。
  这季节山上还有蛇,所以要很小心,上山的时候,都是穿着胶皮套鞋,哥哥们手里或者拿着根棍子,或者拿着镰刀,就是怕山上有蛇会咬人。
  全家人一起行动,两个小时也采了二十几斤蘑菇。
  魏强高兴坏了,跟妹妹说:“今天的最多了,早点去菜市场,卖个好价钱。”
  捡得少了,电池费用都出不来。
  从他家里去城里有二十几公里的路,骑自行车快的话,也要一个来小时,于是把这些蘑菇分了大概两斤重左右出来,并二十来斤玉米,这是给徐梦的,另外一些玉米,则是给章老师的,兄妹两个一人骑着一辆车,往城里去了。
  到城里的时候也才七点钟出头。
  兄妹两个决定分开行动,魏强去了菜市场卖菌子,魏香则是先去学校找章老师,然后去长春巷找徐梦,到长春巷的时候也才八点多,徐梦刚从卫生所回来。
  冯燕文在卫生所吸了一晚上的氧,回到家的时候身体已经舒服多了。
  现在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适应了女儿考出450的事实。
  刚到家,徐梦就看见了魏香,她高高兴兴的迎了过去,几天没见魏香,觉得她又瘦了好多。
  徐梦忙问:“你怎么还瘦了。”
  魏香把蘑菇跟玉米递给她,因为知道徐梦家里有冰箱,玉米给她家的就多些,而且她家人也多,魏香住在这里那段时间,跟那三个小家伙的关系也处的蛮好的:“我天天上山捡蘑菇,早上三四点就要起来,这蘑菇给你的,早上采的,还有玉米,这段时间刚好应季,你留着吃吧。”
  这年月,人生活水准都不高,就是乡下地方也很稀罕吃新鲜玉米。
  要不是这几年条件好了,不稀罕粮食了,换以前这么嫩的玉米谁舍得吃,纯粹糟践粮食。
  所以哪怕是曾经下过乡,在农村待了十来年的章老师,也都很喜欢吃嫩玉米的。
  徐梦也很喜欢:“玉米好吃,待会儿我就去煮一大锅,真是的你每次过来都要送我东西,对了你等等,我也有东西要给你。”
  不等魏香拒绝,徐梦蹭蹭蹭的跑出去。
  一气儿跑到王栓柱现在住的房子里,王栓柱有个柜子专门放样品的就放在给她留的那间房,她从家里拿了一个充电宝,这东西比手电筒可好多了,能够充电。
  等徐梦回来,往魏香手里塞了两个停电宝。
  “不要不要,我家里就有手电筒。”魏香拒绝。
  徐梦告诉她:“这东西是充电用的,不费电池,电费可便宜多了,而且晚上打着这个出去,亮也足够大,现在是白天我不好给你展示,但这玩意儿是真好用,现在我家里都用这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