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小巷来了个大美人 第139节
以前张明卿在客运段,跟赵主任打交道比较多,他负责的是火车上销售的东西的采购。
“花生瓜子矿泉水”都是铁路上自营的福利,这些就掌握在赵主任手里,像他这样的岗位,别说主动开口,上杆子巴结的都不知道有多少。
张明卿心中一动,从柜子里一连拿了好几包火锅料出来,又找了个最不起眼的袋子,把几包火锅料往里面一裹,就招呼着徐梦一起下楼。
刚才打电话也没避开徐梦,那股子热情劲儿徐梦也感受到了,两人说了几句,最开始她接到电话的时候,徐梦还以为是在那边卖东西给站里领导盯上了,但见张明卿眉飞色舞的,便知道不是那么一回事。
楼下黄晓莹刚好也干完今天的工作了,在楼下帮了一会儿忙。
她现在跟店里的人关系处的很好了,大家都知道她领的是徐梦发的工钱,不帮忙是本份,愿意帮忙就是情分了,加上她在店里年纪最小,大家都很照顾她,不知不觉就打成了一片。
徐梦一下来,汪霞就跟拍了拍她的肩膀提醒:“你表姐来了。”
提醒她跟着一起回去。
两人就坐着徐梦的自行车,一道往长春巷回去。
而张明卿带着那一袋子火锅料,风风火火的去了以前的单位。
————
春暖花开,这段时间气温逐渐暖和了起来。
前段时间家里的菜圃都清过一轮,徐梦带着几个孩子,在倒春寒来之前,把菜地翻过好几遍。
这还是舅舅教她的,地下的虫卵,冻一冻也能冻死。
地晾够了,几个人就开始商量起种什么来,徐梦刚院子就听见几个孩子在吵吵。
老二说:“种西瓜,西瓜好吃。”
老大却坚持要种青菜:“家里有青菜多方便啊。”
老二很坚持:“西瓜也好吃,不然就种番茄。”
他们看到黄晓莹回来了,齐齐的看向她,非要她评评理。
这段时间几个人在一起处出感情出来了,几个人明显跟黄晓莹要更亲近些。
徐梦醋醋的说:“还是小孩儿能跟小孩儿玩到一起啊。”
不光是三个小孩儿跟黄晓莹更亲近,就连黄晓莹日常也不爱找她玩。
黄晓莹眨了眨眼睛:“表姐——”
徐梦日常要读书,两人相处的时间,说不定还真没有跟跟几个小孩儿相处的长。
几个人就蹲在池子边上,看青菜刚刚发的芽。
前几天撒的小白菜,都长起来了。
黄晓莹说:“现在只能种青菜,咱们把去年收的葱头给种上,剩下的全撒上青菜,等五六月份才开始种西红柿……和西瓜,那个季节才适合种西瓜。”
老二又提议:“还要种黄瓜,黄瓜也好吃。”
黄晓莹愉快的答应了。
只有十几平米的菜圃,但规划好了能种不少菜出来,去年冬天养的小白菜就没死,一直间苗吃,隔三差五的能扯几根出来,也是乐趣,几个孩子现在感受到了种田的乐趣以后,对种菜更感兴趣起来。
正说着话,冯燕文回来了。
她现在是真的忙,周末尤其忙,哪怕都招了四个老师了,培训班那边一直都是缺老师的。
老师一边在招,教室也一边在扩。
冯老师在招老师这方面明显比别人谨慎,不仅英语基础要扎实,人品也不能太差了,混出来的水货学历,是没办法混进去她的培训班的。
这段时间那边在装修,连同隔壁黄奶奶以前的院子,也开始装修起来。
原来买了黄奶奶房子的买家,嫌他们家亲戚找麻烦,又透出点砍价的意思来。
刚好那段时间王栓柱计划着跟冯燕文结婚,又碰上徐解放这事儿,他本意是想买个商品房,搬到新房子住,但又不放心把冯燕文丢在这边,索性就把黄奶奶的房子给买下来了。
价钱还是三万八。
自从那边一买下来,黄奶奶就搬去找好的养老院去住了。
而且王栓柱开口了,十年以后如果老太太还在,养老院的钱他出。
但到那个时候,这老太太也快九十岁了,便就算是活着,又能再活几年,又是十年以后的事情,现在长春巷这边,谁不夸一句王栓柱厚道,就算唐慧再怎么想闹事,她拿的出三万八,或者敢拍着胸脯说,十年以后若是老太太还活着,养老院的钱她掏吗?
唐慧就算再怎么横,也不能跑去养老院去找人要钱去。
而王栓柱则是得了一长溜的房子,该说不说这房子他买下来是最合适的了,两边规整一下,不仅黄奶奶原来的院子更大一些,他原来的户型也比以前更好更规整了,两边一起装修,索性把该换的都换了。
这年头城区建筑也有翻修的规定,但他这房子本身也不是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物,不在保护的范围,翻修的力度大一些,只要不违规搭建,是可以好好翻修一下的。
只是在外人看来并不划算,买房才几万块,装修却又要多花好几万。
还不如买新房呢。
对于知道未来几十年的走向的徐梦来说,只怕那些自认为聪明的人,最后才是吃了大亏的,长春巷这一带,可是熬到了最后都没有拆迁的,号称地段最强,五百万也只能买个十几平米的“破”地方。
第117章
“那边的房子装的怎么样了?”
见冯燕文回来,嘴角挂着笑,徐梦随口问了一句。
“昨儿去见了他家里人。”冯燕文回答的牛头不对马嘴,他们打算五一结婚:“你真的不搬过去跟我们一起住吗,黄奶奶那边的房子翻修了,规划的很好,还有你一直想要的淋浴卫生间。”
徐梦有一点点心动,但——
“算了,你们就过你们的二人世界吧,不要因为抛弃我感到愧疚,我在这边住的很习惯了,而且跟他们三个也处习惯了,我们搬走了,刘大姐还要给他们再找租客,不是给人家添麻烦吗?”徐梦浑不在意的说:“我觉得现在的方案就很好,给我在那边留个房间,哪天我想住就去住了,这边的房子也很难租到这么好的,我不太想搬走。”
笑话,六十块的月租,还有这么不事儿逼的小邻居,她才不想搬家。
那边的院子比这边还小,就算装修再好,人家老房子着火正处的热火朝天的,她俩住过去多妨碍人家的二人世界?
搬后爹家里去,谁知道能不能住好!
对方毕竟是个成年人,又木得血缘关系,相处的好就不说,相处不好,还能再找个比这更好的租房吗?
“我不想搬。”徐梦认认真真的说:“再说了你们那边又不大,就两间卧室吧,万一以后生了小宝宝,还要是给他安排个地方住的,你就安排个客房,我愿意住就我住,我不想住的时候,也可以给别人住啊,这边多大多敞亮,搬过去那么点地方,住着四个人。”
要把女儿丢在这边,冯燕文是有一点点愧疚的。
但见徐梦浑身上下都充满了跟人住在一起的抗拒,又跟三个孩子处的这么好,也觉得这房子租着也不错。
这边房租不贵,虽然刘大姐提了一嘴,现在物价飞涨,等到满一年了,多少还是要涨点儿,但像这样好的租房,世面上很难找得到了,而且刚租房的时候,是看着她们母女两个困难,给的一个优惠价格,现在她们有钱了,也就不能再占人便宜了。
冯燕文思索了一下:“你想住在这边就住这边吧,我跟你王叔说。”
见女儿兴致勃勃的看着菜圃,一点都没有难过的意思,她倒是难过起来。
小的时候,她去上班都要跟着跑一大截。
不知不觉都这么独立了,哪怕她搬去的地方,离这里也不远,吆喝一嗓子就能把人喊过来。
冯燕文情绪不高,面上就带出来了一些,晚上吃饭的时候胃口都不好了。
现在这个季节青黄不接的,去年囤的白菜都吃完了,市面上也没什么好菜,最近只能吃些干菜,就连一向胃口很好的徐梦都有些胃口不佳,于是这天大家吃的都不是很多。
晚上王栓柱从工地那边过来,又给冯燕文送来了一些营养品。
听说她最近胃口都不是很好,人也瘦了一大圈,王栓柱还是希望能把她养得胖一点的。
————
而此时南方某小城,从京市出差回去的张吉带回去了一袋子火锅料。
这东西现在市面上也没有,她只是听说是清大学生都爱吃的,就觉得意头很好,买来的时候没对东西的口味做太多指望,这包像调味料一样的东西,就躺在行李包里,一周都没有取出来。
她女儿刚好周末从学校回来,知道母亲刚从京市交流回来,习惯性的就去翻她的行李包。
这一翻,就找到了里面的火锅底料。
“这玩意儿是什么啊。”
“什么东西?”张吉坐在房间备课,身子往后一仰,看到了女儿手里拿着的东西,想了想才想起来:“是我在买的京市特产,吃的吧,说是清大那边一家很有名的馆子产的。”
有些东西就是买的时候觉得不错,买回来以后一点吃的欲望都没了。
女儿也没听过什么火锅,但后面有说明,她看了看然后说:“切下来一块,丢开水里,然后烫菜吃,我觉得很简单啊,这上面写的好几种菜都是我喜欢吃的,我出去买点平菇。”
这会儿的平菇算是好菜,一块钱一斤。
但张吉自己平常都吃食堂,食堂里是很少会出现这种贵价的菜的,所以女儿就算很喜欢吃平菇,日常能吃到的机会也很少。
还不等张吉开口,女儿就兴冲冲的出门去了。
因为是烫菜,她还买了几种平常食堂不常做的素菜,比如千张,平菇,还有香菇……
买完这些回家,就按照说明上面写的操作:“切下来一小块,然后放水里面烧开,到底是放进开水里面,还是放进凉水里面,不管了就跟煮方便面一样,放进开水里面吧。”
她自言自语的说着。
最开始她拿不准要切多大的量,切出来就一小块。
等化开了尝尝味道,再加一点再加一点,慢慢的就能尝到里面的味道了。
闻着味道就很香,张吉探头看向厨房:“你在干嘛呢?”
女儿兴致很高:“妈,我在煮火锅,这味道不错啊,我现在把菜丢进去煮,这个汤底辣辣的很好吃啊。”
她也没有吃过火锅,干脆把洗干净的菜一股脑的丢进去煮,菜放多了就加少许盐,不一会儿她尝了一口,大声叫了起来:“啊啊啊啊啊啊——”
张吉又看了过去:“鬼叫个什么!”
女儿:“这东西可真好吃,妈妈你也来尝一尝,我刚才尝了一口平菇,太好吃了简直是。”
孩子会不会厨艺,张吉是很清楚的,她觉得女儿太一惊一乍了,不过还是很赏脸的站起身来,往厨房走了过去,见到正吃的嗨起的女儿,一脸的兴奋劲儿,她有些好笑,拿起双筷子,也夹了一筷子平菇尝了尝。
很快,她就被这个味道给征服了。
辣辣的,香香的,在城市居民都还没有顿顿能吃上肉的时候,汤底里面的牛油味道,是非常吸引人,也很提胃口的,就算张吉是个没什么口腹之欲的人,在那一瞬间也觉得这味道真是不错。
女儿是个厨艺白痴,从小到大只自己煮过方便面。
张吉不敢置信的问:“这真的是你煮的?”
女儿嘿嘿一笑,指着剩下了大半的火锅底料:“我没舍得放太多,按照比例来看,这一锅应该要放二分之一的火锅料,我只放了四分之一,味道比较淡,就加了点盐,我吃着是很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