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九零小巷来了个大美人> 九零小巷来了个大美人 第50节

九零小巷来了个大美人 第50节

  尹娟打开牛皮纸袋,不由得眼前一亮,顿时眉飞色舞了起来:“行行行,这点数我还是有的,你知道吗,上次我们的事情上了我们的铁路月刊,我可是给你要了个很好的位置,你看看这个报道,可把你的功劳写的最大了。”
  姜好好一面说着“我并不是一个贪图这些的人”,一面把月刊拿在了手上,紧跟着又接过来尹娟递过来的报纸,嘴角不由得微微翘起,有了这些报道,她最近在学校肯定是风头正盛的。
  今年要上报给上面的“京市十佳教师”,学校也可以名正言顺的把她的名字报上去。
  如果能拿到这个殊荣,对她以后的发展很有好处。
  姜校长就是深谙此道,才爬的这么快,在这方面姜好好从小耳濡目染,简直是无师自通。
  尹娟心里虽然有些看不起她,但好歹给她儿子弄到了重点中学的入场券,这所学校非常难进,对她儿子以后考高中的助力也不少,光看到这个,尹娟就犹如看到了大学入场券,喜滋滋的都把大学校门开在哪边选好了。
  而姜好好带着报纸跟杂志,回到了学校。
  有光鲜的事情,不宣扬出去,犹如锦衣夜行。
  就在姜好好的事迹传遍了整个十七中,甚至姜校长为了给女儿争取一个京市十佳,把事情都报道给了上级单位,整个学校都在宣传姜好好的英雄行为的时候,《法制周报》出了最新一期的报道。
  ——智擒绑架犯,十八岁女高中生崭露头角。
  ——女教师展现出惊人的语言能力。
  《法制周报》是一款小众报纸,在小范围内有一定的粉丝。
  九十年代又是纸媒盛行的时代,即便不是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但因为其报道有一定的权威性,还是得到了很好的口碑,和一定程度上的热捧,换几十年以后的网络用词,人家是有自己的忠粉的。
  十七中的郑校长就是这么一个法制忠粉。
  他是学中文的出生,早期还给报社投过豆腐块文章,还有过当作家的梦想,只是后来发现,写书跟学中文没有太大的联系,这个梦想随着工作时间越来越长,现实生活繁琐的事情越来越多,便逐渐的打消掉了。
  在中二时期的年纪,郑校长还幻想过能出版一本悬疑小说。
  虽然作家梦破碎,但郑校长一直都没有磨灭掉阅读的热情。
  换言之,他是因为喜欢看小说,看报纸,才想到要自己写的。
  今天的《法制周刊》一放进报纸箱,就被他拿走了。
  报纸夹在腋下,自行车蹬到飞起,郑校长进了校门。
  门卫朝郑校长点头示意,帮他开了个侧门,大家都知道郑校长这个年纪已经快退休了,现在正是与人为善的时候,不管是小年轻还是以前的故旧,对他的评价都不错。
  “郑校长,来上班了?”
  “老郑,早啊。”
  郑校长一一点头示意,叫他郑校长的,一般是年纪比较小的,年龄差比较大,叫他“老郑”的,一般都是年龄差不多大的人,这些人跟他一起参加工作,大家彼此之间没什么距离感,相处起来也跟当年差不多。
  当然,能这样跟老同事相处,也是因为郑校长本身就是个性格很好的人。
  到达办公室之前,他看到了隔壁办公室的姜广东门关着。
  姜广东这人品不怎么样,但善于钻营,跟教育局的关系处的不错,这些年要不是郑校长在上面压着,他能蹦跶到天上去,不过学校也不是谁的一言堂,郑校长不能完全压制姜广东,姜广东也不能为所欲为。
  比如前几年,姜广东提议,要把教师办公室翻修一下,郑校长就拒绝了。
  姜广东打的什么主意,郑校长还能不知道?
  他俩年纪差不多,郑校长不退下去,姜广东也上不去,但谁也不能逼着郑校长提前退休,熬到郑校长退下去,姜广东也到了要荣养的年纪,两人相差不过三岁,教育局是不会提拔一个快要退休的人当校长。
  姜广东想在退休前大捞一笔,郑校长偏要压着。
  前几年,姜广东想把女儿搞进来“接班”,郑校长也就放了他一马。
  “接班”是时代特色,一般是指职工退休,子女顶岗,但没有像姜广东这样,自己还没退下去,就把子女给安排进来的,但当时正好有一个职位,且姜广东保证了,等他退休的时候,就不用这个顶岗的名额,这事儿就先这样压下去了不提。
  但郑校长还是觉得不舒服,他跟这人不对付,觉得此人什么便宜都想占,芝麻大点的油水,都要舔的干干净净,这不各大中学要报“优秀教师”的名额上去,他那个成绩不怎么突出,甚至算得上难看的女儿,被姜广东报上去好几次了。
  报一次,郑校长压一次。
  姜广东也做的出来,学校不给他报姜好好,他也就压着别人不给报。
  连着三年,十七中都没往上报名额。
  学校的老师早就意见很大了,但没人敢往上提自己行。
  毕竟咱们华国人的传统,讲究谦逊受礼嘛,但对姜广东有意见的人,可能有大把的了。
  郑校长刚刚进办公室,就有人踱步往他这里来了。
  抬眼一看,是老伙计老房。
  老房是北方汉子,近一米九的个子,在他们这个年代实数少见,他为人很端方,没少得罪人,这几年让郑校长调去后勤,也是要照顾老伙计的意思,老房身体不好,一直待在讲台上,怕是拿不了几个月退休金。
  “老郑,今年学校的优秀教师,总算给姜广东报上去了。”
  这事儿也就老房这种直脾气敢说。
  老郑不是喜欢说闲话的性子,尤其不喜欢在背后议论别人,不过报优这件事情他有印象,今年姜广东总算是把他闺女报上去了,他看了一眼,事迹确实不错,跟专业也挂的了勾,他也没有理由再压着。
  再这样下去,学校得有四年没往上报优了,堪称奇闻。
  也正是因为以往三年没报,今年这一报上去,不管出于什么理由,“十佳”肯定会给十七中一个席位。
  一想到这个就心塞。
  姜好好这样的,居然即将成为十佳教师。
  听说她连课都懒得备,直接拿同事现成的用,讲题也要看参考答案,教了这么多年的书,不给她答案她是讲不出门门道道来的,水平可能连一般的学生都不如,光想着这样的人居然能当十佳教师,郑校长就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涯遭到了侮辱。
  “报了就报了吧,总不能压着一直都不给报。”郑校长看了一眼包子,忍痛往前推了推:“一起吃?”
  老房是个实在人,见状还真的坐在对面,拿起一个包子塞嘴里,吃了起来。
  这,郑校长有点心疼,他是按着自己的饭量买的。
  老房眉毛一挑:“这不是食堂的口味,哪里买的?”
  郑校长说了一个地方。
  老房三口两口的吃完:“味道真不错。”
  郑校长不跟他客气了,自己默默的啃着剩下的包子,继续刚才的话题:“姜广东报过来的那个事件我看了,确实挺出彩的,只是姜好好真的能跟老外对话,我不觉得她有这个水平。”
  老房说:“我也觉得意外呢,所以就留心了一下,这姑娘是真的不行啊,当时连中专都没上,只在教师进修学校培训;了一年多,现在英语水平也就是个入门级。”
  倒不是因为他也有亲戚想报,就是单纯看不惯姜广东的为人。
  谁都有点私心,但这人手伸的太长,哪里都想插一手。
  这段时间姜广东为他女儿造势,全校甚至教育系统内,谁都知道她帮老外当翻译的事情了。
  这事儿说大不大,可说小也不小,是很出风头的事情,毕竟这样的机会,普通的老师哪里有,碰到了还要能掌握的住,不光需要运气,还需要有几把刷子,学校的几个英语老师私底下讨论的时候说,连他们都不能做到跟老外正常对话,更别提在那种情况下,人一慌起来,肯定是以母语为主的。
  老郑挑眉:“怎么说?”
  老房盯着他手里的《法制周报》,不做声。
  郑校长却明白了,打开了报纸,只见头版头条就是报道的十八岁女生智擒罪犯的那一条,上面还有合照,郑校长从里面看到了一张熟悉的脸,那是冯燕文老师。
  ——曾经他们学校的老师,因为家庭矛盾,办了停职的。
  当初给冯燕文批生活费的条子,还是老郑给的特批。
  郑校长对她印象深刻,有那么几分钟都没回过神来。
  老房的手指却指着下面的一小块版面。
  郑校长没想到,这么一个案子,居然分成了两个报道,这个报道虽然没有智斗罪犯那么起眼,但也占了一个重要的席位,这里讲的是女英语老师,如何如何跟国际友人交流,又是如何配合对方,在尽可能不伤及友谊的前提下,完成了找到孩子这么艰巨的任务。
  看到这里,郑校长的脑子“哄——”的一下就炸了。
  这个故事怎么这么眼熟,只是换了个主角而已。
  这不是姜广东给他女儿报上去的那个案例吗,怎么会出现在冯老师身上。
  马上,郑校长就想明白了,以《法治周刊》的严谨性,是不会说谎,也不会搞错的,那么问题就出在姜广东父女身上。
  难怪嘛,老房一过来就铺垫那么多,说来说去还是因为这件事。
  以姜好好的水平,不可能能担当起翻译的重任,更别提找人过程中有很多突发情况,水平一般的都应付不来。
  看着看着,郑校长握着报纸的手都在微微发抖,姜广东父女是当别人是傻的吧,报这种虚假的案例上去,还是法制日报上面报道过的案例,真的可以说丢脸丢到全市人面前去了。
  这些人是把人当傻子糊弄吧!
  郑校长怒不可遏的一拍桌子:“把姜好好给我叫过来。”
  第40章
  姜好好父女两个来学校比较晚,尽管英语老师要管着一节早自习,但姜好好起不来那么早,一般也就找借口不来了,好在十七中是有名的重点中学,能考进这个学校来的学生,本身自律性也很强,即便是老师不看着,也不会出大问题。
  所以她教书这么多年,学生的成绩竟然还不错。
  父女两人一前一后的进了校园,姜好好打着呵欠想,蹬单车实在是太辛苦了,一定要买个摩托。
  这个提议一说出口,就遭到了她爸的反对,说什么郑校长都骑的是单车,下面的人不好骑更好,尤其姜广东还是副校长,总有人拿他跟郑校长比来比去的,太过于冒头总归是不好。
  姜好好叹了口气,这也是进单位最不好的地方了。
  总要顾忌着什么,不敢冒头,连金首饰都不敢带,生怕刺了别人的眼,显得他们家太有钱。
  不过私底下,姜好好是很会享受的,鞋子她穿的是国外进口的鞋,化妆品护肤品更是国际大牌,既然明面上的花不了太多钱,于是她乐意在这些看不见的地方消费,每年她还会去南方或者沪市好好购物旅游。
  “你的十佳报上去了,今年问题应该不大。”姜校长语重心长的交代:“你的性子也收着点,最好别让人抓着小辫子,咱们学校压着三年没报优,这一次肯定会选中咱们学校的老师,加上你的事迹报出去确实漂亮,过段时间你就等好消息好了,总之公示期结束之前,你都不要太高调,也不要跟人起矛盾。”
  十佳这个事情,学校很多老师都有意见,有人甚至都闹到了姜校长跟前。
  三年前姜校长就想报姜好好,但那会儿她工作还没多久,也没什么成绩,郑校长压下来了。
  姜校长只能压着别人的名额不给报,但他只要报姜好好,郑校长就会压他,两个校长铆足了一口气较劲,也因为这样,这次报了姜好好,不知道多少人有意见。
  姜好好打着呵欠,胡乱应付着父亲。
  姜校长不满的看向她:“我都说了让你晚上少看点电视熬点夜,你最近搞了个什么dvd,看起电视来没完没了还,正经上班的日子,你还是收着点。”
  昨晚上半夜起夜,看见女儿竟然还在客厅看电视,手上还拿着零食在吃,姜校长一看时间都到凌晨三点半了,她居然还没睡,这不是影响工作嘛!
  “好了好了,今晚上不会了。”姜好好继续打着呵欠:“我也是一时没注意,没收住。”
  心里想的却是,昨天的电视剩的不多了,今天十二点前肯定能看完。
  姜校长又叮嘱了几句,见女儿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默默地叹了一口气:“你现在正是关键的时候,心思都花在教学上,就说说早自习,你说说都多久没去了,好多老师都对你有意见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