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小巷来了个大美人 第40节
刚开始以为冯燕文是客气,后来知道她是真的不喜欢吃,徐梦出去喊刘进几个。
老二探了个小脑袋进来,大眼睛扑闪扑闪的,见到徐梦就咧嘴笑:“姐姐。”
他最近开始掉牙,一笑嘴上大大的一个黑洞。
徐梦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分了一人三块饼干。
老二“嗖——”的一下从屋外蹿进来,拿着饼干嗅了嗅:“好香!”这孩子一双眼睛长得特别好看,像只猫一样。
老大年龄大了点,有些不太好意思,看了冯燕文一眼,见她眼里含着笑意,大大方方的进来,接过了饼干,顺手帮老三也一起拿了,塞到他手里,一面谢过徐梦两人,一边跟老三说:“快点吃,别让你二哥给你哄走了。”
老二那个小滑头,是大哥严防死守的对象。
老二立马苦起一张脸:“大哥,别说的我好像是坏人一样的。”
前几天这几个孩子父母单位来了人,送来了不少东西,他们也分了一些东西过来。
徐梦觉得这几个小邻居也是很有意思的人。
老二接过来饼干就放在嘴里咔嚓咔嚓的嚼着,三下两天就把一块存进肚子里去了。
曲奇饼是用黄油做的,这玩意儿市面上并不多见,吃完他才反应了过来,睁大一双眼睛说:“好吃!”
他吃得特别香,徐梦强忍住没有再给他一块的冲动。
老三还是一如既往的,吃相斯文的不得了。
冯燕文跟徐梦讨论补习班的事。
来了几个人报名,但人还是不够多,但徐梦跟她说,班要先开起来,开起来了才有人。
冯燕文想了想,觉得道理是这么个道理,所以又跟女儿讨论。
“发了传单,也没有什么效果,来问的人多,……”
这年头,还没有真正富裕起来啊。
徐梦盯着曲奇饼干看了看,脑子里面噼里啪啦的蹦出些火花出来。
经历过上辈子,她知道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英语培训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
明明市场就在那里,想切入进去却是很难的事。
要从哪里入手呢,光站在大街上讲,没什么用处,这会儿是相信熟人介绍的社会,有个人站台给你说几句好话,比什么都管用,徐梦的眼睛又投向外面。
老三坐在小板凳上,他面前放着一个高一些的凳子,当做桌椅,这孩子手里拿着笔,下面垫着个本子,正在写写画画的,可能画好了一副画,先拿给老大看,两兄弟嘀嘀咕咕的说了好久,这孩子又跑了过来,拿给徐梦。
“姐姐,你看!”
徐梦拿起那幅画,上面画着一个房子里有五个小人儿,大一些的两人都扎着辫子,还有三个手拉着手的小孩儿,样子虽然很滑稽,但惟妙惟肖的,她不禁被小人儿逗乐了,笑着说:“画的什么啊?”
老大沉默。
这孩子,都三岁多了,还不太会讲话。
老二挤过来看,摸着老三的小脑袋,温柔的问:“是阿姨姐姐跟哥哥吗?”
老三重重的点头。
老二拿出来作业给徐梦,让她帮忙检查。
徐梦重重的叹气:“小伙子,你怎么搞的,跟你讲了很多次了,小数不能减大数,不是不能减,是减了会成负数,你怎么又用2减去7了呢,到底是多少减7等于5?”
老二一张脸顿时跟哭一样的难看:“我怎么又忘了啊。”
懊恼的拍了下脑袋。
老大站在旁边冷笑:“我说了他还不信,非要来问姐姐,问过了就死心了。”
语气好霸道,这孩子身上有种自带的成熟气质。
老二嘴皮子虽然很溜,但学习成绩好像不太好的亚子。
他都快哭了:“我怎么老忘了呢?”
徐梦觉得无解:“我也很困扰啊!”都教了好多次,他还是会忘记,她比较困扰的好不好。
老三老气横秋的拍了拍老二,但他人小够不着老二的脑袋,只能拍到屁股,一副要安慰不安慰的样子。
老二顿时跟炸了毛的猫一样跳了起来:“老三,别拿我当小孩儿一样的拍。”
这不是老大经常做的动作吗?
徐梦跟冯燕文都被这几个孩子给逗乐了。
总算是把这几个孩子给送走了,晚上吃完了晚饭,徐梦又看了一会儿书,等到晚上躺床上的时候,徐梦突然想到了办班的事。
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确实不是回事儿,得找到一个方向才行。
得开班,收多一点的学生才能挣到钱。
————
第二天徐梦从学校回来的时候已经十点半了,一路上打了好几个呵欠。
进了院子,客厅里面的灯还在亮着,借着微弱的灯光看见冯燕文还在书桌前奋笔疾书,徐梦把自行车停好以后,院门也给锁好了,才背着书包慢吞吞的往里屋走。
冯燕文还在聚精会神的做着教案,听到推门的声音,才注意到有人进来,连头都没抬的跟徐梦说:“自己泡个奶粉吧,热水瓶里面还有热水。”
见徐梦还在看着她,冯燕文下意识的扫向自己桌上的教案。
这有什么好看的。
徐梦看的不是这个,她指着桌上的宣传册说:“这上面怎么没凸显你的学历跟资历,把大学印上,首都师范大学毕业,十七中任教五年。”
冯燕文的宣传册做的也太不吸引人了些……
“这样好吗?”毕竟她当初是被学校给清退的。
徐梦把书包搁在桌子上,随手抽出来了个箱子,翻了翻里面的零食,发现又少了好多,肯定是老二那个油滑的小东西往妈妈身边凑了,冯燕文特别喜欢小孩子,总是忍不住给他们好吃的,这几个小孩子呢又是你对他们好,就会像小狗儿一样,巴巴的往你跟前凑。
都是没爹没娘的娃,怪可怜的。
别说,有钱人家里淘汰掉的零食味道也不错,徐梦在里头随手一掏,找到了自己想吃的,抱着箱子坐在椅子上吃了起来,看到前不久冯燕文淘回来那个半成品的中药柜搁在墙根边,她买回来那几天还兴致勃勃的要翻新,结果这几天忙着教案的事,丢到一边就不管了。
“有什么好羞耻的,大学不是你自己考进去的吗,学校的资历也没有骗人啊,这些都是最亮眼的东西,为什么不写上去。”
冯燕文咬了咬牙:“行,我加上去。”
第二天刚好是周日,徐梦他们学校一周放半天假的日子。
下午张明卿带着团团过来补习,又带来了一大堆东西,她在冯燕文这里住过几天,知道这对母女过的清苦,后来她回去了,但一直记挂着冯燕文,两人有共同的小秘密,也算是莫逆之交。
冯燕文带着团团去上课,只有徐梦在。
张明卿挺喜欢这个姑娘的,听说小时候身体不好,父母下牛棚的时候不敢带上她,所以丢在了亲戚那里,听说那一家人对她又不好,这么多年也没长歪,也怪难得的,听说还是个很有主意的女孩儿。
“梦梦,你妈妈现在带的学生多吗,她自己是怎么规划的?”
徐梦想了想:“还在接家教,周末的时间还空了不少,阿姨怎么了?”
“我们单位有些人知道团团补习有进步,还找我打听她来着,但我见她一天下来也挺忙的,怕她安排不上,你大概知道她什么时候有空吗?”
铁路局可是个大单位,几千号的员工恐怕有,福利跟待遇都很好,员工普遍富裕。
徐梦刚想把冯燕文空出来的时间整理出来,话到了嘴边又止住了,她想了想继续说:“阿姨,你们单位有没有人想提前学英语啊,就这样说吧,英语跟别的科目不一样,提前学了有个积累,孩子读初一的时候接触到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很难了,其实我们初一的进度还是有些快的,有的学生跟不上进度。”
加上有些老师本来就是半桶水的因素,有的人一入门就是hard模式。
“还真是!”想想团团初一的时候就抱怨老师讲的快,张明卿就有些后悔,没早点找个老师带她入门:“那你说说,到底是怎么个差别?”
“就这样说吧,咱们七岁读一年级,到初一的时候都十二三岁了,这么大年纪才开始接触到新的语言,是很难学的,最开始尤其是要学透了,不然后面整个都是懵的,您也知道语言是越早学越好,有利于培养语感,您知道为什么我英语成绩好吗,我可是从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到英语了,不然以初一那进度,一上来就学对话,说实话我觉得太快了。”
这是她站在学生角度的吐槽。
刚好这也是困扰团团的地方,初一的时候她没少哭,哪里用单数哪里用复数,老师怎么就没讲清楚,一笔带过了呢,有的单词又没有复数形式,什么鬼!
这一点刚好戳中了张明卿的痛点,冯燕文就是从最开始梳理,一点一点的教团团。
刚开始她还觉得冯燕文讲的太慢,但后来才发现,这种方法才是最适合团团,虽然短期内成绩没什么进步,但团团没有以前那么厌学了,就冲着这一点,这课她还继续给团团上着。
从第二个月开始,团团的英语成绩一点点的进步,嘴上挂着的动不动就是冯老师,她经常跟同事的孩子们一起玩,冯燕文的名声也是那个时候传出去的。
“那麻烦阿姨在单位里面问一问,要是有人想入门学的,就推荐到我妈妈这里来,也不用那么刻意,随口提一句就行,免得影响您在单位的形象。”
这叫软广告!
张明卿也被这个小姑娘给逗乐了:“我有什么形象啊。”
但她也对这件事情上了心,格外的留心了起来。
自从上次回去,张明卿就没跟婆家闹了,简单来说闹也没什么用。
真的要离婚,除了手里的那点钱,她连什么都保不住。
她不闹,婆家那样的体面人家,给她的补偿也不少。
“给了我一笔钱,我拿来买了个商铺,放租出去了。”张明卿淡淡的说,眉眼中是另一种神采飞扬,她看到冯燕文现在的样子,觉得女人自立自强最重要,她虽然有份工作,但走出去没有冯燕文这样的底气。
到底在怕什么呢,她还有份稳定的工作啊。
最后她想明白了,她怕失去现在的生活跟体面,也要为自己筹划一二。
冯燕文很意外:“你不买房子了?”
“房子租出去也麻烦,买商铺更好,转手就能出租,租金也高,这事儿谁我都没说,只给你说了。”张明卿笑了笑,语气里面充满了无奈:“我的那些朋友,都是耳朵里进去,嘴巴里出来的,单位的同事也有算计,娘家啊——”
娘家那些人还不如朋友呢,当初她嫁得好了,父母只有一句话:“以后养老都要靠你了。”
等她日子稍微好过些,就叫她拉扯拉扯弟弟。
然后是舅舅,甚至是表弟表妹……
为什么婆家的人那么看不起她呢。
让他们知道自己买了商铺,第二天就能杀来京市,找她把商铺要过去。
有些女人嫁了人,就没有家了。
娘家没有你的位置,在婆家你也是外人。
但张明卿想明白了,谁说女人要靠别人呢,她也可以靠自己成一个家。
买商铺还是冯燕文给的灵感,上次冯燕文去问王栓柱房子的价格,让她注意到了商铺,后来打听了一圈,才知道商铺原来更好出租,同样价格的商铺,出租的价格是房子的成倍,甚至好几倍。
有些话不用说出口,冯燕文立刻就懂了,只有她跟张明卿的夫家没有任何牵扯,又是能同病相怜的人,算是一样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