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但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将老百姓一年的辛苦全部浪费,接下来的一年他们甚至无法生存。
  “四爷您还不睡?”李知婉突然出声。
  四爷转头,轻声道:“没睡?”
  “睡不着了。”李知婉道,她看着四爷头顶乌云密布的模样叹了口气,知心大姐姐又要上线了。
  “四爷您要是觉得难办,不如和我说说。”
  “和你说?”四爷轻笑一声,“这都是些你不懂的事情。”
  李知婉摇头,“这您就说错了,每个人的想法和见识都不一样,再说了,我也不一定非要给出办法,万一启发了您呢?”
  李知婉翻了个身,半边身子趴在四爷身上,“四爷您觉得呢?”
  四爷觉得有些道理,只透露了两个字,“蝗灾。”
  李知婉睁大了眼睛,整个人都坐了起来,“蝗灾?”
  李知婉没经历过蝗灾,但也知道蝗灾的可怕,寸草不生不是开玩笑的。
  “京城有蝗灾?”
  四爷点头,“京郊那边有经验丰富的老农发现了蝗虫蛹。”
  “现在都在讨论怎么处理,但除了火烧,好像找不到任何办法。”
  “谁说没有办法了?”
  四爷一下卡壳了,看向李知婉,惊诧地问道:“你有办法?”
  “吃啊!”李知婉露出了一个复杂的表情,“蝗虫可以吃的,蝗虫蛹也可以。”
  “吃?”四爷惊到了,“那是虫子...”
  “虫子怎么了,蝎子也是虫,也可以吃,蝉也可以吃。”李知婉一边说一边摸肩膀,说的她鸡皮疙瘩都出来了。
  虽然是这么说,但她根本不敢吃,别说不敢,碰都不敢碰,看到都要尖叫的那种。
  四爷倒是没想到这一层面,“眼下最重要的是解决蝗虫蛹,可以组织老百姓去采摘那些蝗虫蛹,愿意吃的话,也是一种食物。”
  “还有鸡鸭这些家禽!”李知婉道,她记得它们也吃蝗虫蛹。
  四爷心里有了想法,当下便起床穿衣,风风火火地收拾一番,又离开了清风阁,不止离开清风阁,直接离开了贝勒府。
  李知婉不知道四爷怎么解决的,但她让余善财去打听,一直也没打听出关于蝗虫的事情,慢慢的也就当没这么一回事了。
  而就在李知婉不当事的时间里,四爷先给康熙递了奏折,得到允许后带着人去田里抓蝗虫蛹。
  田里表面的蝗虫蛹很好抓走,每天都有农民巡视,看见的都捡走了,收集在一起烧了。
  还剩下地里的,这一部分是最难的,土地不能随意翻动,容易破坏农作物的根茎,他们也就没有办法将蝗虫蛹弄出来。
  但李知婉得那个用家禽的办法不错,四爷让他们将家中养的鸡,他自己还买了不少,甚至将城中所有的的鸡都买了过来,一起放进了田里。
  这些鸡就养在田里,只要有蝗虫孵化,钻出地面就会被这些鸡给吃掉。
  这个方法算是帮了大忙,等真正的蝗虫灾来时,
  京郊只有少许从田里产生的,更多的是从远处飞来的。
  四爷对此也有办法,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也有不少人拿着网子和衣服来抓蝗虫,死了的也无所谓。
  “去看看他们带走那些是干什么的。”四爷觉得奇怪,让人去查。
  然而查到的信息让四爷一阵沉默,那些人里有从更远处的位置来此的难民,也有本地的穷困人家,都是听说蝗虫烤熟了可以吃,特意来这里带走这些蝗虫做食物的。
  四爷也看过不少穷困的人家,但他本身锦衣玉食,不太能体会那种生活的苦,但在今天他看到了具象化。
  他嫌弃的蝗虫,仅仅只是知道可以作为食物,便有数不清地人来将它们带走,只为了吃了之后活下去。
  “让他们带走吧,但只能带走死的。”四爷道:“蝗虫繁衍能力太强,绝对不能带走活的。”
  “是!”
  事后,四爷将这些事情写了奏折递给康熙,他不是为了康熙的夸奖,只是单纯的有了些与以前不同的想法。
  他的阿玛是统治脚下这片土地的君主,但在他的阿玛的统治下,这片土地上依旧有太多太多的穷苦人,而他想尽力让这天下变得更好。
  四爷知道以他一个人的力量不可能完全改变这样的现象,只要能改善便心满意足了。
  -
  “朕倒是没想到老四是个有成算的,也心软啊。”康熙看着四爷的奏折,心里一阵感慨,“他也长大了。”
  梁九功:“四阿哥这都二十多岁了,皇上二十多岁的时候便掌管整个大清。”
  康熙大笑,“他们和朕那时候可不能比。”
  在康熙眼里,他的儿子都是好的,聪明勇武,和他不能比也只是外界的原因,绝对不会是本身的原因。
  “朕那时候只能靠自己,他们还有朕这个阿玛可以依靠,朕还要慢慢教啊。”康熙放下手里的奏折,“朕只是没想到四阿哥能从这件事情想到了大清的子民。”
  “太子都没想过...”
  康熙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小到就站在他身边的梁九功都没听见,但只看那表情他便知道这话的意义绝对不会很好。
  梁九功沉默地等着康熙吩咐。
  康熙拿起毛笔,洋洋洒洒地写一封信出来,递给梁九功,“快马加鞭送到四阿哥手里。”
  “记住,是四阿哥手里。”
  梁九功:“是。”
  康熙的信虽然是直接交到四爷手里的,但动静也不小,用的是平日里传递奏折的信使,其他几个阿哥还以为是康熙吩咐他们做事的,没想到最后送到了四爷手里。
  看样子也知道不是奏折,但也就是这样才让他们更加嫉妒,凭什么汗阿玛只给四弟/四哥信,不给他们?
  四爷也挺惊讶的,他打开信封,看着信里的内容这才恍然大悟,是康熙对他折子内容的反馈以及对他的叮嘱。
  前者倒是直接在折子上回就可以了,但后者不太方便,这才直接写了信给他。
  四爷看完之后细细将信收了起来。
  “四哥这可真是仔细啊。”九阿哥阴阳怪气的声音响起,“也是,毕竟是汗阿玛记着的四贝勒。”
  四爷斜睨了他一眼,“九弟不用这么说,汗阿玛待我们这些兄弟们一视同仁,我们的喜好,汗阿玛可都知道的,九弟这么说,汗阿玛知道了肯定要伤心的。”
  九阿哥一哽,确实是这样没错,汗阿玛对他们的情况一向格外了解,喜欢和身体情况一清二楚,哪怕出宫建府了也没落下。
  这样的汗阿玛,他也不敢说汗阿玛不关心他们。
  四爷起身朝着屋外走去,正好经过了九阿哥的位置,他停下脚步,道:“所以九弟要管好自己的嘴巴。”
  八贝勒站到九阿哥面前,“多谢四哥提醒,我会和九弟好好说的。”
  四爷漫不经心地扫了他一眼,“好。”
  八贝勒额角青筋一跳,又是这样,又是这样的漫不经心,毫不在意!
  第116章 目标
  等康熙再次回紫禁城,时间也就到了年底,李知婉一直觉得,要不是因为除夕以及初一的祭拜,康熙估计都不会回宫。
  李知婉倒也能理解康熙为什么总向外跑,紫禁城看着大,但住了几十年也腻了,再加上宫墙高大,光秃秃的,几十年都一个样子,自然没有广阔的草原以及南方美景令人喜欢。
  “也不知道今年又会出来些什么事情。”李知婉默默地想着,“希望只有好事。”
  这是李知婉对康熙三十五年的期望,但这期望在第一天就被打破了。
  “趁着今天的好日子,朕也有一道旨意,为今天锦上添花。”
  李知婉下意识地看向康熙的位置,但很快注意到了直郡王的不对劲。
  李知婉的位置看不清直郡王的样貌,只能看到他的一些动作,他做出了一个明显捶桌子的动作,因为声音不算大,而大殿嘈杂,竟然也没什么人看见。
  李知婉作为发现直郡王这一动作的人,很快意识到,这是一道和直郡王有关的旨意,甚至这道旨意很可能并没有让直郡王高兴。
  那道旨意会是什么呢?
  李知婉的疑惑很快被解开——直郡王大格格受封郡主,下嫁科尔沁台吉多尔济色棱。
  这道旨意一下,也拉开了康熙孙女辈和亲蒙古的帷幕。
  李知婉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尼楚格,伸手抓住她的小手,此时她才意识到,哪怕想的很美好,觉得尼楚格嫁到蒙古会不错,但心里还是在担心,也不想让她到那么远的位置去。
  尼楚格快要满十岁了,自然知道这道圣旨的意思,也明白额娘突然抓住她手的意思。
  “额娘,我没事。”她安抚道:“我的事情还没定,再说了,格伊古勒要是敢欺负我,我能欺负回去。”
  李知婉:“......”
  李知婉一想也是,别看尼楚格是个小女孩,她一点都不怂格伊古勒,上次去庄子里,李知婉亲眼见到尼楚格甩了格伊古勒一鞭子,反倒是格伊古勒根本不敢动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