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另一人赞同,“是呀。只要您点头,大家都是抢着投您参与的项目的。”
  “很感谢各位对我的厚爱。”余寻光微微低头表示感谢,又坚持道:“反正素材都拿过来了,大家一起看看嘛。”
  他都这么说了,大家于是也不吭声。
  等到影像连接好,武晨远去关门,陈泰英帮忙拉起了窗户。
  包厢里安静得可怕。
  潘泽永扫了一眼众人,最后伸手关灯。
  随着开始键摁下,墙布上出现了一个太阳升起的空镜。紧接着是未加上飞机特效,粗略的爆破镜头。
  画面还没加上后期与特效晕染,投资方们也是看过这类素材的,并未感到奇怪。反正他们能看明白,这组镜头实在渲染剧本上有的战争背景。
  很快,炮声被下课的铃声取代。昏暗的战场过渡成明亮的课堂,随着铃声越来越大,学生们的嘈杂声也在背景音中响起,最终镜头对准了鱼贯而出的学生。
  这部分镜头里特意只拍摄了学生们的背影和对胸中处秀有“问英”和“长青”校徽的特写,两种不同款式、材质、颜色、档次的校服特写镜头通过对人群多角度的拍摄,切换了好几次。
  潘泽永的拍摄手法和拍摄技巧的运用,放在国内年轻一代导演中,是能够排得上名次的。
  最终,这两批穿着不同校服的学生在食堂处相遇了。
  武晨远饰演的苗连凯这是走到人前,他表情倨傲,不怀好意,甚至眼神中满满的都是蔑视。
  穿着长青学院校服的学生们互望一眼,最终整齐散开,让出了一条路。
  苗连凯下巴微抬,以理所应当的姿态走过去。他身后跟着的那群学生望着两边长青学院的学生时不时地发出嗤笑,还有人以虽小却足够令所有人听到的声音骂了一句:“垃圾就是垃圾。”
  “嘘,少说两句。他们虽然不够格,但是挺懂礼貌的。”
  “哦,你是说贫民窟出来的难民也有所谓的家教?”
  这种阴阳怪气换来了阵阵讥笑声。
  长青学院的学生们的脸色都不好看。画面从他们身上虚化,接着一点点往前推着移动,最终落在不远处望着他们的由余寻光饰演的兰玉修身上。
  半长的头发,青色的锦袍,目光沉静而又充满力量,好一个翩翩少年。
  有个投资商笑着开口:“余老师的造型好靓哦。”
  余寻光听出熟悉的口音,笑着用粤语回到:“您过奖啦。”
  31岁的余寻光,眼中完全没有高强度工作带来的疲态,他的眼睛仍是清亮的。哪怕是镜头放大,也无法看出稍长的年龄感。
  他前面的小路上,有个家长式的人物停住了脚步:“玉修?”
  兰玉修收回眼神,跟了上去。
  接着他们上楼,镜头开始拍摄这座仿中式的建筑。
  兰玉修跟着的那个大人说:“是不是奇怪学校里为什么会有两拨人?”
  兰玉修目不斜视地回答:“我听说问英学院的校长接收了一批难民。其实不是难民,是其他学院的学生,对吗?”
  “是的,是长青学院的学生。那群孩子家境困难,如果他们找不到学校收留自己,就要失学了。”
  学校里的情况就以这样的方式通过台词告诉观众。
  等到了校长室,兰玉修端坐在红木椅上,镜头对准他,画外音是他的家长和校长的对话。
  “我们家玉修这么多年,一直跟着我在外研学。他现在大了,我也觉得他有必要上大学学习经济学问,所以才来拜托您。”
  “好说,好说。”
  随着兰玉修的歪头打量,镜头顺着他的视线,给出了问英学院的校长的特写。
  那是一个老学究打扮的人。他看着脾气不错,甚至还直面兰玉修的探究,露出一个微笑。
  兰玉修的叔叔回头,看见他的无礼行为,出声提醒,“玉修。”
  兰玉修微微低头,把视线转向旁边。
  窗外被黄昏浸染成了澄黄色。
  有一群白鸽从窗前飞过,望着他们,一直没做什么表情的兰玉修竟然像是笑了。
  他的嘴唇没动,脸上的肌肉没动,但他家能看出来他就是笑了。
  他清亮的眼睛里也绽放出渴望与向往的光。
  镜头对准的兰玉修仍旧没动,但是他所处的环境却通过后期渲染从校长室转移到了室外,他脸上的光影也由暖变冷。
  天色逐渐灰暗,夜幕降临,嗡嗡的背景音结束了,兰玉修的叔叔从校长室里出来。
  他看见兰玉修望着窗外出神,开口道:“喜欢鸟?要不要我送你一只。”
  兰玉修摇头,“我不要被关起来,我想我可以自己飞。”
  叔叔失笑,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学习,别想那么多。”
  兰玉修不做停顿地反驳:“我不思考,如何学习呢?”
  叔叔沉默了一下,然后说:“是的,你需要思考。多思考,多怀疑,但是不要把你内心的想法说出来。你现在要融入集体,你完全没办法想象集体中会有多少蠢人。”
  兰玉修终于勾起了嘴角,他像是被取悦到。
  “叔叔,您太刻薄了。就算是蠢人,只要活着,也是有用的,不然战场上哪来那么多英勇的无畏者呢?”
  他的表情又变得惆怅,声音伴随着情绪一同低落。他像是在喃喃自语:“如果能够发挥作用,我愿意去做这样的蠢人。”
  第203章 少年不死
  虽千万人, 吾往矣。
  和苗连凯一样,兰玉修同样傲气,可他身上也有一种奉献精神, 所以他和苗连凯的底色终归不同。
  同时, 兰玉修也不像大多数学生那样脑袋空空。
  在兰玉修入学后,个性迥异的学生们开始登上舞台。他们因不同的立场、个性、思想而产生矛盾,这种矛盾又因台词的表述而激化。
  武晨远写的台词并不晦涩,虽然量大,但很好理解。角色们在输出观点, 观看者也在心中衡量。他们无意识地把自己放在了评委席, 从自己的角度去分析学生们说出的理论。
  人都是从少年时期走过来的。在场的投资人有认真观影的,竟然还生出了部分感触。
  在兰玉修和苗连凯第一次对峙后, 画面停止。
  这代表着影片放映结束。
  潘泽永把手放在房间大灯的开关上,“各位注意一下眼睛, 我要开灯了。”
  武晨远率先一步把窗帘拉开。
  当房间恢复原样,余寻光第一时间去观察各位投资商的表情。他甚至在杜制片脸上特意停了一下,“这样就很好了,不是吗?”
  杜制片有些尴尬地朝他笑了笑。
  有些话不用说得太清楚,只是那么一两句,足够听出后文。投资商们当然明白余寻光的意思,但他们显然是不赞同余寻光的观点的, 所以一时之间都没有人开口。
  他们不说,那就让我来说。余寻光这么想着,居然还能笑得出来:“我记得当年《风雅颂》播出之后市场里就出现了很多民国剧,有部分电视剧甚至直接把雅君和敏笙的人设拿去用,但是得到的效果微乎其微。《刑事大案》和《大明奇案》火了以后,这种单元探案剧的形式也重回影视市场, 有些项目播得不错,可热度也没有超过这两部剧去。”
  余寻光望了一圈,见没人搭腔,便把视线落到那个港商身上,特意用普通话问他:“《群鸦风暴》当年也很火,您知道为什么这部剧少有人模仿吗?”
  问到自家门口来了,港商不好再沉默,答到:“这怎么能比呢?《群鸦风暴》是三个电视台,两岸三地一齐出力的心血哇。”
  余寻光等的就是这句话,他总结道:“是的,因为这部片子有特殊性。”
  他又转头望向其他人说:“我认为《盛阳之下》的成功也是有特殊性的。当时的情况我还记得,可以说50亿之后的票房全是靠观众们的一腔热血硬冲上去的。当然,我说这些话不是想泼谁的冷水,也没有什么瞧不起大家的意思。咱们这个项目按理来说应该是小制作,却得到了大家的厚爱,我真有些受宠若惊。我们一堆不通经济的人凑在一起,大家应该操碎了心,尤其是杜制片。”
  杜制片被点到名了,他再也装不了,微微坐起,回到:“余老师,您客气了。”
  余寻光朝他点了点头,然后继续说:“那么多钱,如何管理,我们是没有太多经验的。潘导为了慎重,还特意把我的助理陈老师借过去,就是因为他仔细,用心。潘导在拍摄期间,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帮大家省钱,因为他知道,大家投资进来的钱每一分都不容易。”
  陈泰英在余寻光说话时还特意往前站了站。认识余寻光的人,当然认识他身边十多年没有换过的助理。陈泰英这么一亮相,前面说出的话的可信度又多了很多。
  余寻光的语气依旧十分诚恳,“大家每天工作那么辛苦,为的是什么不必多说。钱,谁不喜欢呢?我也喜欢,但是钱赚起来也不容易哇。电影制作本身就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大家有压力,我也有压力,其实有时候我自己都不敢对作品打包票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