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在为《辰起时》宣传期间,余寻光也顺便重新接受了孔思益时隔6年的第二次访谈。
第195章 再临《与你有约》
余寻光再一次来到《与你有约》的舞台, 还未在演播厅的沙发上坐下,孔思益就笑着向他伸出了手,“好久不见。”
为了加强那种生疏感, 保持距离, 余寻光到了这边之后是没有跟孔思益见过面的。所以现在余寻光和她真的算是——
“好久不见。”余寻光握住后,后退一步坐下。
他感觉后背有些空,回头瞄了一眼,将两个抱枕垒起来撑住后背。
孔思益看人时仍旧是那种打量的目光,“感觉这回和几年前见你有很大的差别。”
余寻光笑, “是吗?我刚才还对你想说这句话。”
孔思益也笑, “你也觉得我有变化?”
真诚的语言能够了解人,他们曾经有过那么深入的交流, 所以有这种老友氛围不算奇怪。
余寻光有一种直觉,“我感觉你好像没有那么锐利了。”
孔思益有一双锐利的眼, “我也觉得你变得更加开朗,温和了。”
余寻光看见桌子上有杯水,那是一杯橙汁。
他望着台下说:“这次我想喝白开水。”
孔思益就笑:“是不是因为这次不紧张了?”
“有吧?哎呀,时间真的是一个神奇的东西。”余寻光正慨叹着,瞥见下面的机器亮了灯,恍然大悟,“哦, 已经开始了是吧?”
“对,”孔思益挺喜欢看到他在自己面前体现出自在,顺势提出问题,“我记得你曾经说过你很期待你的30岁。现在你已经走完了你的30岁,你还满意吗?”
“我感觉很好。”余寻光把手掌摊开在大腿上滑了两下,很慎重的说出这句话, “我……我有在越来越喜欢自己。”
孔思益问:“你这些年获得了很多奖项,其中有男主奖,有男配奖,有电影还有电视范围内的。你刚才说你自己变得更好,是通过这些奖项得出这个结论的吗?”
余寻光说:“算是一个佐证的手段,但真正来说……不论是奖项还是什么其他的评价,都是外界的人对你的看法。我刚才说的自己变得更好,更喜欢自己,是我自己对自己的看法。”
孔思益点头,微笑,“我很高兴你能够爱自己。”
余寻光的这句话说得很诚恳,“人一定要好好的爱自己。”
这一次的访谈或许他的粉丝会看,他愿意把自己的经历和心理分享出来,把那些好的东西展示出来。现在很多人的心理压力很大,他希望一些有力量的东西能够帮助到别人。
“你是一个会对自己表现出认可的人。”孔思益说完对着台下一笑,“我感觉我们现在就可以结束了。”
余寻光知道她是在开玩笑,在沙发上动了动,换了个坐姿,“不行,你不能让我这么轻松就赚到钱。”
“那我们还是从你的作品谈起吧。”孔思益给导播打了个手势,台上顿时出现电视剧《金满桐庐村》的剧照。
“我们好像上一次就是聊到了这儿。”
再一次看见江瑞安和夏歆,余寻光感慨颇多。
孔思益注意着他的表情,轻声问:“很多观众说,桐庐村的拍摄地三合村是你的心灵之乡。能够说说你为什么那么喜欢这个小乡村吗,只是因为你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
这一回,面对孔思益的直击,余寻光不仅自如,还学会了反问:“你去过这种贫困山村吗?”
孔思益十分坦然的摇头。
余寻光说:“中国文学界的乡土文学不少,但其实还是有很多人没有那种近距离接触到乡土的机会。我是在城区长大的小孩,因为我父母的父母都是市区的,所以我对这一方面也是缺乏的。”
孔思益说:“当初播这部剧的时候,你好像还是回村里和大家一起直播的,那是一种营销手段吗?”
“一种双赢的手段。”余寻光不仅承认,还帮着仔细分析:“电视剧的播放需要噱头,乡村的发展建设也需要得到大众的关注。三合村在播出的时候刚好有建设牡丹园的想法,剧火了之后,因为有这种联动关系,我后来是听说给当地拉来了百万的投资。”
孔思益便明白了,“相当于说桐庐村成就了三合村。”
“我觉得可以这么说。”
“「江瑞安」这个角色好像是你所饰演的角色中被提到率较少的,喜爱他的观众较之其他也没有那么多。你会觉得失落吗?”
余寻光轻笑,“为什么会失落?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喜爱跟很多东西有关联,就算是大众都喜欢的,到了某个人这里可能也会生出讨厌的情绪。这是人之常情。所以对我来说,观众对我角色的评价,我更多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吧。我喜欢他就够了,江瑞安他对这种现实的发展满意就够了。”
孔思益听懂了,“你指的是三合村脱贫?”
余寻光点头:“在我看来那是能从桐庐村延续到三合村的理想。”
孔思益说:“也能算是你的成就之一。”
余寻光否了她的说法,“不是我的成就,是……文艺作品本身就应该具有的力量。才多少年呀,城市在倾吞农村……不管事物的什么变化规律,我们作为农业国家,应该需要保护好乡村对不对?”
孔思益听出了其他更多不方便明言的东西。她刚才说的没错,现在的余寻光就是变了。他更自信,更加明朗,也更有见识。
《金满桐庐村》之后是《刑事大案》系列。说到这个,孔思益自然问到了李传英和他的团队。
“大众都说,你的成功离不开两位姓李的导演。我相信他们两位对你来说都能称得上「贵人」。”
余寻光没有半点否认,“当然,李恕坤老师和李传英导演对我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人。”
孔思益问:“《刑事大案》的系列作品我看过,两部都是精品制作的作品。但是有些人说,是因为有你火了才有的第二部,你认可这种说法吗?”
余寻光说:“这句话存在一个逻辑上的问题,因果关系搞错了。是因为有观众的认可,才能有第二部。我火与不火,也是跟观众的选择有关。”
这时,余寻光要的水终于来了。
孔思益看着他拿起来喝了一口,想着既然聊到了,不如把后面的作品拿过来一起讲,“那么《大明奇案》的存在在你眼中也属于是观众的选择?”
大屏幕上,《刑事大案》的海报被换成了《大明奇案》的海报。
余寻光歪头望着,说:“能播得那么好当然是观众的选择,但是我也不会否认当初这部剧建组有我的原因。”
“我听说这部剧的两位主角是李传英导演特意为你量身打造的。”
“对。”
“为什么会让你分饰两角?是想让你在观众面前卖弄颜值吗?”
孔思益刻薄地说出这句话时,大屏幕上出现了明霄和朱明祎的剧照。
余寻光望见这对兄弟的第一瞬间便忍俊不禁。
孔思益又想到余寻光马上要播的《辰起时》,索性一起问:“包括我听说你在《辰起时》也是一人分饰两角,而这部电视剧的张庆鹤导演也是李传英导演团队里的人。他的团队对你是有什么一定要在「外貌」上做展示的理由吗?”
面对孔思益的“尖锐”,余寻光半点儿不见慌乱。他尊重地等她把所有问题说完才回答:“人从视觉感官上当然是愿意去优先选择美好的东西。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显」。意思是说:美丽的事物不是因为本身美丽而闻名,而要借助他人的欣赏和传播。所以还是那句话,我的外貌能够这么出名,是基于观众的欣赏与传播,他们才是奠定审美基础的人。”
孔思益问:“观众要是觉得你不美呢?”
余寻光露出一点小骄傲的表情,“那我也不会自卑。观众觉得我美不美出于他们的主观;我觉得我自己美不美出于客观事实。”
“你觉得你自己很美?”
“因为我很喜欢自己呀。”
一句有些俏皮的话,直接把孔思益逗乐了,消灭了她再一次冒头的“锐言”。
她本来还想问,如果资本用强推的方法改变观众的审美,余寻光会如何。
余寻光不想她再发散,所以主动说:“《大明奇案》确实是李传英导演为我量身打造,他的剧本里会出现一人分饰两角的设定也是因为……他想给我一个展示的机会。这个项目定下之前我还没那么火,所以明霄和明祎的出现,其实代表着的是一位长辈对我的真心爱护,真的非常感谢传英大哥。”
孔思益对余寻光的演艺经历可以说不比他粉丝知道的要少,“李传英导演的《刑事大案1》算是你从业生涯中最开始接触到的正规剧组之一吧?”
“对,所以我也一直很感谢能够在我刚入行的时候就认识传英大哥、嘉予哥、廖敬春老师他们。他们教了我很多关于价值观方面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