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而詹定云,由于他出生的时间和成长的年月问题,这个天生的艺术家必然受到了一些来自环境的影响。为了自保,他不得不压抑着自己的天赋和本性,所以性格当然要内向很多。
后来的詹孝怡的“自卑”又有得说。余寻光理解为:“是年长者在年轻人面前的自惭形秽。”
詹孝怡就像日益没落的制片厂,他不停的努力想要创新,想要改变,却跟不上时代。
就像编剧的潜台词:时代是属于年轻人的。
把剧本捋顺之后,便开始定妆。
先是爷爷詹惟勤。余寻光也不是第一次演民国剧了,这回他有一套贝雷帽和背带裤的搭配特别像黎耀川的电影初登场装扮,只是布料的材质和颜色不一。同样,还有后来的西装,仍旧是他代言的品牌手工定制。
爸爸詹定云采用了那个时期特色的条纹短袖和蓝色“的确良”外衣。这种面料的衣服余寻光也不是第一次穿,再等化妆师给他换上一副黑色宽框圆形眼镜,一个“书呆”的模样跃然人前。
詹孝怡倒是正常的短袖和工装裤,造型上参考了王宗伦的打扮。第一次被当做“素材库”取材,王导还挺羞涩。
三位女主角当然也是符合时代特征的装扮。
在拍完定妆照,开机前,李中桓还给余寻光讲述了一下自己对电影的想法。按照他的设想,影片在最后剪辑、修片时会采取线性叙事的结构,也就是说影片不会把这三代人的故事用直接叙述的方式展示给观众。
李中桓说:“电影会先显示现代的詹孝怡方面,展现完他枯涸的情感生活后,返回去讲祖辈和父辈的恋爱故事,再返回来说电影厂建立之初遇到的困难,再返回去一点点的展现三个不同的时代的制片厂遇到的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余寻光在脑海中模拟了一下大致场景,点头,“感觉不错呀。”
这种手法如今已是一些电影常用的剪辑手法了。
李中桓摸脑袋,憨笑中带着笃定,“我感觉《礼物》的故事线会比《泥点子》还要严谨。”
余寻光说:“那是因为中桓导演这些年有很多进步嘛。”
“得感谢凌导,”他说,“这几年每到电影节,凌导都会带和我老王出去,我们通过交流与沟通见了不少世面。外国的月亮不一定最圆,但外国也有圆月亮。我们几个人的意思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嘛。”
余寻光笑:“是这个意思。而且电影节本身就是给电影人用来沟通交流的。”
李中桓点头,说:“《漫长的孤独》已经被凌爽导演拿去戛纳送选了,不知道今年会是什么结果。”
余寻光摸了摸脖子,也挺期待即将到来的11月份。
话不多说,万事就绪后,剧组开拍。
李中桓赶着天气先在“秋老虎”手里拍夏景,再在秋天拍秋景,部分春景也可以通过地域实现。他们按照剧本设置的去了桂省,后来再找雪景时,有特意去了一趟东北,在雪没下大之前,拍了一些冬景。
李中桓和王宗伦从灵鹿带来的人以特别专业的能力,向电影制片厂的人展示了什么叫“工业电影”的速度。
这一点刚好和电影中的故事重合了。
用的是自己人,导演和摄影配合默契又心有成算,演员还优秀,不到10月底,60天之内,电影《礼物》杀青。
刚参加完杀青宴会,余寻光还没回酒店呢,就接到了凌爽打来的跨过电话。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压抑的激动,“余寻光,麻溜的,来一趟戛纳。”
同样是在刚才,《漫长的孤独》入围主竞赛单元了。
凌爽好像有些着急,但余寻光认为,你先别急。
他还得好好地跟詹家祖孙三代聚一聚呢。
《礼物》是余寻光第一回饰演这种横跨祖孙三代的剧情。三位主角都不在一个时空,系统该如何运作?
想着,余寻光便点开了系统。
“恭喜宿主与角色达到[说书人]状态,属性点获得相应提升。”
姓名:余寻光
年龄:30
智力:8.8(你逐渐拥有了更多生活的智慧)
情感:8.5(对于情感的体悟让你更能看透世情)
外貌:9.3(祖孙三代见证了一整个世纪的历史)
演技:9.0(演时亦演,或许又没演)
台词:8.9(不仅仅是抑扬顿挫,一切角色给到你,自有方寸)
体态:8.7(随性才是最好)
参演作品:21(你是近年最高产的演员)
责任感:9(热爱生活,热爱自己)
可体验角色:20/21
余寻光紧盯着状态栏上的“说书人”三字,突然感觉自己明白了什么。
是啊,他演绎故事,如何又不是在讲述故事?
你愿意听我讲一段故事吗?
朦朦胧胧的,余寻光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条长河,河上泛着青色的雾。
他望着脚下,踏上了青石板筑成的石桥。
水声荡漾。余寻光抬头,望见不远处有条乌篷船在水波中摇晃,缓缓靠近。
他还能听到有谁在唱歌。
咿咿呀呀地,像是吴语。
余寻光听得出神,又紧紧盯着那艘越来越近的船。近了。靠岸了。蓝色花布被人揽起,一个穿着长衫的年轻人从船舱里走出。
他腋下夹着一把油纸伞。开口时,声音像极了青团。
“要上船吃杯酒伐?”
余寻光一笑,搭上了他递过来的,让他借力的油纸伞。
第192章 戛纳电影节
这是余寻光第二回出国。
事关电影节, 他当然不是一个人出行。先说星宇工作室那边,一听说有拿奖的可能,康纯也跟着易崇加入了旅法小队。叶兴瑜要坐镇国内, 并未像上回那样陪同。
一路上, 康纯特别激动地畅想:“抛开提名,以往欧洲三大的男女主奖就算给国内的演员,也只有新人得奖的先例。如果今年的奖能落到余寻光手里,可以说是打破惯例。”
余寻光好似一直在创造历史——陡然在心里冒出这个想法,康纯转头望向余寻光, 一双眼睛都要眨成星星了。
眼前的可是娱乐圈文大男主!必须崇拜。
女主角覃敏和康纯一同过来。她和凌爽不对付, 翁想想并未把人生拉硬拽进自家公司。《漫长的孤独》杀青后,翁想想征求了覃敏的同意, 把她推荐给了叶兴瑜。这边,覃敏刚跟星宇签了三年的合同, 现在已经是自己人。
再说灵鹿。翁想想因上个月才生产,这会儿正在坐月子,没办法过来。李中桓和王宗伦把刚拍完的《礼物》暂时放下,带着自己的“徒弟”遵循惯例,来戛纳“写生”。
一群人在上飞机时就阵势浩荡,别说一直蹲守余寻光的狗仔,光那些代拍、粉丝都感觉到了不对劲。再一对航班, 好家伙,去戛纳的。
「余寻光疑似前往戛纳参加金棕榈电影节」的消息就这么突然冒出来冲上热搜。不仅是薇博,还有其他互联网账号,网友们根据关键词点进去,一翻全是各种人员拍的多角度机场视频。
官方消息晚了两个小时传回国内。等网上还在凭航班猜测时,由凌爽导演, 余寻光主演的电影《漫长的孤独》入围今年戛纳主竞赛单元的新闻便由央视电影频道特别报道。
电影进了主竞赛单元,最佳男主和最佳导演的提名铁定有哇!
一时间网上说什么的都有。余寻光的大粉们一边想着能拿奖固然是好,要是拿不了奖这么大的阵仗闹起来怕是会让不好看的结果更难看。眼瞅着网上那些爱凑热闹的人妄图拉着余寻光“造神”,她们赶紧联系经纪公司的工作人员,希望公司能出面控制,不要让舆论发酵。员工们收到消息,尽力反馈,叶兴瑜也嘱咐公关们加以重视,有序下场控评。
营销号们能够接触到的讯息有限,有些自媒体账号为了能拿到一手消息,临时安排了前往戛纳的行程。
今年的电影节里有余寻光这个大流量在,注定不会平静。只要一手消息传的快,光是阅读量和点赞率都能补回高成本。
所有的媒体都有对讯息的追求。余寻光的飞机刚落地时,电影频道的老熟人主持人就来联系,希望能给演员和导演专访。凌爽等接到余寻光之后跟他商量,再和覃敏确认,三人给出了一个具体的时间。
这一回来了那么多人,每个人都有相关的工作。除了有“作业”需要的李中桓和王宗伦,康纯过来是替余寻光和覃敏公关和联系造型团队的。易崇和覃敏的经纪人勤勤恳恳地处理后务,小陈还是从生活照顾起,妥帖到位。
导演和演员们当然也有自己的工作。除了国内媒体,他们还需要接受国外媒体的采访,还得跟着这边的公关去参加戛纳主办方,甚至一些评委举办的酒会之类。
酒会上有特别多的导演,不分国内国外,一概眼生。余寻光不认识他们,他们却认识余寻光。他握着香槟酒杯站在角落还没一会儿,就有接二连三的导演过来递名片。国外导演因语言不通需要翻译,面子和行为上还算克制,只有一位来自日本的导演对余寻光用夸张的语气极尽赞扬,那话密得一度让旁边的覃敏揣测他到底是在对余寻光表达喜爱,还是在阴阳怪气地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