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余寻光也不说话,就这么微笑地看着他。
  阿金一直在想着自杀,但是他真的会那样做吗?
  谁知道呢。
  第188章 两件好事
  与阿金的见面虽说仍旧是那么“丧”气十足, 但莫名的对余寻光有疗愈的作用。
  有些人,他能够短暂地陪伴他渡过一生;有些人,他可能只是一段时间的过客。这没什么不好, 不论是全部还是片段, 余寻光都珍惜着那段不可复制和重回的时光。
  余寻光很喜欢完成剧本后杀青的那一刻,不仅是那个瞬间代表着他能去另外一个世界和朋友见面,也象征着他成功的跨过了演艺生涯的一个新阶段。
  在凌爽的组里,余寻光跟他多有争吵,有时是从表演方法上, 有时是从剧本理解上。争吵, 代表着交流。他们更多的时间是在商量,是在互相理解。凌爽是一位有想法、有风格的导演, 这回在和阿金相知的路途中,余寻光哪怕无法接受凌爽的一些观点, 也不得不承认那些观点给他拓展出了一面独特的知识之墙。跟凌爽合作的《漫长的孤独》是他演得辛苦的剧,可结束之后,他很明显的感受到自己的能力获得了提升——不仅仅是基于系统面板。
  余寻光的能力越强,想提高就越难。他是在完全了解到凌爽的想法之后才顺势找到有了一条通往新方向的探索之路。演艺事业同样“以人为本”。余寻光现在认为,在研究演技时获得更多人的观点,不去否认,而是尝试理解, 或许能够从中提取出他需要的东西。
  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从来就不是只有单面的。
  6月的京市已经开始热起来。余寻光一回来,首先面对的是今年的生日礼物。
  他今年整30岁,不仅是张第源惦记着,朋友、长辈都给他送了礼,只是那会儿他在剧组,凌爽又管的严, 才没庆祝。
  那些生日礼物中,叶兴瑜的最值得说道——她给余寻光单独申请了一个公司,名字就叫「寻光工作室」,挂靠在「星宇工作室」名下。表面上是一个独立个人工作室,实际上还是跟星宇工作室的工作混合,办公地点也在隔壁,办公人员全部是从这边调过去的。
  如此“多此一举”,叶兴瑜解释:“你现在长大了,业务也多了,分开走账会好一些。”
  康纯戏称其为:“分家”。
  余寻光感念叶兴瑜对他的一片心意,没有拒绝。之后反手给她、康纯、易崇,甚至是小陈都分了股。
  公司是开年就去申请的,4月份就下了证。余寻光从黔省回来后,叶兴瑜才拉着余寻光跟他合照,趁机将工作室的事宣传了出去。
  这消息太炸裂了,不到半个小时,相关词条就登上热搜。
  “不是,叶兴瑜,你,你是在把余寻光当亲儿子养吧?”
  “我天,这种真情实感,我泪目啊。”
  “叶兴瑜够评娱乐圈好人了,真的,这样子对余寻光。我都要嗑他俩的cp了。”
  “楼上什么邪教?”
  “邪教?宋启丰和许凤才不好嗑?高矞凰和代善无人记得?可恶,我们家cp只是冷门不是邪门啊!”
  “我来作证,早期余寻光和叶兴瑜的「双鱼」cp有不少人的。”
  “我们叶兴瑜真的是一款很好的姐姐。当初她从乘风出来,乘风给她建个人工作室。现在她这样对余寻光,可以说是种传承了。”
  “叶兴瑜对余寻光好也是因为他值得!谁在你公司欠了几千万外账的时候累死累活帮忙啊?《盛阳之下》星宇是有分成的,那钱是靠谁才能赚的不用我多说吧?”
  “叶兴瑜和余寻光两条好鱼一起走花路!”
  “我宣布这是我知道的最好的生日礼物!”
  “娱乐圈写感情戏的编剧都看过来,爱一个人就给他最好的,明白吗你们?”
  “余寻光真是财神爷,叶兴瑜这样子为他付出不亏。马上要到暑期档了,姐姐又可以赚大钱咯。”
  很多网友认为,比起演员,现在的叶兴瑜更像一个商人,并且她做得很好。
  今年暑假,余寻光有一部电视剧《邻里之间》和一部电影《飞驰救援》要上,他歇了没两天就要去为这两部待播作品做宣传。《邻里之间》按照央视作品的调性照例是一些访谈节目,这次还需要去各大文艺院校演讲。夹杂在其中的还有今年的《端午佳节会》,剧组的主要演员们会根据编剧老师合力安排的剧本排练小品,在端午佳节晚会的舞台演出,算是开播前瞻。
  去院校演讲的方面,余寻光被安排到了他的母校中传和央戏。当然,中传不是他一个人去的,在《邻里之间》饰演老刘头的沙语堂教授,还有饰演洪珍的庚年年老师都有同行。
  然而等到上了学校会议室的舞台,从主持座谈会的系主任,到台下的闻风而来的学弟学妹们,无一都先把视线放在了余寻光身上。
  系主任甚至调侃:“余寻光刚火那年,我就想邀请他作为优秀毕业生回校,在大家面前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结果没想到啊,这么多年兜兜转转,以这种文化交流的形式回来了。”
  系主任性格开朗,跟学生们玩笑得开,又把往事秃噜出来,“你们是不知道嘞,你们余师兄抢手得很,央戏有好几个人暗戳戳的想把余师兄骗过去读研。”
  余寻光坐在椅子上,只能无奈地笑。
  庚年年对着手里的话筒举手说:“这个我可以作证。就在咱们剧组啊,央戏的陈珺对着咱们小余小光啊,那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第一次看见她那眼神还以为是陈老师想把咱们余寻光吃进肚子里,后来沙老师说,这是抢人来了。我当时就觉得,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这些话说得诙谐,台下一群学生笑成一片。
  场子也算热起来了,系主任准备功成身退,“什么影视大寒冬都是虚的,优秀的人在哪里都抢手。现在让我们的优秀学长余寻光来给大家讲讲他是怎么成为人才的,好不好?”
  在掌声和欢呼声中,余寻光站了起来。
  他抿着嘴看着台下笑着,直到会议厅安静下来,才举着话筒开口:“人才不人才,有待商榷。但是我觉得大家应该也给主任和庚老师鼓掌,因为他们刚才以特别直观的方式,给大家展示到了咱们演艺圈子里的一个形式特点,那就是什么叫「花花轿子人人抬」。”
  余寻光这句话不仅是在对两位老师的推崇表示谦和,也有用玩笑的语气作为今天座谈会的开始。
  中传是传媒学校,今天到场的学生里就有很多来自于新闻系。在举手提问的环节,就有一个学妹非常专业地提出自己对《邻里之间》的问题。
  “余老师好。我大概了解过,中国的情景喜剧最早出现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之后一直活跃到00年代。然而在最近的20年间,由于内地影视行业的磅礴发展,这种剧种逐渐被业内抛弃,从少有人拍到无人去拍。我想请教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邻里之间》的制作组为什么要创作这样一部,或许不能够吸引到观众的过时剧。”
  余寻光认真地听完提问,然后先点头表示对她话里内容的认可,才道:“你既然了解过情景喜剧,那么你也应该知道这种类型剧的概念,是当时一批非常年轻的影视制作家前辈从美国引进的。最开始这种戏剧形式被称为室内戏,特点是方便拍摄,以及能够节省资金,并且部分搭建的景还能够重复利用。在90年代甚至出现过邀请观众到现场观看,同时拍摄演员表演的这种现场表现形式。每一个全新艺术形式的出现其背后都具有的丰富且鲜明的时代特色,我认为这也是「时势造就英雄」的一种体现。情景喜剧在我们国家的影视史上存在的时间不长,我们不能够通过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去做出否定判断,给它贴上「没有价值」的标签,我私以为这对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不公平的。”
  余寻光说到这里,伸手坐着的沙语堂带头鼓掌,于是台下星星点点的掌声也变得震如浪涛。
  余寻光停了一下,继续说:“其实情景喜剧的受众面很广,称得上老少咸宜。我相信大家小的时候都看过这类作品,我的童年当然也被其陪伴着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央视曾经出品过很多部优秀的情景喜剧作品,这一次启动《邻里之间》的项目,我觉得里面有让年轻演员接过前辈们的传承,将这种艺术形式重新拾起,重新延续的意思。”
  有另一位女孩举手被点到名,起身说:“师兄,我觉得情景喜剧现在就像影视剧类型里的濒危动物,央视邀请您来拍摄这个剧,跟为动物们建保护基地是一个概念。”
  这个说话的女孩,正是和余寻光合作过《大树下的儿女》和《辰起时》的莫芸涵。
  沙语堂在后面笑道:“这个比喻挺贴切的。”
  余寻光也冲她笑着点了点头,随后莫芸涵也不抢占其他同学的机会,赶忙坐下。
  这些年,余寻光一直有在对自己的表演方法更新、改进。他在《大树下的儿女》中琢磨出的第三视角间离角色与演员本人的方法,被他利用空余时间一点点地琢磨出来,今年微缩成了论文,发表在了相关平台上。台下有很多年轻学生看过他的文章,所以除了对剧集提问之外,也有学生就专业问题向他发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