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余寻光既感慨观众的博学,又有些庆幸,他要是没准备就要丢人了。
  同时更加谨慎:绝对不要忽视群众们的智慧。
  他望着台下,表情很真诚:“论黄梅戏,和我在大树中合作过的石韵之老师非常擅长。甘琼老师也会唱京戏。当时我们筹备大树时这两位老师的多才多艺给了我启发,所以后来有去了解过一些黄梅戏唱段。”
  聂梵说了一句:“其实柳盛阳唱黄梅戏是余寻光对他的人设补充。”
  余寻光听到她夸自己,笑了一下,然后对着台下欠身,“今天就应这位朋友的邀请,现场给大家来一段,献丑。”
  为了贴合节日,余寻光来了一段喜庆的《闹花灯》。
  还有让他现场来段祝福的。
  “余老师好,我是您的粉丝,我也知道您不是第一次演道士了,我相信您对于道法应该是有了解的,所以今天恰逢佳节,我想说您能不能给大家现场来段新的祝福。”
  余寻光没有让她失望,立马清了清嗓子,唱出影片没有放完的八大神咒。
  唱完聂梵还说:“余寻光唱的绝对正宗,他在武当住过,这个可以说是他当时的一个早课内容。为了达到效果,我们在做后期时也听取了各位道长的意见。”
  观众们知道《盛阳之下》有在认真宣传传统文化,不由得对他更加爱护。
  不仅如此,对于大年初一能来观看电影的观众,余寻光在现场抽选观众,为他们送上自己亲手剪的福字。
  “希望大家新的一年能够万事顺利,身体健康。”
  尊重着观众们的余寻光也被观众们爱着。从电影院出来,所有守在影院门口等着跟他打招呼的观众都在说:“小余新年快乐,希望《盛阳之下》大卖!”
  能收到这么多祝福,余寻光十分笃定,今年绝对会是幸福的一年。
  第183章 票房登顶,百亿男主
  《盛阳之下》上映第一天总票房有3.2亿, 同期《不过如此》为2.9亿,两部电影顺势成为今年春节档的票房冠亚军。
  其他的几部电影暂且不提,院线处于观望期, 短时间内并不会给电影升降排片率。到大年初二, 随着几部电影的口碑开始在网络上逐一发酵,总票房差距开始拉大。
  之前就有人预测过《盛阳之下》上两个版本的做法太过鸡贼。到了大年初三这天,这种“预言”转变成现实:各大影院里开始涌入一批带着少年、儿童前来购票观看《盛阳之下》的家庭观影组合。
  “妈,我跟你说,我同学说这部电影贼拉炫酷, 特效超炫。”
  “但是大过年的看鬼片……要不咱还是看动画片吧, 你小时候不是最喜欢看这个的吗?”
  “那咋啦?你老封建。妈你不带骗人的,你怎么可以说话不算话临场后悔呢?哎呀我求求你了, 不行咱看绿色版呗,不吓人, 有帅哥,还贼吉利。我同学都在看,今年可流行这玩意儿了。”
  这种小孩观众一般从影厅出来后,都会举着手表跟同学发语音嗷嗷叫好。
  “臭贝贝,你知道青龙白虎能威武成啥样吗?《盛阳之下》的特效好看炸了!”
  “我们中国文化就是最牛的!呔,妖孽,吃我一铲——”
  “谁有那时间去看动画片啊, 幼稚。哥给你推荐个帅的,鬼片,没见过吧?”
  “啊啊啊我要被美强惨帅死了!我跟你说《盛阳之下》特好看,快让你妈带你去看。”
  “有部片子贼吓人也特别好笑,男主还超帅的,我又垂直入坑了, 我现在追他还来得及吗?”
  “《盛阳之下》太炫酷了,这还是剪辑过的版本,不敢相信精剪版是啥样。什么?班里有人看了精剪版?6嗷。不是,谁啊,凭什么啊!”
  “包吓人的,包好看的,那做法的手势太帅了我跟你说,你等着嗷,见了面我给你比划。”
  “哎哟我痛恨我是个小学生,这个社会凭什么歧视小孩?我超想看恐怖片的,主包心态炸了啊。”
  “绿色版咋啦?至少知道剧情,等开学了就不会尴尬了。而且跟我同时进去的还有大人呢,有些大人胆子也不咋滴。”
  第三天,《盛阳之下》的单日票房来到5.7个亿,其中有3.1个亿的票房全部来自绿色版。
  比数据来得更早的是被青少年顶起来的热搜:
  #只有14岁以上知道的世界
  那一天,无数小孩都在为自己不能看精剪版的《盛阳之下》扼腕叹息。
  凭什么你们年纪大的有特权?该死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
  之后,权威票房预测网站上对于该影片的总票房预测就由本来的32个亿上涨到了45个亿。
  也有人关注到了《盛阳之下》的这种票房构成,纷纷开始发文分析:
  “《盛阳之下》的案例是小众文化转变为大众文化的教科书式营销,也是为了迎合市场作出的妥协。有舍才有得,从现在的结果来看,这种妥协是良性的。现成的例子放在眼前——港味十足的武侠片《最后一把刀》难道不好看吗?可到现在才6亿票房的成绩,不外乎是武侠作为小众文化已死。同理可证,如果《盛阳之下》是传统的纯恐怖片,失去了14岁乃至18岁以下的观众,哪怕余寻光喊破嗓子,最多也是20亿顶天,哪会出现现在可以触碰到50亿大关的局面!”
  “《盛阳之下》破50亿应该是板上钉钉的,这是通过综合计算得出的数据。今年的大盘虽然影片多,但是在其他电影或是口碑或是题材限制,只留下了两三部电影能看。而对比《不过如此》的元素单一,《盛阳之下》的素材丰富得有些邪门了,做法也太聪明。一部电影能将大人小孩网罗旗下,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从《盛阳之下》的制作就可以看出这部电影的野心勃勃。今年的春节档是缺少工业化的「特效大片」这个类别的。大概是前年的《大梦三千》伤到了资本的底裤,这两年大行其道的都是一些小成本,高叙述影片。谁能想到今年跑出了《盛阳之下》这匹黑马!用顶流中的顶流演员,吸引大投资,做大场面,将小众爱好者和大众热点两手抓,看喜剧的、看恐怖片的、看特效的、看热闹的、看流量的……众多观众齐聚一堂,哪怕是没有涉猎过恐怖片的观众,也能有另一个版本选择。从结果推断过程,只能说制作方下得一手好棋!”
  今年排名榜首的两部作品口碑都不错,但中肯的建议肯定是褒贬兼而有之的。有人嫌弃《盛阳之下》不够恐怖,也有人嫌弃《不过如此》的笑点太低俗、老套。但能在春节档期出头,肯定是有更多的人去夸,去宣传“瑕”不掩瑜的点的。
  在一堆中肯的建议中,不意外会有人浑水摸鱼,夹带私货。
  有营销号装理中客:“《盛阳之下》是什么都想要啊,太贪心了。现在把动画片的受众群体都拉走了,有没有考虑过动画制作公司?这个世界太玄幻,谁能想到受众一直固定的儿童向电影都能受到成人电影的冲击。”
  也有同期的主创团队直接发问炮轰:“吃相太难看了,余寻光的嘴脸尤其难看。还说什么要一起为中国电影的未来做贡献,合作共赢,那你倒是给我们把排片吐出来。”
  在这个大家都在期待《盛阳之下》能爆到哪种地步的时间点,这位业内人士的这种做法,立马遭受到了群众的围攻。
  “啊对对对,院线是余寻光开的,他要排片就给,他说给谁上就给谁上是吧?”
  “怎么哪一年都能碰到酸菜鱼发羊癫疯?”
  “在,制作电影的时候为什么不考虑观众的观感呢,我们的要求很高吗?”
  “你别让我知道你是哪部电影的主创,背后说人,什么小人行为?”
  “馋死你了是吧?羡慕吧,你没有耶!这就急啦?”
  当一部电影开始爆火,那么哪怕是跟风和纯口碑,也能吸引到更多原本就对电影没什么目的性的人。
  春节档一周结束后,大年初八的凌晨,权威平台公布了《盛阳之下》的首周票房:29个亿,其中单日票房最高斩获6.1个亿。
  这种数据让投资,制作和院线都笑开了花。
  余寻光当时就接到了康纯的电话,这位姐姐在那头放声尖叫:“钱,好多钱啊!”
  你以为她在给谁打电话?那可是财神爷!
  叶兴瑜别的不说,火速给余寻光转红包。
  毕竟他还在没日没夜地跑路演呢,劳苦功高。
  院线方面更是把自己之前说过的话不存在一样,给梅雅清、聂梵、余寻光发完红包之后,果断压缩其他电影的排片,分给《盛阳之下》。
  又没人看,一旁呆着去吧你。
  在高质量,高口碑,高票房的“三高”之下,有更多人为了一睹这部电影的真容而涌进了电影院,其中多的是两个版本都看的人。
  “按照原审核要求剪辑出来的绿色版到底删了啥,我高低得看看。”
  在这种良性循环之下,电影上映第2周,综合成绩,《盛阳之下》斩获了42亿票房,单日票房最低来到了3.1。初九之后工作群体已经返工,学生也开学在即,票房呈现疲态也是情理之中,只不过平台给最终票房的预测也仍旧提高到了56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