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接下来是一段配有字幕的情节紧凑的剧情。
  突厥来袭,皇帝震怒,下令发兵。
  镜头转到军营时,先展现了军营生活,然后雷纬明登场。
  他饰演一个滑头又负责的小将:曾在常。
  曾在常舔着脸皮子求,求到了随军出征的机会。
  之后是将军在众将士面前的动员的演讲。来客串的老演员把台词说得抑扬顿挫,特别能让观众共情。
  但让杜栀子来说,她觉得最感动的是之后将士们的举臂高呼。
  “大唐,大唐!”
  大唐,一个在国人心中好感度能排到前三的朝代。
  旗帜飞扬,战士们身披战甲,从此踏上了漫漫征途。
  《密信》的后期和配乐师的功底特别深厚,从这时起,电影的配乐就换成了羌笛、琵琶、胡笳,以及角、鼓声。
  大唐的将士出征,大唐的将士败了。
  电影的叙述使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雷纬明饰演的曾在常小队覆灭来讲述这件大事。
  流血与牺牲看得观众们心里不是滋味。
  很快,尸堆里的曾在常站了起来,他处理了一下自己的伤口,收好自己队伍和突厥人留下来的旗帜,摇摇晃晃,走向远方。
  没多久,他遇到了胡继周饰演的老罗。
  老罗的川省话一出,大家笑了一下,之后就没有动静了。
  无他,老罗的经历同样惨烈,更别说因为他想做逃兵,曾在常和他爆发了剧烈的冲突。
  最后,实在没有力气了,两人妥协,一起相扶着往前走。
  “别管什么军队和大唐了,现在能活着走出去最重要。”
  “军队要管,大唐也要管!”
  “我真想握一捧沙子塞你嘴里,让你把嘴巴闭上,你啷个越说越起劲噻?”
  声音渐远,太阳落下,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铺向大地时,镜头照出靠着脑袋被埋在一起,似乎昏睡过去的曾在常和老罗。
  两个打着瞌睡,眼睛眯着,嘴唇翕动,发出微弱的声音。
  “逃兵,你睡着了吗……”
  “败兵,谢谢你的发声,原来你还没死。”
  “你死了我都不会死。”
  二人斗着嘴,最后老罗体力不支,脑袋往旁边一栽,一头撞在他的下巴上。
  曾在常当时痛得灵魂飞天。
  他一定是飞天了,不然他怎么会看见不公平的老天被锅盖盖住了。
  精神恍惚的曾在常一个激灵,他终于反应过来罩在他头顶的是什么东西。
  “锅铲?”
  随着他破音的声音,锅铲在镜头前露出真身,移开后,大家看到了余寻光懵懂的脸。
  冯知平看看曾在常,又看看老罗,先蹲下来喂他们喝了些水,然后举着一人高的锅铲,挖。
  杜栀子看到这里已经看明白,曾在常和老罗的生机就在冯知平身上——因为在开场时,他带骷髅回去那里的脚印,是从沙漠走向草地的。
  冯知平应该拥有一片绿洲!
  果不其然,在被三位主角的互动逗得欢声笑语时,观众们也看到冯知平将这二位生还者带去了他的绿洲。
  之后,是冯知平战友的骨头露出,以及一些配有字幕介绍的回闪。
  失败的战争,还死了那么多人,观众们的情绪又低落下来。
  没两分钟,又被活宝主演们逗乐。
  没办法,冯知平说起话来的节奏和表情,太搞笑了。
  剪辑师将众人的情绪玩弄于股掌之间。
  曾在常想去寻找军队,继续加入战争;老罗被迫要把身上的“军机密信”送出去;冯知平想要带着战友们的尸身走出这片黄沙。三个拥有不同理由却有同样目的的人,整好行囊,带好冯知平提供的水和食物,一起踏上了寻找出路的道路。
  路上,言语中的各种包袱不断,逗起了阵阵笑声。
  到了一座荒城,遇到休息的突厥兵,更搞笑的来了。
  冯知平拖着骷髅躲避突厥兵的追杀,那群人叽哩哇啦说了一堆,冯知平或许是听懂了,突然发怒,丢下骷髅,举起锅铲回身打了回去。
  刚才被他宝贝得不行的骷髅因为他的放手,差点散架。
  老罗都看呆了。
  “结巴,你疯了?你不心疼兄弟了?”
  冯知平气得眼睛都红了,他一边揍人,一边看着老罗,一个字一个字的说。
  “他……”
  “他怎么了?”
  “不……”
  “他不会介意?”
  “是……”
  “他不是,哦,他不是小心眼的人?”
  “我……”
  “到这我就听不懂了啊结巴!”
  老罗仰天长啸。
  结巴更是委屈,他拿着锅铲匡匡砸着突厥兵的脑袋,都要哭了。
  他脸憋得通红,终于张着嘴大喊:“突厥!”
  老罗一拍大腿,秒懂,“你这兄弟其实是突厥人啊!”
  冯知平悲愤的点头,他身边遭受重击的突厥兵终于昏了过去。
  电影的配乐停了,只有风沙的“呜呜”声。
  以及冯知平的“呜呜”声。
  影院里的观众都要笑傻了。
  太可怜了小结巴,把敌人当成战友背了一路。
  老罗走过来,仔细检查了一下地上的骷髅,叹气,“真是突厥人。我估计啊,刚才那两个突厥兵追他,是认出骨头来了。”
  冯知平背过身去,不愿面对。
  这是仇人。
  老罗现在反而宽容了,“死者为大。”
  他拍了拍骷髅,又拍了拍冯知平的锅铲,“等脱困了,把他就地埋了吧。”
  冯知平不搭理,他拿着自己的锅铲,找曾在常去了。
  三个人手里没什么凶器,到最后也只是把小队突厥兵活捉。他们之中,冯知平懂一点突厥话,曾在常也懂。询问过后,他们发现这支突厥小队也是溃兵。
  战争在没有他们参与的时候,突然就要结束了。
  曾在常完全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如果他没有立下军功,那么他来西北的意义在哪里?
  他有什么脸面回去见妻子?
  在曾在常迷茫,冯知平无措的时候,老罗当起了家。
  “我们不杀俘!”
  他做主把这群突厥人放了。
  离开时,突厥人朝他们下跪,叩拜。
  黄沙中,生命难以存活,他们没必要在战后当刽子手。
  配乐响起,天神在哀鸣。冯知平看着他们走远,说:“他们,也,也是,平民。”
  老罗抬头,长吁了一口气。
  三人继续往前走。
  在继续经历了一些情节,贡献了笑料,升华了主题之后,三位主角终于找到了唐军的部队。
  可他们却被当成逃兵关了起来。
  后来是凭借曾在常的两面旗帜,老罗的密信,冯知平收集的战友们的名字,让他们得到了一个面见将军的机会。
  虽说现在打了胜仗,但是之前的败仗也是真正发生了的。
  将军身边的幕僚献计,可以把曾、罗、冯三人的故事传播出去,让民间百姓和其他官员知道西北有这样三个一心为大唐的兵。
  这样为大唐的兵,是将军的兵。
  将军思前想后,觉得此计甚妙。
  于是逃兵就这样变成了英雄。
  甚至圣上听到了他们的故事都大为感动,派来使者迎接他们进宫。
  进京的路上,三个人迷茫着。
  他们确实一开始有想过用密信保住自己性命的想法,但是在走出沙漠时遇到了那么多的事,现在他们开始怀疑战争的意义。
  直到来到了长安。
  百姓长乐,国泰家安的长安。
  心中的郁气那穿过集市后突然消散了,三个人凑在一起,在满天焰火下,在万民同乐的街市,明白了战争的意义。
  进宫,面圣,各类封赏下来后,曾在常回家,冯知平和老罗一个个的根据名册,去还冯知平带回来的那些骨头。
  在一片祥和安宁的长安城中,电影结束。
  影院亮灯,全场鼓掌,起立。
  杜栀子也看到了刚才在结局部分走进来维护秩序的,站在幕布边的影院的工作人员。
  第114章 《密信》播出:荣誉与纠结
  杜栀子紧张地看着影厅两边的入口, 她不知道余寻光待会儿会从哪边过来。
  人头攒动,有更多人进来。主持本场路演的主持人站定在舞台边,然后是扛着机器的媒体团队。这之后, 杜栀子才看到入口处有人过来。
  走在前面的, 正是雷纬明,之后是胡继周。
  主持人的声音通过话筒传出:“欢迎电影《密信》的主创团队,欢迎我们的主演雷纬明、胡继周、余寻光。”
  杜栀子听到有人尖叫,然后是更多的人。
  于是她也不再加以克制,在余寻光出现的那一瞬间, 她张开了嘴, 放任自己的热情,融入众多呐喊, 不带任何负担的去迎接她心中的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