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我还是会怨恨芙蓉奖,哪怕只是个男配,小余也能拿到三个奖的银奖满贯了。”
  “希望小余继续加油。我就不信余寻光正常发挥,下一届芙蓉奖还能不要脸地溜他。”
  两个奖项参加完,不论观众们是何种态度,对于内幕消息,叶兴瑜工作室的人心里是门清的。
  芙蓉奖不给奖,确实是组委会想压压余寻光。
  他们之中的有一些人认为,拿了国际电影影帝再连拿两个视帝,对还是年轻演员的余寻光来说不算什么好事。
  再者如网上说的,余寻光近年演戏的方式一直收着,没有放开过,评委会觉得看不到他表演方式上的更多变化,所以没有给奖。
  金凤奖一开始也打算压,是湘南台的台长借机把话传出去。
  “以前连拿六个主角奖的前辈都有,这才一个,小气什么?人家年轻人演得好,凭什么不给?你们也不要太苛刻嘛。”
  于是金凤奖的组委会正常组织投票。
  在替江瑞安拿到这个属于他的“最佳男主角”时,余寻光破天荒的亲吻了奖杯。
  “感谢小陶哥,感觉小赵哥,感谢于婶,感谢村长,感谢三合村的所有人。感谢想想姐,感谢王宗伦导演,感谢江瑞安……”
  对于这个奖杯,余寻光很复杂。
  一如他对桐庐村。
  那是一个他唯一想再次回去的地方。
  “如果这个世上有能被我称得上心灵港湾的地方,我想就只有桐庐村了。那是一座古老又寂静的山村,如今,戏里戏外,它都迸发出了惊天的活力。新农人在路上,新农人的奋斗永不停歇,电视剧的结束不是绝对的结束,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新农人,关注新农村。”
  奖项举办时间,剧组是正常停工放假的。等颁奖典礼结束,演员到齐,《密信》剧组迎回新一届“视帝”,再次开工。
  可能是接近年底,可能是刚从宁川搬来了衡店,周围人越来越多,活动越来越多,剧组很多工作人员都开始浮躁。
  林勇先借此发了好一通脾气。
  他在制片人面前没面子,在男主演那里被呼来喝去,他还治不了你们这群工作人员了?
  林勇先的这把火师出有名,三位男主演都表态支持。带头作用起得好,底下的人不敢再说二话,《密信》剧组继续回到稳扎稳打的拍摄状态。
  《密信》在宁川拍的是西北战场,在衡店影视城拍的就是大唐盛世了。
  曾在常、老罗、冯知平三个溃兵能各自在荒漠中坚持战斗,并且守住番旗的事迹上达天听,他们得到了面圣的机会。
  既然要面圣,那就要进入长安。
  《密信》里的长安没有李白,没有白居易,有的只是千年不变的城池。
  负责这部分拍摄的副导演过来给三位演员讲戏时,特意带上了自己的分镜头,他告诉演员们,拍摄时,镜头会随着三人的视线体现整个长安的盛景。
  余寻光听得认真,他只是有些不理解这个镜头的含义。
  后来是雷纬明说:“大制作嘛,就要大场面。”
  雷老师这句话,话里有话。
  《密信》为了拍好这组镜头,剧组耗费巨资,在影视城搭了一个长几百米的盛唐街市夜景,计划使用到群众演员多达几千余人。
  除了现场的各处灯火,分镜头里还有焰火和孔明灯,只不过现在政策上禁烟火,所以天上的东西只能留到后期。
  不过这也方便了拍摄时的现场调度。
  拍摄当天,一大早,各位群演就换好妆造赶到现场开始排练,有必须出镜的前景和特约演员还要分批次让副导演检查小品。
  等到天黑,剧组搭起来的灯光亮起,所有群众演员就位,林勇先和三位主演从别的片场赶来,在听现场安排的副导演讲好要求后,开始进行现场走位。
  林勇先坐在监视器前一直盯着画面。
  这一幕可是个长镜头。
  负责指挥这一段戏的是那位副导演。
  来回确定了两遍后,准备开拍。
  当主角三人组踏入中央街道上,周围的群众演员也开始走动。
  副导演这回使用的扩音器声音格外的大。
  “各部门注意,开机了!”
  “action!”
  镜头先拍了路上的人群,然后才慢慢地对准三位主演。
  他们已经换下了军服,穿着简单的唐装。
  可能是在沙漠中待久了,三个人竟有些不适应。
  “山羊背篓老师可以上了。”
  副导演的话音刚落,一个背着山羊的中年男子就从三人组身边走过。
  那头羊是活的,嘴里还嚼着草。
  余寻光做出冯知平的下意识反应,往前走了两步,伸手逗羊。
  群众演员回身的同时,曾在常把人拉回来,老罗憨憨地朝他笑着道歉。
  灯光师一给光,所有群众演员抬头,看着天边露出惊讶之色,做出看到烟花的表情。
  有些带小孩的群演如之前排练的那样,把小孩抱起,举到了头顶。
  在人群中,三人组继续往前走着。
  接下来的镜头,全部从侧面拍摄。
  旁边有两个小孩在玩偶摊前蹦蹦跳跳,一位妇人无奈的掏钱递给摊主。
  老罗指着一个唐俑,问冯知平要不要。
  冯知平摆手拒绝,指了指旁边的面具。
  老罗推了一把曾在常,让他去付钱。
  趁着曾在常往前一跌,镜头往右边移。
  一股火焰喷出,是正在表演杂耍的卖艺人。
  同时还有个吹着笛子让蛇跳舞的西域人。
  冯知平从人群外踮着脚去看,镜头抬高,拍出曾在常在一个卖香粉的摊子前付钱。
  副导演及时喊:“儿童演员老师就位!”
  三人继续往前走。
  几个扎着小啾啾的小孩拿着风车,欢呼着从三人组身边跑过。
  老罗慈爱地看着他们,还伸手扶了一下其中一个小孩,防止他跌倒。
  这之后来了一个卖花的女孩。
  曾在常上前一步,掏钱买了三朵花。
  他回来给冯知平戴上,又给老罗戴上,最后给自己戴上。
  冯知平摸着帽子,高兴的四下看了看,他想找镜子照照自己。
  他看到前面有个卖镜子的摊子,跑了过去。
  曾在常拔腿要追,在那之前,老罗把他头顶上的花拿下来,戴到了自己头上。
  等跟上两人之后,他把从自己头上取下来的花换给了曾在常。
  曾在常很是嫌弃他的挑挑拣拣,回头,看到给摊主老板讲价的冯知平,掏兜付钱。
  老罗挤开曾在常,让冯知平把镜子拿好,自己整理着帽子欣赏自己的打扮,满意的点头。
  在他照镜子的时候,冯知平还伸长脖子从上面去看镜子,所以脑袋又被老罗拍了一下。
  老罗照完,又拉着曾在常照,曾在常别扭的拒绝,想跑,老罗把他拉回来,硬逼着他照镜子。
  曾在常整理了一下帽子上的花,突然伸手把老罗的花抢了过来。
  老罗气得勒住他的脖子,跳起来打他。
  冯知平赶紧把镜子塞进衣服里,开始劝架。
  这时,一个胡商牵着骆驼在街市上走过,骆驼的驼铃发出叮当响,镜头跟着它往旁边移,一座阁楼中,有个胡旋女在跳舞。
  镜头对准她拍了一会儿,天边飞来一个纸团,镜头前移,落定在一个猜灯谜的摊子前。
  老罗和曾在常紧张地看着在沉思的冯知平。
  当他眼睛一亮,说出答案,二人赶紧去看老板。
  镜头继续往前,老罗抓着一串冰糖葫芦,做出了被酸得扭曲五官的表情。
  冯知平跟他比划着说,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他绝对在说:“我做的比这个好吃。”
  曾在常往前一步,停下了脚步。
  他的眼睛里迸发出光芒。
  像是是看到什么,老罗和冯知平也走到他的身边。
  三人齐齐看着天幕,脸上是淡淡的笑容和充满希望的眼神。
  这组镜头为了取素材,拍了三遍才结束。
  结束完这场戏,余寻光重新对雷纬明说:“雷老师,我知道拍这场戏的用意了。”
  雷纬明没想到他还记得这事儿,“什么?”
  余寻光心里有一种满足感,“不是为了烧钱,不是为了凹大场面,而是为了告诉大家,电影里的大唐将士到底是在为了什么而坚持。”
  存活在台词里的「将士们为了大唐而战」或许不被人了解,但通过充满市井气息的镜头可以告诉观众,将士们到底是在为怎样的大唐而战。
  为了大唐的繁荣。
  为了这种普通的幸福。
  曾在常、老罗、冯知平三个人就是很普通的人,就是很普通的兵。曾在常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是为了妻儿不得不拼个前程;老罗贪生怕死,但他仍不失勇气与忠义;冯知平也是被战友的责任裹挟着,做了自己做不到的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