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翁想想有部剧想找你做男主角,你乐意不?”
翁想想去年说的话可不是客套。
余寻光没料到能有这么一遭,“什么题材?”
“主题是下乡扶贫,建设新农村,现定名字叫《金满桐庐村》。”叶兴瑜知道余寻光看重什么,给他仔细说清来龙去脉:“想想和我一样,也是农村走出来的。她爷爷是村里的村长,老人家为了村子忙碌了一辈子,可没等到村子脱贫就去世了。想想从小被爷爷带大,对他的感情很深,为了完成老人家的遗愿,她出资帮助建设家乡,期间更是看见了很多为了乡村建设付出一切的年轻干部。”
叶兴瑜多嘴问了一句,“咱们做演员的,是不是有承担部分社会义务的责任?”
余寻光毫不犹豫,点头。
“所以,想想也是为了宣传新农村,让更多的人看见那些像爷爷一样默默无闻为人民服务的人,才组的这个局。《桐庐村》主要是讲年轻人如何帮助村子脱贫,编剧打磨了内容一年多,内容很成熟,角色也没什么难度,你去演的话,手到擒来不在话下。”
叶兴瑜知道余寻光有戏瘾,他势必是不肯停下来休息的,如今相比之下,有较为简单的小清新生活剧给他演,权当放松了。
“剧本我给易崇了,最近两天你有空的话先看看内容,答应演咱们抽空签合同。档期方面不成问题。港城人拍电视剧是有名的快枪手,我听说《群鸦风暴》赶进度,等着今年10月上,所以才分个三个组,预计要不了4月底就能全组杀青。想想可以等到今年6月开机,你有充分的时间揣摩角色。”
如果真是扶贫剧,余寻光乐意演。
他主要是担心剧情里谈恋爱的戏份过多,坏了故事的内核。所以,直到他看完了《金满桐庐村》的剧本,才跟叶兴瑜发送了意愿出演的消息。
《群鸦风暴》开机那天,还有一件好事传来。
正是关于《风雅颂》。
“《风雅颂》也定档了,8月5号上线央八黄金档,每天播两集。我托人问了,播得好的话,二播有很大可能上央一白天档。”
余寻光吸了口气。
曾秀梅真的是偷偷给大家炸了个大的,居然把剧整央视去了,也是个有人脉又有能力的。
易崇也美得很,“湘南电视台鸡贼,网播权又被他们平台买走了。”
所以暑假,叶兴瑜的《凤凰于飞》和《风雅颂》要同平台对打,偏偏余寻光两部剧都有演?
易崇觉得这是好事,“只有市场丰富起来,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这就是电影圈所谓的大盘。大盘好,剧才能播更好。”
观众不会同一时间只看一部剧的。只要质量好,就能留住他们的心。哪怕同时播,也不会影响多少。
当然,电视剧的收视还是要各凭本事的。
不过怎么说《风雅颂》也是上了央视,从剧种来说,就已经赢了一半。
好在现在说的都是之后的工作,现阶段余寻光专注的把阎培熙演好就行。
《群鸦风暴》剧组会在鹏城、羊城、港城三地取景。开机之后,余寻光的团队就跟着b组和c组去了港城。
照例得先安顿。
当天晚上,余寻光有段戏要拍。
现代戏的妆造简单,男演员更甚。如果不是太要求造型的角色,只需在定妆时确定一个方向,接下来交给演员自己完成便可。余寻光现在就属于这种情况。阎培熙的发型他昨儿个就已经剪好,是那种上世纪末很流行的侧分男士发型,有些长度,但又不会太长显得邋遢。
这种效果是余寻光和造型师一块儿讨论出来的。
大概是“对美的追求”那个buff闹的,现在余寻光对穿搭和造型方面特别有想法。
余寻光还记得造型师工作时的叨叨,说这种发型的重点就是得蓬松,他刚好发量多,脸型又好,剪此类发型再合适不过,他真是个时尚天才之类。
后来余寻光自己照镜子,发现发型确实好看。
时尚天才就算了,那不是他想发展的领域。
说起来,《群鸦风暴》对于男演员方面的造型设计并不多,因为其要体现的港风主要在女角色身上。拍定妆照时他也看过别人的造型,女演员们大都是短发造型,她们化着各式各样符合自己脸型的妆容,涂着显气色的口红,戴着各类大气的耳饰,再配上各式各样西装套裙、版型不一的复古时尚风长裙,生生让拍摄现场变成了走秀现场,看得人眼花缭乱。
相信这类视觉效果在播出时也会给观众们带来感官上冲击。
女演员们百花齐放,男演员们也不好土里土气。
由于《群鸦风暴》的背景故事设定千禧年前,为了写实,剧组给演员提供的服装分两种:一种是像《风雅颂》那样打版重新定制的,另一种是由藏家捐赠的古着,是真正的来自30年前的成衣。
现在发型打理好了,便轮到换衣服。
余寻光穿的阎培熙的戏服便是某个富商的捐赠,送来的单子上还有好多很出名的秀款,只不过现在没拿来。这类价值比较高的衣服,都是拍摄当天送来,穿完就得还。
也不知道剧组怎么说动人家的。
怪不得大家要争角色呢,好角色之后的附加好处是普通人认知以内根本不敢想的,又见识了。
衣服都很好,就是衍生出来一个问题。
“怎么搭啊?”经纪人和助理都挺犯难。
这么好的衣服,要是搭丑了,以后剧播了,粉丝能把天捅塌。
顶着“美学光环”,以前只给自己做过最基础穿搭的余寻光取下了一件低饱和豆绿色的衬衣。
轮到你打扮自己了,阎培熙。
穿好衣服,余寻光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略恍惚。
镜子里的人,从穿搭到发型都勾勒出了另外一个人的轮廓。
此时此刻,在别人眼里,余寻光就像是在欣赏自己容貌的水仙花少年纳西索斯。但其实,他是在琢磨自己的面部表情。
从外形上,余寻光做到了一开始对阎培熙进行侧写时的清瘦俊秀,但那张脸从表情反应出来的内里却完全还是他自己。
这样好吗?
这样当然不好。
余寻光对着镜子,一点点的调整自己的表情。
阎培熙是余寻光饰演的第一个有前后性格变化的角色,所以余寻光给他写了特别多的小传。
前期他的性格有天真可爱,但更多的是傲气。在家人的爱护下,他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少爷,他被人疼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管束。又因为社会地位,他会有些嚣张,他对于不重要的人会有些轻浮。这些细节他都要表现自然,因为自傲者是绝不会觉得自己在骄傲的。
余寻光舔了舔嘴唇,把头微微往侧边压了压。
到了后期,阎培熙的性格里会多出更多的急躁和悲苦,同时,余寻光还得演出出那份桀骜狠厉的戾气。
他需要一些邪气,观众需要从他身上看到邪气。
他不是纯粹的恶,但恶就是恶。
但同时,生活中坏人也不会一直把“坏”字写在脸上,所以余寻光表演时要控制好度,要适量表现,要和剧情配合。
话说回来,后期是“恶”,那前期呢?
余寻光觉得,前期他可以往“正”的方向演。
阎家家风的良好,绝不是平口空谈。阎家当家阎厚德早就明白,要想成大事,只能往正路上走,所以他对于自己的兄弟,儿子、侄子都是此般要求。围读会上时余寻光看过阎家的置景,他特别注意到在阎家的墙壁上有[忠孝]、[诚信]、[礼义]之类的牌匾,美术组这么用心,说明他们和余寻光对于阎家的理解是一样的。
阎培熙就算有再多小毛病,在遭遇家庭变故之前,他也是一个被家人一心往正道上走的少年。他会耍弄心机,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害人。
余寻光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再一次调整表情。
为了搭配好这种变化,服装方面他也会配合好。前期,阎培熙的衣服颜色会以亮色,暖色为主,后期则相反,还有一些需要用到的配饰看情况另说。
鲁迅先生有一句话说得好,“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撕碎了给别人看。”
阎培熙的从“正”到“邪”,如何不能成为一种能使观众扼腕,深化剧情含义的痛点呢?
这样就完全可以了。
余寻光看着镜子里的“阎培熙”,和他相视一笑。
第39章 一个耳光抡圆了
依着通告单上要求的内容, 在酒店做好妆造后,余寻光带着人前往港城的购物中心,去寻找提前做现场布置的c组剧组。
这里可以说是港城最现代、最繁华的一条街。
人也最多。
华灯初上, 昏黄的灯光给这座梦幻又复古的城市渡上了一层时代的滤镜。
由于街道太窄, 现在又处于高峰期不利于车辆通行,最后那一段斜坡余寻光是步行进去的。他一边走,一边在大脑里将眼前的景像和儿时看过的电影场景对上号,颇有兴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