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作者有话要说】
神箭手出场啦,张巡的好帮手。我这两天看睢阳之战资料的时候,真的感叹张巡这人很会用兵,也可能是我深入了解过的战争太少的缘故啦。现在是五月的睢阳,下章就能到十月了,战局最惨烈的时候。
第117章 睢阳之战中期
【尹子奇带兵反扑, 想把场子给找回来。这时候的张巡也已经厌倦了长达五个月的拉锯战,擒贼先擒王,他想射杀尹子奇。】
【射杀尹子奇当然是一个好的想法, 但是这个想法在落实的时候首先就遇到了困难,睢阳城里的所有士兵,包括张巡以及太守许远, 没有一个人认识尹子奇。】
【其次, 两军对峙, 人数众多, 尹子奇混在其中泯然众矣,很难被精准找到。且尹子奇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在出战的时候, 还会带着几个跟自己穿着一样的士兵放在身边, 用来迷惑视线,这样以来,能准确找到尹子奇的概率大大降低。】
[尹子奇还挺怕死的。]
[在身边带那么多人混淆视听,真的好怂啊。]
[也不是怂吧?毕竟谁都想活着。]
[可他是个将军啊, 一个需要冲锋陷阵的将军,回回都带这么多的替死鬼真的好吗?]
[知道尹子奇身份的晓得他是个将军, 不知道的, 还以为是什么皇帝呢。]
[和永远冲在第一线的张巡真的没法比吧。]
天幕下百官纷纷点头。
的确, 尹子奇确实没法跟张巡相比。
单单是这样一个小细节, 就能分清优劣, 高下立见。
张巡回回都冲在士兵的前面, 生怕他们受伤, 而尹子奇用士兵把自己给牢牢围起来, 用士兵的命给自己苟住一个生命线。
谁是英勇杀敌的将领, 而谁是贪生怕死之徒,已然无比清晰了。
【为了找到尹子奇,张巡又用上了计谋。他命令周围的士兵,将手里射出的箭换成秸秆和削尖的木棍。给燕军一种他们已经弹尽粮绝的错觉。】
【普通士兵毕竟不是有脑子的高级将领,他们看到这样的木棍,本能认为睢阳城内已经没有箭矢。秸秆打在身上造成的伤害性实在是没办法跟真正的利箭相比。】
【于是燕军们有一个算一个,都想把这样的好消息汇报给将领尹子奇。有很多的燕军都拿着从身上掉下来的木棍跟秸秆,往尹子奇所在的位置跑去。】
【就这样,在众多混淆视听的“尹子奇”堆里,张巡找到了真正的尹子奇。现在,就到了张巡身边的弓箭手南霁云出场的时候了。】
[原来那么帅的身影是南霁云的。]
[南霁云也应该算是张巡手下的猛将了。]
[谁说不是呢,哪个将军手底下没两个能人啊?就冲他一箭就能射中尹子奇的眼睛,我就很看好他。]
[但是看好也没什么用,他还是死在了睢阳之战。]
上一秒的李隆基振奋不已:南霁云南霁云,又是一个新人才!
下一秒的李隆基低眉搭眼:好的,新人才又死在了安史之乱中。
“说安史之乱是盛唐的浩劫,实在是没有半分夸大啊。”
张九龄目光幽深,满是悲悯地看着天幕。
在场的所有人,亲眼看着一个又一个本该在大唐盛世绽放光芒的人才,在初显锋芒的时候就死在了这场浩劫之中。
“或许没有安史之乱,这些人本该是于朝廷施展才能,实现抱负的。”
韩休带着痛心道。
宇文融摇摇头:“不是这样。”
他瞥了李林甫一眼:“就是没有安史之乱,待杨国忠坐上宰相的位置,这些人才也并不会于朝廷实现他们的抱负。”
于是,所有人都想起了奸相杨国忠。
宇文融伸出胳膊,给了李林甫一杵子,并意有所指地看着他。
李林甫往左侧一步走,躲开宇文融的胳膊肘子:说奸相杨国忠的事呢,不要扯上我。
宇文融不管,厚脸皮也跟着李林甫一步走:你难道不知道杨国忠那排斥异己都是跟谁学的吗?
李林甫烦宇文融烦的要死。
一点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可算是被他揪住了,天幕尚且都忘记这件事不再背刺他了,但宇文融根本不会忘记!
李林甫奓了两根毛,他看着宇文融用眼神表示:我已经悔改了!
宇文融看着李林甫,意思很明显:不信,就是不信!
而此时,大殿的话题中心,杨国忠本人已经快没了半条命。
长时间在马背上颠簸,他已经快把自己的胆汁都吐出来了。
近了,近了,离长安更近了!
再坚持坚持,马上就能到长安了,荣华富贵近在眼前啊!
【南霁云出身穷苦之家,但骑马射箭好像是上天赐给他与生俱来的天赋,传说他通晓七十二路枪法,百步之内能做到箭无虚发。后来,他因家庭实在穷苦,不得已只能外出谋生,就这样,他几经辗转到了张巡麾下。】
【张巡是个有识人之能的领导者,他给了南霁云充分的施展拳脚的机会。南霁云也不负张巡所给的机会,在一次又一次作战之中锤炼自己,终成为张巡坚实的左膀右臂。】
【在睢阳之战中,南霁云注定要留下独属于他那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断往尹子奇那里跑去的燕军将士们暴露了尹子奇的位置,张巡和南霁云站在城楼相视一笑,找到了。】
【夕阳余晖之下,南霁云拉弓搭弦的身影被拉的很长。他箭指尹子奇最脆弱的地方,左眼。】
【随着一声痛苦的哀嚎,尹子奇从马背上摔了下来。】
【南霁云翻身上马,拿着长枪就冲出去了,趁着尹子奇失去左眼,彻底斩杀尹子奇!】
【但尹子奇周围还是有太多的亲卫兵,他们看着南霁云骑马过来的时候,纷纷围住尹子奇,将尹子奇护送回营。】
【就这样,尹子奇永远失去了他的左眼。】
李隆基仔细听着南霁云的过往经历。
家境贫寒,辗转之后投入张巡的麾下,接着就参加了睢阳之战。
那是不是说明,如今南霁云没有进到中央,没受到重用,并不是他李隆基的过错?
李隆基拍了拍自己的胸口,吞吞口水,放下心来。
“快找,派人快找南霁云,不会发生睢阳之战,南霁云不会死,他得有更大的舞台施展身手。”
李隆基挥手吩咐道。
“南霁云真猛啊……”
众人如是感叹着。
萧崇却叹了口气。
韩休被萧崇这声叹息弄的摸不着头脑,他侧头问萧崇为何叹气。
萧崇担忧道:“如果不能彻底斩杀尹子奇,失去一眼睛的痛苦便会让尹子奇彻底反扑,届时睢阳,恐怕支撑不住那样的压力啊。”
【尹子奇失去了他的左眼,于是双方短暂休战。这好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尹子奇的仇恨在就在这样的平静之下不断酝酿,然后日积月累,逐渐加深。】
【在养眼睛的同时,尹子奇从后方接二连三调来的兵力多达数万,不仅弥补了这前七个月的所有损耗,更是增添了更多的有生力量。同时,损耗兵马粮草等全部补齐。】
【可此时睢阳城迎来最大的困难,城中的粮草已经所剩无几了。】
【根据史书记载,在年初的时候,睢阳城的粮食共有六万石,足够城中百姓将士吃整整一年。但在此之前,濮阳和济阴两地先后来借粮,在当时节度使的逼迫之下,睢阳太守许远只能将这辛苦攒来的粮食借出一半。】
【此时,睢阳所剩的粮食仅有三万石。而济阴太守拿到粮食不久后,就彻底投降,许远借出去的粮食彻底打了水漂。】
[我气死!既然要投降就不要来借粮食啊?]
[想想后面睢阳的百姓士兵没有一口粮食吃我就心痛。]
[许远这时候借别人粮食,等到他没有粮食的时候,就没有人借他了。]
大殿前的所有人都闻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
“没人借粮吗……”
有人迷茫问着。
“都是大唐的城池,为何不借呢?”
李林甫叹了口气,却并未多说什么话。
能问出这样问题的大抵在朝中任职不久。
那些太守,有的要自己吃粮,有的担心粮食不够。战争年月,一点粮食价值千金,说是借粮,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借出去的粮食有去无回啊。
在颜太守死守城池的时候,也同样面临这样的情况。
城中无粮可吃,多番向外求助借粮借兵,无人理睬,那是眼红颜太守的战功。
这回,也大抵如此吧。
【我们可以算一下,六万石的粮食能坚持一年,那三万石的粮食就只能坚持半年,而那时候已经到了七月份了,也就是说,早在一个月前,城中就应当是一粒米都没有的状态。】
【而在七月,城中已然有少量余量,和说明为了省下粮食,城中众人节衣缩食,已经很久没吃饱过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