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为什么这声音在讲安胖子的事情?
  还说的半分都不差。
  史思明一身衣服显得尤为松垮,眼里带着精光。
  他太瘦了,好像这辈子该他吃的饭全部被安禄山吃了一样。
  他看了看周围的人,确定了这东西只有自己一个人看见后,缩到了一个没人的角落,开始放心看了。
  让他看看这神迹为什么讲安胖子。
  莫名的,史思明有一种预感,安胖子要发达了。
  连带着他史思明,也要鸡犬升天了。
  [张九龄真是有远见。]
  [说的好听是身材魁梧,说的难听就是一个死胖子,真不懂哪里戳中了李隆基的审美。]
  [李隆基的审美也很迷,我怀疑他是不是太瘦小了,而对肥美有一种执着的爱好。]
  [不知道李隆基听知道这件事会是什么反应,要不是他多此一举,把他逼得逃离长安的逆贼就死了。]
  “说的好听是身材魁梧,说的难听就是一个死胖子。”
  “要不是李隆基多此一举,把他逼得逃离长安的逆贼就死了。”
  安禄山停止晃动身上的肉,笑容在他的脸上凝固了。
  这是什么话?
  死胖子?
  这世界上只有史瘦子才能叫她死胖子!这谁啊,算哪跟葱!
  安禄山再次拍上了自己的肚子,这回是带着愤怒,重重的,把肚子上拍出了两个红手印。
  这是魁梧,这是魁梧!
  逆贼死了?
  他不是逆贼,他是未来的皇帝!
  他会死?
  安禄山嗤笑。
  他,天命所归之人,怎么会死。
  无妨,现在说他是逆贼就是逆贼好了。
  反正以后他当了皇帝,想干什么不行,到时候史书之上就会把李隆基写成那个逆贼。
  这短暂的插曲很快被安禄山放在了脑后。
  天幕下的所有人又开始沉默。
  和刚刚看杨贵妃和李隆基爱情的沉默不同,刚刚是沉溺于《长恨歌》描摹的美好事物。
  现在的沉默没有别的情绪,就是愤怒。
  此时所有人的沉默都震耳欲聋。
  他们提笔开始把天幕的一字一句都给记下来。
  所有人不约而同都在想同一个问题。
  怎么才能不让陛下下诏,就弄死安禄山。
  所有人都在脑中将安胖子千刀万剐。
  虽没有人说话,但周围的气氛顿时变得阴森森起来。
  【李隆基没有听张九龄的话,安禄山是幸运的。但是他的幸运当然不仅仅止步于此,很快,张九龄下台了,取而代之的宰相是李林甫。】
  【李林甫给李隆基提过一个建议,让李隆基重用胡人,他们出身低微,对朝廷忠心耿耿,给点小萝卜就能拉磨,很好用。】
  【这建议是彻底提到李隆基的心坎里去了,这时候的李隆基猜忌心一天比一天重,长安本土的生长的文人,他们在京城的势力就像百年老树的根,谁知道哪一根触角就跟宗室搭上了,他用着实在不安。】
  【李林甫的建议是好的,李隆基觉得从此他用人就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但是李林甫的心思真的单纯吗?他也不单纯,这个建议也是他基于自己的利益提出的。我们都知道李林甫他排斥异己,他最忌讳的就是有文化且有军功的人了。唐朝有一个著名的传统,出将入相,意思是皇帝会选当过将军的人来当宰相。】
  【萧崇就是一个很好的出将入相例子。】
  萧嵩捋着自己的胡子点头。
  没错,大唐是有这样的传统,好儿郎都是马背上征战而来的!
  那些文绉绉的,只知道动动嘴皮子的人,不堪大用。
  韩休像是听到萧崇的腹诽一般,看着他,笑。
  萧嵩一抬头,被韩休吓了一跳。
  他瞬间就把刚刚想的话给否定掉了。
  他在这话的后面悄悄画了个括弧,并标注,韩休除外。
  韩休实在是太可怕了,他比那成千上万的突厥人都可怕。
  最近完全没有打什么坏心思的李林甫又开始肝颤。
  勿q,勿q,求求了,不要再提他了。
  他最近实在是战战兢兢一心冲业绩,因怕陛下的猜忌他是把所有的坏心思都藏起来了啊。
  他甚至还开始学张九龄的做派,甚至请了先生偷偷学知识。
  他一把年纪悄悄摸摸挑灯夜读他容易吗,他不容易啊。
  宇文融完全不知道李林甫又背着他偷偷学习了,还在这里傻乐。
  让他看看是谁又遭背刺了?
  哦,是李林甫。
  快乐。
  【但是李林甫这个建议也不是完全没用处,大唐后期出的那些名将,也大多是因为这个政策才有了更广阔施展拳脚的天地。】
  【李隆基把安禄山放回去了,短短五年的时间,他就爬上了平卢节度使的位置。抛开一切不谈,安禄山带兵打仗还是有一定本事的。首先他懂得投降不杀以及杀鸡儆猴的道理,不投降,那下场很惨,投降,那会获得一个不错的待遇,没什么民族节气的人都会选择后者。】
  【说到这里就得提一提安禄山的语言天赋了,他会九种番语,能跟不同种族的人沟通。这些是他的第一份职业,互市牙郎带给他的。互市牙郎就是在边境做小贸易的人,边境人口繁杂,各族都有,掌握多种语言有利于安禄山赚钱。】
  【就是这样的天赋给安禄山劝降敌军提供了帮助,他善于沟通,嘴皮子很利索,会讨人欢心。】
  [可不就是会讨人欢心吗,那李隆基被他骗的一愣一愣的。]
  [其实也不是骗啦,感觉李隆基是对自己的制衡之术太有信心了,然后他玩脱了。]
  [……这,怎么说呢,我还不如安禄山。]
  [一个小小的英语都让我头疼了一辈子。]
  [我说当时我的老祖宗们再努力一点,我现在就不用努力了,]
  [每天都在做梦中,希望唐朝的繁盛延续下去,希望万国来朝的盛况延续下去。]
  自从听到自己死讯的李隆基蔫巴巴的。
  但一句“老祖宗努力一点”又让他重新打起了精神。
  嗯?子孙后代们原来是这样看好他?
  原来延续唐朝的繁荣和那万国来朝的盛况,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愿望,也不仅仅是大唐百姓的愿望,更是千年之后每一个人的愿望!
  倏然,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悄然降临在李隆基的身上。
  他隐在袖子里的手悄然握起。
  握爪.jpg
  他会努力的!
  他不能辜负这么多人的信任!
  安禄山又惬意上了。
  李林甫有眼光,他的提议对他升官有帮助,他记下这个人了。
  以后给他个大官做!
  “安禄山的语言天赋了,他会九种番语,能跟不同种族的人沟通。”
  对啊,谋生活嘛。
  多学几种语言也没有坏处。
  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些别人认为难学的番语在他这里显得很容易,他多听听就会了。
  可能这就是天命之子吧。
  “爬上了平卢节度使的位置。”
  !?
  安禄山震惊了。
  他居然能爬上节度使的位置?
  还是在五年之内,这是不是有点太快了……
  但是调整一下心态,这事在安禄山心里就变得逐渐合理起来了。
  他,天命之子,这神迹只有他一个人能看到。
  他以后当皇帝的人,当个小小的节度使怎么了,这不是绰绰有余的事吗?
  五年?
  安禄山皱眉。
  五年太久了。
  他现在既已经从神迹中知道他的未来经历,他就会把这个时间给缩短的。
  史思明正扣着自己的黄牙,他差点被天幕的话吓死。
  节度使?
  安胖子,节度使?
  可别跟他开玩笑。
  这什么玩意啊?他怎么听起来觉得虚头巴脑的呢?
  【在平卢节度使之后,安禄山身上的官一层接着一层累加,在平卢节度使之后,安禄山又多了个范阳节度使的身份,是多了一个身份,而不是平调,也就是说,这两个地方的军政大权都是他的。李隆基觉得这尚且是不够的,又给他添上了一个河东节度使。就此,安禄山手里能调度的兵力已经有二十万了。】
  【手里有兵力还不行,李隆基觉得这不够,不够凸显出他对安禄山的宠爱。他还要给安禄山封爵!给他个东平郡王的爵位!还记得张九龄在宰相位置的时候吗?那时候李隆基想给牛仙客一个小爵位都遭到了反对。现在李隆基好像是在报复性消费,区区一个爵位,给!他不仅要给,还要给个大的。】
  【这下安禄山有了二十万兵力,有了爵位,李隆基还是觉得不够。为什么不够呢,因为安禄山总是来长安见他,安禄山来长安,怎么能没有一个落脚的地方呢?于是李隆基开始琢磨着给安禄山建造一个超级豪华的大豪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