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至于现在,他就勉强维持一下和李隆基天下第一好的关系吧。
  【这老人还说:“臣犹记宋璟为相,数进直言,天下赖以安平。自顷以来,在廷之臣以言为讳,惟阿谀取容,是以阙门之外,陛下皆不得而知。草野之臣,必知有今日久矣,但九重严邃,区区之心,无路上达。事不至此,臣何由得睹陛下之面而诉之乎!”】
  【他回忆起了宋璟当宰相的时候,那时候的政治一片清明,而现在的朝堂上都是阿谀奉承之人。他们这些普通的百姓,十分想把事实告诉皇帝,但奈何他们只是普通草民,连皇上的面都见不到啊。】
  【李隆基十分后悔:“此朕之不明,悔无所及。”可是后悔也没有什么用了。李隆基有这样的反思之心,早就已经开始反思了。现在他被这样巨大的落差给打击到了,但是没关系,后面还有更大的落差。】
  [宋璟,唉,百姓会记得那些真心对他们好的人。]
  [我还记得宋璟没有当宰相的时候,亲自下地去帮老百姓建房子。]
  [在古代交通和通讯方式那么不发达的时候,宋璟的名字都能被这些人记那么久,传那么远,可见他真的是好官。]
  [其实宋璟他政治能力是不如姚崇的,但是他胜就胜在一片公心,他一心为朝廷和百姓,甚至没有考虑过自己。]
  [当官的不就是得有这样的心嘛,但是事实上是,这样正直的人往往不适应溜须拍马的朝廷。]
  [皇帝什么样,朝廷就什么样,皇帝需要宋璟,那朝廷上就会有宋璟,永远都不缺宋璟这样的人。]
  “宋公……”
  “宋公高义啊。”
  “我现在仍能想起宋公去世,引万民来祭拜的场面。”
  张九龄在怀念宋璟的时候,也颇为欣慰。
  “皇帝什么样,朝廷就什么样。”
  是的,现在的朝堂,依旧是开元初期的模样,甚至百官为大唐奋斗之尽头更甚于从前。
  他往李隆基身后,那个小小的身影看过去。
  韩休站得笔直,个头不高,但满朝文武绝无一人觉得他好欺负。
  皇帝需要宋璟,那朝廷上就会有宋璟。
  是啊,皇帝他知道自己需要“宋璟”,所以古直更甚于宋璟的韩休站在了这里。
  乐呵呵的安禄山不高兴了。
  他抬腿踹面前的土堆,把土堆冒尖的头给踹飞。
  “有人说的坏话?!”
  “一个破老头,还真把自己当救世主,我那时候都攻破长安了,没用,我话就放在这里了,李隆基他那个时候知道,已经太晚了!”
  已经知道安禄山有反叛之心的李隆基:……
  此时他并不担心安禄山,他在担心那更大的落差。
  落魄至此还不够,还有更落魄的?
  【好了,经过这逃亡,李隆基也算是终于深入到群众之中了。但是他深入的太晚了。锦衣玉食的李隆基哪里受过吃糠咽菜的苦,他沉浸在悲伤之中,完全不知道一场兵变在无形之中已经开始酝酿了。】
  【李隆基吃了胡饼,那些公主皇子们吃了百姓给的饭,但是李隆基并不是带了这几个人出逃,他还带了很多保护他的禁军将士。普通人一顿饭不吃就已经饿到不行,更何况这些将士已经一天没有吃饭了。但是此时,他们尚且还能忍耐,因为马上又有落脚的地方了,这个地方是金城县。】
  【禁军将士们满怀希望,他们不求别的,只求在这里能吃一顿饱饭。但金城县更过分了,这个县,不仅仅是县令跑走了,百姓也跑干净了,所有人只能饿着肚子,短暂睡一觉。禁军不能睡,他们得轮番值班守夜。】
  [怪不得产生兵变。]
  [积压的怨恨已经太多了。]
  [不仅仅是多,还有久,这样的局面是李隆基的昏庸导致的,在没出逃的时候大家就已经开始有怨言了。]
  [马上要讲到马嵬坡了吧?杨玉环要被勒死了。]
  [不知道歌舞剧怎么演绎马嵬坡。]
  杨玉环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脖子。
  在马嵬坡,她被勒死了。
  她更坚定了自己不入宫的心。
  入宫是死,不入宫也是死,倒不如跟随自己本心的好。
  后宫妃嫔表情严肃起来。
  原来杨玉环是在这里被勒死的?
  在兵变之中,被勒死?
  赵丽妃不敢相信:“可是这一切都是源于陛下他弃城而逃,如果他不逃,禁军就不会受这样的罪,也不会闹出兵乱。”
  “这跟杨玉环什么关系?又不是她唆使陛下跑的。”
  武惠妃冷哼一声,直击痛点:“那群蠢货不敢杀李三郎。”
  赵丽妃嘴唇上下碰了碰,但是却说不出什么话。
  武惠妃说的是对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落魄了的皇帝还是皇帝,谁敢背负上弑君的罪名呢?
  弑君这两个字太沉重,只要沾染上了,那就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大罪。
  说到底,赵丽妃也只是舞姬出身,并不懂政治。
  但她总觉得杨贵妃是不该死的,那样一个美丽的人,她前些时候还亲眼见过她。
  无论出于什么角度,她总是站在杨贵妃一边的。
  她设身处地,想为杨贵妃想想活命的办法:“可刚刚天幕不是说了,杨贵妃跟陛下像普通夫妻,陛下不是很喜欢她吗?就是闹了矛盾也没有把她打入冷宫,还耗费人力物力,给她找荔枝……”
  武惠妃又是一声冷哼:“荔枝都进杨贵妃的肚子?李三郎一口不吃?”
  赵丽妃还想说点什么:“陛下总不至于眼睁睁看着,看着他最爱的人被勒死吧。”
  武惠妃慵懒的姿势没有变过,但眼神锐利了几分,她就用这样锐利的眼神看向了赵丽妃,说赵丽妃之前说过的话:“帝王之爱,几时长久?”
  赵丽妃倏然惊醒,她呆呆的,再也说不出话了。
  亲眼看着宠妃被勒死,这就是,所谓的帝王之爱。
  武惠妃把眼神放在了天幕上。
  她还有话没说。
  不是说不出,是不能说。
  世人皆知李三郎对杨玉环的宠爱。
  兵变闹到了要勒死杨玉环才能平息将士怒火的地步……
  杨玉环不死,那死的,或许就是李三郎了。
  武惠妃眸中带了几分嘲讽。
  杀了杨玉环就能天下太平?
  好像这乱世是因杨玉环而起的一般。
  【此时的禁军饱受身心的折磨。护送李隆基出逃的意义在哪里呢,天天挨饿,能活几天都不知道。这一路上两个县,不管是县令还是百姓,逃的逃跑的跑,皇帝落魄的没有皇帝的样子,有哪怕一个人尊敬过这个皇帝吗?】
  【在这样的情况下,禁军也逐渐开始不尊重李隆基了。帝王威严压不住他们了,他们开始抱怨,开始喧哗。心有怨气的不仅仅是一个人,打哈欠都能传染呢,怨气怎么不能呢?】
  【所以将士们找到第一个出气筒子,作为怨气的发泄口。】
  【这个人就是奸相,杨国忠。】
  【有个士兵大喊了一声:“国忠与胡虏谋反!”,接着有人应和这呼声,对着杨国忠就是一箭。这一箭没有要了杨国忠的命,杨国忠飞速往李隆基的地方逃窜,希望皇帝能救他一命。】
  【但他注定跑不到那里了,愤怒的禁军一拥而上,乱到死起,杨国忠的头颅就此被斩下,一代奸相,当场丧命。】
  【血腥味刺激了所有人的嗅觉,血液飞溅在众人脸上,温热的感觉让所有人精神都为之一振,杀人的快感让所有将士兴奋了起来。】
  【他们把杨国忠的头颅用尖锐的长枪挑起相互传送,分享这份喜悦。祸害大唐的奸相,死在了他们的手里!他们这是为民除害!】
  【他们欢呼着,叫嚷着,理智逐渐冲昏他们的头脑。杨国忠他们都能杀了,他们还怕杀别人?所以乱刀再次被举起,这回砍向的是杨国忠的儿子,还有杨国忠的情人。】
  【更大的血腥味在空气中挥发着,所有人身上的染上了血,高昂的热情传遍了马嵬坡每一个角落。】
  【所有人都在叫嚷,他们,杀了奸相!】
  被两个壮汉打到鼻青脸肿后丢出赌场的杨钊坐在路边,看着天幕拍大腿爽朗笑着。
  他输钱的憋屈心情随着天幕的描述飞扬起来。
  他把自己代入到了普通群众,那些满身怨气的将士身上。
  好像他也拿起大刀,砍断杨国忠的头颅,拿起长矛,把他的头颅高高挑起。
  他的脸上也沾染的热血,他也闻到了周围浓烈的血腥之气。
  杨钊振臂高呼:“死的好!死得其所!”
  这样刮他们普通百姓油脂的奸相,就该被万民践踏!
  杨钊犹觉得喊一句不过瘾,他继续大喊:“杨国忠!死的好!”
  【驿站门前用血红麻绳高高悬挂的,是杨国忠死不瞑目的头颅。】
  【作者有话要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