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在咸宜公主的婚礼上,李瑁和杨玉环定情,武惠妃对这个儿媳非常满意,很快就请求李隆基赐婚,李隆基答应了。有一个不刁难自己的婆婆,还有一个相貌俊朗,跟自己年岁相当的丈夫,杨贵妃的日子过的应该非常好。】
  [人家小两口蜜里调油呢,李隆基来横插一脚了。]
  [杨贵妃也确实不是那种非常喜欢权力的女人。]
  [好好的家庭被李隆基拆散了。]
  [李瑁可比他老子年轻多了。]
  焦急的李瑁像是抓住了什么一样。
  这种焦急里还带着欣喜。
  天幕说,武惠妃请求赐婚?
  玉娘原本是他的皇妃?!
  复杂的感情席卷李瑁的内心,他只觉得浑身上下都沸腾起来,这种沸腾直冲他的脑门,他几乎没什么思考的能力了。
  局外人李瑛拿着扇子给自己悠然扇风。
  原来天幕之前说的占儿媳,是这件事情。
  前几日看十八弟那兴冲冲的背影,看来有的闹啊。
  就是不知道父亲看听到天幕这话,会作何感想。
  想了想李隆基可能出现的表情,李瑛没忍住,笑出了声。
  李倩伸出小手,拽了拽李瑛的袖口:“不可背后议论皇爷爷。”
  李瑛的像是被抓包了一样,笑声戛然而止:“我没有。”
  糯米团严肃看着他,满眼不相信。
  那意思是,我没有听到,但是我知道你心里想这么做。
  李瑛岔开话题,手不自觉又捏上了李倩的小啾啾:“天幕说的不是什么好事,你不要学,红颜枯骨啊,一句皮囊罢了。你还是多看看书,那个有用。”
  不着调的李瑛难得想起不能教坏小孩子,出言叮咛道。
  李倩认真点点头。
  他也觉得,还是读书更有意思。
  教育完孩子,看乐子的李瑛又想笑了。
  糯米团继续抓他的手:“阿耶莫要再笑了。”
  李瑛收住了声音。
  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就应该自己偷偷来看。
  这哪里是带了儿子呦,怕不是给自己带了个小先生放在身边。
  【所以再来看这一句,“养在深闺人未识”,这话顿时就微妙了起来。哪里是养在深闺无人识啊,人家杨玉环都嫁人了,这是白居易为了过审,用未出阁来掩盖真正无可言说的事实呢。】
  【“养在深闺人未识”是假的,但是“御宇多年求不得”倒是真的。武惠妃死后,李隆基始终想在自己的后宫找一个能排解自己内心空虚的替代品。但其实武惠妃的聪慧和才情已经是难寻,想找一个能替代她的,实在是难上加难,于是李隆基就在办法上花了心思。】
  【他把所有的妃嫔都聚在一起,然后给每个女人的头上都戴了一朵花,然后放出了一只蝴蝶。这只蝴蝶会停在哪朵花上,他晚上就去谁的宫殿。后宫里因为李隆基这个行为,也流行了一种新的游戏,就是赌钱。在李隆基选侍寝妃嫔之前,每个人都拿出一点钱集中起来,谁是这个侍寝的幸运儿,谁最终拿到这笔奖金。】
  [好家伙,玩那么花。]
  [哈哈哈,这在古代就叫附庸风雅吧?]
  [李隆基他还记得自己是个皇帝吗?]
  [有时间想这种办法玩,不如把心思放在治理国家上,我是知道为什么大唐要完蛋了。]
  李瑛又找到了重点。
  他拍拍小团子的脑袋:“快看,有时间想这种办法玩,不如把心思放在治理国家上”,记住了啊,天幕这话很对。”
  小团子又点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
  李瑛,一个厌恶工作耽于享乐之人,致力于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一个工作狂。
  看到自己儿子逐渐变成了自己没有的模样,李瑛十分欣慰,奖励式又拍了拍他软软的脑袋。
  李隆基现在的心情就是社死,十分社死。
  天幕把这种事情说的这么详细,他很没有面子。
  满朝文武都在等着抓他的短处,现在好了,他能明显感觉到身后的视线都更热切了。
  有想听八卦的,有等着他犯错跃跃欲试冲出来上谏的。
  难道没有一个人来瞧瞧他究竟多久没去后宫了吗?
  这群大臣能不能联系实际,不要那么冲动。
  这些年,在宋璟的反复念叨下,李隆基对杨贵妃没有丝毫好印象,加之韩休的添油加火,他更是害怕听到杨贵妃三个字。
  多年的谆谆提醒,让李隆基本能将杨贵妃,和自己即将被唾骂这件事联系在了一起。
  他的奏折都快看不完了,哪里还有什么心思搞蝴蝶。
  且武惠妃还没死呢!
  用蝴蝶选妃,带着整个后宫一起玩,这事要是放在现在,他怕是要被谏死。
  天幕里的自己究竟在搞些什么啊?他不需要工作的吗?
  江山社稷呢?不需要花心思去管管吗?
  李隆基怅然。
  完全不敢想象这是自己会做的事情。
  此时看着天幕的后宫妃嫔集体表示:到底是谁在想跟陛下一起玩啊?
  皇后将后宫治理的井井有条,后宫妃嫔吃穿用度都变得更好了,她们有更多的机会做自己的事情,就是做了极好吃的饭菜送给皇后吃,写出了什么好看的话本去给皇后看,她们都能得到些赏赐。
  就是武惠妃现在对她们都不颐气指使了。
  她现在更像慵懒的大猫,窝在皇后身侧,偶尔来了兴致还会跟她们一起玩叶子牌。
  叶子牌不好玩吗,还是话本子不好看,亦或是跟皇后一起贴贴不快乐。
  至于天幕说的“侍寝的幸运儿。”
  众妃嫔:……
  【再来看《长恨歌》的这一句。“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这里描述的是杨贵妃进宫后的场面。从被选作李隆基的妃子,直接跳到了宫中回眸一笑的描写,白居易将杨贵妃进宫的过程给隐去了。我们能在《长恨歌》中看到的被选作君王身侧之前的描写,仅仅只有一句“天生丽质难自弃”。所以这句话被被很多人认为是春秋笔法,这里要突出的不是杨贵妃“天生丽质”的魅力,作者想要突出的,实际上是“难自弃”。这句话意有所指,暗含杨玉环进宫的真相。】
  [我只知道李隆基他抢儿媳,我不知道里面的细节啊。]
  [古代写诗也是高危职业啊,写的不好就容易坐牢。]
  [所以有那种文字狱。]
  [越是忌讳真相,就越是想掩盖真相。]
  坐姿慵懒的武惠妃慢慢坐直了身子。
  王皇后也更认真了。
  关于杨贵妃是如何进宫的任何细节,她们都想知道。
  这里面或许隐含着改变未来的契机。
  【我们没有办法从这首《长恨歌》中得知事情的真相了,但史书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思路。】
  【《旧唐书》的记载是:“或奏玄琰女姿色冠代,宜蒙召见。时妃衣道士服,号曰太真。既进见,玄宗大悦。”】
  【《新唐书》的记载是:“或言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异之,即为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号‘太真’。”】
  【新旧唐书里面对这一事件的描写究竟差在哪里呢?差在李隆基对杨玉环心怀不轨的时间点上。《旧唐书》说,杨玉环是穿上道士服后和李隆基相见。即李隆基是在杨玉环出家后,才对她动的心。】
  【《新唐书》说,先是有人跟李隆基讲,杨贵妃姿色风华绝代,纳入后宫再好不过。李隆基动了心思后,寿王妃才摇身一变,成了出了家的道士,法号太真。】
  【《长恨歌传》中认为和李隆基推荐杨玉环的人是高力士。】
  李隆基羞愤看了高力士一眼:乱推荐!
  高力士腿都软了。
  他哪里有这个胆子啊!
  李瑛眼中兴味更浓,父亲身边最得宠的宦官?
  他拍拍萝卜头,不着调地拿自己父亲的荒唐事来出题考自己的儿子:“小倩郎猜猜,给你皇爷爷找美人儿的这个人,是不是高力士?”
  李倩摇头:“议论长辈,非君子所为。”
  李瑛“啧”了一声:“这并不是议论长辈,天幕讲的事情是真是假都不一定,天幕还说你老子要死了,我这不好好活着呢。”
  一向严肃的糯米团眼睛里终于有了几分担忧和一点恐慌。
  他毕竟还是个孩子,在现在的他眼中,阿耶是个顶天立地的人,这是他的父亲。
  李倩的声音也带上了感情,夹杂着几分稚童独有的软糯:“阿耶不死,阿耶长命百岁。”
  李瑛心中一暖。
  这儿子没白生。
  他弯腰蹲下,视线和小李倩持平。
  这回他收了身上吊儿郎当的模样,很认真地说:“小倩郎吉言,阿耶会长命百岁的。”
  说罢,轻轻拍他的头。
  起身的时候,李瑛顺手将儿子抱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