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那姚崇亲手写下的“十要事说”已经微微泛黄,其中已有少部分不适合目前局势发展的内容,但他依旧会每日都看。
是怀缅,是展望,也是改变未来的决心。
“锐意进取,君明臣贤的时代,连同那个帝王一起消失了。”
老天哝,朝堂众人精神亢奋,加班加点工作,平日的的消遣就是排队给他上谏,这还不够锐意进取吗?
真的要他的头发全部掉光才能算锐意进取吗?
君明臣贤的时代哪里消失了?
明明还在!
张九龄好好的坐在宰相位置上呢,他也时时刻刻提防着李林甫呢,最喜欢上谏的宋璟活着,那韩休看起来也隐有继承宋璟刚直性格的模样,善于理财的宇文融他也用的顺手,那什么节度使手里也没几个大权。
谁不明,谁不贤,大家都多好啊!
“连同那个帝王一起消失了。”
李隆基吐血三升。
消失的帝王是谁,是他吗?
李隆基拉长了自己的脖子。
他还在呢!他还没死!
可恨的是后人都看不到现在的画面啊,没有人知道这个时代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李隆基被拉长的脖子有些酸,他又缩回去。
内心有几分悲戚。
唉,无人能见他如今贤明模样啊。
【张九龄下台了,可以说最后一个能约束李隆基的人也没了。李隆基没有身上的枷锁,撒欢了。之前张九龄不是反对李隆基把牛仙客提拔为尚书,也反对李隆基给牛仙客封爵位。李隆基当时就没听,他给了牛仙客一个爵位。在张九龄罢相没多久,他更叛逆了,他直接把牛仙客放到中央,当尚书了。】
【他干的叛逆事不仅这一件,他还搞了一个大的。在张九龄罢相后第二年,李隆基一口气杀了他三个儿子,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杀三子事件。】
[李隆基酿成的冤案+1。]
[李隆基人都老了还那么叛逆。]
[我想过他叛逆,没想过他这么叛逆。]
[可见张九龄是对李隆基是有约束作用的。]
[张九龄在李隆基他不敢放肆啊。]
李隆基的内心还回想着他刚刚的那句:无人能见他如今贤明模样啊……
如今贤明模样……
李隆基也顾不得周围人的目光了,他正襟危坐严肃起来。
杀三子事件是天幕的一大背刺点,让他弄清楚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彻底杜绝这件事的发生。
他已经努力了这么久,不能功亏一篑。
现在谁都不能抢走他贤君的名声。
后宫中武惠妃也认真起来。
杀三子。
这应当与她无关了吧?
她已经彻底断绝了和前朝的关系,甚至不接受李林甫抛来的橄榄枝。
这件事情,应该不会再影响她了吧?
王皇后也蹙起了眉。
她认真看着天幕,甚至比天幕讲她废后之时还要认真。
杀三子,赵丽妃的儿子就在这三子之中……
一时间后宫之中,有儿子的妃嫔们人人自危。
没有一个人希望李隆基杀的是自己的儿子。
【说到杀三子事件,就要说说李隆基当时的太子,李瑛,赵丽妃的儿子,李隆基的第二子。赵丽妃在李隆基做临淄王的时候就已经跟在他的身边了,在武惠妃还没有得宠的时候,李隆基的宠爱的人是赵丽妃。】
【古代立皇太子,不是立嫡就是立长,王皇后没有儿子,而李隆基的长子李琮,他的脸在打猎的时候受了伤,也无缘皇位。所以太子的位置就落在了次子李瑛的头上。】
【在开元初的时候,李瑛的母亲赵丽妃圣眷正浓,而他又遗传了母亲的好样貌,得到了李隆基的喜爱,他当皇太子这件事,是顺理成章又皆大欢喜的,如果局势保持这样稳定不变,那李瑛当下一个皇帝也不是不可能。】
【但生在皇家,哪里有一帆风顺的呢,朝堂政局瞬息万变,帝王的宠爱的反复无常。没多久,赵丽妃失宠,武惠妃深得李隆基的喜欢。后宫局面发生了变化,李瑛的太子之位稳固吗?这个时候的稳固的。因为这个时候,武惠妃还没有儿子。】
【上天好像在跟武惠妃开玩笑,她生的儿子都夭折了,这让她在生出李瑁的时候,不得不把这个儿子送到宁王那里养。等到李瑁七岁,从宁王那里回到武惠妃身边的时候,李瑛的地位就变得岌岌可危了。】
[可不怎么的,武惠妃当不上皇后想当皇太后了。]
[武家的女人多少都是有点野心的。]
[该说不说我挺喜欢武惠妃的性格。]
[她如过不是在古代,而是在生活在我们这里,应该也是那种翻云覆雨的女强人吧?]
[没办法,古代对女人的局限实在是太大了。]
[没错,她们要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才能站到众人面前。]
武惠妃看着天幕,笑了。
笑千年后居然有人喜欢她这样的人。
也是笑自己生在了武家,生在了后宫。
诚如天幕所说,诸多限制。
若有机会选择自己的出身和性别,她倒是希望自己是个男儿身。
靠自己打拼就能拥有可载史册的成就。
武惠妃半躺在美人榻上,遥遥看着天幕。
这一千三百年只后,究竟是怎样一个超出她认识的世界。
“武惠妃她生活在我们这里,应该也是那种翻云覆雨的女强人。“
一句话,让武惠妃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心之向往。
她看了天幕良久,最终只是叹了口气。
只怪她生不逢时。
王皇后有几分紧张。
她推了推赵丽妃:“你儿子不会被陛下……”
赵丽妃摇头。
她并不确定,但废皇后一事的彻底改变,让她对天幕增添了许多的信心。
同时对陛下也改观了不少。
陛下已经知道杀三子是他酿成的冤假错案,这回说什么都不能犯这个错误了吧?
王皇后一看,知道赵丽妃误会了她的意思。
“我说的是,会不会被陛下废掉。”
说到这个,赵丽妃就更无所谓了。
“废掉?我没有武惠妃那样的野心,至于李瑛那孩子……”
赵丽妃撇撇嘴,没有一丝溺爱孩子的模样,中肯道:“我觉得他没有那个资质。”
王皇后语塞。
赵丽妃是越发看得开了。
【在开元十四年的时候,赵丽妃去世,同年,王皇后被废。李瑛处在一个极度危险的位置。】
这回不用王皇后推她,赵丽妃就不淡定了。
谁说她死了?
开元十四年,这都开元十九年了啊,她还活的好好的呢。
“我怎么死的?”
赵丽妃很迷茫。
王皇后也不明白,陈恳道:“我不知道。”
赵丽妃试探猜测:“操的心少了?还是因为我远离男人了?”
天幕那句:靠近男人会变得不幸她记得清清楚楚。
王皇后看着面前依旧明艳动人的赵丽妃,心里欢喜。
那年她没有被废,赵丽妃也没有去世,一切都在发生改变。
李瑛在赵丽妃的影响下,心也逐渐大了起来。
“我要死了?”
他直觉是不太可能的。
没有明知是错依旧会犯的道理,他就是死,也该是被陷害了。
李瑛撸起袖子。
让他来看看,他究竟是怎么被陷害的。
【因为李隆基提出了立武惠妃为后的建议,得到了满朝文武的竭力反对,武惠妃渐渐歇了心思。但歇了心思不代表她没有心思,她是歇下了当皇后的心思,但是当皇太后的心思被点燃了。】
【而李林甫在她这个悄悄燃气的火苗上又加了一把火,李林甫派宦官告诉她,可以在朝中支持她的儿子寿王。李林甫这无疑是干了件有瞌睡递枕头的事情。但光有李林甫一个人的支持尚且不足以让武惠妃做什么,武惠妃还有两个人的支持。她的女儿咸宜公主,以及咸宜公主的驸马杨洄。】
【杨洄在看到李瑛和李瑶和李琚来往密切之后,觉得这件事值得大做文章,马上把这件事告诉了武惠妃。于是武惠妃添油加醋,去和李隆基告状了。】
【武惠妃说,太子跟两个王爷交往密切,先是说我的坏话,说是因为我他们的母亲才失了宠,算计着怎么把我杀死。后又说陛下你的坏话,说你心有不公,不配当父亲。】
【这也很好理解,三个人的母亲都是失了宠且斗不过武惠妃的,她们的郁郁寡欢难免影响了儿子。母亲的失宠也就意味着他们无法走进李隆基的视线,所以这三个人聚在一起相互慰藉也是有道理的。】
【李隆基听到这话,脑门子都上热的都能煎蛋了。他们想杀武惠妃暂且不管,他是他们的爸爸,他们居然敢对他心生不满?!李隆基当时就气傻了,第二天直接在朝堂上说:太子结党营私,私下议论皇帝,应该废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