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李隆基像是想起了在自己记忆角落里,从没被他注意过的一些生活片段。
彼时他刚刚登基。
他终于能把养在外头的赵丽妃给光明正大接到宫中来了。
那时候他志得意满。
甚至还想着,她性子烈又能怎样呢?他现在可是皇帝,皇帝纳妃那是常有的事情,他不仅要把赵丽妃接到宫中,他还要三宫六院,妃嫔成群。
果然,在看到他盛宠赵丽妃的时候,皇后果然害怕了,连性子都收敛了很多。
她学着赵丽妃的妆容,她甚至想和赵丽妃争宠。
那柳叶眉画在赵丽妃脸上是好看的,王皇后画上不伦不类,不成样子。
偏她自己不知道,总故作姿态往他这里凑。
那时候他是什么心情呢?
觉得这个皇后有点丢人,不仅不通诗书,现在连模样都不大能看了。
原先是有意冷落性子不好的王皇后,后来就是真的不想往她那里去了。
他虽冷落王皇后,但他知道,那时候的皇后依旧一心扑在他身上。
后来他也不喜欢赵丽妃了,乡野出来的毕竟没有大家闺秀的模样,他要是没见过武惠妃尚且觉得她不错,但武惠妃一出现,赵丽妃就显得不是那么够看了。
武惠妃不仅精通诗书礼乐,还十分聪慧。
他喜欢聪明的女人。
这样,王皇后就更被他抛之脑后了。
但从什么时候开始变了呢?
皇后不再化那古怪的妆容,也不再喜欢给他送粥送汤了,她开始喜欢和妃嫔们聚在一处。
但皇后依旧把后宫治理的井井有条。
妃嫔们好像都很喜欢她。
除了他偏爱的武惠妃……
李隆基恍然大悟。
他想起了武惠妃不喜欢王皇后的种种细节。
她或许不是不喜欢王皇后,而是不喜欢皇后。
无论坐在皇后位置上的人是谁,是王皇后也好,是赵皇后也罢,她都不喜欢。
李隆基像是想明白了什么。
和王皇后对比起来,武惠妃好像更温婉聪慧识大体。
但是人总该有情绪,就是他也要时不时发脾气。
武惠妃怎么完美的就像是一个不真实的人一样呢?除了表达她有多么喜欢他之外,武惠妃好像没有任何的情绪。
他给武惠妃的已经够多了,甚至吃穿用度都要越过了皇后去。
即便这样,即便她住着最好的宫殿,获得最多的宠爱,后宫妃嫔深居简出没有一人与她争宠,她还是想要后位。
那武惠妃是真的喜欢他吗?
武惠妃究竟是喜欢喜欢他这个人,还是皇后那个位置能给她带来的权力呢?
李隆基呆呆看着远处山峦,整个人都老了两岁。
好兄弟姜皎背刺他,皇后和其他妃嫔们疏远他,他尚且能够安慰自己,无妨,她们轻信了天幕,但武惠妃不会,武惠妃是真的爱他。
他喜欢武惠妃的聪慧,给了武惠妃最多的宠爱,理所应当的,武惠妃应该爱他。
他原以为武惠妃虽姓武但与旁人不同。
可现在天幕讲述的事情,字字句句都好像都在击碎他曾经笃定的事实。
姜皎接近他本就带着目的。
武惠妃原来爱的是权力。
好像……好像没有人爱他。
没有人是真心待他的。
倘若说姜皎主动结实他是为了他帝王的身份,武惠妃博他欢心是为了皇后的地位,那王皇后与一众妃嫔的疏远是因为什么呢?
此时此刻,在看过多次天幕后的李隆基第一次想到了这个问题。
她们最初不是这样的,王皇后为了让他多看她一眼,放下身段去学赵丽妃,甚至拿起了她最不喜欢的诗集,其余妃嫔也是使出浑身解数讨他欢心。
是因为第一次天幕吗?
因为天幕里的自己让她们失望了吗?
第一次天幕的内容李隆基看了许多遍,现在就是不看笔记都能倒背如流。
第一次,他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甚至以事件受害人的角度去思考,别人眼里的李隆基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代入到皇后的视角,他去看废后事件。
果然,怪不得皇后不想同他接近了,谁愿意整日面对未来会剥去自己位份的人呢?
代入到三个儿子的视角,他去看待一日杀三子事件。
果然,怪不得孩子的生母也不待见他,谁会愿意同杀了自己儿子的人密切交往呢?
待入到武惠妃的儿子,以及杨贵妃的视角,他去看待占儿媳事件。
果然,他那些成了婚的儿子应当终日惶惶吧?皇命不可违,被看上了自己媳妇也只能认栽吧?
那个什么杨贵妃,成后跟自己的丈夫过着甜蜜生活,却突然被公公抢到宫里了,人家能愿意吗?
还有武惠妃,抢走了她的儿媳,拿她的儿媳当她的替身……
哦,武惠妃为什么不生气?
她果然只爱权力吧?
李隆基的心更痛了。
代入到黎民百姓和一心为国的忠臣视角去看弃城而逃事件。
把百姓从安稳生活中扯入连天的战火中……
文臣死谏,武臣死战,却被他们追随的皇帝背刺……
李隆基不敢再继续想下去。
原来在第一次天幕,自己恼羞成怒,指着天幕说这是在妖言惑众的时候,其余人是这般心情。
他的宰相姚崇罢相前同他说的话,原来饱含如此深意。
“我这一生即将走到尽头,已然如此,无可改变。天幕于我而言,来的太晚。但陛下您,尚且有挽回之机。”
想起已经去世多年的姚崇,李隆基不禁流下两行眼泪。
原来他的宰相离开朝堂之时,想的是皇帝贤名,想的是国家之危,想的是江山社稷,想的黎民百姓。
一瞬间,李隆基有几分呆呆傻傻,像是失去浑身的力气,没了神志一般。
看着颇有几分可怜的味道。
张说不忍心看了。
他别过脑袋,陛下这是被天幕背刺傻了。
无妨,只要不是盛怒,只要没有想踹翻案几,就且随陛下去吧。
伤心总比愤怒好,至少众目睽睽之下,不会失了帝王仪态。
【皇后被废,武惠妃如愿以偿当上了皇后了吗?当然没有。说到底武惠妃姓武,且不说她的手腕心计难比当年的武则天,单说当时的朝廷,是不允许第二个武则天出现的。】
【李隆基确实有心立武惠妃为后,在开元十四年,李隆基大着胆子把这个想法提出来了,但这想法一出来,就遭到了群臣激烈的反对。有人上谏:“武氏乃不戴天之仇,岂可以为国母!太子非惠妃所生,惠妃复自有子,若登宸极,太子必危。”这话一出,有大量朝臣站出来附和。武惠妃想要当皇后的难度实在太大太大了。】
【李隆基会为了武惠妃和整个朝廷为敌吗?不会,李隆基毕竟还没有昏聩到这个地步。所以王皇后的确是被废了,但是在王皇后之后,再也没有女人在活着的时候登上皇后之位,连李隆基最爱的杨贵妃都不能。】
【我们之前为什么用“有野心有手腕”来形容武惠妃呢?其实李隆基一日杀三子这件事,算得上是武惠妃一手操控的。那种“后宫不得干政”的说法是束缚不住武惠妃的,她想要权力,就必须干政。杀三子这件事应该算得上是武惠妃做出的最大政治事件了,因为在这件事之后,她总觉得被害死的三个皇子要来找他索命,就这么被自己吓死了。】
【关于杀三子的事情,我们下个视频继续来讲。由于视频长度原因,本期视频到这里就结束啦,我们下期再见。】
[武惠妃忙了一圈白搭,自己也没能当上皇后。]
[她居然和李隆基杀三子有关系!家人们我去百度了。]
[这就被吓死了?或许武惠妃有政治头脑,但是心理素质不太行。]
[你别走啊,你说清楚武惠妃怎么把自己吓死了啊?你回来!]
第66章 (后续) 李隆基恍惚:我错怪他了
弹幕在喊着让天幕把话说清楚, 天幕下的众人也在迫切想让天幕把话说清。
想让天幕停留的人中,尤以武惠妃的想法最为迫切。
什么杀三子,陛下干的事情怎么和她扯上关系了呢?
陛下有多忌讳天幕说的那几件事她是知道的, 若自己真和杀三子的事情有扯不断的纠葛,那陛下对她的宠爱还能如从前一般吗?
“武惠妃如愿以偿当上了皇后了吗?当然没有。”
“当时的朝廷,是不允许第二个武则天出现。”
“武惠妃想当皇后的难度实在太大。”
“在王皇后之后, 再也没有一个女人在活着的时候登上皇后的位置。”
天幕的话像是阴影一般在武惠妃的脑袋中来回响。
她最终颓然坐在塌上。
原来她苦心孤诣想要拥有的皇后之位, 竟是没有一人能走上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