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也许天幕并不知道,天幕在无形之中又给他树立了一个人敌人,崔隐甫。
想想张说脑壳已经发昏了。
这是拿到五杀成就吗?
在天幕的帮助下,他这是顺利拿到了六杀成就啊。
张说有点崩溃。
这怎么办。
他心里虽然的确认为崔隐甫没什么文化,也确实不喜欢他,但这话不能明晃晃说出来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啊。
这他日后如何和崔隐甫相见。
一向社牛的张说感受到了脚趾抓地的痛苦。
现在的张说是带点心如死灰在身上的,他不知道天幕还会说出什么惊人之语。
他带着几分破罐子破摔的悲观情绪想着,六杀够吗?六杀不够吧?
多杀几个,都别活啦。
【我们能看出来,张说这个文坛宗师是非常不喜欢没文化的人的,尽管这些没文化的人非常有能力,但依旧不能入张说的眼。】
【但张说看不上崔隐甫,这下可把宇文融给高兴坏了。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啊,在崔隐甫得知张说的所作所为后,他十分愤怒,顺理成章的,崔隐甫和宇文融站在了一起。】
【这下张说真正在御史台树立了两个敌人,崔隐甫和宇文融。御史台是干什么的呀?监察百官的呀,这监察的官员范围也包括宰相。所以崔隐甫和宇文融有志一同把目光聚集到了张说身上,收集他犯错的证据,并且准备一次性上报李隆基,争取一次性给张说解决了。】
【宇文融一向求稳,他认为两个人组团去干张说这尚且不够,于是他又找了一个帮手。】
李隆基“哦呦”了一声。
像是吃瓜吃到了精彩的地方。
本以为两个人联手就要干翻张说了,他以为自己马上就要蹲到大结局了,没想到宇文融还嫌人不够?
李隆基上下看了张说一眼。
看来宇文融非常重视张说啊,他非常担心无法一次性扳倒张说而给张说反扑的机会。
李隆基看着张说摇了摇头。
看来张说要败。
光是从双方的态度就能看出来,宇文融小心谨慎,有御史台的两个人加起来还觉得不稳妥,但张说却把宇文融当成了不能成什么大事的“狗鼠辈”,一点提防之心都没有。
此时李隆基已经能大致估计出二人相斗的结局了。
“啧。”
一个精彩的,保熟的瓜。
张说捂着抽搐的胸口,马上就要垂直倒下了。
他说什么,他说什么!
他就知道天幕不会单单只给他多拉一个人的仇恨值,天幕这是还要再给他拉一个仇家啊。
张说脑子里把认识的所有人翻遍了,也没想到一个合适的,能被宇文融拉拢过来但他对手的人。
但张说知道,既然天幕能把这话说出来,那就是所言非虚,一定有这样一个人存在。
此时捂住胸口的张说难过地摸了摸眼睛。
感谢天幕,让他知道头晕目眩,两眼一抹黑是怎样的感觉。
苍天,这哪里是五杀成就,在天幕的帮助下,他从五杀变成了六杀,现在隐隐有发展第七杀的趋势了。
是他杀了别人吗?
不,是别人要杀了他啊。
万念俱灰的张说如今只能用,天幕说的事情还没有发生这个借口来安慰自己。
稳住,苟住,他一定能赢。
就算斗不过宇文融,也不要落得一个过分凄惨的下场。
【要说宇文融是真的很会找人,他这回拉进“御史台联盟”的是一个隐藏的大佬。就像是开盲盒开出隐藏款一样,买的时候没什么感觉,真正把盲盒打开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赚翻了。】
【宇文融当时随手拉进来的这个人,是大唐未来的宰相。】
【这个人的名气超过了张说,超过了宋璟,甚至超过了姚崇,是唐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宰相了。他的名气甚至大到提起这一时期的宰相,没有一个人会不知道他。】
[谁啊谁啊?]
[别卖关子了,我好好奇啊。]
[按理说这么有名我应该不会不知道啊,但是宇文融我都不熟悉,更不可能知道他拉谁入伙。]
吃瓜的李隆基开始严肃起来了。
哦?这么有名?
看来是个贤相了?
李隆基对接下来出场的这个宰相期待值拉满了。
或许天幕又来给他送宰相来了,就像开元之初告诉他姚崇是“救时之相”一般。
好啊!
李隆基期待搓搓手。
天幕介绍的宰相总是不会错的,希望这个宰相能引领整个朝堂,开启另一个可堪比开元盛世的辉煌。
李隆基是蛮喜欢喜了,然而张说心中却有些许颓唐。
又出来一个大唐宰相?
此时此刻,他有种看落日的惆怅之感。
落日甚美,有半边天的彩霞作陪。
可这落日,终将是要落下去的。
属于他张说的时代似乎真的要终结了。
这种倏然跑出来的无力感,是靠他自己的努力仍旧不可扭转未来的无力。
历史洪流不断向前,每一代有每一代的人才。
就像他一手培养出的年轻才子张九龄。
他还年轻,在政坛上才刚刚崭露头角。
而他已经老了。
尽管他没有变成天幕说的那样刚愎自用,可他心里清楚,若没有张九龄在封禅最初提醒他名册的事情,他或许真的会走天幕说的那条老路。
或许是高位坐的久了,他这双眼睛,终究是没有年轻时候的清明了。
这一刻,张说恍然是明白了姚崇在开元之初坚持退位的决定了。
那时候姚崇只要对陛下认错,大义灭亲严惩自己的两个儿子和手下,依照他在陛下心中的地位,他或许还能再当一段时间的宰相。
可姚崇确实上谏请求严惩自己两个儿子和手下了,可与之一同递上去的是他的辞呈。
当时张说犹觉得百思不得其解。
现在张说却明白了,到了这个时候,急流勇退或许才是最好的决定。
张说长叹一口气,感觉人瞬间老了十岁,没有活力,丧丧的。
【宇文融拉进来的这个人,就是在宰相位置坐了十九年之久的李林甫。】
[口腹蜜剑李林甫嘛,我知道。]
[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
[抛去李林甫排斥异己,闭塞言路这些乱七八糟的缺点,他干实事的能力还是可以支撑他当一国宰相的。]
[抛不去,就是因为他什么都顺着李隆基,李隆基才飘到天上去了。]
[李隆基要是能把李林甫控制好了,其实李林甫能帮他干很多事情,可惜老年的李隆基没这个能力了。]
[可惜了,唐朝最后一个贤相张九龄就是被他挤下去了。]
[张九龄是因为太不会说话了,李林甫正好跟他相反,李林甫太会说话了。]
[老了的李隆基已经听不了直谏了,张九龄说的都是他不爱听的。]
[其实主要也是张九龄干实事的本领不如李林甫强。]
[可朝廷需要直谏之臣啊……]
李隆基浑身紧绷。
“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
疯球了,他刚刚还想着天幕又要给他引荐一个能带领大唐缔造一个新的开元盛世的宰相呢。
原来他没有把大唐往更繁华的地方给引过去?
“排斥异己,闭塞言路!”
李隆基一拍脑门:我老天哝。
这就是他搓手期待的“贤相”吗?这人叫李林甫?
他既然排斥异己,闭塞言路,又怎么会在宰相位置十九年那么久啊?
李隆基扣扣头,想不明白。
要不干脆就不要让他上台?直接让张九龄做宰相吧。
可天幕还说了,张九龄办实事的能力不如李林甫啊。
闹心,真闹心……
李隆基习惯性摸了摸脑壳,感觉头发又稀薄了不少。
这下他连瓜都吃的没滋味了。
李隆基只短暂快乐了片刻,就又获得了新的烦恼。
【作者有话要说】
不知不觉居然三十万字了,好神奇
第60章 (视频) 燃烧自己点亮他人的纯怨种
“唐朝最后一个贤相张九龄就是被他挤下去了。”
张说那萎靡不振的状态在看到天幕说的这句话时, 丧丧的眼神都变得噌亮起来。
他以眼神示意张九龄,快看啊,快看天幕啊。
快把天幕的话给记下来啊, 这都是以后的必考内容啊!
张九龄完全不理解张说是因何在萎靡不振和生机勃勃的两个状态之间切换自如。
他也不是很能明白张说要把眼睛眨巴到天上去是为了什么。
所以他回看张说,带着淡淡的疑惑,以眼神询问他:怎么了?
张说急死了。
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
这是谁啊, 这是宇文融一手提拔上来的宰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