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天幕一出,长安众人皆惊。
  “无政治利益,也无一丝私心,她这是想把真实的婉儿告诉后世的人。”
  “她在写着墓志铭的时候,是不是预料到史书之上会用春秋笔法在婉儿身上作文章?”
  “如此看来,太平公主的愿望,应当是完成了的。”
  “太平公主这是想让后世之人,永远记得婉儿啊……”
  后宫之中,嫔妃哭成一片。
  “镇国公主原来只是想让大家都记得婉儿的才名。”
  “可这墓志铭,被埋在地下一千三百年啊,整整一千三百年,婉儿的名声全被那群酸儒给毁了!”
  “他们比不上婉儿,只能去抹黑婉儿。”
  “公主您看啊,大家都记得婉儿,大家都记得啊!”
  “我大唐女子的光辉,终将是照耀到了后世。”
  天幕之上的弹幕前所未有的快。
  后宫之中,宣政殿前,乃至整个长安城,所有的人都停下了手里的事情,仰头看着迅疾闪过的弹幕。
  【婉儿被抹黑了一千年!】
  【他们不能容忍女人执掌权柄,用最苛刻的标准评定她们。】
  【他们恨不得钻进女人的石榴裙底下去批判她们!】
  【但凡是能挑出一点毛病的,都要被大书特书,以此来否定她们不配坐在那个位置上。】
  【我们本来可以拥有很多很多个花木兰、武则天、上官婉儿,可是男权社会把她们都淹没了。】
  【唐朝之后对女性更严苛了,抹黑婉儿的《新唐书》就是宋代成书的!】
  【自太平公主去世,整个红妆时代都结束了啊,再也没有女子能那般恣意了。】
  【那时没有女子本该弱柳扶风的说法,她们可以提裙恣意奔跑,可以身着胡服登马和男人一同打马球,她们明艳动人,恣意酣畅,妆点了整个盛世啊。】
  【太平公主倾尽心力所求,也不过是一个记得,也不过是一个公平。】
  【她只求世人记得婉儿之名啊!】
  整个长安城看着天幕上那些飞速闪过的言论,这些言论快速进到了脑海之中,不待思考与品味,又出现了新的言论。
  这些都是来自一千三百年之后,后人的话。
  太快了,天幕上的话真的太快了。
  快到他们来不及有所反应,快到他们来不及有所思考,千年后的思想就这么直直坠进了整个长安,坠进了此时正在看天幕的所有人的脑海中。
  不过片刻,长安众人看到天幕之上出现了更为壮观的画面。
  不知是谁说了一句。
  【公主能看到吗?能看到我们都记得你和婉儿吗?】
  也不知是谁带头说了一句。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于是整个天幕之上,每个人都停止了自己正在说的话,都停止了自己正在打字的手。
  每个人都在证明着她们自己对婉儿的铭记。
  在直播间,用最简单发弹幕的方式,用着寥寥的八个字。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这短短的八个字持续不断地飘在了整个天幕之上。
  三年前,太平公主身死,整个长安,只有太平公主一人将这句话铭记在心。
  三年之后,这句话穿透了千年的时光,又重现长安。
  无论是帝王还是宰相,嫔妃还是宫女,小贩还是走卒,只要是此时仰望着天空的长安人,都看到了这句话。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王皇后看着天幕喃喃道:“念念情深无绝期,千言万语无处寄,但愿一千年后,一万年后,还会有人和我一样,永远永远地,记着你……”
  镇国公主的英姿倩影还如在眼前。
  那个在记忆之中消失了三年的人,又浮现出来。
  她站在天幕之下,只觉得自己渺小,与登上政治舞台,死前所求仅仅只是公正的太平公主相比,她实在是太过于渺小了。
  镇国公主她有勇有谋,她与男子站在同一历史舞台。
  世人是记得上官婉儿了,可是太平公主呢?
  她连名字都未曾留下,连坟茔都没有。
  她一国公主,站在红妆时代尾端的女子,不应当落到如此结局的。
  王皇后看着天幕,眼神越发坚毅起来,她跟着天幕一次接着一次念道:“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太平公主同样应当被铭记,同样应当有一个在千年之后供后人凭吊之所。
  王皇后拉紧了衣袖,欲往宣政殿走。
  赵丽妃察觉到王皇后的异样,伸手拉住了她,提醒道:“后宫……不得干政。”
  王皇后平静将衣襟理平,声音略有些颤抖:“你应当知道,我的结局。”
  赵丽妃眉头皱地更紧:“即便…………即便被废,可陛下这几年已然是悔改了。”
  王皇后带着几分无力笑了,她转过头看赵丽妃:“花无百日红,何况帝王之心。若是这天幕从此再也不出现,谁来提醒陛下呢?谁来提醒他我是他的结发妻,谁来提醒他,我应当拥有一个一国之后的尊严呢?”
  “我这一生,无子无女,未涉朝政。这皇后之位,看着花团锦簇,可实际上也终究不过是被架在高位用来观赏的。陛下厌弃了,这个位置就该换人了。”
  “我非出身名门,无人为我撑腰,亦非陛下喜欢的模样,能得他长久喜爱。”
  “我不似婉儿那般饱读诗书,也不像太平公主那样有铁血手腕,我再普通不过,用不了多久便将被皇帝厌弃。”
  “于史书之上,最终也只能得一句,玄宗之妻王氏。”
  王皇后握着赵丽妃的手,像是在汲取力量。
  她的情绪逐渐激动起来。
  “我可以在史书之上无名,亦可以不被后人记得。可太平公主,那个跳出藩篱的女子应当被记得,应当彪炳史册,应当被后人凭吊缅怀。”
  “大唐女子,不输男儿,她应当被记得。”
  “太平公主在千年后为婉儿正名,而我想要千年后的人也记得太平。我左右不过被废,能尽如此绵薄之力,此生也不算白活。”
  赵丽妃回握王皇后的手,她看向天幕:“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我与你同去。
  宣政殿前,张说看着天幕。
  太平公主之志,在为婉儿写诗集序文的时候,他便已然知晓。
  他本以为二人之死不过如流星一般短暂划过,留给世人的仅仅一个风华的背影。他们这一代亲眼见过她们的人尚且记得那是何等绝代的模样,若是他们不在了呢?
  他们的子孙,他们的后代,还有谁会记得呢?
  仅凭那两句诗文吗?
  张说含笑看着天幕。
  那两颗流星最终没有陨落,她们划过长空,并不是青鸟飞过蓝天,了无痕迹,她们的余晖照到了后世。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千年之后,世人皆知你与婉儿真情。公主,您泉下有知,应当安心了。”
  宣政殿前的大臣大多被此真情感动,有低头擦泪的,有闭目缅怀的,有看到后人皆记得婉儿内心宽慰而笑的。
  李隆基却笑不出来。
  迅疾闪过的那八个字像是活生生在打他的脸。
  他费劲心思改了史册,掩藏两个人的关系,将为婉儿编撰诗集之名挪到了自己的头上,这些都算什么?
  全都白干了吗?
  他李隆基算什么?
  一个笑话吗?
  千年之后,真相大白与天下,不仅仅真相现于后世,真相还借助这个天幕,放给了他所有的臣子看!
  后面已经在传出跟读的声音了,他听到了!
  都在读那句“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李隆基在难过的想死的同时,暗自庆幸,幸好这些只有他的大臣和后宫能后看到。
  站在政治角度,所有的臣子都会与他在一起!
  他是天子,他是帝王啊!
  为了这等小事与他唱反调,那才是真正的仕途走到了尽头。
  混迹官场的那群老油条哪里会拿自己的仕途开玩笑,更不可能拿全家的性命开玩笑。
  这毕竟不像第一次天幕那样,字字句句说的都是他的政治错处。
  只需在天幕结束之后,简单做些补救,此事便算揭过了。
  若是被那些满心意气的年轻文人知道,那才算糟糕透顶。
  那群文人什么都不争,就争一口气啊。
  无关利益,只讲意气。
  他们每人一支笔,那笔厉害的很。
  更严重的是,就此他将失去大批有能力的臣子,文人或会因此对他这个帝王失望透顶,拒绝入朝为官。
  国无贤臣,那是国之将倾的衰颓之势啊。
  幸好,幸好这天幕只有皇宫内才可以看到。
  可李隆基忽略了这天幕会有被整个长安看到的可能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