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李隆基看张说的反应,知晓他明白了自己的意思,笑着开口问道:“爱卿认为朕此举如何?”
张说行大礼,掷地有声:“陛下圣明!”
陛下的此番举动无论是否能请来姚崇,但至少能让朝廷上的百官安了三分的心。
很多时候,文武百官想要的不是听皇帝说了些什么,而是看皇帝做了什么。
“陛下既有决断,那臣便告退了。”
他来之前,心尚有疑虑。
这天幕出现,到底是国家之幸还是国家之难。
天幕出现,预言未来。
盛唐覆灭,奸臣当道,一心为国的能臣遭陷害惨死,心怀天下的忠言难以直达上听。
甚至于一国之首,整个大唐的心脏,在兵临城下之际抛弃了他的臣民只为苟活。
触目惊心的文字像大山一样压在众人心头之上。
于是文武百官为保命而保守不前,甚至于不再谏言。
在来之前,他甚至担心陛下看到天幕之后,心有一团疙瘩郁结于心,就此堕落。
可今日他所看到的,还是那个胸怀志向的皇太子。
如此他便放心了。
自天幕消失,李隆基与父亲在宣政殿的谈话之后,他一改看天幕之时的样子。
他无辩解,也不同人分辨。
只是执政更勤勉了,百官谏言都记在心上并择优取用了。
端看此时的李隆基,完全不会将其与天幕所言几十年之后的那个昏庸的君主联系在一起。
李隆基将朝堂的气氛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他在等,等一个契机。
若这契机不自己前来,那他便亲自前去。
天幕之言不可改变?他并不这样认为。
天幕降临于此,降临在他手握权力的第一年,必然有上天的用意。
那是神迹。
尽管天幕讲的大多是他斑斑劣迹,但此时的李隆基尚且而立之年,他还年轻,他完全可以颠覆天幕所言。
他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野心。
于是在几日之后,李隆基踏上了前往骊山的路。
十日之后,李隆基回来了。
开元元年十二月,姚崇接任命,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执紫微令,是为,首席宰相。
同月,姚崇提出的《十要事说》广布天下。
《十要事说》,是为十问,字字珠玑,振聋发聩。
“垂拱以来,以峻法绳下;臣愿政先仁恕,可乎?”
“朝廷覆师青海,未有牵复之悔;臣愿不幸边功,可乎?”
“比来壬佞冒触宪网,皆得以宠自解;臣愿法行自近,可乎?”
“后氏临朝,喉舌之任出阉人之口;臣愿宦竖不与政,可乎?”
“戚里贡献以自媚于上,公卿方镇浸亦为之;臣愿租赋外一绝之,可乎?”
“外戚贵主更相用事,班序荒杂;臣请戚属不任台省,可乎?”
“先朝亵狎大臣,亏君臣之严;臣愿陛下接之以礼,可乎?”
“燕钦融、韦月将以忠被罪,自是诤臣沮折;臣愿群臣皆得批逆鳞,犯忌讳,可乎?”
“武后造福先寺,上皇造金仙、玉真二观,费钜百万;臣请绝道佛营造,可乎?”
“汉以禄、莽、阎、梁乱天下,国家为甚;臣愿推此鉴戒为万代法,可乎?”
这每一句,都得到了唐玄宗肯定的回答。
这种肯定不是单单一句“可”简略带过。
唐玄宗以此十要为开元初期执政范本,以此号文武百官对自己进行监督。
满朝哗然。
结束酷吏,整治吏治,防止专权。
施行仁义之政,杜绝劳民伤财,恢复国力,修生养息。
《十要事说》一出,一改满朝萎靡之风气。
朝气蓬勃,锐意进取,是为开元盛世之初。
第13章 (视频) 巾帼宰相的墓如何能被掘了!
席冉坐在候机区,百无聊赖翻着手机。
辞职是冲动之举,旅游也是冲动之举。
近些年的工作让她心力交瘁,对于生活的热爱几近被磨平。
相比于大学,现在的她已经没有那么热衷于旅游了。
她只是想出去透口气。
西安,长安。
非旅游季,民宿便宜的不行。
辞了职,远离了工作,她彻底摆烂了,打算先在那里住一两个月。
她雷厉风行定了机票和住处,此时已经到了西安。
等出租车的时候,席冉打开手机翻开了a站。
后台无数小红点冒了出来。
她一贯清冷的脸上难得露出了呆滞的表情。
这是火了?
哪条视频?是那条挤时间做出来的,相当仓促的混剪吗?
点开小红点,六万的播放量,几千条评论。
相比于之前视频那少的可怜的几百播放,和少于十的评论,这确实算火了。
席冉微微笑了笑,得到了些许满足感。
【再来亿遍!】
【太太加油剪,我们爱看。】
【我看到太太ip地址显示的是西安,昨天就看到有评论建议太太去西安玩儿。】
【太太到西安了也要记得给我们剪视频呀。】
【就算不剪视频,也要拍点plog发到动态给我们看看,我还没去过西安呢(委屈)】
席冉最终翻到了那条建议她去西安的评论。
倒真的是跟她的想法不谋而合了。
席冉将评论翻的差不多,又看到了系统的提示。
【恭喜博主达到五千粉丝成就,直播通道已经开启,点击专栏直播即可开播。】
【历史区为a站新区,现开放鼓励机制,详细信息请点击以下链接。】
席冉点开大致浏览了一下。
历史区是a站的新兴区,所以为了激励新人创作,有播放量的奖励机制。
奖励分为视频奖励还有直播奖励。
奖励内容是有流量,也有既定的奖金。
联想到之前有粉丝说,还没有去过西安。
席冉想了想,觉得自己或许能给她们开个直播。
能赚点钱,能让没去过西安的粉丝看看西安,还能顺便科普一点历史知识,过过嘴瘾。
想着,她随手发了条动态,并且点进专栏直播,设置时间开通了直播预约,一并附在了这条动态下面。
【或许你们想看点直播?】
接着席冉又翻回了评论,试着从粉丝的留言里找自己下一个视频的选题。
在一众与李世民、李隆基相关的评论之中,有条评论格外突出。
【姚崇,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
席冉将落在脸上的碎发撩到耳后,仔细想了想唐朝历史人物的知名度。
前有李世民的英姿,后有李隆基的爱情,中间夹着历史上唯一登上帝位的女人,与这些帝王相比,大臣似乎确实鲜少有人提及。
那做个科普好了。
出租车到了,席冉上了车,闭目养神。
视频倒是不急,先玩两天。
她来西安最想看的不是大唐不夜城,是陕西考古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在一年前对外实行开放,一批重磅文物在此展出。
展出的众多文物之中,就有席冉最想去参观的。
上官昭容的墓志。
在了解唐史的时候,她就对上官婉儿格外感兴趣。
上官婉儿的墓志出土,让一批史学家推翻了之前众多的研究结论,她对婉儿的兴趣只增不减。
如今来到西安,她想亲眼去看看婉儿的墓志。
席冉闭着眼睛,想着墓志结尾的诗。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
公元716年,这是开元四年,李隆基完全把控朝政的第四个年头。
自上次天幕出现,也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年。
天幕消失之后,多数人抱着怀疑的态度,争议着天幕是否会再次出现。
他们期待天幕再次出现,透露更多的历史细节,但他们又害怕。
害怕天幕又讲出一些什么刺激人心脏的事情。
这其中最为忐忑的当属李隆基。
对于这个天幕,他属实是又爱又恨。
天幕之言的确让他得一员猛将。
姚崇自执紫微令,任首席宰相之后,勤勉执政,直言上谏。
他每次的懈怠瞬间,都有姚崇刚正不阿的背影。
有姚崇为榜样,再加上他从实际行动上告诉文武百官他创建盛世大唐的决心,□□面逐渐清明。
开元三年爆发的蝗灾也因为姚崇的铁血手腕而逐渐得到了缓和。
此时的大唐欣欣向荣,一片祥和之气。
四年,人们逐渐将天幕淡忘了。
文武百官都沉浸于此清明的政治气氛之中。
就连李隆基也逐渐将天幕抛之脑后。
除了那群对后宫嫔妃对他并不热络的态度,李隆基没有感受到上次天幕带给他任何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