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六部尚书艰难的将这件事细细拆开,仔细去想。
所以说,楚芸是假孕,而周瑶腹中,是与人私通才……皇帝注定不会有自己的子嗣。
忽然知道这样的事,皇帝急怒攻心之下中风,倒也能说得通了。
如此想着,众人看向皇帝的眼神不由添了份微妙。
绿帽这种事,各家府邸多多少少都会有,可没想到皇帝也会……
“这件事出得本宫之口,入得诸卿耳中,在此之外,本宫不想再有其他人知晓。”摇光转头看向众人。
六部尚书知道此事之紧要,一一应是,保证不会对外人言说。
可……
虽没有明说,但几位尚书都想过,若陛下有个万一,周瑶又有幸诞下一个皇子,便扶皇子继位,届时请太后摄政也可,可如今那孩子身世存疑,皇家的血脉不容有失,是万万不能再让他继位的。
现在又该如何是好,过继吗?
但这着实是个下策,过继来的宗室子嗣有自己的父母,难免会生出事端来,太不稳妥。
或者是请其他亲王继位?
但这更不妥,先帝在世的子嗣尚多,届时定会掀起风波无数。况且皇后不一定会同意,若其他兄弟登基,那她这个皇后到时候地位就尴尬了。
如此左思右想,左右为难,无论如何竟都想不出一个合适的法子来,让人不知如何是好。
摇光没说话,孟二将头使劲往下埋,更不敢说了。
“诸卿不必着急。”摇光的声音淡下来,说,“太医们医术精湛,陛下会好的。”
“嫂嫂说的是。”周瑕适时开口。
六部尚书心道希望微妙,但总惦记着一个万一,想着皇帝万一能好,现在说多了,岂不平白招致记恨,就没再说下去了。
再加上宁王尚在,摆明了旗帜鲜明支持帝后,就都暂时收起了那些小心思。
见着众人都老实下来,周瑕上前,先关心了一句皇帝,而后看向摇光,说,“陛下如此,嫂嫂更要保重自己,记得好好休息。”
摇光嗯了一声。
而后周瑕便就开口,将六部尚书不能处理的事情一一说出来,请摇光决断。
摇光略有迟疑。
六部尚书更是迟疑,他们从皇帝登基之初就一直在防备摇光,当初那场夺位风云,凡地处高位者,都能发觉其中摇光的影子。
这位皇后的手腕,比陛下都要更胜一筹,焉能不让群臣心惊。
他们有心想要拒绝,但如今皇帝如此,不能理正,皇后在旁辅佐理所应当,他们若拒绝了,反倒显得自己别有用心。
如此迟疑间,摇光率先开了口。
“按理说朝政之事,我不该多言,只是如今陛下如此,我只得僭越了。”摇光说着,抬手揉了揉额角,露出些倦怠来。
第24章 “我可不想生出孩子来,还得唤他一声父亲,没的叫我恶心。”
“若有问题,待陛下好转,本宫任凭处置。”摇光道。
事已至此,再加上宁王摆明了只支持帝后,不准备让其他亲王或者宗室插手,六部尚书也不好说什么,就听着摇光的话,一一同她商议起来。
即使如此,他们一开始也并未太在意,想着只是一个妇道人家,就算颇通后宅手段,在国家大事上又能说出什么有用的话,说到底,还得他们想办法。虽未表现出来,但几人已经想好了到时候若听到不中意的想法,该怎么敷衍。
可等到摇光开口,众人不由一惊。
不管是说话,还是决断,她都言之有物,并且十分合适,他们做的准备全都落了空。
要知道所谓合适,听起来简单,实则并不容易。
有些建议很好,但并不适合当下,有些听着不错,但真正实施起来,只会一团糟。这合适二字,看似中庸,不算太好,但也意味着不会出乱子。
国家大事,任何意见不起眼的小事都关系着无数人的生死,大多数时候,中庸,才是最合适的法子。
这份意料之外,让几位尚书都有些微的失神,好在很快就冷静下来,仔细和摇光商讨起来。
将事情一一定下,众人才一一若有所思的退去。
对于皇后所说,陛下修养的事情,众人并不抱有多少期待。
天底下中风的人不少,可能修养好的能有几个,更何况陛下的状况又是如此严重,只怕,希望渺茫。
摇光将周瑕留下,没再呆在这满是药味的寝殿中,而是到了门外。
这一日忙忙碌碌,不知不觉,竟已经是傍晚了。
“那几个老狐狸想必不会死心,嫂嫂小心。”周瑕关切的道。
摇光漫不经心的笑了一下。
“放心就是。”
毕竟,之前配的毒药都已经进了皇帝的肚子,而他那些沾染了毒的枕被也已经清洗干净,这会儿就算神医降世,也是什么都查不出来的。
而皇帝发现那些事的尸魔,从头到尾她都没主动动手过,只是推波助澜。
躲在冷宫的宋姑姑,被分在紫宸殿洒扫的田兴,楚芸如何恰好发现周瑶私通,那个禁卫身手极好,不是那么不小心的人。
这些她一个一个漫不经心落下的棋子,在恰到好处的时间落在恰到好处的位置,最终组成了她想要的棋局,也成功让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先皇后留下的亲信都让她除尽了,宋姑姑真以为她是运气好,躲在冷宫才没让人发现的吗。
摇光笑了。
见她信心十足,周瑕不由笑起。
他相信嫂嫂,就算真有什么万一,他就算屠尽天下,也会保嫂嫂安然无恙的。
在太医们尽心的诊治中,一晃眼就到了初八,开朝复印。
一整个年节,六部尚书几乎一直呆在宫中,加上摇光没有刻意封锁这个消息,所以一些朝臣们还是知道了大概。
虽然陛下不在,但朝还是要开的,在宁王的提议下,摇光垂帘听政。至于朝务,百官照常上奏,朝后留六部尚书同皇后一起处理,宁王辅佐。
然而,这样看似平静的局面岌岌可危,皇帝中风的消息还是如一阵清风般,从宫墙席卷出去,吹到了所有有心人的耳中。
宗室们几乎理所当然的蠢蠢欲动起来,伸出了试探的枝丫。
接连见过几位在总是中很有威望的老王爷,摇光心中多少生出了些不耐烦和倦怠。
她也不着急,或是安抚,或是弹压,将众人都按了下去。
左右,如今京中最重要的两支军队,五军营和禁卫军都在她的掌握之中,这些宗室也翻不出什么气候来。
比起他们,倒是那些分封各地的宗室们要更加注意一下。
本朝立国之处,便引前朝之事为戒,随分封,但不设国,一切事情依旧由各地州府衙门呈交朝中处置——
话是这样说,可那些王府在当地经营百年,多少会经营出属于各自的势力。
所以,早在皇帝中风当天,摇光就和六部尚书商议过,一一遣人注意各地动静,并且下令各州府严加提防。
目前为止,暂时没什么乱子传到宫中。
不管是外面,还是京中暂时都稳住,余下的宫中也都只是小麻烦。
西苑先帝留下的嫔妃们都很老实,之余皇帝宠幸过的那些宫女们,更掀不起风浪。不过,现在皇后掌权,没有为难她们,便已经足够让她们庆幸的了,一个比一个老师的蛰伏起来。
如此林林总总,总算安然无恙的顺利度过了一开始的乱局。
这份平静维持了半个月,直到太医再一次诊断,皇帝的情况没有丝毫好转后,朝臣们再也按捺不住了,一一进言,劝摇光早做打断。
说话间,众人都注意着宁王的动静,生怕这位会觉得他们为难皇后,记恨上他们。
但从始至终,宁王都只是安安静静的站在那里。
若真以为他安静那就错了,这半个月下来,朝臣们也明白了,宁王的安静是真的,但只要皇后一句话,一个意思,那他就会成为皇后手中最锋利的刀,任凭指使。
于是众人又看向皇后。
垂下的珠帘微动,隐约可见后面那道端庄雍容的身影,他们看不清,心里便忍不住去猜,忍不住去疑,忍不住添了几分忐忑。
这位皇后,可不是好糊弄的主。
皇后并没有说什么,只道要与几位尚书商议,群臣便就没有再说。毕竟皇后脾气虽然不错,但却也不是好相与的,正经商议国事无碍,若他们得寸进尺,自然有苦头吃。
待到下朝,见着皇后离开,众人才围住六部尚书,想让他们好好思考一下过继嗣子的事情。
六部尚书一一安抚,在众人的萦绕之中,心思难免浮动。皇帝不在,虽皇后摄政,但他们手中的权利还是空前的强大起来。
如此种种,难免让人野心膨胀,生出些若皇帝一直不在……
可任什么样的想法,待看到宁王之后,都一一老实,进而沉寂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