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她把两人带进会场之后就去忙别的事了,顾昊四顾茫然,旁边的人似乎都知道自己该干嘛,这么一比较就显得自己很弱,很无能,还透着傻气。
他清了清嗓子:“那个,苏同学,你觉得这活儿该怎么干啊?”
“先听完再说吧。”她找了个地儿坐下,掏出自己的本子,开始整理待会儿需要注意听的要点。
苏林瑾当然不知道该怎么办。说实话,从见着蒋云息的面到现在,她也只是能朦胧地猜测,这约莫是告诉他们,真实的工作环境是什么样的,等学的时候,要时刻心里想着怎么去转化成具体的执行。
见她一秒进入状态,顾昊咬着牙也坐下来拿出纸笔。
大会开了半天,他们这间会场可以听见发言看不见人,到了下午才进入现场的“答记者问”环节。
现场记者不多,他们两人胸口挂的记者证上也没有单位信息。
顾昊还在打量四周时,苏林瑾已经举手:“请问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句话?”
发言人看了她一眼,严肃的面容上浮现淡淡的欣赏的笑容:“这是马主义一直以来的观点,并将越来越重要。”
顾昊低头飞快记录,心里又有些暗暗的懊恼,对啊,这是多么简单的问题,他怎么没想到!
还没记完,旁边其他记者也开始提问了,他脑袋嗡嗡的,原来想好顺着苏林瑾那个提问继续下去的思路一下子被打乱,还没重新想到怎么才能标新立异又跟其他人角度不同,苏林瑾已经再次举手:
“请问,大会会不会针对具体的领域和项目,开展讨论和规划吗?”
顾昊朝她看去,这个问题提得也太有指向性了吧?她会不会被拒绝回答啊?
发言人的气息透过话筒传出来不怎么惹人注意的笑意,但听在顾昊耳朵里,就像秋风吹扫湖面,带来一丝入骨的凉意。
“非常好的问题,我们接下去的会议章程会涵盖这个问题,可以说,这是我们本次大会的重点之一。”
“……”
其他人又提了什么问题,顾昊已经听不见了,他僵直着后背,看着自己记录下来的密密麻麻的笔记,头一次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他真的适合吃这碗饭吗?
一直以来,别人都夸他文笔好写得快,可这够吗?
他连提什么问题都不知道啊……
全天议程一结束,其他人陆陆续续离开现场,他看着苏林瑾奋笔疾书,猜她已经写出今天要交的稿子,只好叹口气,从记录得乱七八糟的笔记里,抓着头发尝试提炼出能写的东西。
蒋云息忙完过来,看到的便是一人淡定地看笔记,一人抓着头发写稿的场景。
她把两人叫出来:“稿子给我。”
看完一篇成稿和一篇半成品,她抬眼看着两人:“我进来的时候,新设和《向阳日报》的头版头条已经定稿,知道为什么让你们直接上吗?”
第114章
顾昊低头:“对不起。”
“为什么说对不起?”蒋云息挑眉,“我可不是为了给你们下马威,没那个精力,也没那个必要,挑你们两个来,是因为你们过去的经历里,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认为有能力写稿。”
顾昊没抬头,一片红晕从后脖子慢慢蔓延到了脸颊。
他当然知道,这是个规格多么高的会议,也是个多么好的机会。
可是他搞砸了。
他提不出采访问题,也写不出像样的稿子。
“其实你们大学四年,理论知识就是那些,重要的还是得实践,多写,多想。”蒋云息说话很温和,但语气中的分量一点不少,“人家也不比你们懂得多多少,为什么这么快能把稿子写出来,这才是本事。”
说完,她的视线落到了苏林瑾那篇稿子上,咦了一声,又抬眼看她一眼:“不错,这篇我给你改改可以发了。”
她竟然也不找地方,就这么席地而坐,从口袋里掏出笔当场改起来。
改完她也没看他们俩,匆匆丢下一句:“顾昊你先回,记得吃饭留票,苏林瑾你等我会儿。”
“那我先回招待所了。”顾昊大受打击地转身离开了。
蒋云息没多久便急匆匆回来,走到苏林瑾面前速度不减:“走,跟我去吃饭。”
“蒋教授,稿子真的可以吗?”
“可以,明天就能发,稿费回头他们直接汇到你之前的地址,应该能收到吧?”
“……能收到。”
“行,跟我去吃饭。”
蒋云息说完,从自行车棚里推了辆车出来,“我水平一般,你抓好车后座。”
“我们去哪?”
“嗐,瞧我脑子里事情一多就顾不上周全。我家老太太说起你好几次,你受累,今天跟我回去一趟。”
“金奶奶吗?”幸好今天出来的时候跟家里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没让张妈别算她的饭
“对。”
上次见金曼匀已经是一年前的事了,老太太似乎气色比之前还好些。
这个季节的北燕,树还没开始绿,但北燕大学校园里错落有致点缀着常绿的松树,倒是不显凋败。
再次走进那幢家属楼,老太太,蒋云落和蒋云生都在,还有两个没见过的年轻人,看岁数比苏林瑾略小些。
“妈你看,小苏来了。”蒋云落给她使了个“听见什么都别惊讶”的眼色。
金曼匀朝她走过来,拍了拍她手背:“小雪看着不错,饿了吧?跟你妈一起坐下吃饭。”
“妈,说了这是小苏,我学生,不是小雪。”
“瞎说。”老太太很是疼爱地把苏林瑾往自己怀里搂,“待会儿多吃点,姥姥做了你爱吃的排骨。”
蒋云落指了指桌上的一碟排骨。
一顿饭吃得糊里糊涂,吃完,不等金曼匀再留人,蒋云息说还有事把她带走。
“是不是觉得挺奇怪的?”蒋云息叹了口气。
“有点儿。”苏林瑾老老实实说。
今天这顿饭吃得有些莫名。
“我还没说过吧?我妈把你当成我女儿了,小雪她……”她沉默了一会儿,“她去世了。老太太这样,我只能想她不愿意相信吧,不好意思让你见笑了。”
竟然是这样。
“不好意思。”苏林瑾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觉得抱歉,沉默了一会儿,她说,“也许这是阿兹海默的自我保护,她不愿意相信的事,就认为不存在。或者,她只记得以前的事,忘记了眼前。”
“没事。”蒋云息把她带到北燕大学很著名的那个人工湖旁边。
这会儿天气还有些冷,但湖边三三两两的人不少,空气干冽清新。
“聊一下你对以后的工作有什么想法?我看你写稿速度不错,找选题也比较准,大部分工作应该都能跟下来。但可以提前规划一下,也好准备一些知识储备。比如,干文娱类新闻,跟干经济类的新闻,是不一样的。”
“想过,我想深耕经济这个业务版块。”这是她深思熟虑的结果。
因为有上辈子的职业积累,她已经比同龄人多了很多专业领域的积累。
蒋云息点点头:“很好的想法,我们国家未来几十年,经济发展一定是重中之重,会有很多机会。那就在校期间多去隔壁经济系听听课,了解了解时政和发展。”
她拍拍苏林瑾,“今天挺有收获,跟你聊完,我找时间再跟顾昊聊。”
科学大会一直开到月底,苏林瑾在这期间写了三篇报道都顺利发表,顾昊也跟着发了一篇。
等开完会,各地媒体撤场,已经是四月初。
而她回到滇南的时候,春色已染,漫山的杜鹃花打了花苞。
旺仔已经是一只健硕的大狗子,几只瘸腿小鸡成年了,在院子里飞奔驰骋,杀得菜地里的虫子都不敢探头,停在院墙上姿态高调——大概是跟踏雪学的,有些猫里猫气。
元晴种的空心菜长出了一小片,院墙后面埋的竹根也长出了一小片竹子,纤细嫩绿。
元晴还是老样子,姜望却像是瘦了,眼眶有些凹,显得目光更加深沉。
确切地说,从她回联络处开始,他就一直守着看着,没让她出视线范围。
阮令齐留在北燕帮他们修整院子没跟过来,婆婆便没露一手“可怕的厨艺”,晚饭直接从食堂打的饭菜。
吃完饭,她总算空下来,问他:“你怎么不问我这次跟老师出去开会,有什么感觉?”
“报纸上的文章,我看到了,写得很好。”
每一篇稿费都出得很及时,跟着稿费一起的,还有当期的报纸。
姜望舍不得剪,另让联络处去买了同一期报纸把她的文章剪下来贴在了硬壳本上。
姜望的怀抱很舒服,衣领上有淡淡的皂香,胸口宽阔结实,让她觉得很踏实。
“嗯,算你夸得具体。”她软着声说,“我这一路上一直在想,可能以后我们都得习惯对方时不时地要离开去工作,其实挺刺激的,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