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谁知却听见韦霞蔚却从门外进来,正拧着眉跟身后的人说:“不行,你这批竹篾太嫩了,货还没出滇南我就怕它会长霉变形!回去晒,来不及晒就用火烘烤脱水。”
  那是一个包着头巾的妇女,小声说:“可是已经编了好几个了……我家孩子还等着这钱买药。”
  韦霞蔚脚步一顿,从裙子的口袋里掏出钱数了几张钞票递过去:“多的不用还了,快点给孩子买药吧,这货不算,下次你拿好的来。”
  妇女抹着泪,千恩万谢地走了。
  杨勇靠着门框,朝她露出自己最迷人的侧脸和微笑:“霞蔚,没想到你还是个烂好人,不怕别人都来借钱啊?”
  韦霞蔚看了一眼手里的账册,今天又收了一批货,再等一两天就又够下一批交货的量了。
  换算成钱,大概又有大几百块可以入账。
  就算做烂好人给人点钱,怎么了?她愿意。
  再说刚刚给的那个大婶,家里的孩子常年断不了药,寨子里所有人都知道。
  听见杨勇的话,她只觉得反胃:“你来做什么?”
  “来找你阿爸。”杨勇笑起来,嘴角旁边露出两个梨涡。
  韦霞蔚说过最喜欢他的梨涡。
  他不着痕迹地仔细打量着韦霞蔚。
  今天她素着一张脸,连平时出门都会擦黑眉毛的黛黑都没用,手指甲上的凤仙花颜色已经半褪。
  但不知道为什么,刚刚她数钱给那大婶的样子,格外飒爽好看。
  “哦。”韦霞蔚直接仰头朝屋顶喊,“阿爸,杨勇找你。”说完自己推开房门走进去,然后果断地啪一声关上门。
  杨勇:???
  这要是之前,她应该会缠着自己说话了吧?
  怎么被关了一次之后,变化这么大?难道是觉得从此配不上他了?
  韦永大从屋顶上下来时,便看见杨勇若有所思靠在闺女房门口。
  “阿勇,来什么事?”
  杨勇打起精神上前,把自己这次过来的目的简单一说:“阿伯你觉得怎么样?我们得行动起来,等村民比较起来,还有我们什么事?”
  然而没想到,韦永大竟然只是摆了摆手:“现在这样就不错。”
  韦永大做天麻生意赚钱后,对此日渐看淡,甚至觉得村民归村长管也好。
  原先每年收地租,其实他同时也有不少支出,需要定期巡山,确保没有体型大的野生动物出没,村民出了事还得出面管。
  相比之下,自己现在只用考虑赚钱这件事,轻松得多了。
  杨勇出师不捷,便退而求其次:“那,阿伯你有没有考虑给霞蔚找男人?你看,我怎么样?”
  出门之前他胸有成竹,可现在不知为何心里有些不安。
  不久之前的夏昭节,他还是百里挑一的阿里哥。
  可以说,只要他开口,这附近邦子这么多姑娘都会对他趋之若鹜。
  杨勇看着韦霞蔚的房门,等待着韦永大充满惊喜的一声“好”。
  他看了约莫有十秒钟还没等来,无奈把视线移到韦永大脸上,却见对方一脸便秘模样瞪着他。
  “不行。霞蔚的婚事她自己做主了。”
  说完,韦永大拍了拍杨勇的肩,转身又爬到屋顶上去。
  这是……没戏的意思?
  杨勇看了看韦霞蔚的房门,掐掉自己过去敲门的念头,转身骑着白马回家。
  回程的路上,韦家邦子的村民一路唱着山歌,有的肩上挎着采药的背篓,有的肩扛碗口粗的陈年老竹。
  这些人男女老幼都有,无一例外一样的,脸上洋溢着的喜悦和笑容。
  他家邦子的村民可没有这样的表情。
  今年收成不好,哪来的高兴事??
  他不自禁地放慢白马的速度,想听清楚他们在说什么。
  “跟你说了,这座山头的竹子直溜又老,比那座山头的合适。”
  “韦当家说含水率要低,怎么个低法?上次又退了我三个……不过放了几天真的弯了。”
  杨勇一甩头上的包巾:“哎,小妹这么高兴去哪里?”
  “喏,我做了个新的竹编坠子花样,去问问韦当家的要不要呢!”
  “韦当家?”杨勇忍不住脱口而出,“他不是忙着收天麻吗?”
  “我们阿诗玛韦霞蔚啊!这个生意是我们阿诗玛从乌雅夫人那里拿来的,哦,听说还是乌雅夫人的儿媳妇牵线的哩,给我们上扫盲课的苏老师!”
  这个姑娘没见过杨勇,直率地夸完苏林瑾后,又夸他俊俏。
  杨勇脑袋里面嗡嗡的。
  是苏林瑾介绍的生意啊,那是他之前看中的女人。
  他一时心里乱糟糟的,竟然没有注意到白马信步往村委会嘚嘚地去了。
  村委会那里比韦家的宅子更热闹,乌雅夫人坐在教室里,外面排了长长的一个队伍,每个人都手捧着各种本地常见的草药,三七,天麻,灯盏花,数不胜数。
  这个村的村长守在院子门口,一脸悠闲地抽旱烟。
  他家邦子的村长,每天忙着看地,看水,这村子不用操心地里的收成吗?
  “哟,阿里哥怎么来了?”
  “随便逛逛。他们在干嘛?”杨勇指着长队。
  “乌雅收药啊,这些村民都是范家邦子来的。”
  几个邦子里,范家和韦家的属地挨得最近。
  他眼红韦家能收药,没想到现在没人管的范家村民也有生财之路了。
  那他们家邦子……
  他等了一会儿,元晴一直没空,只好先上马回家去。
  只是,马走了没多久,就听见背后传来欢呼声,模模糊糊之中,听见那些人在说:
  “登报了,真的登报了!”
  此时此刻的教室内。
  元晴已经收完了今天该收的药材,转交给村长存在村子的库房里。
  高声喊着“登报”的村民,一脸喜色地举着报纸递到她面前:“乌雅夫人,你快看,这是我笔友写的文章,登上《人民日报》了!”
  那篇文章在次版很显眼的位置,标题更是打眼,在一众平淡的选题中脱颖而出,《当我有了一个大山里的笔友》。
  文章写得很质朴动人,对方不愧是北燕大学的学生,非常平淡的小事,写来也妙趣横生。
  她写笔友的进步:
  【她是家里的长女,十二岁开始做农活,粗糙的手指第一次捏着木头铅笔写字的时候,生怕搓坏了本就宝贝的纸张,字真的不好看,甚至看得出来笔顺都是错的。但她有一种奇妙的自信,她说,她的老师告诉她,慢慢写就好了,写坏了也没什么。后来她真的越写越好了,看她写给我的句子“月亮阻挡不了我的纯白”,她简直是个诗人啊!】
  她写笔友的生活:
  【月光洒在竹楼的火塘上,竹梯颤动,陶罐宁静,夜里点一盏油灯,火光照亮她写字的寸间天地,笔友说,楼下有虫子鸣唱,多么动人的纯真。】
  她写那个教笔友写字的人:
  【这个世界上,总有人替我们伟大。比如我笔友的老师,一个备考今年高考的北燕姑娘,我不敢想,如果这世上多几个像苏老师一样的人,这世界会变得多么美好。】
  元晴看完夸赞道:“写得真好,你们都能看懂了?”
  “连猜带蒙,苏老师教的,先看明白再说。”
  元晴笑了。
  真好啊,她想,她抱过的小姑娘,给这里的人点亮了一盏心灯。
  村长把这份报纸挂在了村委会外面的布告栏里。
  布告栏没有玻璃,便找了快塑料布压在上面。
  元晴回到基地,让姜望想办法买几份这一期的报纸回来留念。
  苏林瑾自己倒没觉得有特别感触,除了这篇文章的行文给了她一些灵感和触动。
  既然是《人民日报》的选文,想必这种文风写在高考作文里,一定也能拿到不错的成绩。
  山里买报纸并不方便,基地的报纸也是直接订的,多了没有。姜望便打电话回北燕,让老爷子多买几份。
  “什么多买几份,我买它个几十份!任老头,林老头,都给我好好看!嘿!”姜老爷子挂了电话转身便背着手出去,逛到大院外面的书报亭,一口气包圆了剩下还没卖完的报纸。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小城市洛城,姜琰看着这篇文章,平静地剪下来,和前一篇署名苏林瑾的剪报贴在一起。
  男人见她用剪刀,忙抢下来:“你别动刀剪,小心伤到自己。”
  她笑了下:“哪里就这么像瓷娃娃了?”她抚摸着剪报,视线落在其中一行上,抬眼小心翼翼地看着男人,“我也想准备高考,你觉得可以吗?”
  第105章
  男人名叫齐勇,三十五岁,年轻的时候一次意外伤得不巧失去了生育能力。
  到了说媳妇的岁数,他没有隐瞒这一点。
  在洛城这样的小城市里,无论男女,没有生育能力,在婚嫁这件事上都会非常困难,哪怕他相貌称得上端正大方,都娶不着媳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