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樊青> 第23章

第23章

  木阿奶瞅他一眼:“怎么不认识,你刚来的时候生病,我去她家要过枇杷叶煮水。梨子还是她给的。你还给她买过钙片呢,不记得了?”
  栾也立刻想起来了。
  “活了九十四岁,晚上睡着觉就走了,一辈子无病无灾,这个年纪,算好事情。”
  相较于栾也的严肃,木阿奶反而显得平静得多,手上开始麻利地折元宝。一双手粗粝干瘦,布满岁月的痕迹。
  “在我们这儿这叫喜丧,全村都要去帮忙的。”木阿奶说,“你在这儿住,也算半个我们村的人,跟着去吃饭就行了。”
  在我们那儿这好像叫蹭席,还是白事……
  “蹭饭啊。不太好吧?”栾也笑了一下。
  “你还迷信啊,觉得不吉利。”木阿奶笑了。
  “……不是。”栾也想叹口气,怕被念叨,又忍住了。“就是……不太熟。”
  “生一场席,死一场席,迎来送往的,其实都是一回事。”
  手里的纸三翻两翻,变成一个元宝,木阿奶重新拿一张纸。
  “红事白事在我们这儿都是热热闹闹的,没什么不一样。”
  栾也第一次听说这个理论,有点发愣。
  “那我——”
  不好拒绝,他有点紧张,“礼金带多少?”
  这里都是少数民族吧,有没有其他禁忌什么的,多了少了万一不小心冒犯了别人,是不是容易被人赶出去。
  礼金应该给现金,那他还得去取钱。
  木阿奶一挥手,语气干脆:“用不着,跟着我去就行了。”
  “……”这也太随便了,栾也点点头。“行。”
  嘴上这么答应着,等木阿奶低头专心折元宝的时候,还是给樊青发了个消息。
  栾也:你们这儿吃席礼金一般包多少?
  这条消息对方没有及时回复,不知道在忙什么。一直到吃完晚饭,栾也回到房间拿出手机看了一眼,樊青依然没动静。
  除了查分那天的电话,两人的微信消息还停留在上次对方发的照片。其实不算长,但作为栾也这段时间唯一的联系人,骤然不回消息还有点不习惯。
  说好的老板随叫随到呢?
  栾也在樊青微信头像上点了两下,立刻跳出来一行小字。
  我拍了拍樊青说,别拍,有事直接说。
  ……我靠?
  还挺冷酷。栾也乐了,过一会儿又伸手拍了两下。
  别拍,有事直接说。
  就拍。就拍就拍。
  这个过程持续了五六次,樊青终于有动静了,聊天框上方显示正在输入,半晌却没消息发过来。栾也等烦了,又在对方头上点了两下。
  下一秒,语音界面直接跳了出来。
  栾也都能想象樊青现在的表情,笑了半天才接通。
  电话那头四周挺安静,栾也听见那头樊青叹了口气,估计挺烦的,但开口时语气又带着点笑。
  “干嘛呢你。”
  第21章
  “你干嘛呢。”栾也往床上一倒,原封不动把话还给的樊青。“一回家就玩野了?”
  “……刚看到。”
  樊青的声音停顿了一下,估计这时候才注意到栾也的上一条消息。
  “陪我奶奶去还愿,手机忘家里了。”
  “还愿?”
  “她说考得好是因为考前她专门去庙里拜过文曲星。”樊青有点无奈,“带我去吃了一天的斋。”
  栾也笑了半天,迷信归迷信,还是能听出樊青的奶奶很心疼这个孙子。
  “你要去做客?”樊青问。“玉花奶奶家?”
  栾也有些诧异:“你认识啊?”
  “她小儿子给我打电话了。他当导游的,帮他带过几次客人进山。”
  “认识的人还挺多。”栾也说。“你在雪湖村挺久了?”
  “初中的时候我姑姑在这儿开了两年饭店,寒暑假我会过来帮忙。”樊青回答。
  “认识一半吧。刚做向导的时候,很多客人都是村里搞旅游的人介绍的。不过后来村里新来的人也挺多,那些不太认识。”
  栾也躺在床上,声音也跟着变得懒洋洋的:“我也是新来的。”
  “你是例外。”樊青说。
  栾也没说话,只是低低笑了两声。
  他的笑声很轻微,还是隔着手机传到了樊青的耳朵里。樊青突然就觉得自己前面那句明明很正常的话一下子变得有些怪。
  他耳际瞬间有些发热,不自在地咳了一声,试图把聊天往原路扯。
  “你刚才问——”
  话说到这儿卡了一下,樊青一时记不得栾也这通电话是干嘛的了,飞快把手机从耳旁拿下来,试图再看一眼聊天记录。
  栾也的声音适时响起来:“礼金。”
  “……哦。”樊青又把手机放回耳边。
  “礼金你应该不用带。”
  “什么也不带就去吃饭啊。”栾也叹了口气。
  “喜丧挺隆重的,他家估计全村都请完了。”樊青说。“一般村里人礼金也就五十一百的,没多少钱,就是为了热闹。你是跟着木阿奶去的,礼金算在她那份里了。”
  “如果不习惯的话,就在村里小超市买箱喝拎过去。啤酒,酸梅汁,加多宝什么的都行。”
  “……行。”这也太返璞归真了,栾也翻了个身。“到时候我就说你让我买的。”
  “还有什么注意事项吗?”栾也接着问。“比如风俗禁忌民族习惯什么的。”
  “没那么多讲究,你跟着木阿奶就行。”樊青忍不住笑,“木阿奶要是忙,我明天回来。实在不行你跟着——”
  樊青没说下去,栾也等了几秒,微微笑起来,替他把话往下接。
  “跟着你啊。”
  片刻后,那头樊青的声音听起来挺镇静:“可以。”
  被木阿奶带去做客那天,栾也还是没好意思空手去,听樊青的买了一箱饮料,又替同行的乔飞白也带了一箱。
  木阿奶没说什么,乔飞白挺不好意思,一定要把钱转给栾也,栾也没推辞。等到了别人家里,栾也发现带东西的人挺多,最多的就是酒和饮料,在院子一角堆成了小山。还有些鸡蛋大米茶叶之类的。
  花圈也挺多,里里外外大概有三四十个。栾也扫了一眼挽联,应该都是沾亲带故的人才送。
  栾也和乔飞白把饮料放过去,一个头上带着白孝的中年男人在旁边清点东西,没问栾也是谁,只冲他点点头,还给他散了一支烟。
  栾也接过来说了句节哀。
  木阿奶今天换上了一套崭新的蓝黑色民族服装,头发包得一丝不苟。招呼两人跟着她去灵堂。
  灵堂里收拾得干净肃穆,正中央孤零零放着骨灰盒。前面放了又长又宽的一张桌子,满满当当摆了水果甜品,旁边是戴孝的亲属。栾也跟着木阿奶进去磕了头。
  玉花奶奶家院子挺大,来的人也挺多,一进门就挨个过来磕头。木阿奶和几个同样衣服的老太太跪坐在灵堂里,开始轻声念经。
  栾也听了一会儿,一群人语调低沉,快速却又带着一点独特的音调,因为是民族语言,听不出来念的是什么。
  来吊唁的人逐渐多起来,栾也为后面的人让开路。来的人里有人认识乔飞白,拉着他说了几句话。栾也独自走出院子,抬眼就看见了门口的樊青。
  樊青冲他笑了笑,栾也走过去。
  “刚到?”
  “早上来的。”樊青说,“帮他们去镇里拿了两趟东西。”
  栾也点点头。院子门口用一根竹竿高高挂着五颜六色的旗幡,宝塔似的一层接着一层,在风中微微晃动。左右还有两个纸人,一男一女,门神似的插在门口。
  栾也以前没见过,觉得有点新奇。“你们这儿风俗挺有意思。”
  “白族会多一些。”樊青回答。
  “你是什么族?”
  “汉族。”
  栾也看他一眼:“有点普通了。”
  “在这儿还挺稀有的。”樊青回答。
  栾也被逗乐了,又觉得不合适,咳了两声。不过没什么人注意他们。来的人越来越多,院子里吵吵嚷嚷的,笑声混杂着哭声,还有不断重复的,念经的声音。
  没热闹多久,一位头上缠着白布,有些精瘦的老人拿着唢呐站到了院中央,院子里的声音陡然弱了下去。一群念经的老太太和带着孝的亲属全都站了起来。
  栾也一愣,还没反应过来,樊青拉住他的手腕,带着他往外走了一点。
  “出殡了。”樊青轻声说。
  老人举起唢呐放在嘴边,凄厉一声响,击鼓打镲立刻跟随。同时有人点燃爆竹,巨大的声响里,一群人鱼贯而出。
  打头的是哀乐的队伍,还有人举着刚才栾也看见的灵幡和纸人,紧接着是一身白孝的家属,后面是拿着香条念着经的老太太,最后面长长的,举着花圈的男男女女。
  “这是——”栾也愣住了。“送到哪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