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988 第82节
唐齐临也把课表送到宋盈君家里,交到三个女员工手上——
“我们学校的初中部已经建好一幢教学校了,后面还有一幢在建的,准备做其他用途,可能会开其他音乐舞蹈戏剧之类的兴趣课,课桌椅和教学用具还没到,但在准备中了,具体的到时你们来学校了再带你们参观。”
“初中部和进修校到时会从另一个门口进,另一个门我们也在盖了,开学之前肯定能做好,到时你们就会学到进修校的名字挂在那边,现在就暂时挂在小学部的门口!”
“学费也印在上面了,这个价格你们肯定能负担得起,放心。”
“这些是报名表,如果你们没问题的话,现在就可以填,有不懂得填的地方就问我可以了。”
哪有可能有问题!
三个女员工赶紧把表填了,把钱交了。
唐齐临的想法不止这么点,他经费拿够了!
国家现在还在大力推行扫盲,人民日报上还刚发表了“把扫盲深入到最基层”的文章,他这边项目一报上去,经费那是绝对的充足!
他到时要把这卫家涌小学,发展成一个综合性的大学校!
三个女员工填完表交完钱,斗志满满地继续干活去了。
唐齐临跟宋盈君还有事情要商量——
“学校初中部和文娱部,就是做音乐舞蹈戏剧舞那幢楼一旦建好,我打算把家里那台才古董钢琴运到这里来,再加上其他购置的教学用品,所有东西和教师都就位之后,我跟其他领导商量着打算请村里人来参观。”
“目的是宣传我们学校,然后就是希望他们看了之后,能安心地把孩子都送到学校来念书。”
“我申请到的扶贫金可以补贴学生的学费,到时具体要符合什么条件,再跟他们细说。”
“我们想麻烦你替我们做一些参观那天的食物,不用太复杂,就小件的,可以随手拿食物,让他们免费吃。你们这边的费用,我们到时让会计给你一个预算。”
唐齐临是深谙村民的性情的,你说来学校参观他们肯定没什么兴趣,但你说学校有免费的好听的,还是宋盈君家做的,那他们肯定一窝蜂地涌过来。
宋盈君赶紧答应下来:“没问题,你们预算给我之后,我尽快把菜单给你们。”
这个宋盈君可太有经验了,到时她就写个她上辈子她家酒店的自助早餐菜单!
第89章
宋盈君找门面的事情也终于有了大进展。
宋盈君在电话里跟卫疆说:“江边那间听着不错,这样,今晚我收拾一下行李,明天带上子君和家娣去江城。”
电话放下之前,宋盈君就听到卫疆和杨津在那头讨论了起来——
“怎么样?”
“她跟两个孩子明天早上七点半的车,明晚大概六点半左右到省站。”
“天爷啊!终于成了!你让跟你媳妇说放心哈,酒店我来订!”
然后就是两大老爷们搁那儿傻笑。
宋盈君无语地摇摇头,放下听筒。
本来找门面这事,宋盈君肯定是自己去找最好的,但是家里两间店不能没人看着,所以她就只能指着卫疆了。
于是杨津,卫疆跟他们找的中介兵分三路去找门面。
这事件的主导本来应该是卫疆,后来卫疆发现自己对江城还是不够熟悉,就事事都问杨津,这事儿就成了杨津主导。
基本上他俩看中了一家店,都觉得不错,就由卫疆打电话告诉宋盈君。
但电话打多了,杨津听到卫疆对宋盈君意见的转述之后,慢慢就觉得他们自己想事情不够宋盈君全面了。
后来就变成了,他们一五一十地把宋盈君的要求,一字不漏地转述给中介。
中介推荐的他们也不敢自己先动手挑了,一股脑地给宋盈君全说了。
卫疆想着家
里装电话了高兴得不得了,以后就能随便跟媳妇聊天了。
结果杨津这家伙每回都跟着,在电话边上紧张地等着他媳妇对最近中介介绍的门面的意见。
弄得他也紧张起来,都没办法跟媳妇好好说体己话了,每回通话都弄得跟领导汇报工作似的。
但他这人特别乐观,这样一来,事情早定下来,媳妇就能早点来江城了!
江城的江边一向是最热闹的地方,大家都知道这个地方的生意不愁做。
但是也有例外,在江边渡轮入口对面的街角那家,店是一间间地换,没一间能撑得过半年。
大概是因为江边的门面租价不低,来开店的,开着开着做不下去,就赶紧及时止损关张了。
久而久之,这店就空关着,大家都觉得这店实在是有点邪门——
明明每天要坐渡轮过江的人那么多,渡轮入口旁边还有桥呢!每天骑车过桥上班的人也那么多!
这人来人往的,别的店随便做点什么都开得下去,就这家店……
大家提起都是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这店的业主见做不成门面,就租给人家做仓库了,最近仓库租期到了,一时也没人来租,业主觉得再空着不吉利,就主动把价格一降再降,只想着尽快租出去。
中介介绍五个门面,杨津没想到宋盈君竟然最后选了这一套。
手续办完,杨津见宋盈君站在店门前,很感概的样子,没去打扰,拉着卫疆到一边抽烟。
宋盈君抬头,沿着店门前高耸的石柱,看着几乎有两层挑高的门檐,心里确实很感慨。
她没跟他们说,这个门面她之前来江城的时候就看上了,只是当时还不是放租状态,所以她就没入手。
这间店,上辈子也是她在租,一直到很后来,她的集团规模已经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大,这间店还一直保留着,当然,这店在2008年业主出国之前,转手给她了。
那时候她为了逃避父母安排的荒唐婚事,逃避小镇里关于她跟“厂长的傻子睡了”的风言风语,跑到了江城。
她先后在化工厂,服装厂都做过,之后咳得太厉害了,她感觉还是厂里染料的问题,就另外找工作,后来在江城的服装批发市场给人看摊。
老板娘说她长得漂亮,让她穿着样衣站摊位门口,还给她多算提成。
那个摊位的衣服便宜,出货不错,但是后来宋盈君发现,身上总发痒,咳也没见好,她就觉得这衣服有问题,直到有次老板娘带她接货,她才知道那家的衣服用的都工厂里的一种有毒染料,别人不认识,但她以前就在化工厂上班的,多少也知道点儿,就赶紧把那个工作辞了。
那个时候她也攒了点钱,她见江城批发市场周边很多做小推车摆摊卖小吃的,她觉得她人都到江城了,回去是绝对不可能回去的,她一咬牙就买了套,进了食材做了,就是做的普通小料,炸点小吃,附近的工人,来进货的人都爱吃。
但也就是这样,她的肺就落下病了。
一开始说是结节,但医生说结节不大,让她每年定期做身体检查就行,问完她的生活习惯之后,就说让她远离油烟,就算不抽烟,但做饭多的人肺也容易不好,再加上她在管理不规范的化工厂和服装厂都工作过,更加要特别注意。
宋盈君那时候没放心上,她觉得医生说暂没事,那就没事了,后来她的小摊生意越来越好,钱也越攒越多,她就把身体检查那回事给忘了。
直到后来把病根诱发出来,是她去帮宋家耀新买的别墅盯装修,那时候咳得喉咙发甜,她就觉得不对劲,一去检查,就已经是肺癌晚期了。
宋盈君深吸一口气,拿起手里的钥匙,把店门打开,尘土混着麻袋尼龙袋残留闷久的味道扑面而来。
她记得上辈子打开这店的时候,那味道里还混着潮气。
后来她用做小摊攒的钱租下了这个店面。
开店的模式,其实就是跟她在向宁镇和卫家涌现在的模式一样。
一开始是小炒店,一开始确实也没赚多少,但也没亏本,但她还是觉得不能拖下去,就转营了火锅店。
火锅店是可以,但那个时候还装不上空调,就只能做冬天生意,夏天生意就不行了。
她最后是自己作为食客,去了多间店试,定下了做的港式茶餐厅。
之后直到她离世前,这间店都是港式茶餐厅,后来还成为了很多明星来江城的“必吃店”,还成了江城一代人的集体回忆,各大平台都有不少人来打卡,吃完离开的时候,脸上都带着满意的笑容。
杨津跟卫疆抽完烟,见着门开了,跟在宋盈君后头进店。
两人都心事重重的。
宋盈君一回头,两人表情又收敛了点儿。
但宋盈君还是察觉到了:“怎么了这是?”
两人对视一眼,十分默契——
“没事没事!”
“什么怎么了!”
那就是有事了。
宋盈君看着卫疆,又问了一遍。
卫疆没扛住媳妇的眼神杀,心里也是憋得慌,马上就交代了:“卫国跟他老婆的店也在这条街上。”
杨津怕宋盈君不高兴,赶紧圆场:“嫂子,怪我!我没事先了解这门面附近的店面情况,我们俩那业务最近又都是卫疆在跑,他累得晚上一沾床就睡呢,他不是故意没搞楚的……”
宋盈君噗嗤一声笑了。
卫疆和杨津都愣了。
卫疆摸不着头脑:“媳妇,你这是……气过头了?”
宋盈君问:“他们家是什么店?”
宋盈君上辈子对这事完全没印象。
她觉得要么就是卫疆上辈子一直没跟她提这事,但这不太可能,毕竟同一条街上做生意,不可能一直没见过他们。
要么就是,上辈子她租下这个店面的时候,他们的店已经换老板了。
这种是最有可能的。
杨津支支吾吾地说:“咖啡馆。”
卫疆赶紧补充:“我们也是刚刚才知道的。”
宋盈君总算明白他们为什么满脸愁容的:“就刚刚我跟中介和业主签约的时候坐那咖啡馆?”
那两人都觉得倒了大霉似的,无奈地点点头。
可不倒大霉么,这本来两家就结上梁子了,这会儿还在同一条街做生意,还后头总感觉日子不会风平浪静,更不用说做生意了。
当时他们也是在外头抽烟,因为宋盈君之前就劝过他们戒烟,他们也口头答应了。
他们也知道宋盈君不喜欢他们抽烟,所以就不当着她面抽。
在店外头抽烟的时候,就遇上卫国和杨晶莉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