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988 第23节
潘书记点点头,梁秘书转身往外走,他知道领导习惯了水里有点茶味,随身带着,领导又不愿意麻烦别人花大价钱在家里买好东西等他,基本上他自己喝的茶叶都是自己带。
宋盈君本来只做了她跟俩女孩的早餐,这多出了几个人,她得多做点,她跟他们说:“你们先坐,我去挖点淮山薯回来。”
潘书记笑着点头:“去吧,我们还没那么饿。”
孟晓华也说:“你先忙,我们坐着聊会儿天。”
宋盈君应了声就出了院子。
潘书记跟孟晓华打量了院子一圈,两人都很喜欢这儿的环境——
潘书记:“这是个挺正式的四合院了,空气也好,闻着舒服。”
孟晓华说:“这儿还有一块菜地呢,小葱青菜都是现种的……好香的麦子味儿……”
潘书记:“就是旧了点,要是能修整修整就不错了。”
孟晓华:“之前不是听这村的村长说,村里现在都报名建房子了么,等着呗。”
潘书记睨了他太太一眼,笑了:“我又不急,那天也不晓得是谁,吃了我带回去的炸红薯和菜,吵着要跟来吃。”
孟晓华也瞪回去:“你少得了便宜还卖乖,你这次一来就得在这儿至少一年。我要进修上课又没时间做饭,咱们也不能学人家资本家那套请个厨子在家,天天上饭店更不像话,这不是来问问人家盈君的意见么!方便的还不是你!”
潘书记笑着摇头:“你占理你占理。”
宋盈君刚才带他们进院子的时候就看到系统的提示了。
系统的提示永远都是悬浮在半空的,反正她无论哪个角度都能看得到。
这次的提示就是,浮在正屋后面的屋顶上——
【收获淮山:5元/平方】
宋盈君这才想起来,她不止在院子侧边种了红薯,还在屋后头的沙地里种了淮山薯。
她重生回来事儿太多了,都差点忘了这茬,幸好淮山没坏掉。
而且她发现了系统的奖励规律,凡是初耕或者作物成熟收获,奖励的钱都是多一点儿的。
她绕到院子后头一看,果种,自己在这儿种了不少,之前自己还用竹子给搭了架子,这会儿藤叶攀了起来。
她不急着全收,只挖了三条,回去的时候看着竹藤架子想,这儿以后可以直接搭个架子,养养鸡或者鸭。
眼下先得把早饭做了。
锅里是她一早就煮得差不多好的麦子粥,麦粒子被煮得边儿开了花,她戴着手套把淮山薯洗了去皮,切成拇指大小的淮山粒放下去煮。
也亏得她习惯了多放水,这会儿放了淮山下去,水还足够着。
再把火加旺,也就五门分钟的事儿,淮山粒就煮软了。
宋盈君掂量着水量,下了几片黄片糖,盖上盖儿让糖煮化。
剩下的黄片糖拿小锅加点儿水,在另一个灶上煮了小半锅稀糖浆,粮浆冒白泡沫的时候离火,把刚才扔灶边烤的红薯剥皮切块下进稀糖浆里,放一边让它自己晾着。
最后做下粥菜,厨房的小缸子里腌了咸酸菜,这是卫家涌特有的做法。
别的地方都是做酸菜多,就卫家涌附近这一带的村子爱这口,这个菜配白粥更是一绝。
咸酸菜都是用本来大芥菜腌的,她挑了颗个头中等的拿出来切小段。
咸酸菜在酒席上经常用来焖扣肉,但宋盈君爱自己做着吃。
她切了点做肥瘦的五花肉丁,这肉还是从孙秀芬家拿的货,她那儿是地道的家养农家肉,肉质本来就好,光是下热锅爆炒,油脂的香味就被激了出来。
肉丁炒到焦边,加酱油,炒匀,再下切好的咸酸菜,最后出锅浇了点儿白酒吊味爆炒,肉香和菜香就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所有菜一摆上桌,众人都急不及待地起筷。
麦子粥清甜润喉,麦子煮得易嚼却不硬,麦子芯还有点弹牙。
咸酸菜酸甜酥脆、香醇爽口,配着麦子粥更是让胃口得到极大的满足。
稀糖红薯则是带着焦糖香味,最后吃,还能过把口瘾。
孟晓华各尝了一块,就激动地跟宋盈君说:“盈君,是这样的,我今天来,就是想麻烦你给我平时多做份饭菜,我可以多给你加点儿钱,当是你做生意的误工费。”
宋盈君跟孟晓华聊完后,笑了:“您看这样行不?你把饭盒放我这儿,我煮好放饭盒,出摊路过就顺便给你就行了,也不耽误事儿,价格不变。”
孟晓华高兴地说:“那真的太好了!到时我也跟我妇联的同事和进修班的同学宣传宣传,她们当中也有不少没时间做饭的!”
宋盈君心里特别高兴,她这农家小炒的生意,算是更进一步了。
大伙儿正聊得高兴,门外又来人了。
院子门没关,门外站着的,正是提着水果和鸡的宋志国和伍美梅。
伍美梅之前一直都是听说宋盈君跟大领导能说上话,没想到亲眼看到这个从前懦弱的女儿,竟然跟领导同桌吃饭谈笑风生!
她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第23章
伍美梅是卯着一股劲儿来的,她不是来跟女儿低头的,而是来给宋盈君摆摆她的家长威,最后让女儿听话。
村里挖路铺路,大轮皮卡来来往往,烟尘滚滚。
载他们的三蹦子到了村子一半就把他们放了下来:“前面的路跟犁过一样,我这车不好走,你们自己走过去吧。”
伍美梅脸都黑了,但也没法,上车之前就说好了的。
宋志国知道她不愿意,付了钱,把她手里装鸡的麻袋拎了过来。
伍美梅抢过丈夫手里的一袋零食拎着:“你拿着鸡和水果,我空着手像话吗……还买威化饼和水果糖。”
宋志国说:“威化饼是咱厂老吴他爱人给的,人在饼干厂上班,水果糖又不值几个钱。”
伍美梅嫌弃地扇着三蹦子带起来的土:“我做妈的能做到这种地步,她宋盈君就应该感恩戴德,后半辈子都得做牛做马报答我!”
宋志国脸一沉:“到地儿了可不能说这话。”
伍美梅呸掉嘴里的土:“晓得了!我这不是烦的么!”
可是等两人来到了宋盈君家门前,情况变了,大官儿在,他们期期艾艾地陪着坐在石板桌前,陪笑脸,陪聊天。
一个多月之前,她还在这儿劝过宋盈君和宋子君吃下那块有药的蛋糕呢。
但是现在,这桌边坐满了领导。
那个领导的太太,还是省里的妇联主任,这次是跟着领导一起下来学习进修的。
说是进修,是个人都知道,进修回去之后就是升了。
宋志国和伍美梅两人都有点接受不了这情形——大女儿胸有成竹地跟领导说着这破院子以后怎么修整,怎么配合村里修路做农庄,还侃侃而谈这村子以后的发展。
领导两夫妇耐心地听,还认真地提意见,旁边那个秘书模样的男人还真的拿着本子记录。
他俩完全插不进嘴。
这个女儿一直以来最怕事,因为家里对她的要求就是循规蹈矩,宋志国对她的要求就更严格,穿衣要传统得体,时时告诫她外面很多眼睛盯着,让她言行举止都小心。
所以宋盈君虽然长得漂亮,但是性格软弱内敛,对社会上的事情其实知道的不多,人也有点呆,别说跟领导,就是跟很多同龄人都聊不来天。
所以他们不明白,宋盈君是打哪儿知道这么多事,他们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卫疆教的。
这村子里的事他们插不上话,尴尬得找个借口说要进厅里看看两个女孩。
宋子君和卫家娣在厅里想看电视,但扭哪个台都是雪花,无奈把电视关了。
两人开了张折叠小圆桌,桌面摆着涂色书和彩色笔,一人一张马扎挨着坐涂色。
宋志国进门就轻咳了声,两上女孩回头,宋子君先是愣了愣,然后喊:“叔,婶。”
宋志国“唔”了声,宋子君去搬凳子。
伍美梅阴阳怪气地说:“瞧这小花裙穿的,真当城里人养了!”
卫家娣不熟伍美梅,这一听,甜甜地笑着说:“谢谢婶!”
伍美梅一口气哽在喉咙里:“我是她婶不是你婶!喊我姨!”
卫家娣乖乖地照做:“姨。”
伍美梅张了张嘴,没说话,把零食放桌面。
宋子君把凳子拿了过来,两人坐下,宋志国下巴朝塑料袋仰了仰,说:“有威化饼和水果糖,你们拆开来吃吧。”
宋子君小声地应:“谢谢叔。”
但她没动,跟卫家娣一动不动地坐直身子,两人大气都不敢出。
伍美梅没好气地说:“你不吃啊?那去倒两杯水来,渴死了!”
宋子君起来去拿杯子。
卫家娣惶恐地站起来,跟在她子君姐后面——这俩大人有点子可怕!
两人一直在厅里躲着也不是个法儿,喝完水还是到院子去,跟领导坐。
好在,领导们很快就吃完饭,看样子是要走了。
潘书记对宋志国说:“您的女儿巾帼不让须眉啊!”
宋志国还是那套:“她就瞎说两句,她懂什么,女人家家的。”
主打一个在外贬低自己的家人来表达自己的谦虚。
潘书记抬了抬手:“话不能这么说,对子女,还是得多鼓励!”
宋志国讪讪地应:“是呢,我平时也鼓励她,就是怕鼓励多了她骄傲。”
孟晓华听了这话可不乐意,她说:“女人怎么了,现在下海做生意的女人也不少,做出成绩的就更多,女人跟男人一样。”
伍美梅
虽然忌惮领导,但是她护短,她觉得这女人在省里做了个领导,就对男人指手划脚起来,还说她的男人?!
她觉得这对什么领导最后也管不到她头上,山高皇帝远的,就放松了,又想着要拍拍这潘书记的马屁,对孟晓华说——
“姐妹,咱们女人跟男人还是不能比的,我也经常教育我女儿,不要强出风头,家事打理好,当男人的后盾才是真的有本事,你说是吧,盈君?”
这个场合,她料想女儿不会不给面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