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都市言情>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810节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810节

  两年时间,良繁基地实际上已经形成了生产能力。
  「永凯左江糖厂的蔗农没用天糖1号?」毕强注意到了区别。
  乔明有些尴尬,「嗯,现在的客户主要是南宁糖业丶东亚糖业,面积大概有一万多亩。」
  毕强说道:「去年建基地,今年正式推广,一万亩也不少了,永凯公司规模大吗?」
  「每年大约10万吨甘蔗糖的产量,近几年制糖厂的日子都不好过,永凯公司也一样,距离又近,天糖1号今年的表现明显更好,永凯公司明年必然会换种。」
  毕强想了想,又说:「照现在的行情,永凯公司今年都不一定撑的下去。」
  这话一出,不止乔明有些默然,身后跟着的其他人也都不好受。
  阿三的甘蔗增量太吓人了,平均亩产高达10吨以上。
  而国内最大的甘蔗产区:桂省,受品种严重退化丶08年霜冻的影响,平均单产降到只有3~4吨。
  即使已持续翻种更新3年,产量今年会反弹,但也最多只有4吨出头。
  阿三平均亩产是国内的2.5倍,两者相互竞争就是一场屠杀。
  次日,毕强丶邹坤丶乔明等人就去拜访了永凯糖业。
  不出预料,永凯糖业陷入了严重亏损之中。
  桂省的甘蔗收购价从四五年前的260元/吨,涨到了如今的500元/吨,涨幅92%。
  意味着原料成本大增。
  按平均9吨甘蔗生产1吨糖,甘蔗按500元/吨算,每吨糖蔗农收入为4550元。
  然而,国内每吨白砂糖的售价却从一年前的6200元/吨左右,降到了如今的5000元以下。
  再加上管理成本丶约8%的税收,即使6200元/吨,制糖厂都不一定有赚。
  5000元/吨只能血亏。
  而且,阿三今年的产量暂且不明,外围市场已经降到了4000元/吨左右……
  国内原料成本上涨,外围原料成本下降,一增一减后,血腥丶绝望丶残酷,笼罩在国内制糖厂的身上。
  然后,在这个时间节点,嘉禾糖业向崇左永凯左江糖业公司发起了并购请求。
  没有任何意外。
  嘉禾糖业以3.26亿元的价格将崇左永凯左江糖业收入囊中。
  扩建丶并购,就是邹坤要做的事。
  而毕强在了解了天糖1号的基本情况后,就去拜访了省里分管甘蔗行业的专家和领导。
  这时候,桂省还没有成立专门的甘蔗产业办公室,毕强只能一个个去跑。
  桂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丶桂省农垦甘蔗研究所丶桂省丶云省丶粤省……
  联合各方力量研发推广新品种。
  天糖1号的亲本资源也会对外开放,这是郭阳特意给毕强强调的。
  一是让国内新品系尽快形成力量。
  二是加快推广,科研院校仿制需要时间,三四年时间是没跑的,天禾可以赚这几年的高额利润。
  每亩用种0.6吨,每吨2000元,一亩1200元,天禾大约有800元的利润。
  桂省甘蔗种植面积约1400万亩,相比上一年缩水了不少。
  甘蔗又分为宿根蔗丶春植蔗丶秋植蔗丶冬植蔗。
  一年新植蔗按500万亩算,需要健康种苗300万吨,产值可达60亿元。
  天禾只需占据不到20%的比例,每年的收入就能突破10亿元。
  而目前,桂省的甘蔗种业公司交易额尚未突破1亿元,天禾定下的目标已经极高。
  南宁,武鸣,大明山下。
  毕强和邹坤刚在南宁糖业东江公司参加完一场现场会。
  会上来了诸多领导和专家,一起见证了东江公司蔗田天糖1号的旺盛长势,无不被其折服。
  毕强笑道:「邹总,南宁糖业也亏损严重,乾脆也一起收购了吧?」
  「我倒是想,市值也不高,十几亿元,集团拿得出,老板也肯定会批。」邹坤摇了摇头,「但是省里肯定不好同意,南宁糖业好歹也是国内制糖业龙头之一。」
  南宁糖业,国内最大的国有上市制糖企业,后来证劵简称会改名为广农糖业。
  现下同样陷入了深度亏损。
  如果没有天糖1号,可能会亏损严重,最后走向资不抵债,嘉禾糖业自然会有并购的机会。
  不过南宁糖业是最早选择试种天糖1号的公司,面积虽然不多,但尝到了甜头,就不可能停下来,很可能撑过危机。
  「有点遗憾……」
  「毕院长!」
  毕强正要上车,远处传来喊声,向天山丶袁华丶陈凌走了过来。
  「向总,这麽巧,五亩换大奔也来拍甘蔗田?」
  向天山指了指半山坡,「不是这里,我们还要往前面一点,去拍沃柑,一位德农前职工姜毅在这里整了个园子。」
  毕强问道:「效益好吗?」
  向天山说:「去年产果少,但价格好,市场反馈也不错,今年产量要上来了,就提前过来录一点资料。」
  「厉害,向总还真是敬业,这都要亲自来跑一趟。」
  「哈哈,刚好在附近拍其它的,顺便跑一趟。」向天山笑道。
  其实他对姜毅的沃柑园寄予了厚望,五亩换大奔很久没出重量级的节目了。
  沃柑可是五亩换大奔第一批推荐的水果品种之一。
  再者,姜毅的果园管理水平也很好。
  毕强没有跟着去看,在南方甘蔗产区的任务完成后,他又去了北方甜菜产区。
  由于和国粮屯河丶冠农股份丶亚盛农垦等企业早就有合作,所以甜菜新品种的推广相对更简单。
  和高层通过气,再现场实际看一下,事情就定下了。
  忙完这一切后,毕强和邹坤一起回了酒泉,在办公室等到了郭阳。
  「品种很优秀,搭配上科学的种植模式,甘蔗和甜菜产量都能轻松翻倍,乃至更高。」
  一路回来,邹坤有许多的遗憾,大部分制糖厂都陷入了深度亏损,是并购的好时机。
  不过,最大的几家糖企虽然也在亏损,但在有天禾新品种的预期后,同样发起了并购。
  国粮屯河丶南宁糖业丶华资实业丶南华糖业丶光明食品集团……
  嘉禾糖业面临着许多竞争。
  如果新品种再憋一憋,等这些大糖企也撑不住,嘉禾糖业可能就一举壮大了。
  「不要太贪,种子上的利润够多了,而且,两三年时间糖业公司能进入正轨,已堪称神速!」
  第490章 亩产值7万元的沃柑
  国内外糖价巨大的价差,对制糖企业是灾难,嘉禾却藉此机会完成了糖业的进场。
  如果是以往,郭阳不介意下面人贪一点,直接成为华夏糖王也未尝不可。
  不过现在不宜太过高调,除了嘉禾已经是巨无霸企业之外,也和最高层知道他的特殊性有关。
  可以赚钱,但不能太过。
  尤其是制糖厂还涉及到广大的蔗农,一吨白糖的销售收入里面,有60%~70%是给蔗农的收购款,还有8%的税款。对三农,对地方财政,都太过重要。
  糖业的布局其实只是郭阳顺手而为,赚点钱而已,最大的看点还是针对阿三。
  郭阳和邹坤简单的聊了一会儿,就让其先行离开,然后才看向毕强,「你觉得邹坤怎麽样?」
  毕强坐在沙发上,说:「挺懂行的,但要说多专业,现在看不出来,而且国内糖业何时走出低谷还不好说。」
  郭阳轻笑道:「对新品种没信心?」
  毕强面色凝重,「实在是阿三的产量太吓人了,拜访了桂省几个院所,都有引进阿三甘蔗品种的想法,不过上级不批,对天禾卖蔗种是好事,对制糖厂就不一定了。」
  郭阳将一杯茶水放到了毕强身前,「说不准哪天它就自己崩了。」
  「哪有那麽好的事……」毕强接过茶水,话说到一半停了下来,直愣愣的看着郭阳,「阿三的甘蔗品种出现得有点突兀了。」
  郭阳笑了笑,「怎麽出现的不知道,但目前得知的消息是后遗症挺严重的。」
  他知道毕强可能察觉了什麽,但应该猜不到是天禾乾的,问题不大。
  相比给阿三的品种,留在国内的甘蔗和甜菜新品种产量上要稍微差一点点。
  程迪带着天禾的投资再度回到了马邦,大约300万元的资金,对研究中心算是一笔不小的款项。
  原本这笔钱要故意被合作中心贪掉,程迪还有些心疼。
  但这会儿却好多了。
  他正在克里希纳河河岸的一座小城上,这是马邦和卡邦的母亲河,流域内是阿三主要的甘蔗种植区。
  卡邦在上游,马邦在下游,两邦之间关于水源的争端由来已久。
  去年,马邦甘蔗大丰收。
  今年,新品种就已扩散到了数个甘蔗种植邦,卡邦也是其一。
  最近正值甘蔗需水高峰期,也是甘蔗生长关键期。
  然而,上游卡邦用水量出现了暴涨,下游马邦则出现了用水短缺。
  不过没人把原因怪罪到甘蔗种植上,反而聚焦于河流水权的争夺。
  上游计划新建水坝,下游蔗农忙着打井取水灌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