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784节
庆祝之后,并购团队才开始了下一步工作。
对于普乐维美的资产概况,在投标前,艾维克就已经梳理得很清晰全面,如今可以直接进行深入对接。
先和普乐维美签订股权买卖协议,这没什麽好说的,一切都已经定好了。
在7月中旬,全王生物正式与普乐维美签订了协议。
随后是依据《2004年欧盟并购条例》向欧委会提交申报。
这是最关键的一环。
也是最后一道关卡。
在签完协议后,并购团队就在对申报书进行最后的检查修改。
提交欧委会后,克斯顿出现在了郭阳身边,脸色依稀有些忐忑。
这桩跨国并购体量很大,最后的成交价定在了25.6亿美元。
其馀三家里,报价最低的是嘉吉的21.4亿美元,泰高和帝斯曼的报价也都在25亿美元左右,比全王略低。
溢价率达到了40%,但这是因为普乐维美市值缩水了。
前两年,泰高也对普乐维美出过一次价,达到了26亿欧元。
如今的溢价全王能接受。
相比其它国内的跨国并购,这溢价率已经极低了。
由于提前了时间,克斯顿等人的工作也做得很完善,但面对欧委会,也不敢打包票。
「虽然已经了解了,但还是想确认下,嘉禾没有国资背景吧,郭?」
「没有,嘉禾就是一家私人企业,只有天禾和苜禾的股东里,各有一家国企,但持股都很少。」
这两年国内企业在欧洲发起了一桩桩并购,引起了一部分人的担忧。
欧委会也加强了对华夏企业并购的审查限制。
在审查营业额时,不仅会计算收购主体的营业额,还要计算该企业所属国资委平台其它同类企业的营业额。
国企跨国并购的难度自然大幅增加。
而全王和嘉禾都是私人企业,全王和普乐维美在全球的营业额总和也没超过50亿欧元。
在欧盟的销售额,也只有普乐维美超过了2.5亿欧元。
在审查条款上,全王生物收购普乐维美全部都达到了欧委会的要求。
但临到头,克斯顿倒紧张了起来。
郭阳感觉有点好笑,「放轻松些,华夏蓝星收购挪威elkem都通过了。」
华夏蓝星是华夏化工的子公司,这桩并购也才过去两三个月,在国内传播得比较广,郭阳也详细了解过。
所以郭阳认为欧委会没道理卡全王。
「相比担心这个,我认为你们可以开展下一项工作了。」
「嗯,还有什麽工作?」
克斯顿不解,他还想趁这个空隙去休个假呢,阳光丶沙滩丶美女……
郭阳笑道:「你不会以为一个普乐维美就能填饱我的肚子了吧?」
「你是说……」
克斯顿在心里回想了一下。
按照艾维克与嘉禾签订的协议,艾维克投行为嘉禾制定了一套整并购战略。
但一直没实施。
战略并购可不只是并购,还要按雇主的战略规划,在全球范围内筛选合适的并购目标。
艾维克投行为嘉禾挑选了很多并购目标。
郭阳点了点头,「我认为是时候开始了,很多公司的估值已经很便宜了。」
阳光明媚,克斯顿却冷不丁的战栗了下,「郭,你看上了谁?艾维克一定给你拿下。」
「瑞克斯旺行吗?」
「……」
「必久公司呢?或者安地公司也行。」
「呃……」克斯顿尴尬的摇了摇头,「郭,我承认我吹牛了。」
瑞克斯旺丶安地丶必久都是荷兰的蔬菜种子公司,同时位居全球前十。
也不是说非卖品。
但这些种子公司业绩优秀,想收购的的难度超出天际。
郭阳说道:「再整理一下种业上的资料,大田作物丶蔬菜种子丶花卉种子三类公司都需要。」
这三类涵盖了全世界所有参与贸易的农作物种子类型。
克斯顿清楚这也是一桩大生意,加起来的体量可能不会比普乐维美小。
「有什麽具体要求吗?」
「至少在某一地区或者某一领域具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尤其是大田作物种子和蔬菜种子,要考虑如何快速进入市场。」
克斯顿沉吟道:「蔬菜种子公司最好在荷兰选,大田作物可以在法国或者德国……」
对于克斯顿的分析,郭阳还是认同的。
荷兰丶法国丶美利坚,三国始终稳居全球农作物种子出口额前三甲。
荷兰在蔬菜种子出口领域更是断层式领先,多个年份甚至是第二名的两倍。
但他蔬菜种子进口也排第一。
在蔬菜种子上,收购一家荷兰本土公司作为分公司是最正确的做法。
至于大田作物种子,郭阳其实是一头雾水,他熟知的都是各大种业巨头,但收购可能性都不高。
各大种业巨头也都是从一路并购中发展起来的。
留给天禾收购的选择并不多,只能让投行去一遍一遍的筛选。
在欧洲,天禾也建立了研发机构,只是没有销售渠道。
研发机构的负责人也是郭阳的老熟人:陈云鹏。
他研究生时期的同学。
当初他的第一桶金就是把去戴维斯分校留学的机会交换给了陈云鹏而来的。
研发机构的地点在德国北部汉诺瓦。
德国地形北低南高,北边和西边是平原,南部是山地。
但北部平原土壤有机质不够,积温也不够,所以主要以畜牧业和甜菜种植为主。
种植业是为畜牧业服务的,以牧草和青贮玉米为主。
在申请递交给欧委会后,郭阳就时隔多年后再次来到了汉诺瓦。
整个城市仿佛都没有什麽变化,在汉诺瓦一个叫布格多夫的镇上,郭阳见到了陈云鹏。
「廋了不少,以后改名叫瘦虎吧。」
一上来,郭阳就率先调侃道,他怕陈云鹏不适应两人现在的身份转换。
陈云鹏嘴角抽了抽,想起来曾经同学们背地里给他取的绰号。
有点心塞。
但这代表郭阳还记着这份情谊,「这几年喜欢踢球,所以就瘦了下来。」
「挺好,在这边工作还习惯吗?」
「还行,就是工作上没做出成果,你这次来不会是要把我开了吧。」
「哈哈哈,你想多了,育种哪是那麽容易的事,我又不是不懂。」
「天禾就挺容易的。」
「呃……」
他在这边主要负责的是玉米和牧草的育种。
正常来说,培育一个品种的周期至少在5年以上,近几年可以说没有拿得出手的品种。
但天禾在国内却成果不断,这让陈云鹏有些挫败。
郭阳也没有接话,天禾容易那是有种子商店的支撑,另外,天禾科学院的研发投入一直很高。
「一起走走吧。」
在布格多夫,农田丶牧场丶森林相互交织,郭阳和陈云鹏在林荫下走了一会儿。
没有可用于销售的种子是天禾出海面临的最大问题。
即使更受重视的美利坚,也只有两个商业化品种,还是在天玉系基础上培育出的品种。
但大洲与大洲之间,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完全不一样。
在国内表现好的种子,出了国后,水土不服才是正常的事,需要一些针对性的技术措施。
天禾设想的一种模式:在国外种植区搞研发,在国内制种生产,再加工出口到国外。
这样实现了利益最大化,既赚到了国外市场的高额利润,又利用了国内制种成本低的优势。
现在看,难度有点太高,第一步研发都还没彻底跨过去。
即使是跨国巨头进入国内,也大多都是研发丶生产丶销售都放在国内。
先锋公司用了18年才培育出了一个先玉335。
正常的育种方法,想培育出一个超水平的种子,难度的确很大。
陈云鹏的心态倒保持得比较好,可能也和经历了那麽多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