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777节
祁子文也不疑有他。
等其出去后,郭阳又联系了关程和莫从伟,让其派一支工程团队过来。
其实这也主要起个掩人耳目的作用,主要是给为了给糊弄机组找个理由。
第463章 蚯蚓粪引起的关注
有一段时间没来酒泉总部,莫从伟只感觉这里的变化好大。
从飞机上俯瞰,枝繁叶茂的沙棘和红麻林点缀了城市戈壁。
美轮美奂,游人如织。
直到见到老板时,他才从沉醉中回过神来,并谈起了戈壁改造的壮举,这果然切中了老板的痛点,让其开怀大笑。
没人不喜欢拍马屁。
郭阳也不能免俗,对他来说,改造环境带来的成就感更甚。
当初可是有不少人认为嘉禾在做傻事。
现如今的结果,肯定让不少等着看戏的人失望,也让更多人震撼。
寒暄了一阵,才说回正事。
莫从伟听了郭阳的述求后,迟疑道:「团队里没人接触过公务机,可能不好下手,甚至有可能完全摸不到门槛。」
「先试试看,实在不行,检查一下机上程序有没有留后门什麽的。」
郭阳想了想,又拿出一本资料书,这是他最近利用种子商店解析出来的资料。
当然,这只是很小一部分。
「这有本资料,我给你们半个月的时间,研究一下,然后检修。」
这也是障人耳目的措施。
实际的改造还是会利用种子商店的强化功能,对飞机整体进行优化。
莫从伟接过这本资料书,还不知道其隐含的价值。
「另外,无人机的研发怎麽样了?」
「一切顺利,现在成本已经彻底降下来了。」
莫从伟依然是那麽黑,仿佛白不回去了似的,也许和他经常跑现场有关。
至于另一位大疆的汪涛,更多的是向管理方向进行了转型。
这一位是加班狂人,原时空的大疆也是出了名的卷,一般人干三四年时间,身体就垮了,说是带着棺材板上班也不为过。
员工入职的时候都想着只要钱给够干啥,等天天卷到死的时候发现钱还是慢慢挣为好。
如今的大疆虽然归属嘉禾,但还有近一半股份在汪涛手里。
日趋演变之下,大疆也快形成了默认的加班文化。
在这种压力之下,丰凯的植保无人机部门,也开启了内卷。
如果没有挂,内卷也许是保持竞争优势最好的办法。
此外,这一世的大疆和前世还有一点不同,股东更少,除了嘉禾外,就没有其它资本参与过融资。
而且,丰凯掌握的植保无人机技术,一直是领先大疆的。
想了好一会儿,莫从伟连着喝了三杯茶后,郭阳才说道:「我想让丰凯对无人机做些军事上的研发。」
「咳咳……」
莫从伟被茶水呛住了,眼神里藏不住的惊讶,卧艹,这是想卖军火吗!
「技术上应该不难吧?」
莫从伟缓了一会儿,说:「难是不难,就是……」
「不在国内改装。」郭阳沉吟道:「但可能要生产一批便于改装的出口到非洲,从侦查分析,到对地面的精准打击,可能都需要考虑。」
莫从伟轻蹙眉头,「以后可能会不会有国际风险。」
郭阳以为他说的是制裁,「有些东西是避免不了的,先私下里研究一下吧。」
想要在海外发展,尤其是保护在非洲的利益,一点点军事保护力量,郭阳认为还是需要的。
至于以后被制裁,反正都会被制裁,不如一开始就放开手脚。
把这个任务交给莫从伟,郭阳也放心,其性格更为内敛,没有汪涛那麽强势。
经营公司可能比不上汪涛,但是自己人,可靠,出身哈工大,技术上也没得说。
莫从伟同意了下来。
郭阳说:「那就这样,这半个月就先研究下庞巴迪,也不用急,下班时间可以带着人多去逛逛。」
「好。」
莫从伟走后,郭阳又问了问关程到哪里了,结果得知这厮还在疆省的地里做测试。
算了,郭阳乾脆让他先忙,暂时别回来了。
反正他也不打算再在农机上投入自然能量。
接下来几天,莫从伟带着团队啃起了资料,那股狠劲让郭阳侧目,仿佛看到了大厂的工作节奏有多快。
他不忍心这样。
毕竟只是做个样子。
于是,周末两天,他强行让莫从伟等人休息,还安排了两辆车给他们,可以在周边自驾游玩。
周五下班前,莫从伟一脸纠结的出现在了郭阳面前。
「老板,资料有点啃不动,庞巴迪检修还一头雾水,这时候怎麽能休息呢?现在就是要靠时间慢慢磨,总能磨出点东西来。」
「兴许休息两天,换个脑子能更快进入状态呢!」
郭阳笑眯眯的说道:「还是说,你们要我陪着,才肯出去休息?」
「……」
莫从伟就没见过这样的老板,不,听都没听说过,老板强制不让员工义务加班,这说出去谁信啊!
当他把这个消息告知跟随而来的团队后,几对顶着黑眼圈的双眼有些懵懂。
反应过来后,却爆发了一阵欢呼。
「周末打球去吧,一直想去集团的篮球馆打球,都没有机会。」
「打球有什麽意思,当然是去自驾游,大漠丶戈壁丶草原……这在鹏城哪能见到!」
「就是,回鹏城也能打球。」
「你认为回去了,有时间让我们打球吗?」
「一天打球,一天自驾呗。」
周末两天,一群人玩嗨了,乃至于上班后出现了节后综合症,兴奋劲还没过,但很快就进入了状态。
一群人长期都窝在机舱里。
郭阳也忙了起来,处理一些决策性工作。
至于日常事务,他慢慢的将琐事转移给祁子文处理,其它时间,都用在日常的调研上。
主要也是在河西走廊一带打转。
制种丶种植丶果蔬……在调研过程中,他发现各大基地的土壤,在日积月累之下,愈发肥沃疏松。
就连嘉禾以外的土地,也在逐渐好转,盐硷地等低产田变得少见。
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休耕轮作,轮作苜蓿等绿肥肥了土,休耕节约了水,让一切都向好。
但还有个东西不能忽视:被抢疯了的蚯蚓有机肥。
不只是嘉禾内部在争抢,声名甚至在外界也如雷贯耳。
这一天,郭阳来到了玉门黄花营国营农场。
一望无垠的食葵田,阵阵微风吹过,一朵朵黄色的花盘随风摇摆。
这座在盐硷滩上建立起的农场,经过持续三年的改革后,脱硷的土地越来越多。
在这里,郭阳见到了亚盛农垦的董事长马鹏,以及黄花营农场的书记刘荣。
农田里,郭阳抓起了一把土,颗粒分明,看不到盐渍的痕迹。
「这土壤可以啊!」
刘荣同样蹲了下来,同样抓了一把土。
「和嘉禾一比差远了,场里合计了一下,最好能继续提高种地的收益,这样才能让休耕可持续性进行。」
「所以,才想着引进蚯蚓有机肥,也不白要,按市场价卖给我们就行,但,嘿,几次要货,都没有,这才趁着张书记来了,就赶紧提了这事。」
马鹏笑道:「郭总,你看,这三年,亚盛在竭力配合嘉禾休耕轮作,效益一直没提起来,股价不振,投资者一直在埋怨亚盛瞎折腾。
这事吧,也希望嘉禾支持。」
起初,马鹏是不想为一蚯蚓粪的事麻烦郭阳,毕竟人情越用越少。
但在实地了解后,嘉禾在河西走廊丶黄土高原的多处基地里,蚯蚓有机肥的效果都惊人。
土壤大幅改善,作物产量提升,产品品质极佳……
嘉禾这公司有点邪门,在农业上拿出什麽好产品,似乎都不会让人怀疑。
如果亚盛旗下的农场都能用上蚯蚓有机肥,能带来的效益难以估量。
「行啊,刘总,能说出市场价购买,这事我就揽下了。」
刘荣拍着胸口说道:「只要嘉禾愿意卖,价钱好商量,货到付款,保证不拖欠。」
「可以啊,刘总,看来这两年荷包肥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