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都市言情>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763节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763节

  陶勇笑道:「对,辣椒丶茄子丶瓜类丶番茄等增幅很快,但总体还是差很多。」
  「我来就是给你说这个事。」
  赵华沉吟了下,说:「天禾和荣华将加大对蔬菜种子市场的推广投入,山城也一样。」
  「德农又要来抢生意!」一听这个,陶勇就有点炸毛。天禾的种子好是好,就是不能做独家。
  「又急。」赵华笑了笑,说:「这次德农不会来,只是育种和技服人员来,对经销商是好事。」
  「这倒还好。」陶勇也松了口气,又问:「要我们出钱吗?」
  「不会,天禾和荣华出。」
  「山城市场值得这麽大张旗鼓吗?」
  「以前不值得,但现在值得。」赵华喝了口热水,「老陶,可别小瞧了山城市场,一年仅蔬菜播种面积就有八九百万亩。」
  陶勇说:「我也就能辐射江津丶巴南这几块区域。」
  「这里不差了,又是主城区,适合你养老,不过你要有想法,渝东北和渝东南还有位置,要不要去?」
  「潼南丶垫江或者梁平也可以啊!」
  「你在想屁吃。」赵华怒道:「如果你窜货到潼南被我逮住了,就准备滚蛋吧!」
  山城农业属典型山地农业,除垫江丶梁平等少数区县丘陵平原超过50%,大多数区县山地比重超过70%。
  尤其是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山地比重基本在90%以上,最高的巫山山地比重高达97%。
  而陶勇提到的潼南丶垫江和梁平三个区县则是山城少有的平坝地区,也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
  比如潼南,建有20馀万亩蔬菜基地,年蔬菜种植面积达60多万亩,有菜都之称,也是山城的菜篮子。
  这些区域都是荣华贸易手中的肥肉,山城的蔬菜种植大户也都集中在这些区域,购买能力不俗。
  陶勇虽然只是提了提这几个区域,但这依然让赵华很不满。
  这就是没有自知之明,惦记着不该惦记的。
  不强硬表明态度,说不准哪天陶勇的货就真窜过去了,必须得骂。
  「我也只是开玩笑。」陶勇也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说了两句好话,又问:「渝东南和渝东北是什麽情况?」
  赵华瞥了他一眼,「这两块都是高山地区,以往的开发不深,这次也打算一起深入,所以是个机会。」
  陶勇在心中思量,他们有一小撮人都依赖荣华为生,也有人去了渝东北的万州。
  也因此他知道点情况,赵华嘴中的开发不深是真不深,基本上就只在县城设了个经销点。
  全靠乡镇的老板们自行来拿货,至于田间三会丶技服推广,完全没有。
  一般的小企业和经销商也没这个能力。
  「有把握吗?」
  「这次是天禾牵头。」
  虽然很不爽,赵华还是如实的说了说情况。
  渝东北地处秦巴山区,渝东南属武陵山区,皆是高山,以及中高山,也是山城贫困县集中的地区。
  在这两地的蔬菜统称为高山蔬菜。
  「渝东北和渝东南现在的情况其实没那麽糟,结合国家扶贫攻坚和道路村村通的实施,近年来高山蔬菜生产区的道路条件大为改观,差的是土地整治丶沟渠排灌丶栽培设施等。
  但有交通条件,这也足以让当地大力发展高山蔬菜。」
  赵华顿了顿,又问陶勇,「山城夏天有什麽特点?」
  「热!」
  陶勇一时仿佛想到了什麽恐怖的事情,「闷热到让人喘不过气来!」
  赵华又问:「有留意过夏天的蔬菜吗?」
  陶勇想了想,说:「要贵不少。」
  「不止是贵。」赵华沉吟道:「山城特殊的气候,让潼南丶垫江等平坝地区夏季不适合生产蔬菜,生产出的蔬菜也品质差,尤其是叶菜,你敢吃吗?」
  陶勇摇了摇头。
  夏季不吃或者少吃叶菜,是农资人的一个常识。
  因为这是用药高峰期,高温高湿的天气让病虫害极易爆发,打农药的次数惊人。
  尤其是叶菜,有时候你不知道你吃的是菜,还是农药。
  而且,这一时期的蔬菜,品质一般也不行,所以这就给了如兰市高原夏菜等的发展空间。
  同样,这个道理也可以放在高山蔬菜上。
  陶勇很快就理解了赵华的想法,山城夏季也不缺蔬菜,这些蔬菜都来自于周边的高山地区。
  这些地区经济落后,不仅外资种企少,以往国内的大公司也看不上,这就导致品种还相对落后。
  赵华说道:「高山蔬菜品种过去十几年都由三大白(莲白丶大白菜丶白萝卜)主导,但近年来问题越来越严重。
  种类单一丶茬口集中丶同科作物连坐障碍严重,去年有些地区的白萝卜卖到了一分钱一斤。
  还有十字花科根肿病的发生面积也越来越大,高山蔬菜品种到了必须引入新种类的节点。
  辣椒丶瓜类丶番茄丶豆类等等品种,都有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
  赵华从宏观上给陶勇聊了聊高山蔬菜的机遇,这其实离陶勇的生活不远。
  他在na区工作生活了两三年,对这里的蔬菜也比较了解。
  春菜和秋菜都比较便宜,因为主产区可以大量供应。
  但夏菜,尤其是收割稻谷及之前的季节,菜价经常会很贵,然而,去年的三大白却很便宜,因为高山蔬菜种类太单一了。
  种植户也不是傻子,肯定会尝试改变,这会让新品类的推广更轻松。
  「天禾确定会参与吗?」
  「他们已经动起来了。」赵华笑了笑,「只是基层的店铺数量不够,需要更多人手。」
  「干他娘的!」
  「不养老了?」
  「还没到时候,这次我把儿子和侄子都叫过来,赵总,可得给我分两个好地方。」
  「哈哈,都是好地方。」
  高山蔬菜对天禾其实只是一个很小的市场,每年山城的种植面积不过上百万亩,还有存量对手的竞争。
  但对荣华贸易却是一口不小的肉,而且不止山城,在邻近的鄂省丶贵省丶湘省同样有高山蔬菜。
  如果开发好了,同样能轻松增加上千万的销售额。
  但其实高山蔬菜还只是天禾顺带的,主要目标依然是平坝丘陵地区。
  只不过这块区域是荣华贸易的自留地,不可能与陶勇等人分享。
  如果不是这次天禾要求渠道下沉,赵华连渝东北和渝东南也不想让出来。
  但没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荣华贸易是压在陶勇等人身上的一座大山,让其没有反抗的资本。
  同样的,天禾种业也是荣华贸易不可逾越的高山,随时能决定荣华的生死。
  还好,荣华跟着天禾的这几年,日子过得很精彩,也很滋润。
  回过神来,赵华将纸杯里的水一口喝乾净。
  「走了,动作快点。」
  「好勒。」
  赵华起身准备出门,眼睛一晃就看到了陶勇放在柜台上的报纸,硕大的标题吸引了他的注意。
  「为什麽从华夏进口种子后又销往华夏,而且卖得特别好?」
  赵华挑了挑眉,问:「这是多少年前的报纸了,还在看?」
  「就今天的。」陶勇说起:「看了让人有点不爽。」
  赵华拿起了报纸,日期也确实是今天,他看了起来。
  报纸内容表达的就是标题的意思,一家德国企业,以订单方式从陇省大量进口西红柿丶洋葱和西瓜等种子。
  经过加工丶包装,然后再销往全世界,尤其在华夏销得特别好。
  不得不说,这个标题就很能吸引人眼球,也能刺激到一些人的痛点。
  「代工厂嘛,国内太多太多这样的企业了。」这时很多知识分子都有这样的认知。
  为此,这名记者还特意去了德国,参观了企业的加工车间。
  先进的设施设备,训练有素的公司,精密的分选方式,以及一种特殊的液体浸泡方式。
  浸泡后能够提高种子的活力,播种后能够提高发芽率,促进根系发达,达到出苗齐壮的效果,还可明显提高植物抗旱丶抗盐硷丶抗涝丶抗病虫害丶抗冻的能力。
  也是因此,该企业的蔬菜种子受到了华夏农民的青睐。
  这种用于种子浸泡的液体叫comcat,国内称为碧护。
  这是一种植物源新产品,获得了欧盟bcs有机认证。
  遗憾的是,此项技术引进国内已经10年,但却并未被国内种子企业普遍采用。
  由此,这名记者认为国内种子质量不好是有原因的,不仅各项工艺落后,而且还不愿意引进世界先进技术。
  最终导致国内蔬菜种子市场充斥着洋种子。
  「错失了先正达,不仅错失了农药,也错失了种子市场的发展机遇,这是国内农业今年最大的遗憾,没有之一。」
  腐朽丶不知进取丶落后……种种标签就差没直接打出来了。
  赵华也看得有点血压飙升。
  「这谁啊?」
  「诺,新京报的记者,梅隆。」陶勇指了指,又问:「天禾的种子是不是也用了碧护,才这麽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