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都市言情>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662节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662节

  如果以650kg计算,就是2000万吨。
  这其中的产量增幅是极为可观的。
  然后是水稻。
  这是天禾的薄弱项,仅有天稻22和天埂盐1号两个主打品种。
  天稻22是追求口感的常规品种,产量不高,推广面积也不大,好在天埂盐1号在提高盐硷地水稻产量上做出了贡献。
  而且水稻是国内育种界的强项,在世界上也是拔尖的一批。
  即使自然发展,单产提高的速度也是可观的。
  最后是薯类,陇中定西的马铃薯组培工厂也做出了些成绩。
  严群这一说,就是大半个小时过去了,期间其还给每人发了一份资料。
  等其陈述完后,在一旁听着的几人早已在a4纸上圈出了一个个数据,姿态不一,但也总算了解了增产的信心来源。
  「失策了啊。」高德感叹一声,「开会的时候该叫上你们。」
  苗一封摇了摇头,心里不知是遗憾还是失落,「调研时,瞿总还在国外,严总也长期在制种基地,想叫也找不到人啊。」
  陈燕秋心里也万分感慨。
  作为一个新加坡人,同时又在嘉吉干了十来年的粮食分析师,对各国的粮食产量数据也比较清楚。
  在他的印象里,过去老美的玉米平均单产是华夏的近两倍,小麦丶马铃薯丶大豆等产量也是大幅领先。
  如今玉米和大豆已被反超,小麦和马铃薯也快被追赶上了。
  这种发展速度就如同华夏经济在这三十年里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般,同样将会让世界为之震撼。
  祁子文坐在椅子上埋头整理着笔记,瞿阳则悠哉悠哉的在喝茶。
  将众人的反应收入眼中,郭阳开口道:「严总说的这些还只是其中一部分,毕强不在,不然还可以再多说点。」
  「够了,够了。」高德这会儿已经想通了,「北部湾港口第一期工程规划3个泊位,我建议5万吨丶10万吨丶20万吨级各一个。」
  这下轮到陈燕秋和苗一封诧异了一瞬,变脸还真快,甚至还提了一个20万吨。
  「这不是重点。」
  郭阳沉声道,北部湾港口的投资是冲着走向世界去的,有没有这回事他都会要求上大吨位,他在乎的是信心,以及战略目标一致。
  不论是苗一封,还是高德代表的嘉禾粮油,长期接触的都是偏向外资的对手。
  这些人传播的信息要麽是国内粮食进出口平衡,要麽就是国内粮食消费增长大于产量增长,最后还是要做出取舍,进口大豆。
  再加上最近的轮作休耕政策,苗一封和高德等人也因此被影响到了。
  另外,也与嘉禾粮油信息化平台并没有纳入天禾的种子信息有关,这点还要斟酌。
  拍了下桌子,郭阳提气振声道:「嘉禾要始终有自己的判断和战略定力,不要受外界干扰和影响,四大粮商的判断就一定准吗?」
  「要记住,这是我们的地盘!」
  第412章 海外;心态变化;灵焰
  一场小型的讨论会开完,高德和苗一封的劲儿也提起来了。
  虽然早就知道轮作休耕是大方向,但没料到力度会突然如此之大,从600万亩到6000万亩,这是十倍的跨越。
  除了百馀万亩地下水漏斗区丶石漠化丶重金属污染区域,一千多万亩生态退化区。
  其馀的都在粮食主产区,占了三分之二,也就是四千万亩以上。
  这四千万亩虽然是盐硷板结等低产田,但带来的粮食减产压力依然是极大的。
  大多数的机构和粮商都认为:华夏内部流通可以维持粮食平衡,粮食进出口的作用在短短几年内将发生第三次变化。
  由进口粮食弥补粮食缺口,到出口玉米消化过剩产能,再到即将迎来的进出口粮食只有调节市场的作用。
  这种观点占据了主流。
  基于此,在嘉禾粮油内部,也出现了一种观点,对外粮食通道可以暂缓,优先优化国内的粮食物流通道。
  所以,嘉禾粮油才会在北部湾港口的建设上和嘉禾国际持反对意见。
  按他们最初的想法,就不应该有北部湾港这个投资项目,但这是大老板拍板的,谁也不好反对。
  只能尽量控制投资。
  三个万吨级的泊位投资只需数亿元投资,而10万吨级泊位造价就要大幅提高,总投资可能达15亿以上。
  省下来的这笔钱用在国内粮食物流的优化上,可以做成很多事。
  高德和苗一封一开始都是这样想的,但这种看法现如今彻底改变了。
  国内粮食大幅增产的动能还在,在轮作休耕中损失最大的天禾种业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动力!
  目光再放长远点,等轮作休耕效果初步呈现后,耕地地力提高,粮食产量也会提升。
  将椅子推回原位,高德看向严群,邀请道:「严总,一起去坐坐,聊聊天。」
  严群大概猜到了这位的心思,他负责天禾的种子生产,各项种子生产计划也都是由他牵头,这位多半是想了解明年的产区风向。
  琢磨了片刻,严群说道:「要不一起去制种工厂看看,边走边聊?」
  高德笑道:「这样自然最好,说来也是,进嘉禾这麽久了,我还从来没去制种基地和工厂看过,真是惭愧,要不就一事不烦二主,今天就请严总一起指教一二?」
  「指教谈不上,互相交流学习。」
  还在座位上的郭阳也听到了两人的交流,插话道:「可以和毕强联系下,让他安排人和你们一起去。」
  严群笑着应下。
  苗一封这时也说道:「我也跟着去学习学习。」
  「得。」郭阳回头又看了看还坐在沙发上喝茶的瞿阳,「你要不要也去?」
  「我就不去了。」瞿阳回道。
  「行,那就留在办公室喝茶。」郭阳也想知道天禾这一年在海外的成果。
  天禾在国内的种子业务基本上进入了稳定成长期。
  玉米播种面积一直在锐减,限制了上限,本身天玉1号的市占率就也达到了瓶颈,价格也在下跌。
  即使通过一系列的并购,覆盖了国内所有的玉米种业市场,但玉米种子业务一直在下滑。
  好在是大豆丶小麦丶蔬菜丶花卉丶葵花等业务的增长,也带动着整体营收恢复了增长趋势。
  但要想取得大的突破,只有两个方向。
  一个是被寄予厚望的能源林种苗和果树种苗,另一个则是出海。
  而瞿阳近期的工作重心主要在北美和南美。
  在三四年前,天禾就派出了几名驻美员工在伊利诺州建立起了育种站,郭阳也曾去过。
  瞿阳说道:「北美育种站今年有2个玉米杂交种通过了商业化测试,明年可以进入市场,南美的种子研发平台才搭建,目前已委托了国际谘询机构寻找合适的收购标的。」
  郭阳点了点头,「有眉目了吗?」
  瞿阳笑道:「陶氏益农在巴西的玉米种子业务有可能会出售,该标的资产包括研发基地丶生产基地,并拥有广泛的经销商网络,去年年度营收约为2.06亿美元。
  其研发中心也拥有超过14000份育种材料的种质资源库,适合种植于南美丶东南亚丶非洲等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收购完成后,有利于逐步实现国内外育种材料的互通。」
  这是一家优质的育繁推一体化的企业。
  郭阳讶然的问道:「陶氏益农为什麽会出售?」
  「不知道。」瞿阳摇了摇头,说:「是谘询公司一方提供的信息。」
  郭阳挑了挑眉,琢磨了会儿,突然想到了陶氏化学和杜邦的合并,莫非现在就有迹象了?
  「管他的,先接触着吧。」
  和瞿阳的谈话一直到中午才结束,郭阳也大致清楚了海外种子业务的情况。
  要说开展的最好的,还得是非洲,东非几个国家的种子业务都打开了局面,玉米丶水稻丶小麦都表现不错。
  余洪海也在刚果金马塔迪丶金夏沙附近建立起了粮食产业园和水果产业园。
  最大的问题是缺少化肥,政局不稳倒是其次,冲突最多的还是东部的矿区。
  赤道省的油棕产业园也在规划中,第一棵树苗倒是种了下去。
  接近三年的时间,能有这个成绩,也算是符合目标。
  不过,接下来一段时间,天禾的重点会放在南北美洲,育种丶生产丶销售,以提高业绩为目标。
  其次是尽可能多的获得当地的种质基因资源,这利于接下来的育种。
  另外,在美洲的育种上,郭阳也不会干预,而是由天禾自己的科研体系来培育,参与市场竞争。
  这样,国内就能一直保持有单产的优势。
  临近元旦,公司里又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郭阳丶瞿阳和祁子文在去餐厅的路上,处处能感受到这种喜庆,今日的午餐也丰盛了许多。
  吃了饭,瞿阳另有他事先走一步,郭阳和祁子文则慢悠悠的往办公室走。
  「小祁,元旦应该没什麽事,你休假回家一趟吧。」
  在郭阳的记忆里,祁子文也一直没怎麽休息,正巧,元旦他也打算歇一歇。
  祁子文想了想,「好,是该回去一趟了。」
  「你老家哪儿的?」
  「陕北的。」
  「那你回去可得给乡亲们推一推瑞阳,这个苹果品种表现如何,你应该知道的吧?」
  「行叻。」
  「对了,还有个事儿,航拍项目筹备到哪一步了。」郭阳突然问道。
  祁子文沉吟道:「这事可能有点麻烦,付秋雁付总和央视纪录片频道总监金威沟通后,对方不是很感兴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