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654节
陈思望又说,「大伙儿晚上都留下来,我已经让人宰杀好了羔羊。」
「哈哈,我们刚才就惦记着这一口了。」
等了片刻,东和农机的三台采棉机也开始进田采收。
看着从采棉机里吐出的一个个『金蛋蛋』,镜头前的陈思望别提有多高兴。
现在连请采花工的钱都省了。
棉花全程机械化采收,向天山留意了下,一个两吨的蛋大概只需要二十多分钟。
但这三百亩棉花,三台采棉机一直干到天黑都没有弄完。
采棉机驾驶员赵全峰一下车,就看到一个裹着毡帽的中年人走了上来,身后还跟着一扛着摄像机的小伙。
「这效率不怎麽快呀,一台丰凯采棉机就要将近八九十万元,结果一台机械干一天活采不到100亩地?」
向天山狐疑的打量着采棉机,赵全峰自然注意到了,「产量太高了,采收速度自然要慢下来,有统计一共收了多少个蛋吗?」
「忘了问。」向天山扭头大喊了声,「一共多少个蛋了?」
「陈老板,多少个蛋了?」
顿时,广阔的棉田上就传来阵阵呼喊声,在天地间回荡。
道路边停着一辆卡车,此时卡车又装满了棉花。车的一旁,有点点点灯光,陈思望和嘉禾粮油负责收购棉花的童方正在核算。
这时,远远的传来『多少个蛋了』的呼喊声。
「老陈,看来有人比你还急切啊。」童方笑了笑,说:「现在一共78个蛋,我估计还能收10个,可惜天黑了,不然今晚非得弄完才收工。」
78个蛋,意味着已经落地的产量就是156吨,如果预估上剩下的10个,总产量就是176吨。
平均亩产590kg!
这是绝对的大丰收!
如果不是这两年疆省棉花大丰收的消息不绝于耳,这个产量绝对有希望能上当地的报纸。
一颗石头落地,陈思望此时心里特别提劲,这已经快达到了预期的上线,照这样下去,亩产值在4200~4300元之间,总收入直奔130万去了。
「童总,晚上一起喝两杯。」
「今天这酒我一定得喝。」
「收了多少蛋了?」这时向天山跑了过来,身后是陈凌和赵全峰。
「78个蛋。」陈思望说。
「恭喜啊!」白天那麽多时间,向天山早就已经算好了帐,此刻答案一出来,他就估了个大概,陈思望今年净收入都得有八九十万元,去年没赚钱,但今年把两年的钱都一起挣了。
摸着黑,干活的人把最后的尾收了后,又一起去了陈思望的家里。
一进院子,就传来了阵阵的香味。
「人回来了,赶紧的开始上菜。」陈思望的妻子一见干活的人回来了,就招呼邻里忙了起来。
随后其又凑到了陈思望身边,小声嘀咕了几句,得知产量后立马喜形于色,然后就更热情了。
「里面请,里面坐。」
「廖工,今年多亏你了,等会儿一定得多喝两杯。」
「童总,快坐,快坐。」
这副模样,显然陈思望妻子对今天的收获也极其满意。
不一会儿,各种大菜就端上了桌,陈思望夫妇嘴里就没放下过感谢二字,酒也敬个不停。
「陈总,你要真心感谢我们廖工呀,就赶紧的把今年的种子定下来。」向天山虽然喝的是茶水,但说话却更直接。
「哎呀,你说我差点把这麽重要的事忘记了,该罚。」陈思望装作懊恼的说道,又面向廖光义。
「廖工,明天我就把种子丶化肥丶农药统统都定下来。」
「哎,向总也是,也可不急这一时的,现在天棉20种子充足。」廖光义客气的道。
其实也正是因为种子足,才让技服的销售压力不小,放一般的公司,有天棉20这种种子,随时都会把供不应求挂在嘴上,但天禾不是这样的作风。
陈思望道:「早点买早点放心,廖工也好早点拿提成。」
按天棉20每亩的种子投入大约75元,300亩其实也就两万多块钱,廖光义能从他身上赚到的提成并不多,但付出的精力却不小。
不过,每一次高产都是有无形价值的。
陈思望的300亩棉田通过改用良种,轮作肥田等方式,最终实现了棉花超高产,获取了超额收益。
由廖光义指导的类似的棉田,还有十数块。
三年的努力,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天禾的大区经理廖光义彻底打开了库尔勒一带的棉花种子市场。
一千亩,一万亩,十万亩,乃至于冲击百万亩……廖光义服务的棉田面积越来越多。
这也是天禾在疆棉市场的缩影。
天棉20早在一年前就是单品销售额破10亿元的大单品,如今,这个记录在众多人的努力下,还在继续向前。
与之同等发展的,还有嘉禾粮油在棉花市场的布局。
酒泉。
郭阳也在梳理棉花业务。
他先看完了五亩换大奔最新期的内容,棉种丶棉花收购加工丶采棉机……看起来有声有色,其实是个瘸子。
粮油棉糖,这是嘉禾粮油主要的业务方向,粮油已经成型,棉花现在是半灌水,糖业则还没起步。
如今,郭阳想让嘉禾在棉花业务上更有话语权。
在种子业务上,天棉20是大单品,另一个品种天杂棉1号才刚起步,总的来说,品类不足,但也算有支撑。
在棉花加工上,嘉禾粮油通过收购也建立起了基本的加工能力。
加工后的棉制品索丝丶棉结丶杂质等极少,基本都是高等级棉花,每吨加工棉要多收益近400元,但加工产能远远不够。
郭阳还注意到了个信息。
国内的棉制品出口占比不小,但棉花价格上涨幅度高于棉纱价格上涨幅度,中间的流通环节经常会很难受。
另外,今年是国家棉花质检体制改革5年过渡期的最后期限。
以前一个棉包重85公斤,而国际通行棉包重量是227公斤。
这导致国内大批小包棉企因此而关门,嘉禾粮油的棉花加工能力也是趁机建立起来的。
「出口话语权啊……」
郭阳喃喃自语。
即使前世,随着疆省棉花在国际上竞争力的增强,也遭到了外贸上的刻意针对。
好像是恶意污蔑疆省棉花存在强制性劳动?然后hm丶耐克丶新百伦等企业就禁用疆省棉花……
这一世,疆棉的进化速度更快。
丰凯采棉机带动的机采棉加速,天棉20和天杂棉1号带动的品质提升……再过两年,疆棉的国际竞争力会强得可怕!
恶意制裁只怕会来得更快!
至于如何解决?
继续拉高疆棉的等级是一个办法,高等级的棉花永远是稀缺的,如果发展到外资的下游品牌离不开疆棉,制裁就没那麽可怕。
但最根本的方法还是要国产服装等品牌自强!
郭阳想了想,在心中捋清了思路,随后又给高德打去了电话,突然脑海中又冒出了个问题。
现在棉麻公司是谁在负责来着?
靠,忘了。
「老板,什麽事?」高德的声音传来。
郭阳说道:「召集棉麻公司开个会。」
棉麻公司是嘉禾粮油旗下的子公司,主要负责棉花和瀚海红麻的开发。
公司的负责人他面试的时候见过,但突然有点记不清名字和模样了。
一天后,会议室。
郭阳盯着会议桌一侧的季林川看了又看,是个身材有些纤瘦的年轻人,样貌俊朗,但存在感不深。
一般人看到他,大概想像不到他会是一个公司的总经理。
其实,季林川已经38岁了,只是看着像20多岁的人。
熟悉了人后,郭阳清了清嗓子,开口道:「我们有自己的棉花品牌吗?」
第408章 也是托了老美的福
「没有。」
说这话的时候季林川一脸坦荡,换句话来说就是很光棍。
郭阳挑了挑眉,「什麽原因?嘉禾的棉花品质还是可以的吧!」
季林川想了想,说:「棉麻公司一期轧花厂才投产不久,各方面都还没理顺,国内的棉花品牌又鱼龙混杂,基础不牢,现在走品牌路线,最后反而可能自食其果。
品牌建设的根基是产品质量,所以必须严抓质量,从源头抓起,优化种子,做好种植管理,统一运输,在各环节都注重细节,严格控制。
而目前,我们只在种子和种植管理上具备优势,在运输和加工等环节还有一段路要走。」
棉麻公司只成立了一两年时间,最初做的还是贸易那一套,直到近一年才开始涉足加工,季林川自认为能做到目前的程度已经算尽心尽力了。
郭阳也没过多为难,他对棉花加工也是一知半解。
「疆省现在有多少棉花品牌?」
「较为知名的有17个,比如锦牌丶银力丶新农丶叶尔羌丶沙枣花丶凯欣等等,不知名的就更多了,只是建设兵团就有10个植棉师,117个植棉团场,另外,还有地方棉企的棉花品牌。
所以,国内并不缺少品牌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