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都市言情>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626节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626节

  第395章 静宁的瑞阳苹果基地。
  秋日的河西走廊层林尽染。
  将葛文耀送走后,郭阳便穿梭在河西走廊的各个项目区。
  家化已经停牌,制定的改制方案,也已报上级有关部门审核。
  蔚来田间的双十一活动也在预热,「全场半折全国包邮。」
  有人开始觉得这个活动好玩。
  微博虽然有点点歪了,但微博的基础功能反反覆覆也就那些,很难有突破性的创新。
  这种情况下,必定是谁先上船,谁就占得市场先机,后来者很难居上。
  唯独的对手新浪微博,郭阳也没有过于放在心上。
  新浪偏娱乐化,估计还会走上饭圈打榜那条老路。
  蔚来特立独行点也好,只要不涉政,点歪了也就点歪了。
  越野车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中穿梭,不知翻过了多少座山梁后,罗修才轻声说道:「老板,到静宁地界了。」
  「到了啊。」郭阳从假寐中醒来,透过车窗,窗外依然是起伏的山峦。
  从兰市向东出发,过定西,然后到静宁,一路上皆是这种山川河谷般的地形。
  静宁是平凉最西边的一个县,嘉禾其中一个苹果基地就落在静宁。
  经过几十年努力,在穷山恶水的环境中,静宁成了陇省苹果栽培大县,也是全国着名的优质苹果基地。
  精品静宁苹果甚至已是国宴的选择之一,走进了中南海,走进了人民大会堂。
  窗外的农田上,除了粮食,就是各种果园,农田之外,则是各种光秃秃的山头。
  郭阳说:「先去和老向他们汇合,马教授他们应该也到了。」
  「静宁的父母官呢,要不要见一见。」偶尔兼职郭阳秘书的罗修沉吟道:「我们在会宁停留的时候,静宁的张书记和陈泽县长都联系过。」
  郭阳想了想,「不急这一时,先去看看苹果园。」
  之所以把苹果园建在静宁,也是因为这里的产业基础好,全县一共有数十万亩苹果园,占耕地的40.8%。
  从生产种植到果品销售,都形成了成熟的产业体系。
  然而,进入静宁后,郭阳并没有看到想像中苹果园漫山遍野的场景。
  「好像梨和杏还要更多一点。」
  「嗯,进了静宁后,还没看到苹果园,梨和杏更多,也并不是所有果园长势都很好。」
  跟着跑了这麽多地方,罗修早已不是农业小白,「可能和海拔气候有关。」
  郭阳点头,「自然条件丶管理水平也差异很大,农民收入差距应该也不小。」
  两人一路观察着,在这种偏远山区,由于条件差,又缺乏技术,自栽自毁现象时有发生。
  有些虽有一定产量,但果品质量不佳,销路不畅,效益不高,果农的积极性自然提不起来。
  这就导致有些山峦上明明栽了树,但却成片成片都是枯萎死去的幼苗。
  沿着山道往南又行驶了一会儿,海拔开始降低,绕开一座山梁后,眼前的景色豁然一亮。
  即使早已见过同样的景色,郭阳依然感到惊喜。
  罗修也讶然道:「这里的文冠果长势比会宁好像还要更好一点。」
  「是吗?」郭阳瞧了瞧,说:「我咋感觉差不多呢,但比光秃秃的山峦好看多了这倒是真的。」
  罗修问:「这些树能活吗?」
  「能活。」
  「为什麽呢,明明一山之隔的梨和杏树死的死,衰败的衰败。」
  罗修不明白老板为什麽预期那麽笃定。
  郭阳笑了笑,说:「因为这里有水,注意到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小水库了吗,那就是这里的文冠果能存活的根源。」
  「靠滴灌灌溉吗?」
  「并不是。」郭阳看过治理方案,详细的记不住,但也隐约记得治理的理念。
  「治理沟壑,防止水土流失,在于防止水的流失,水库的出现可以抬高地下水位,同时也可以层层拦截,立体蓄水。」
  郭阳说道:「对于黄土高原来说,最重要的问题不是没有水,也不是非常缺水,而是水土的流失。」
  偶尔一瞥的文冠果林下,也同步播下了草种,有些近期栽种的,更是直接覆盖上了一层黑膜。
  草也是积蓄水的一种手段。
  一个品种再牛逼,如果没有配套的种植技术,也很可能折戟沉沙。
  半个小时后,沿路的海拔更低了,也开始出现了苹果园的踪影,红艳的苹果悬挂枝头,多了丰收的喜悦。
  静宁是北方水果的最适宜栽培区,同时远离工业城市,没有污染源,各项生态指标均占满分。
  所以这里也还是贫困区。
  静宁南部有些人靠着苹果脱了贫,但区域发展极不平衡。
  南部与北部,川区与山区,乡与乡,村与村,户与户之间都存在极为悬殊的收入差距。
  嘉禾苹果园坐落于县城南部的葫芦河河谷川区。
  四周群山连绵,而这里却一片平坦,一座现代化的果园屹立于此。
  郭阳远远就看见了向天山的身影,其身边还站着不少人。
  汽车停下,郭阳还未下车,人群就凑了过来。
  「老板。」
  「辛苦了,老向,袁华,陈凌,乔辉。」郭阳和老向几人打了招呼,乔辉就是苹果基地的负责人。
  另外三人都是五亩换大奔的成员。
  旁边有两位穿着行政夹克的中年人走了过来,乔辉紧跟着介绍道:
  「老板,这是静宁的书记张正,这位是农林局的陈泽局长。」
  「你好,郭总。」
  「久等了,张书记,陈局长。」
  郭总也热切的和张正握了握手,实在是没想到这两人主动找了过来。
  张正爽朗的笑了笑,「是我们主动来的,也是刚到,幸亏来了,嘉禾的苹果园让我长了见识啊!」
  郭阳不信张正此前没有来过这里,嘉禾的苹果基地不说别的,逼格是绝对拉满的。
  第一次见的人都会情不自禁的说一句,「卧艹,牛逼,苹果树还能这样长!」
  这实际上就是几年后海升集团从国外引进的那一套体系:矮砧密植栽培。
  果树攀着支架长,机械顺着行间走,水肥沿着管道滴……
  现在,嘉禾提前弄出了这一套体系,在这之前,少有人见过这麽现代化的苹果园。
  …
  「马锋旺教授呢,他也应该到了吧。」郭阳问道,实际上他最想听听马教授的评价。
  向天山说道:「马教授一来,看到这里的基地就傻了眼,然后就带着两个专家进基地调查去了。」
  顿了顿,向天山又说:「老板,你们先参观,我和袁华丶陈凌先去忙。」
  「行。」郭阳笑了笑,「走,张书记,陈局长,我们也进去看看。」
  「会不会打扰到你工作了?」
  人都已经来了,郭阳也不可能把人往外推,「书记你这就见外了,以后在静宁这块的文冠果和苹果业务都得靠地方支持呢!」
  「哈哈,大家通力合作,一起把产业做大做强。」
  张正看着整齐划一的苹果园,说道:「静宁种了这麽多年苹果,还是第一次见这种模式,不懂行的人远远一看,还以为种的葡萄呢。」
  「主要想着省力省人工。」
  张正说:「好啊,随着人力成本越来越高,这种模式大有前途!」
  「承你吉言。」郭阳偏头看了下农林局的陈泽,与张正相比,陈泽虽然也在笑,但郭阳看得出后者并没有完全认可这种模式。
  说明陈泽对基层的了解更透彻。
  说实话,这种基地搞几个做示范可以,真要大规模发展并不太现实。
  在静宁等山区,可能最不值钱的就是人力。
  踩着操作道里软绵的青草,果园里挂着的鲜红苹果让人看着就欣喜。
  郭阳笑道:「乔辉,可以摘来吃吧?」
  乔辉说:「可以,果园一直主张有机栽培,用的都是生物农药和有机肥,以及天敌昆虫,有机认证也快通过了,只是还没到最佳成熟期,口感未达到最好状态。」
  郭阳邀请道:「张书记和陈局长一起尝尝?」
  「好啊!」
  「那就一起来,看上哪个摘哪个。」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几人都没客气,也不扭捏,各自挑好了看中的苹果就摘了下来。
  入手之后,郭阳并没有第一时间吃,而是打量起了苹果的外观,果型较大,色泽艳丽,着色均匀。
  颜值还是不错的。
  当郭阳还在观察时,其馀人拿在手里擦了两下,就吧唧一口啃了下去。
  「嗯!」张正明显眼前一亮,「好吃啊!」
  陈泽也在嘴里细细品味。
  作为土生土长的静宁人,他从小吃了无数苹果,长大后也走南闯北见识了无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