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都市言情>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582节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582节

  而一周之后,防护林里虫害就明显减轻了。
  这让护林员们交口称赞。
  消息迅速在周边林业界扩散,天敌昆虫知名度又一次扩大,引起了许多科研院校的注意。
  「你是没见着,那瓢虫和金龟子真就是松毛虫的克星,就像狸花猫抓老鼠一样简单。」
  「根据树种和虫害,一共释放了5种天敌昆虫,每一样都猛得很。」
  天敌中心也不是释放完就不管了,还进行了数据监测。
  有些天敌昆虫明显进化了,比如瓢虫,原本其寿命内只能捕食约5千只松毛虫,现在直接来到了1万。
  金龟子则从捕食1万只松毛虫,蜕变到了可捕食两万。
  这个发现让天敌中心欣喜若狂。
  郭阳正在办公室里看报表时,徐学农的电话就打了进来。
  「老板,瓢虫和草地金龟子等天敌甲虫似乎都超级进化了!」
  「超级进化?你确定你说的是天敌昆虫,而不是数码宝贝。」
  郭阳将手中的资料放下,打趣道:「甲虫兽超级进化是什麽来着?」
  「超比多兽,不是,我不是这个意思。」徐学农说道:「天敌昆虫在林业害虫防治上表现异常好,1只草地金龟子能吃掉2万只松毛虫!」
  郭阳笑了笑,想来是他上次在实验室培育的昆虫发挥作用了。
  昆虫的繁育和植物繁育不一样。
  比如最常见的赤眼蜂,在实验室里,一两周就能繁育一大批。
  而如今这个季节正是天敌昆虫在林业上发挥作用的时候。
  郭阳说道:「既然好用,就加大力度推广,这段时间北方的防护林不少都面临着虫害的威胁。」
  「现在可能需要扩大工厂面积。」徐学农说道:「我有预感,今年天敌产品会火起来。」
  「这就能看出来了?」
  徐学农分析道:「这个冬天天敌工厂都没停止生产,不少温室蔬菜基地都在订购我们的产品。
  随着旺季到来,又多了林业上的应用,现有的生产肯定更不上。」
  「有没有可能是价格低了。」郭阳想了想,问道:「用赤眼蜂防治钻心虫一亩多少钱?」
  徐学农说道:「一亩水稻或者玉米,需要投放2万头赤眼蜂,也就是4~5个球,一个球3元,无人机一天可以投放5000亩,算下来,每亩的成本不到20元。」
  郭阳又问:「那防治松毛虫呢?」
  「更低。」徐学农说道:「按现在昆虫的习性,一亩松树林,投放250只瓢虫,150只金龟子足够了。」
  「这一次没收钱,只看生产成本,一亩只有1~2元。」
  郭阳笑道:「以虫治虫的效果好了,这价格是不是也得提?」
  「理是这个理,但这钱是不是赚得太容易了点。」
  徐学农不是没想过提价,但还是拿赤眼蜂说事,一个球的平均成本不到0.5元。
  现在已经是500%的收益。
  随着生产规模扩大,成本还要下降,如果再大幅提价,这已经不能用暴利来形容了。
  贩毒也没这赚钱吧!
  郭阳了解徐学农,这是个老实孩子,做科研是一把好手,但在商得言商。
  而且这次昆虫的『超级进化』估计也让徐学农有点懵,一点也没有奋斗后的成就感。
  「能为农户解决问题,创造价值,那它就是好产品。」
  郭阳说道:「而且天敌昆虫始终有局限性,不是谁都能用好,现阶段市场也不大,价格高点没问题。」
  「好吧。」
  「现在你想的应该是怎麽把这些成果推广出去。」郭阳建议道:「可以去那几个林业大省找找机会。」
  徐学农说道:「那我先去闽省试试。」
  「当然可以,闽省是林业第一大省,这生意肯定好做。」
  第375章 媳妇熬成婆?
  没两天时间,郭阳就在办公室见到了从省内出差归来的徐学农。
  衣服和鞋子都没来得及换。
  穿着一身蓝色牛仔裤,军绿色的冲锋衣,脚上的登山鞋上还带着泥土的痕迹,手里此时也拿着标本集。
  「老板,我要去闽省出差几天时间。」
  「这麽急?」郭阳有点诧异,同时也伸手想接过标本集。
  徐学农躲闪了一下,还是将标本集递了过来。
  「我联系了闽省麻风树基地,和林业局沟通后,这段时间刚好也是闽省林业害虫高发期。」
  「去吧,我批了。」
  徐学农站在原地没动,说道:「老板,标本我得先放回去。」
  郭阳笑道:「这本送我行不行,我拿来做收藏。」
  「额…这恐怕不行,还得拿回实验室做分子研究。」
  徐学农拒绝得很果断,郭阳有点悻悻然,只好将标本还给了徐学农,后者拿了标本就风风火火的走了。
  似乎多呆一秒,标本就会被抢了去。
  郭阳看着有点好笑,但也理解徐学农的心态。
  昆虫学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但现在确是实打实的冷门学科。
  这个专业的学生,要麽就是稀里糊涂调剂进来的,要麽就是对这项事业比较喜爱的。
  徐学农明显是后者。
  郭阳了解过天敌中心的昆虫来源,因为冷门,所以这门学科还有很多空白,野外资源的搜集也就特别重要。
  天敌中心也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而标本搜集就是其中一环,也是徐学农以前的老本行:一到虫季(夏天),就要到山上去当野人。
  这是一项极其辛苦的工作。
  标本不是手到擒来,越是采集的多,越是知道采集来的标本的珍贵和不易。
  送人也不是不可以,但采集标本的人都希望其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回过神来,
  郭阳又回到了手中的财务报表上,这是去年嘉禾的经营情况。
  年营收依然过千亿,接近一千五百亿,但相比去年只有约20%的增长率。
  不算慢。
  但嘉禾的超高速发展已经遇到了新的瓶颈。
  主要是天禾丶苜禾都快达到产业天花板,国内的耕地面积是算得到的,每年的种子销量能算个大概。
  天禾的市占率早就很夸张,只能从品类扩张丶做大产业丶出海几个方向上做文章。
  苜禾随着规模的缩减,营收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下滑。
  河西乳业主打中高端品牌,销量增长依然很快。
  其它营收增长主要来自全王丶粮油丶沙海丶德农等公司,加起来贡献了一百多亿的营收增长。
  不过增速虽然放缓,整体的利润率却是在大幅上升,现金流也越来越好。
  只是外界并不了解这些。
  他之所以这会儿看报表,也是因为在多个领域都出现了针对嘉禾的声音。
  当郭阳看得正入神时,嘉禾粮油的专职秘书江文进了进来。
  「老板,媒体又在传adm要收购丰益国际。」
  「都传了快半年了,也没个结果。」郭阳将报表放下。
  江文说道:「这次不一样,除了国内外媒体的报导,丰益国际的态度表现得也很暧昧。
  郭广丰接受采访时说国内糟糕的竞争环境,给丰益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就差没点名指责嘉禾粮油了。」
  郭阳会心的笑了笑。
  丰益感到棘手,他就舒心。
  江文说道:「公司内部也有人认为嘉禾粮油的经营状况不是很好,亏损触目惊心。」
  郭阳站起身走到窗前,伸了个懒腰,说道:「市场占有率提高了,这麽多钱也不算白亏。」
  江文勉强露出了个笑容,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策略,一般人真受不了。
  「嘉禾粮油现在在业内是人人喊打,连国粮也在抨击嘉禾。」
  江文递过来一份报纸,郭阳接过看了起来,报纸中央有张照片,是国粮的总经理于波。
  其对如今的粮油行业现状做了一番点评。
  大意是产业变局导致竞争激烈,内资外资都在赔本赚吆喝。
  郭阳想了想,说道:「此前,国粮在海外买大豆,必须找中间商丶供应商订购,
  现在国内收购渠道一建立,能直接从农民手中买粮,国粮成本也变低了吧!」
  江文说道:「但国粮海外渠道的投资已经花出去了,相当于是重复投资。」
  郭阳笑了笑:「所以去年国粮的财报依然是亏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