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都市言情>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521节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521节

  华夏的大豆加工业只是adm变现国际贸易利润的一个环节。
  其它,adm持有的益海集团股份已经转让,但adm还是丰益国际的股东。
  只是依然主打贸易……
  明明拥有强大的加工研发实力,但在华夏仅有一家预混料独资公司:艾地盟动物保健及营养(大连)。
  但现在贸易快撑不住了。
  国粮在跳反……价格差越大,跳反的就越厉害。
  益海嘉里在华夏内陆也有很多但adm只是间接持股。
  思考了一阵,伍尔丝叫来助理,「帮我约一下华夏国粮集团。」
  助理问道:「以什麽名义?」
  「adm同意出资继续合作。」伍尔丝想了想,又说:「再帮我约一下丰益的郭广丰。」
  「ok。」助理又说道:「不过我们真的不回应一下股东吗?」
  从年初开始,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adm)在股市上的表现就一路下跌,市值相比高点蒸发了上百亿美刀。
  「你有办法?」
  面对伍尔丝瞪来的目光,助理只能悻悻然的转身溜了。
  关门后,还能隐约听到办公室里传来的拍桌上。
  这老女人的脾气真大!
  唉,三季报看来也完了啊!
  ……
  8月5日,星期二。
  临近奥运会,各国的代表团陆续到达,全国的目光都被京城吸引。
  而郭阳已低调的回了酒泉两天,除了依然保持着对嘉禾粮油的高度关注,也分摊了些精力处理其它分公司的业务。
  每天基本上都是在开会丶听取汇报丶下达工作指令中度过。
  只是傍晚又恢复了锻炼。
  奥运会嘛,全民的运动热情也高涨,河边的生态公园里,游玩健身的人群络绎不绝。
  河岸边,园区里,丰富多样的植被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
  而讨赖河河水更是清澈见底,宛如明镜,倒影如画,两岸的房子错落有致。
  无论是驻足观赏的行人,还是偶尔掠过河面的水鸟,都被这份宁静的场景所感染,整个环境充满了宁静与和谐。
  「这两年讨赖河的环境变化还真是快,就连河水深度都涨了不少。」
  「那是,你也不打听打听花了多少钱,现在滨河这一圈的小区,房价涨得都更快!」
  「听说嘉禾出了不少力。」
  「嘿,这事都是嘉禾促成的,酒泉打算围绕嘉禾打造全球总部经济,这环境可不得弄好点。」
  「也是,以后老外来了,才不至于丢人,听我闺女说,外国人可讲究这些,那啥莱茵河丶塞纳河,都说很乾净。」
  在一旁歇息的郭阳,听到这话,不由露出了古怪的神情。
  这两条河污染都极其严重。
  塞纳河更是被称为欧洲恒河,人文情怀拉满,但论起自然环境却尴尬极了。
  不说和治理过后的北大河比,就是治理前的北大河也远比塞纳河乾净。
  不过这时候国人对欧美依然不了解,看各种事情依然带有滤镜。
  所以才会有如此隆重的奥运会。
  锻炼了会儿,郭阳才漫步回家,一路上,遇到了不小和他打招呼的员工。
  嘉禾村第一批分房的员工,有一部分已经入住,小区靠近河边,享受到流域治理带来的福利。
  郭阳看过工作群的汇报照片。
  上游镜铁山陡峭的峡谷两边都喷播上了针雀草丶冰狼草丶紫箭豌豆等抗寒性牧草。
  河道两边也长出了瀚海红麻丶沙棘等植物。
  讨赖河干流段多为戈壁滩,除了远景规划用地,河流两岸基本上都是嘉禾的『戈壁农业区』。
  以沙棘和瀚海红麻为主的景观已经点亮了整块戈壁。
  岸上的乔灌草群落遮挡住了戈壁滩上的风沙,营造了较为适宜的小气候环境。
  沿水岸线而生的湿生植物群落则能够适应水面线的起伏波动,在乾旱和湿润季节均能保证河流的生态基底。
  常水位之下还驻扎有尤为关键的水生植物,是河流生物群落构成中的一环,发挥着水体净化的作用。
  三者协同发展演化,时间越长,讨赖河的整体环境越佳。
  然后吸引动物群落在此繁衍生息,进而推动整个河流生境的发育,最终达到水生态环境治理的根本目标。
  而在穿城而过的河段,也是通过滨水湿地生态景观营造,强化滨河绿地的自然修复能力。
  治理方案没问题。
  唯一让人诧异的是,河流的自然生态修复能力太快了。
  但这里更靠近嘉峪关,在生态环境治理这块,嘉峪关一直甩酒泉几条街。
  即使酒泉有嘉禾,也改变不了这个结局。
  嘉峪关同样可以借力嘉禾。
  「够快了,够快了,咱们不和嘉峪关比,那就是群疯子,仿佛不压酒泉一头就不得劲似的。」
  第二天,郭阳和秦立军一起视察北大河的生态治理成果时,秦立军却对现状很满意。
  「嘿,郭老板,你这大半年经常全国各地跑,不知道市民现在对北大河有多满意,每天滨河路散步的人都络绎不绝。」
  「我昨天看到了。」郭阳笑道:「不过南滨河西路附近市里留的几块地,一直还没有开发,还是荒滩。」
  「锦玉公园稍微好点,但周边也只是一个毛坯。」
  「……」
  思考了会儿,秦立军叫起了苦。
  「滨河西路南边那几块地,都是留来修建安置房的,但市里财政转不过来,得缓几年,是远期规划。」
  郭阳说道:「能不能想办法先覆绿?一直是戈壁荒滩看着也不愉快。」
  「哪来的钱?」
  「这也是流域治理的一部分。」
  「这能扯上什麽关系。」
  郭阳振振有词的说道:「你看哈,讨赖河径流的主要补给,除了冰雪消融和大气降水,地下水也是重要的一环。」
  「尤其是冬末春初,河流部分封冻,地下水才是主要的补给源,而这时地表生态就很重要了。」
  秦立军:「理是这个理,可没钱啊。」
  「污水处理厂丶北大河治理丶两个公园丶疏勒河流域的节水休耕补贴,还有其它基础建设,市里今年被掏空了。」
  「那明年呢?」郭阳说道:「其实也不复杂,挖条浅沟,撒上种子就可以了。」
  「那交给苜禾呢?」
  「不是没钱吗?」
  「先欠着。」秦立军说道:「你还怕我欠钱不给?」
  「……」
  郭阳默然,如果是十五年后,我还真怕你欠钱不给。
  「行叭,那也不挖沟了,直接撒点种子就行。」
  秦立军:「……」
  秦立军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纠缠,话锋一转,问起了这段时间在财经新闻上频频露脸的嘉禾粮油。
  也没其他的,纯好奇。
  毕竟这麽声势浩大的竞争,叠加全球经济预期下降,即使酒泉也感受到了寒意,提前返乡的民工变多了。
  郭阳简单的说了下嘉禾的策略,以及国内的竞争局势。
  除了益海嘉里有在三四线城市的抢先布局,郭阳对其他对手一一进行了战术上的藐视。
  「领导,优势在我。」
  「你现在要考虑的是多争取一些铁路规划,然后尽量早点开工,早点竣工。」
  秦立军还真就思考了起来。
  其实郭阳也没表面上这麽轻松,压力还是有的,一点点。
  战略上占了先机,执行上也很重要。
  国际粮商也不是傻的,出口华夏的路子断了,但从华夏进口,然后出口到全球其它地方,这也是一条路子。
  而且这些国际粮商,除了adm和丸红,其它如嘉吉丶路易达孚丶邦吉都在国内有一定基础。
  比如精于贸易的路易达孚,将东北和西北的玉米卖向南方和西南,同时又是对华最大的棉花出口商。
  以往国内小麦丶大米丶糖及畜产品出口业务,也主要是和路易达孚合作。
  另外,路易达孚在沿海的油脂加工能力同样不弱。
  有贸易,有加工,各种生意都做,路易达孚就像是一条鲶鱼。
  就连嘉禾和九三的有机大豆及豆制品都是通过路易达孚销往欧洲。
  嘉吉更是不遑多让。
  除了最主要的粮食出口和油脂加工,嘉吉在动物营养俗称饲料上,也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