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518节
「怕什麽?不用怕!公司完全亏得起!放开了生产,大胆铺货,对手退一步,我们就进一步。」
津门工厂的会议室里,郭阳热情激昂的发言。
很多中层丶基层的管理人员并不清楚公司为什麽要打价格战。
就像外界传闻的,明明在亏损,为什麽还要全力生产?
不理解就有了各种猜测和阴谋论,质疑管理层,什麽里应外合想搞垮公司之类的都出现了。
而郭阳的露面,则打消了中基层的这种顾虑,让生产工作没有后顾之忧。
等给津门工厂的员工开完会,郭阳仰躺在老板椅上。
这几天工作强度拉满了。
从港岛回来后,沿着沿海一路向北,粤省丶闽省丶浙省丶苏省丶鲁省丶津门…
重要的加工厂和滨海盐硷大豆种植区都跑了一遍。
虽说有点废人,但集中火力处理事情也有点过瘾,细胞仿佛都在战栗。
因为取得的成果也是很喜人的。
在豆粕上,粤省的配合饲料总产量居全国之首,鲁省排第二。
其它省份离前二都有不少差距。
但如今,粤省和鲁省,嘉禾粮油的豆粕交易已经占据优势地位。
其它省份也在攻城掠地。
食用油市场上,主攻京城的汇福粮油在撤退,老板石克荣反而频频现身房地产,压榨工厂开工率降到了50%以下。
植之元也老实了,工厂开工率同样不足50%……
一圈细数下来,食用油市场除了福临门丶金龙鱼丶鲁花还有一战之力,其它的都差不多趴下了。
噢,还有个九三粮油依然坚挺在东北和华北市场。
有意思的是,郭阳一路宣讲的消息不知怎麽就传了出去。
嘉禾粮油两个月亏了10亿元的消息得到佐证,并且还将继续保持现状,全力生产。
7月末。
国际油价大幅下跌至121美元,带动大豆丶玉米等大宗商品再次下跌。
大豆的期货价格跌至3800元/吨,从高点5500元每吨下跌了1700元。
豆粕价格也下探到4300元以下。
这刺激到了很多人的神经,尤其是一些进口贸易商,眼睁睁看着仓库中囤积的成千上万吨大豆蒸发掉几百万人民币。
而大豆的下跌之势仍未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油厂更加恐慌,纷纷停产限产。
即使是国粮丶益海嘉里也减少了对外采购。
有记者前往采访了福临门的总经理方洪:「福临门会加工国产大豆吗?」
方洪满脸严肃。
「暂时没这个计划。」
「市场在等待大豆价格跌到合理位置,但也要提防进口大豆对国产大豆的冲击。」
「大豆价格跌下4000元,意味着即将到达国产大豆的生产成本线。」
「再往下跌,情况就难以预料。」
这仿佛提醒了市场上的贸易商和大豆加工厂。
为什麽大豆加工厂都喜欢建在沿海港口?
因为方便进口,因为进口大豆比国产大豆更便宜。
而去年国产大豆的大幅丰产增产,对应国际市场上生物能源投资炒作,大豆价格高企,结果导致部分国内产区大豆价格反而比进口大豆低。
这也是嘉禾敢发动价格战的原因之一。
同时,打了这麽久价格战,九三粮油一直默不作声多半也是如此。
嘉禾和九三不仅在沿海有加工厂,在大豆产区也有工厂,还掌握有成熟的大豆种植基地。
然而,随着国际大豆价格下跌,目前国产大豆已不具备价格优势。
如果再继续下跌呢?
国产大豆价格将陷入劣势。
去年国家设定的大豆收储价是多少?1.85元/斤!也就是3700元/吨。
这是平均价格。
进口大豆到岸完税价已经快接近这个位置了。
即使国内大豆单产提高了,但还有高昂的物流运输成本。
一些人试图说服自己。
国际大豆的生产成本低,就是这些人的底气,应该不至于全输……
如果真要换成加工国产大豆,在沿海港口建厂的地理优势就消失大半。
8月2日,鹏城商报刊登了植之元董事长郭柏春的发言。
「植之元并不担心市场被抢占,甚至我们在考虑继续减少开工率,乃至完全停工,因为嘉禾在东莞强行加工国产大豆是不可持续的。」
「为了市占率,企业可以忍受一时的亏损,但如果是一两年,或者是更长时间的亏损呢?」
「嘉禾粮油两个月亏了10亿,一年就是60亿,两年就是120亿。」
「没有企业会这麽干,国内食用油市场一年的利润才多少?」
「粤省的地理条件就决定了只能加工进口大豆。」
「等国际大豆价格再次跌落3000元/吨,或者更低,进口大豆的优势就又回来了。」
「所以,植之元依然没有加工国产大豆的计划,嘉禾粮油注定只能拥有一时的辉煌。」
紧随其后,北边汇福粮油的石克荣面对媒体限工限产的提问,给出了类似答案。
「限产是为了静候时机,汇福粮油可拿不出几个亿来亏。」
「汇福在南美投资了铁路物流丶港口码头,在对外采购上很有优势。」
「国产大豆的平均生产成本本来就高,今年农资又大涨,比拼到最后可能又是一地鸡毛,农民惜售,国家出台收储最低价,加工厂面临巨额亏损……」
「四五年前倒闭的那些加工厂,很可能就是嘉禾粮油最终的结局。」
一时之间,各路企业老板和媒体都不太看好嘉禾粮油的未来。
不过这些人不知道,最先挑事的国粮,已经悄悄派出了队伍前往大豆主产区。
而国际粮商也一直沉默不言。
郭阳也一直注意着市场上的动向,尤其是四大粮商。
邦吉在金陵丶日照丶津门的三个大豆加工工厂动态都在嘉禾粮油的掌控中。
主要在东南沿海布局的嘉吉和路易达孚,嘉禾粮油也没放松搜集信息。
这三家粮商开工率有所下降,但降得很有限,明显不想放弃市场。
粗加工的豆油主要供应福临门和金龙鱼等油企精炼,豆粕则是嘉禾目前市场上的主要对手。
至于adm,从国粮的反应就知道贸易上有很大矛盾。
他和高德之所以出现在大豆产区,就是因为国粮想撬嘉禾的大豆种植订单。
他奶奶个熊,这明里一套,背后一套,差点就让国粮恶心一手。
还好嘉禾对种植基地的掌控欲一向就很强,一有接触,反手技服人员就知道了。
对于外界的变化,嘉禾也一概不予回应,记者就算找上门,也找不到长期在乡下视察的他和高德。
然而嘉禾不搭理,身处东北的九三粮油,却接受了第一财经的专访。
薛礼强表现的很强硬。
「国产大豆已不是吴下阿蒙,面对可能到来的进口大豆冲击,至少农垦已经做好了准备。」
「我们不想打价格战,但如果真到了拼刺刀的那一刻,局面会超乎想像的惨烈。」
「对此,九三粮油很有信心。」
「很多人还固执的坚信进口大豆的成本优势,而忽略国产大豆单产提高的事实,认为今年的低迷会打击农民的信心,扛过今年,明年情况又会好起来。」
「对沿海限工限产,坚持加工进口大豆的同行,我只能祝他们好运,也许他们失去的市场再也拿不回来。」
「还有,嘉禾粮油真的两个月亏了10亿吗?」
「我不信。」
九三的主要加工产能在东北,背靠大豆主产区,原料丶物流都有优势。
在单产增加的背景下,业内也知道九三和进口大豆应该有一战之力。
但你最后那句话是什麽意思?
前阵子热议的媒体和评论家脑瓜子嗡嗡的,嘉禾粮油没亏10亿吗?
不是,嘉禾董事长在给管理层开会时,不都亲口承认了?这还能有假?
「失去的市场再也拿不回来?」
鹏城,植之元的郭柏春丶技术总监左青看到这里,想到了饿狼扑食一般的嘉禾,想到了还在正常生产的嘉吉,突然间就有点愣神。
郭柏春问道:「路易达孚还没消息吗?」
「还是让我们关注usda(美农业部)世界农产品供需预期报告,然而快8月份了,都一直没出……」
说到这里,左青停下了,看了郭柏春一眼,预感到了不妙。
「会不会就是因为报告不知道怎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