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都市言情>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504节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504节

  「看看我环保卫士的铭牌,还给发证书呢。」
  也有人理性的分析道:「要注意开心农场公益林和沙海生态林的区别啊,这两者明显不一样。」
  「这麽大公司,都上央视了,还能骗人不成?」
  当天晚上,几大运营平台的感受最直观,因为充值流水突然又爆发了。
  次日,企鹅高层了解到开心农场的日流水冲上了两百万大关,再也坐不住了。
  企鹅马无奈拨通了郭阳的电话。
  「郭总,开心农场的日流水突破新高了。」
  郭阳笑道:「企鹅动心了?」
  「人心难免啊!」
  「只要企鹅愿意承受舆论的反噬,我是无所谓的。」郭阳沉吟道:「当开心农场入不敷出时,减少公益林种植是在所难免的。」
  除了舆论压力,企鹅更担心的是行政层面上的力量。
  当初既然选择绑定了开心农场,如今想要轻易摆脱,反噬也是极其严重的。
  小马总说:「嘉禾可也是企鹅的股东,营收数据越好,对股价的抬升作用更明显。」
  「我对企鹅有信心。」郭阳突然想起一事,「dnf应该快上线了吧。」
  「在第一次内测了。」
  郭阳笑了笑,说道:「这才应该是企鹅现在的重点,开心农场比不过dnf的。」
  关键是企鹅全都想要,企鹅马在心里叹道。
  可惜《开心农场》的所有权被沙海农牧牢抓在手里。
  …
  「沙海今年肯定要沙漠养猪,老丁,你以为我说着玩呢,倒是你,这麽久了都还没动静。」
  「对,民勤肉苁蓉鲜药材亩产量达到了100公斤以上,兵团想买种子?没问题。」
  「沙产业确实大有可为,新闻上是夸张了点,但赚钱是肯定没有问题的。」
  「到内蒙发展沙产业啊?以后有机会一定来。」
  这一上午的时间,郭阳和沙海的高层都在忙着接电话。
  领导来访的影响恐怖如斯。
  郭阳刚松一口气,李兆会又打来了电话。
  「郭总,民勤的产业招商推介会,是嘉禾在主导吗?」
  郭阳笑道:「是市里在主导,但嘉禾是其中的重要力量。」
  李兆会:「有几个朋友想了解下,除了沙产业,还想找嘉禾取取经,学习其它农业模式。」
  郭阳笑道:「欢迎来考察啊。」
  李兆会:「这次的人可不少。」
  郭阳猜测应该有煤老板的身影,眼珠一转,「嘉禾手里还有个文冠果的项目,前景也很不错,也不用离开晋省。」
  「文冠果又是什麽东西?」
  郭阳跟着解释了一阵。
  …
  京城,惠宇投资。
  李兆会给几个来自晋省的煤老板转达了和郭阳沟通的结果。
  李永才是大同左云xian远近闻名的煤矿大户,「文冠果,那玩意还能赚钱吗?」
  另一名煤老板陆大节对此很认同。
  「文冠果树在山上到处都是,没人管,没人要,能有什麽经济价值?」
  「还是沙产业更靠谱一些。」
  「唉,我最近在看致富经,感觉每个项目都行,但一思考,或者一打听,就都露馅了。」
  李永才只读过一年书,在80年代初是日子过不下去的破落户。
  搞煤矿是逼上梁山,后来成了大老板,但骨子里觉得自己还是个农民,没知识,没文化。
  而带有一丝丝远亲关系的李兆会留过学,喝过洋墨水,他虚心请教。
  「李总,这文冠果能拿来做什麽?」
  「可以用来榨油,加工成食用油或者生物柴油都可以。」李兆会跟着打开了电脑。
  「你们看,国际原油价格目前已经突破110美元/桶了,上涨趋势还没变。」
  「生物柴油是个很有潜力的方向。」
  陆大节说道:「难怪最近油价一直在涨,感觉可以多了解一下。」
  李永才想了想,也说道:「不管怎样,去一趟陇省吧。」
  有关部门已经发出了通知,煤炭资源整合,产能不足30万吨的煤矿关停。
  政策丶舆论丶经济都在逼着煤老板们转型。
  农业也是很多人选择的方向。
  而且煤矿关停已经近在咫尺了。
  四月十四日,以李永才为首的煤老板考察团抵达了武威民勤。
  这让负责产业招商的地方政府欣喜不已,煤老板们有钱啊!
  一定要整个开门红!
  四月十五日,民勤沙产业招商会正式开始。
  在会场门口,郭阳见到了市委的领导董允正,这会儿他已经知道今天有二十多位煤老板参加。
  煤老板的热情很足啊!
  董允正说道:「郭总,这些煤矿企业家能留下来多少?」
  「还不清楚。」郭阳摇了摇头,说道:「但肯定市里给出的条件越好,留下来的可能性就越大。」
  「市里的税收政策等优惠政策肯定会给足。」董允正说道:「但产业分享这块,沙海也要挑好的地方说。」
  郭阳点了点头,随后跟着走进会议室,见到乌泱泱一片人时,略微有些惊讶。
  产业招商会才第一天,这起码来了有大几十人。
  和董允正走上主席台坐下,望着下面形形色色的人群,郭阳也在猜测着这些人的身份。
  除了煤老板,应该还有不少本地的农户。
  这来的人数有些超出想像。
  「咳…咳……」
  董允正咳嗽了两声,会场跟着就安静了下来。
  「欢迎各位老板前来参加这次沙产业招商推介会,尤其是很多外省老板不辞辛苦前来。」
  「这次市里准备了八个具有地域特色的沙产业建设项目方向。」
  「农副产品现代物流园丶肉苁蓉嫁接丶红枣等系列农产品加工丶大型养殖场丶种子繁育基地丶脱水蔬菜厂丶真空冻乾食品加工丶饲料基地建设及加工……」
  市里的准备很充分,几个项目的包装也做得很扎实。
  各种税收丶土地丶人才丶补贴等政策也没有含糊其辞,一条条的写明了。
  甚至有些项目是提前和企业洽谈过,这两天就会现场签约。
  会议在进行中,询问的人也不少,不过,煤老板们一直没有动静。
  市委的董允正眼神里闪过一丝阴霾,「各位有什麽问题可以直接提出,尤其是晋省的企业家们。」
  郭阳在台上数了数,至少有24位煤老板,大概相当于行走的钞票。
  过了一会儿,才有一位挺着肚子中年男子举手示意,等候在一旁的工作人员将话筒递了过去。
  李永才接过话筒,说道:「我有几个问题想问问嘉禾的郭总。」
  郭阳挑了挑眉,细想之下,又不觉得意外,只是董允正用讶异的眼神看了他一下。
  郭阳:「你请说。」
  「我们是经过海鑫的李总介绍,又看了新闻报导才来的。」
  李永才沉吟道:「想请教一下沙海沙产业发展的真实情况,真能有电视上说的那样赚钱?」
  郭阳发现,现场的24位煤老板眼神都不一样了,一个劲的盯着他看。
  董允正则是眼神向他示意,郭阳不为所动,大脑却在快速思考。
  在晋省各地,一直就有以煤补农,逼富济贫的说法。
  对当地政府来说,从煤炭领域退出的巨额资金,既是难舍之鱼,亦为抢手之肉。
  因此,也在大力引导资金往农业上发展。
  在政策上,民勤的吸引力不一定比得上晋省,何况煤老板大都有较重的乡土情节。
  如果实话实说,很可能把人吓跑了。
  说谎吧,煤老板又不是傻子。
  沉吟了会儿,郭阳才说道:「沙产业确实没有表面上那样容易,效益也没有新闻上那麽突出。」
  此言一出,董允正等地方官员眼神都暗淡了几分。
  煤老板倒是点了点头,这符合他们对农业的认知。
  郭阳说道:「但沙海证明了沙产业这条产业链是能打通的。」
  「一般来说,肉苁蓉想高产丰产,最好寄生在树龄3年以上的梭梭树等植物上,然后再有2~3年,就能进行采摘,这样丰产后亩收益是最高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