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都市言情>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478节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478节

  西班牙丶法国,以及华夏等国的苜蓿贸易量开始上升。
  …
  酒泉。
  郭阳回公司时,已下班了有一会儿,但路过苜禾农牧销售部时,一阵闹哄哄的声音传来。
  于是站在门口停了会儿。
  「马来西亚也要5000吨?阿克塞那边有家饲料牧业公司,应该刚好还剩5000吨,联系下。」
  「辉煌的燕麦草货不够了?那从山丹发货,山丹马场总厂一场丶三场还有11万吨燕麦草。」
  「民勤鑫源草业,圣源农业还有3万多吨苜蓿草捆,找庄正帮忙协调。」
  「五原?五原的苜蓿草早就被国内的乳企给订购了,联系下滨海盐硷地吧,质量次一点就次一点。」
  「南韩还要,找黑省那边的企业问问,看他们能不能接。」
  「小鬼子的订单不接了,为什麽不接,有钱不赚王八蛋。」
  林章嘴里叼着烟向外走去,一只手拿电话,另一只手掏出打火机,刚准备点上,就看到了站在门外的身影。
  一哆嗦,烟差点没掉了。
  「老板,你怎麽在这儿?进去坐坐?」
  林章是以前余小川的马仔之一,余小川去中东后,就推荐林章任职苜禾农牧的销售副总。
  业务能力没得说,就是身上带着点江湖气息。
  郭阳笑道:「没事,看你在忙,我就在门口听听,最近业务很好做啊。」
  「今年外贸很好做,牧草丶种子的出口额都在快速增长,有能力做加工的企业都很赚钱。」
  「行,你去抽菸吧,噢,对了,发一份最近的订单报表给我。」
  走到办公室,林章也把报表发了过来。
  表上罗列了一长串的企业名单,郭阳数了数,省内企业就有21家。
  此外,疆丶蒙丶宁丶陕丶鲁丶黑也各有十数家,生产能力全是万吨以上的企业。
  全加起来,年加工产能超过400万吨,占全国的80%以上,只是商品牧草销售收入就稳定过百亿元。
  这都是产业集群带来的优势。
  有能力做加工的企业基本上都和嘉禾带有丁点关系,种子丶农机丶加工设备…通过这种纽带,国内头部的牧草企业都紧密联系在一起。
  共同制定行业标准,协同生产,维护行业声誉,共同面对国内国外市场。
  在苜禾农牧崛起以前,国内苜蓿草产量能稳定在2000万吨以上,但商品苜蓿不到50万吨。
  品质也多处于二级和三级水平,甚至三级以下。
  同期的进口苜蓿多为特级和一级品,并且包装丶保质期丶品相都高于国产苜蓿。
  几年时间过去。
  整个产业已经翻天覆地。
  单产提高,品质提升,物流成本大幅降低,商品苜蓿产能翻了8倍,整个行业的收入大幅提升。
  由于三聚氰胺的事发,奶业对优质牧草需求的加大。
  仅今年,国内商品苜蓿的需求量就接近200万吨,而且还在快速增长中。
  国际市场上,由于苜蓿最大的出口国老美遭受重创,价格也在一路走高。
  均价已达到了396美元/吨,苜禾1号甚至达到了415美元/吨。
  国内外的市场都在蓬勃发展,行业春天已然到来。
  除了牧草外,牧草种子市场也在变好。
  事实上,国内一直是苜蓿种子出口大国,每年都要出口几千吨种子。
  只不过出口的种子价格不高,多数时候价格在2000美元/吨以内,相当于1斤10元不到。
  不过近几年由于苜蓿产业集群的发展,很多牧草公司都在进行专业化的种子生产。
  以往,牧草种子生产的行业准入门槛很低,随便一个村都能生产。
  市场需求旺盛时一哄而起,导致企业相互杀价,陷入无序竞争。
  但现在产业集群的存在,优势企业已经形成了很高的资金丶技术门槛,规模化更是降低了生产成本,后来者很难有机会。
  种子亩产量有了跨越式的提升,原来只能产40~50斤种子,如今平均已能达到80斤以上。
  头部的辉煌种业丶绿洲草业普遍能达到120~160斤/亩的水平,苜禾的苜禾1号更是长期稳定在200斤/亩。
  同时,由于专业化生产,苜蓿种子质量合格率也由40%提升到了80%以上,发芽率得到极大改善。
  『规模生产--技术经验全面推广--产品质量提升——国际贸易畅通--市场逐步稳定——规模发展』的良性循环逐渐形成。
  郭阳将资料看完,也不由感到振奋。
  苜蓿产业在嘉禾的体系中很关键,既能治理盐硷地,也能为下游的奶业丶肉类提供动能。
  对于西北的水土保持也很友好。
  郭阳在心中权衡了片刻,嘉禾生态环境修复公司,由苜禾工程部为班底组成,这削弱了苜禾的职能。
  既然这样,就让苜禾更纯粹些。
  有了思路后,郭阳拨通了谢时杰的电话,寒暄两句后切入正题,对苜禾业务结构进行调整。
  以苜蓿种子生产丶牧草加工为主营业务,以新品种繁育丶牧草加工为辅。
  别看牧草业务如火如荼,但苜禾这两年主要收入依然来自苜禾1号种子。
  2006年营收破百亿,其中有85亿都是苜禾1号贡献的。
  今年营收突破两百亿是铁定的,来自牧草业务的收入却依然只有二三十亿元,其中还包括收购加工。
  牧草业务不能放弃。
  但种子业务却要加快出海,其中也包括苜禾1号出口到部分国家。
  海外建牧草基地也是一个选项,国内的耕地不能开发太狠,能自足,再有部分盈馀出口,就是最好状态。
  处理好苜禾的事,郭阳才开始处理今天加班的正事:资金规划。
  期货上赚的钱有点太多了,连本带利一共1848亿元。
  思索片刻,郭阳开始在空白的文档上写写画画,一边计算,一边修改,忙碌了一个多小时才弄出来份草案。
  一,国内的仓储物流,计划是150亿元;海外也要趁金融危机布局,200亿元。合计350亿;
  二,嘉禾生态环境修复:敦煌西湖湿地,300亿;
  三,丰凯滴灌节水工厂,20亿;
  四,集团直属嘉禾营养健康研究院,10亿;
  五,集团直属生化能源事业部,种质基地120亿;4个加工厂40亿;
  六,嘉禾粮油全产业链完善,20亿;
  七;河西乳业旗下酒水饮料公司,10亿;
  八,嘉禾超市10亿;
  九,德农农资超市40亿,全国扩张到2万家门店;
  十丶沙海农牧后续明年预算10亿……
  罗列了一大堆,总共18家分公司,两个直属,基本上都考虑到了,总共也不到950亿。
  而且这些钱也不可能一股脑的投下去,基本是2~3年的预算。
  当然,这只是他心里想的,详细的肯定还要各个分公司报计划。
  不过,他估计分公司报的资金需求不一定比他写的多,比如生物能源这一块,宁小婧计划的总数才100亿,和他相差了60亿。
  这个年代的钱还很值钱,然而就这,从期货市场上的获利都还剩下近900亿。
  如果算上天禾丶苜禾丶河西丶丰凯今年的收入,剩馀的资金远超1000亿。
  钱太多,郭阳一时不知道该怎麽花,主要是现在的发展步伐已经够快,再快就要扯着蛋了。
  思考了一圈,最好的资金容纳池还是金融市场。
  不过最近金融圈雷声滚滚,全球股市都不太平,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也让人感到不安。
  还真没啥好去处。
  除了一部分有把握的投资,吃利息是最安稳的了。
  郭阳叹道:「烦!」
  林章斜挎着公文包敲了敲门,问道:「老板,烦什麽呢,还要忙吗?」
  郭阳啪的将电脑一关,说:「不忙了,走,一起去吃点夜宵。」
  「好叻。」
  这会儿已经比较晚,办公室里也没其他人,加上罗修,就往市里走。
  路上郭阳还给瞿阳丶严群等没在这边安家的人打了电话,随后又在灌水群里发了条消息。
  三人找了个环境比较好的烧烤店,叫了一些红柳枝羊肉串,羊腰子之类的。
  郭阳问道:「林章,老家哪里的?」
  「广东河源的。」
  「那还挺远的。」
  林章说道:「也是机缘巧合来的西北,我最开始是在羊城做外贸,在广交会上结识了余总,就被带到了西北。」
  郭阳说:「这两年在苜禾干得还不错吧?」
  「很爽,产品品质够硬,除了今年年初被小鬼子摆了一道,基本没掉过链子,最近国际市场更是疯了。」
  「有没有想过在酒泉常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