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都市言情>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418节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418节

  徐学农胸有成竹的走进边缘的玉米地找了会儿,随后挥了挥手。
  众人围了上去。
  只见徐学农手指轻轻掰开玉米叶片,露出黑色的斑点物质。
  「这是一个新鲜玉米螟产的卵块,产卵在两天之内。」
  「赤眼蜂放蜂之后,两天内出蜂找到新鲜的玉米螟卵块,把卵产到玉米螟的卵块之中,以卵治卵,进而达到生物防治效果。」
  「这只是第一次放蜂,间隔五天还会放一次,连续放三次。」
  「最近是玉米螟产卵高峰期,『淹没式』释放赤眼蜂,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是最好的。」
  「尤其是对于取食位置隐蔽的钻蛀性害虫,赤眼蜂比喷洒农药强多了。」
  「这样也能提高玉米的品质。」
  有负责田间管理的技术人员说道:「这是制种田,对玉米品质的要求不高,如果是鲜食玉米就好了。」
  在一旁听着的郭阳留意了下,鲜食玉米,有机会可以试一下。
  徐学农也愣了愣,这块制种田本就是天禾用来支持天敌中心的。
  好在严群解了围。
  「少用点农药,减少对土地的污染也是一桩好事,这块地可是难得的好土。」
  这块地经过苜禾1号几年的改善,肥沃程度已然超出了严群的想像。
  做了几十年制种,就没见过长势这麽健壮的玉米。
  如果不是乾旱埋上了一层阴霾,今年的亩产量该能达到多少?
  严群又看向植保所的王主任,「王主任,这种生态防治技术可要大力推广啊!」
  「技术是极好的。」王主任也如沐春风的笑了笑,问道:「不知一亩地要投入多少成本?」
  郭阳等人也好奇的看向徐学农。
  「成本应该是远低于化学防治的。」
  徐学农沉吟了会儿,说道:「每亩放蜂一万头,每次两个放蜂器,三次就是六个。」
  「如果实现了赤眼蜂规模化生产,每亩放蜂器的成本应该能控制在2.5~3元。」
  王主任惊讶的问道:「能有这麽低?」
  徐学农肯定的点了点头。
  这下就连郭阳和严群等人也不禁讶然,用化学农药的防治成本是多少来着?
  一亩至少得几十元吧!
  王主任说道:「如果效果好,投入产出比高,市里肯定会带头大力推广。」
  「那王主任几天后再来看看。」
  「肯定要来。」王主任想了想,说道:「下次放蜂,我带上市里的记者,徐主任可得麻烦你做个采访。」
  「好。」
  …
  「每亩成本真不到3元?」
  「3元已经很高了,我还算上了利润,实际成本不到一半,如果不用蜂球采用蜂卡,每亩成本可能就五六毛。」
  这一下就给郭阳干沉默了。
  看起来老实本分的徐学农,原来也这麽心机,知道当着植保所的面,把价格说高点。
  「那效果呢?」
  徐学农看了眼严群,说道:「见效慢,而且很讲究放蜂条件,效果也肯定比不上化学农药。」
  眼见严群有变脸的趋势,徐学农补充道:「但投入产出比很高。」
  严群问道:「意思是还是会减产是吧?」
  「老严,别纠结这些。」郭阳看了看车窗外炙热的阳光,说道:「今年天旱,减产是必然的了,能多提供点实验价值也是好的。」
  「唉,已经快一个月没下雨了。」
  徐学农说道:「后天就可以来看看投放效果,这种天气,应该是没问题的。」
  …
  又是连着两天的大太阳。
  燥热的温度让基层员工叫苦连天,郭阳下了两天乡,也感觉不好受。
  只要一下车,要不了十分钟,就浑身湿漉漉的了。
  让人着急的是农作物旱情也逐渐严重,农田早就保不住墒了,大地一片乾燥。
  农田淌水打架的事件层出不穷。
  离河流远一些的地方,有的农民直接放弃了挣扎,打算听天由命,减产是不可抗的了。
  郭阳担心的是发展成绝收。
  浇足了冬眠水,防住了春旱,但没防住夏旱,眼看着就要秋收,这种时候绝收,损失是最大的。
  嘉禾的土地也受到了影响,但大企业有一些优势,能抽取地下水,也有滴灌等节水方式,还能撑住。
  农户可就惨了。
  不管怎样,郭阳又一次来到了金塔的制种地上。
  可能是土壤中的有机质增加,土壤结构得到改变,这二十万地的土壤保水性明显要强一些。
  偶尔滴灌一次就能管许久。
  旱情也没那麽重。
  这次植保所的人没来,就郭阳丶徐学农丶严群几个人,徐学农率先找到了玉米螟的虫卵。
  「玉米螟的虫卵是黑色的,赤眼蜂寄生产卵后就变成了白色。」
  郭阳和严群都看到了虫卵的变化,这代表着玉米螟还没孵化出来,就被消灭掉了。
  徐学农笑道:「严总,这下该放心了吧?」
  严群也笑了笑,「还真不赖,就是对放蜂时间要求太高了,以后要大规模使用,还得天敌中心派人协助。」
  「天敌中心就是做这个的。」
  「管理人员培训这块也要抓一抓。」郭阳说道:「赤眼蜂的一生太短暂了。」
  赤眼蜂从虫卵到死亡,一生只有15天时间,出壳后,更是只能存活3~4天。
  在这3~4天里,它们要消灭玉米螟,还要繁衍后代,比社畜的996还要艰辛。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生产中,并不是直接使用赤眼蜂成虫。
  而是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对赤眼蜂寄生卵进行调控,使它们在适当的时期达到即将出蜂的标准。
  所以,放蜂时间非常重要。
  放蜂时间又取决于虫情预报丶虫情监测丶气候条件,根据虫情调查情况,做出放蜂计划,保证蜂卵相遇。
  虫情监测一般是地方植保所的工作。
  不过嘉禾天敌中心都有了,又涉及到各个板块实际的使用,虫情发布这块肯定要跟上。
  所以徐学农直接揽了过来,这本就是天敌中心的职责范围。
  「有了天敌的中心的虫情监测,以后打药的时机就有更多信息可以参考,话说,以后打其它药会不会把赤眼蜂打死?」严群问道。
  「最好还是过了这段时间再打。」
  郭阳则是想到了赤眼蜂的筛选,优势丶抗性和耐性品系杂交筛选。
  除了赤眼蜂,还有其它的一系列天敌昆虫。
  能用到自然能量的地方还多啊!
  郭阳想了想说道:「尽快大规模生产吧,10亿头还是太少了,至少得年产500亿头吧。」
  按每亩投放1万头赤眼蜂,500亿头赤眼蜂也只能投放500万亩土地。
  天禾能影响到土地面积远不止这些。
  而且,除了玉米,赤眼蜂也能用来对付棉花丶水稻丶甘蔗丶大豆等等作物的害虫。
  「嗯,已经在规划选址了。」
  郭阳想了想,说道:「再整理个育种的目标清单,也好有个研发方向。」
  「整理好也给我一份。」
  …
  又连着几日下乡。
  天公依然不作美,没有丝毫降雨的迹象。
  甚至云雾水汽都难得一见,连放炮人工降雨的机会都很难得。
  在北大河岸,各个河段的水资源也加强了管理,巡逻执法人员层出不穷。
  北大河除了下游的农业灌溉用水,上游酒钢和电站也是耗水大户。
  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冲突越发严峻。
  群众反应激烈,区县领导急的跳脚,农业局安排农机农技部门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做好防虫抗旱准备。
  郭阳也问了几次秦立军。
  市里也在和嘉峪关协调讨赖河的水源分配,不过嘉峪关不是很急。
  一是农业用水少,二是位于上游,对嘉峪关来说,保工业生产更为重要。
  嘉峪关二十多万人口,约95%都是城里人,群众对于缺水的体会也没那麽深刻。
  在得知酒泉农业发生了旱灾,有些人甚至一脸懵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