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392节
但出苗数量是肯定够了,稻苗也健康,产量上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从目前看,水稻直播模式是成功了的。
「封闭除草剂打了没?」
「打了,也是无人机打的。」
「你就真一点也不怕出事啊!」
「免费啊。」
「植保无人机还在试机阶段,稍不注意就是大面积减产。」
「能省钱就行。」张伟理所当然的说道:「我现在是负债累累,有一点机会都得抓住,而且和关程打了几年交道,他能拿出来试验的东西,都是有谱的。」
张伟说他负债累累,郭阳是信的,也慢慢的琢磨出了这小子的逻辑。
1000亩稻田,还有农机合作社的农机投资,这没有个一两百万的投资是拿不下来的。
种粮食本来就不赚钱,赚的是补贴,而现在补贴又不高,如果真按部就班的去育秧丶插秧,以张伟现在的经验和能力大概率是要亏的。
那还不如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博对了。
不仅省了育秧丶插秧的机器人工,还省了稻田打药的人工,无人机植保还是免费服务。
这直接省了一半的成本。
即使哪个环节出了错,稻谷减产,这小子也是赚钱的。
郭阳想明白了,「高,实在是高!这几年在东和农机没白呆。」
「没给嘉禾丢脸就行。」
花了点时间检验了翻张伟的成果,发现这小子是真的省,种子从天禾要了优惠,场地简单破旧,没有补贴的农机全是二手的。
其中还有从东和淘汰下来的猎豹拖拉机。
买农机的钱主要花在了插秧机丶收割机上,另外,这小子还要建仓储烘乾设施。
省钱是真的省,但每一分钱也都花在了刀刃上。
张伟前几年在东和农机真没白呆,善于思考,敢想敢干,迟早会出头的。
第298章 稻田,果园,苗圃
创业初期就是要善于借用各种资源,而张伟无疑做到了这点。
嘉禾成了他最大的助力。
看了一圈下来,郭阳也收获满满,尤其是无人机直播水稻技术,给了他一个惊喜。
说起来,这还是当初他给莫从伟等人提出来的一个方向。
既然能喷洒农药化肥,那为什麽不能播撒种子呢?
要知道水稻直播并不是个新鲜玩意,将水稻种子直接撒在大田里,出苗后即进入正常的田间管理。
从五六十年代开始,在我国就有不少地区在使用这一项技术。
只是产量比插秧低,还有一些品种丶草害丶倒伏等方面的问题。
尤其是品种,由于现在的商品稻种大部分都是杂交种,植株越来越高,但直播稻分蘖形成早,节位低,扎根浅,容易倒伏,这就要求植株矮壮,穗形大,符合这些条件且产量较高的品种极少。
但恰好天禾的天稻22是常规水稻,产量相对较低一些,但走的是高品质路线,植株矮状,符合这一要求。
唯一的难点在于控制草害,处理不好,播撒较稀的秧苗易被杂草包围覆盖,以后再除草将更加费时费力。
但暂时来看,张伟封闭除草这一关也做得不错。
那剩下的就全是优点了。
不用育秧,不用移栽,工作量直接减少了50%。
连撒播都不是用人工,而是用无人机,这无疑是开了水稻直播的先河。
晚上一起吃饭时,石亭村的村书记祝有兵,也就是张伟的外公,对外孙的机械化作业也高度赞扬。
除了祝有兵,还有村主任洪正礼,以及村民叶庆都连连直呼涨了见识。
祝有兵说道:「刚开始张伟说要用无人机直播水稻时,村民都在骂这败家玩意,就不该把水田承包出来,这孙子这下不得亏惨。」
「但后来看到技术人员操作无人机飞向田块,将谷种均匀的播撒在平整好的田块时,全都傻眼了。」
「无人机还可以用来播种?别说了播种了,90%以上的村民都还没有看过无人机!」
村主任洪正礼也笑道:「不到半个小时,就完成了20亩水稻的直播工作,一天就能干两三百亩,如果是插秧,那得要多久?」
「现在的科技真是太先进了,我们这儿连插秧机都还没有完全普及,好多都还是人工插秧,一个人一天能插0.5亩秧田就很不错了。」
「张伟出去这几年真没有白混,真的,这孩子算是混出来了,来,郭总,我们再走一个,感谢你这些年对我们家张伟的栽培。」
已经喝开了的祝有兵举着本地酿的粮食酒,向着郭阳说道。
「主要还是张伟争气。」郭阳也笑道,这村里人的话不能完全听。
张伟的稻田是有模有样了,但他理想的稻田绣球还有不小的阻力呢!
「书记,稻田绣球是个很好的模式,还需要村里多做做村民的工作,那田埂上就不要再种菜豆丶蔬菜之类的了。」
「老百姓的工作不好做啊!」
「田埂上种花,老百姓都说是在浪费土地,种花有什麽用呢?」
张伟这时已经有点喝大了,借着酒劲发起了牢骚。
「外公,你就说是你也不看好稻田绣球吧,村里发话了,还有几个村民敢闹事啊!」
「还是说你管不了村民啊!」
祝有兵也不装了,说道:「那田埂上种花,也确实产生不了什麽经济价值啊!」
「老顽固!」
「当初我要直播水稻,还不是你闹得最凶,现在吹得最凶的人也是你!」
「等着看吧,到时候这花种成功了,指不定你要怎麽吹牛呢!」
「你……」临近退休的祝有兵气得吹胡子瞪眼,两爷孙反而置气了起来。
郭阳想了想,抬了一杯才说道:「稻田绣球真大有可为。」
「这两年国家都在宣传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在乡村实施环境美化工程。」
「现在各地都在搞美丽乡村,石亭村可是拥有很大的优势啊!」
祝有兵又抬了杯酒,饶有兴致的问道:「优势?我们这里能有什麽优势?」
「那可就多了。」
来的时候,郭阳就注意到了石亭村就在蓉城绕城高速蜀西路口旁,最近直线距离不到100米。
这地理条件真没得说了。
郭阳对蓉城有一定了解,绕城高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石亭村地处郫县犀浦,距离城区非常近,周边还有西南交大和西华两所高校,同时又是农家乐的发源地之一。
搞农旅的先天优势太明显。
以后随着城区的外拓,这种优势只会越放越大。
蓉城未来还有绕城绿道的规划,石亭村的稻田绣球到那时候,是一定会大放异彩的。
随着郭阳的介绍,祝有兵丶洪正礼丶张伟丶叶庆早已听入了神。
郭阳继续说道:「书记丶主任,伱们想想,宽阔平整的马路直通村外,一望无际的稻田两边铺开,田埂上的绣球花又大又漂亮,白墙青瓦的村落民居点缀其间。
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生产发展,这就是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繁荣景象。放到整个国家,那也是亮点工程。」
听到这里,几人神色激动莫名。
祝有兵又抬起了酒杯,说道:「好,听郭老板这麽一说,我心里就有谱了,石亭村村委会大力配合的。」
「这就改主意了?」张伟在一旁揶揄道:「不是你说的败家子玩意。」
祝有兵嘲讽道:「还不是你口才不好,就说个在田埂上种花,那不是败家是啥!」
「瞧瞧人郭总说的多敞亮,现在石亭村不仅要搞,还要大搞,把全村的土地都纳入进来一起管理。」
也不清这两爷孙是怎样的相处模式,说个话还夹枪带棒的,郭阳只好打断。
再争下去,张伟不得表演个腰马合一?
接下来,郭阳又给众人说了说,该如何进行农旅模式的运营。
按他的建议,石亭村最好也要向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进行转变,那农药和化肥这块就要注意点了。
有了好的产品,后续的增值服务才能更有潜力。
张伟的合伙人之一叶庆说道:「这事,我看行。」
「网际网路公司都开始养猪了,石亭村怎麽就不能搞个农旅公司了?」
「有啥事交给张伟就行了。」
就这样吃吃喝喝,郭阳也算是体验到了郫县人民的松弛感,饭桌上啥都能聊。
从网易养猪,又聊起了股票。
这段时间几乎是全民炒股,村里好多人沉迷股票,甚至有农家乐老板娘看盘,客人没买单就走了。
郭阳自然一番劝诫,越火热的地方,就越不要参与,一不小心就被埋了。
农机丶牛奶丶奥运会更是酒桌上常常提起的话题。
张伟这时候已经喝得有些醉醺醺的了。
「阳哥,你听我说,我最幸运的就是遇见了你……」
「想当年,刚到金塔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