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都市言情>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389节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389节

  「老板,我刚下飞机,就听说你被蜜蜂蛰了。」
  郭阳不由一阵无语,
  「不就是蜜蜂被蛰了吗?有什麽好大惊小怪的,一个二个的,一回来就问我是不是被蜜蜂蛰了,总感觉你们没安好心思。」
  「老板,你也不想想你如今的身份,有谁家老板天天和个农民似的?」
  「李灯海不一样吗?」
  「李灯海都不一定有你晒得黑,何况登海种业能和嘉禾比吗?就算和天禾比,那也只能吃口尾气。」
  瞿阳说得阵阵有词,每一句话都直戳心窝。
  「坐吧,给你冲一杯蜂蜜试试?」郭阳没好气的说道。
  「那肯定要试试。」
  「美洲那边怎麽样了?」
  「还行,已经在开展育种工作了,天禾积累的种质资源很多都能直接用上,估计再有一两年就能有产品上市。」
  「嗯。」郭阳想了想,说道:「下个月吧,下个月我也去看看。」
  已经到了下班时间,但两人还在闲聊着,瞿阳也顺手拍了张蜂蜜水的照片发进群里。
  一时间,群里就闹腾了起来,话里话外都在打听老板被蜜蜂蛰了。
  只有嘉禾超市的彭书玉看上了蜂蜜的品质。
  「老板丶谢总,蜂蜜可以拿到超市里来卖,现在这种养生产品都卖得很好,沙海农牧的肉苁蓉就备受青睐,男性回头客特别多,花钱都不眨眼的。」
  这话霎时就让群里的男性眯了眯眼,肉苁蓉大伙儿并不陌生,补肾阳,益精血。
  沙海从去年就产出了不少肉苁蓉。
  不少人已婚男人都囤了货。
  泡酒丶煮粥丶煲汤,但直接含服新鲜肉苁蓉的效果是最好的。
  3~5月,正是大量采挖新鲜肉苁蓉的时候啊!
  一时间,陆汉斌又成了香饽饽,众人纷纷发私信给他。
  「大哥们,你们找庄正啊!」
  「我天天在沙漠里,哪有空给你们发!你们知道开心农场攒了多少树要栽吗?天天有媒体和记者盯着的,还有植保无人机火了,这两天有专家团队过来调研,也要我去撑场面,给面子。」
  郭阳还是无意间从瞿阳手机上看到的,也不禁笑了笑,随后在群里说道:
  「想要新鲜肉苁蓉的,自己在群里报名,我给你们安排。」
  稍微沉寂了下,众人又扭扭捏捏的开始报名。
  基本上所有人都要了。
  郭阳心里也不禁吐槽。
  你们是有多虚啊!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连彭书玉丶陈芸丶付秋雁几个女高管也跟着报了名。
  郭阳抬头看着瞿阳:「是不是得给你多准备点儿,你这可好久没回国了。」
  「随便来点就行,有个几十斤就够了。」
  「你就不怕补过了?」
  「不会。」瞿阳笑了笑,说道:「公司不是都在传我有8个老婆吗?」
  果然啊!
  只要是和肾有关的东西,男人花起钱来比女人还狠。
  一个普通的肉苁蓉就让你们这样,等明年加强版的肉苁蓉问世,可不得抢疯。
  第297章 高原夏菜;无人机直播
  郭阳说的自然是种子商店培育的肉苁蓉种子。
  那应该才是真的好东西,就是等待的时间有点漫长。
  这天傍晚,郭阳和瞿阳两人沟通了许久,瞿阳才从国外回来,在国外的种子业务并没有想像中那麽顺利。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种子保护政策,当然,智慧财产权保护政策也更严格。
  但天禾的驻点算是埋出去了。
  两人也交流了国内种业的变化,玉米种业上,今年依然是天玉1号的强势期,不过也涌现出了一些对手。
  隆平高科和利马格兰合作的利合16;北大荒垦丰和德国kws合作的德美亚1号;登海也推出了仿制天玉1号的登海10号;其馀公司也有一些仿制品。
  总的来说,都在推陈出新。
  加上一些噱头,以及保持品种多样性的宣传,几家公司也陆续占领了一些市场份额。
  不过对天玉1号的影响不大。
  并且毕强带领天禾科学院的研究员,不论寒暑,风里来,雨里去,深入田间地头观察丶记录丶分析。
  手里掌握了大量天玉1号的育种数据,也将陆续推出『仿制品』。
  仿制品种要麽地域性更强,要麽就在某些方面更有耐受性。
  同时天禾的青贮玉米品种天玉8号今年也正式推向了市场。
  这个品种在天禾内部备受看好。
  在测试中,天玉8号表现优异:产量高丶粗蛋白含量高,更重要的是耐乾旱。
  西北大多数地区都乾旱少雨,大片的耕地很难孕育出富庶。
  这种乾旱的土地,过去种小麦丶玉米丶洋芋,每亩地收入也就三四百元,要是除去投入的劳力成本,一年等于白干了。
  又耐乾旱又高产优质的品种越多,越能找回农民对耕地的信心。
  瞿阳说道:「听下面人说,今年大多数玉米种子公司都不好过,价格一跌再跌。」
  有天玉1号这麽强势的品种,其它公司能好过就怪了。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的法则。」郭阳将最后一点蜂蜜水一饮而尽,「天禾的夙愿就是让每粒种子都发芽。」
  「春种一粒籽,秋收万斛粮。没有种子,就没有农业,没有高科技含量的种子,就没有高效农业。」
  「走吧,吃饭,我看食堂的大师傅老刘都来这边看好几次了。」
  「哈哈哈,哪有老板天天吃食堂的。但还别说,出国了才知道,还是天天吃食堂舒坦啊!」
  两人一起穿过草坪上的小石板路,各种花朵和绿植争相斗艳,有浅蓝色的蓝雪花,也有含苞待放的绣球花。
  食堂饭菜也越来越丰富,蔬菜丶肉类琳琅满目,郭阳只打了些清淡的蔬菜。
  吃完饭后,郭阳两人在院子里的桌子上坐了下来。
  瞿阳叹道:「食堂食材种类越来越多了,尤其是蔬菜,换着花样来。」
  「天禾的蔬菜业务去年也发展得很快。」
  「确实,这两年高原夏菜扩张的很快,田间地头,一片连着一片,连山沟川间都是一座座温室大棚,满山遍野都种的是蔬菜,有些人家把蔬菜都种植到了『滚牛洼』式的山地上。」
  郭阳也笑道:「粮转菜,露转棚,农转牧,民转工,批量化丶品种多丶质量好,效益不错。」
  「谁总结的啊?」
  「就不能是我总结的?」
  瞿阳一副我不信的模样,郭阳没好气的说道:「还能有谁,杨恒呗!」
  「我就说这小子是写项目材料的一把好手,这满嘴顺口溜,是要考研啊!」
  「哈哈哈,还有呢,『输出一人,养活一家;输出二人,致富一家』,不得不说,杨恒这个项目申报小组,目前搞得还真有点那种味道了。」
  「人才啊!」
  就在今年,甘肃地区正式发文要大力推广高原夏菜的发展。
  天禾旗下的蔬菜公司也接了个较大的蔬菜项目,涉及仓储物流,以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
  这个项目任务自然交到了杨恒的项目小组上,郭阳抽查项目组工作时,刚好看到了这份申报材料。
  只能说杨恒有两把刷子。
  写的材料,基本上都通俗易懂,有些句子看一两遍就记住了。
  郭阳说道:「材料写得好只是一方面,更难得的是其在文字中透露出来的大局观。」
  「申报书我详细看了,本来嘛,高原夏菜靠着地理气候条件,远销东南沿海20多个大中城市。同时也依托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有价格优势,其中有10%的蔬菜都出口到日本丶马来西亚丶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
  「但是现在政府一大力推广,农民一见着好处,也纷纷种蔬菜,未来一两年销售压力很大,就要更多的考虑出口市场了。」
  「然而,出口国外,国内蔬菜相比东南亚地区的价格优势越来越小,那就只能从品质上入手。」
  「只是国内农产品的国际声誉并不是很好。」
  加入世贸组织,对国内冲击最大的就是农产品领域,大蒜丶生姜丶蔬菜丶茶叶丶水果丶蜂蜜……
  与此同时,国外还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检测标准,强化了绿色壁垒。
  即使高原夏菜的名气大,品质在国内也是前列,但绿色壁垒依然是一道坎。
  整个甘肃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面积10.17万公顷,仅占蔬菜的10.5%。
  以兰州为例,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蔬菜仅30万吨,不到全省蔬菜的5%,仅占兰州外调蔬菜的三分之一。
  就这,兰州高原夏菜也多次在农业部的蔬菜检测中排名第一。
  郭阳一点一点的回忆着杨恒等人撰写的项目申报书,其中有很多内容都值得思考。
  杨恒的目标锁定了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认定,推广使用生物农药丶有机肥等措施。
  有机肥嘉禾不缺,河西牧业每年产生那麽多牛粪,除了草原回收,大部分都加工成了有机肥和微生物肥。
  全王也有了生物农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