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都市言情>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319节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319节

  几人跟着眼前一亮。
  「我觉得可以,沙海的纪录片给人的印象太震撼了。」
  「记录片还可以投放央视。」
  记录片确实是个很好的方式。
  但时间并不站在河西乳业这边,三聚氰胺事件大概率发生了。
  郭阳摇了摇头,说道:「沙海的记录片,张竞拍了两三年时间才有那种效果。」
  「记录片只能作为长期考虑。」
  「大家再想想,体育+自然+奶源+品质几个元素,还要在短期内起到推广效果。」
  会议室短暂的沉默下来。
  时间又短,还要出彩,又是冬天,众人一时都没有什麽好的主意。
  郭阳连着敲击了几下桌面,这时候就要当断则断,拖着反而不美了。
  「那就先优先长gg,要拍出自然风光,以及高大上的感觉。」
  「其次是联合央视,刘翔以及旗下合作的体育明星,打造一栏节目……」
  「其它的短片,微电影,记录片等等形势,则由营销部做长期的计划。」
  「最后,就是京城的火车站,在车站投放gg,以及在列车上丶客车上喷绘……都是可行的宣传媒介。」
  聂如生一时有点惊讶。
  火车站,和汽车站,这是以往几乎所有gg人都忽略了的版块。
  这属实就是价值洼地了。
  尤其是京城的各种车站,因为奥运会的缘故,人流汇聚,这几年是极其具有性价比的。
  聂如生没想到一个业外人士居然注意到了这点,嘉禾的老板年纪轻轻,能把公司做这麽大,其眼光没得说。
  宣传的事一直是付秋雁在负责,对老板的各种想法早已见怪不怪了。
  「好。」
  「我先和聂总他们今晚加班,赶一个细稿出来。」
  郭阳点点头,「那就这样吧,散会。」
  人群散去。
  郭阳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拨通了李艳的电话。
  「具体情况掌握了?」
  李艳说道:「已经摸清了,个别地区禽蛋经销商兜售苏丹红给养殖户,一些养殖户添加苏丹红饲喂蛋鸭,鲜蛋由经销商收购……」
  「涉及的量不小,每天至少有一千多枚红心鸭蛋销往了京城。」
  郭阳问:「举报了吗?」
  「还没。」
  郭阳想了想,这绝不是小事,性质极为恶劣,尤其是这两年shi品问题频发。
  嘉禾肯定不能把事情捏在手上。
  农业部是主管部门,只往农业部报也很有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先找yang视吧。」
  「好。」
  河西乳业是去年yang视的前三甲,今年同样已经报名了竞标,也算是央视的大金主。
  关键是嘉禾的影响不小,是国内农业领域的扛把子。
  和yang视的关系不浅。
  而且揭露这种食品an全问题,是yang视的老传统了。
  这条路行得通。
  …
  第二天早上。
  聂如生和他的助手,以及付秋雁三人都是一副萎靡不振的模样。
  显然是熬了个通宵。
  郭阳看了看他们整理的方案细稿,纷繁复杂,但方方面面确实都包含了进去。
  郭阳也没有更好的方案,只好说道:「先按这个来,速度先拿出来。」
  「这次别想着省钱,不计成本,先把声势打出去,尤其是各项指标含量这块。」
  「要让全国人民都知道,我们的营养成份含量是世界领先的。」
  付秋雁应道:「好。」
  其又扭身对聂如生说道:「聂总,还要辛苦你们,尽快把gg片子丶平面海报先制作出来。」
  听到郭老板说的不计成本,聂如生熬夜的那点困意早已消散殆尽。
  「没问题。」
  「我这两天不睡了。」
  嘉禾的单子虽然辛苦,但单子大,报酬丰厚,给钱爽快,做事情也更为纯脆。
  这样的大金主得一直抱牢了!
  ……
  北方的某个静谧的村子里,突然迎来了两个不速之客,让家犬一阵吠叫。
  戴着帽子,裹着围巾的两人心头一颤,紧了紧藏在包里的拍摄设备。
  走进了村子。
  狗叫声也慢慢的停了下来。
  一阵七拐八绕之外,两人来到了一栋平房的院子外,能明显的听到鸭舌里传来的嘎嘎嘎的鸭叫声。
  鸭舌门窗紧闭,外挂草帘,防御着冬天的寒风。
  透过缝隙,可看到棚舍里悬挂着几个加了灯罩的灯泡,地上铺设了一层麦秸秆,一群鸭子紧紧的挤在一起。
  其中一人小声说道:「这家人的养鸭技术其实不错,可惜走了歪路。」
  另一人的视线则停留在不远处的饲料槽了,能看到染红了的玉米和小麦。
  「是那个吗?」
  「应该就是了。」
  「不好进去啊!」
  「找地方等一等,蛋鸭不可能一直关在棚舍里,等中午暖和了,主人就会将鸭放出去觅食丶嬉水丶活动。」
  这会儿确实有点冷,两人只好找了个小饭店歇息。
  还好中午的时候,顺利的拍摄到了想要的资料。
  随后,又回到京城,对市场上的红心鸭蛋进行质量检测。
  ……
  12月8日。
  苏省,盐城。
  郭阳来到了条子泥垦区,垦区与大海间修筑海堤隔离,从田块到大海,距离最长两公里,最短的仅两百米。
  只见青青的小麦在凛冽寒风中探出叶尖静悄悄地「猫冬」,等待来年春风的召唤。
  地面上还留有收割机驶过的车辙——一个多月前,这里正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
  条子泥,是盐城东台近海区域呈南北走向的巨型沙洲,因港汊似条形,故而得名。
  现如今,这里的农业种植区被划分成了方方正正的12块大田,每块田的面积在350~1600亩不等。
  「海水稻就是在这里种植成功的,天禾的种子真的了不起。」
  「我们水稻所研究了这麽多年,还没培育出合适的耐盐硷水稻种子。」
  冬天的海风如尖锐的刀片,无情的割过脸颊,只穿一件厚外套,寒冷直达肌肤身处。
  但朱杰却是笑着说这话的。
  朱杰是苏省沿海地区农科院水稻所的主任,一生致力于从盐硷苦咸之地催生出稻香麦浪。
  「涨潮时被海水淹没,落潮时一摊烂泥」,是东台人过去对条子泥的印象。
  如今这里却长出了产量不低的海水稻。
  对他这样的科技工作者来说,粮食就是最好的奖励。
  郭阳也紧了紧身体,跺了跺脚,笑道:「也多亏了你们多年的坚持,才让种子有了实验的条件。」
  海水稻是今年才培育出来的品种。
  一千斤种子,除了一部分用在海南基地进行加代扩繁外,其馀的都种在了这儿。
  事实证明,结果是喜人的。
  苏省拥有954公里的海岸线,沿海滩涂总面积达575.85万亩,约占全国沿海滩涂面积的四分之一。
  且在长江丶黄河环流堆积的作用下,每年都会自然增长两万亩。
  是我国东部地区最具潜力和开发价值的后备土地资源。
  面对大自然的慷慨馈赠,让不断淤长的滩涂为保障粮食安全作贡献,是苏省科技工作者当仁不让的使命担当。
  从清末状元张謇带领乡亲们在盐硷地上种棉花开始,滨海重盐地块的改良利用就开始了。
  此后从未停止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