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都市言情>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304节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304节

  他觉得能接受,他今年的棉花不仅产量高,主体品级至少也能达到二级棉的标准。
  算下来,利润比去年每公斤卖7元还要高。
  陈思望说:「我还是准备卖一部分,把贷款和工钱结一下。」
  「真卖啊!」
  「这价格不划算啊!」
  「我贷款也要到期了,准备拖一拖,银行又能把我怎麽样!」
  陈思望笑道:「早点卖,难得整天提心吊胆的,家里棉花也快装不下了。」
  其馀几人没想到陈思望还真要卖,按他们对市场尿性的预估,明年年初或者年中,棉花的价格是铁定上涨的。
  「装不下了?老陈,你今年一亩棉花能产多少公斤啊?」
  「我今年估摸着亩产能有300公斤。」
  「300啊还可以叻!我了解到的好多人家里都只能采二百二三十公斤。」
  「还行吧!」
  「老陈能采多少?我今年看你地里长势不孬,产量肯定低不了。」
  陈思望笑道:「可能得接近400公斤了!」
  其馀几人当场楞在了原地,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他。
  「这麽高的吗?」
  「都是差不多的地,你产量怎麽能这麽高?」
  陈思望不理会几人,走进了收购员的小房子里,详细的问起了情况。
  让他苦恼的是,即使卖了棉花,也不能第一时间拿到现钱。
  理由是棉花资源短缺,棉花市场频繁波动,经营风险高,同时棉花经营企业资金短缺。
  这狗屁的理由!
  陈思望一脸难受的回到了地里,刚好遇上了给他提供种子的技术人员,好像姓廖。
  他立马切换成了笑脸,迎上前去开始散烟。
  「廖老师,今年我这棉花种的还行吧!」
  廖光义其实年龄也就三十来岁,但皮肤晒得很黑,他摇了摇头。
  「陈老板,你就是犟得很,技术模式都没完全听我们的,不然产量还能高不少。」
  陈思望说道:「我这都快四百公斤了,还能高出多少?就现在我就已经很知足了。」
  廖光义颇为无奈,「我们在塔城和喀什,有些植棉户产量稳稳500公斤,有一户还超过了600公斤!」
  「那我的地不行,也不能和人家比啊。」
  「怎麽就不能比?只要全程按我们的方案来,你也能达到这种水平。」
  廖光义想了想,又说道:「我们只卖种子,又不向你推销化肥和农药。」
  在疆省这个地方,并不缺少棉花的超高产神话。
  在兵团有些好的棉田,亩产达到四五百公斤是平均水平,六百多公斤的也不是没有。
  但整个疆省这时候的籽棉平均产量也就在二百二三左右,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单产更是只有一百一二十公斤。
  不到一百公斤的也不少。
  陈思望很清除自己承包的棉田是啥水平,肥力勉强,灌溉勉强,各方面都勉勉强强。
  能亩产接近400公斤,已经让他比较很满意了。
  但现在,听这黑小伙的意思,产量还能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真能往上提?」
  「肯定能。」
  「行,那我明年按伱们的来。」陈思望说道:「买种子还得等一段时间了,棉花还没有卖出去。」
  廖光义笑道:「我就是来帮你卖棉花的,嘉禾自己的公司,收购价比市场价会高一点儿。」
  陈思望开口道:「那感情好,但得结现款!主要是棉花没地方装了,要腾两个房间出来,不然我也不会卖。」
  「肯定是现款现货,当场结清。」
  「那没问题。」
  「行,我明天就让人来装。」
  廖光义又看了看地理或蹲着,或弯着腰采棉的工人,想着,工人越来越难招,工价也是一两年就翻倍。
  要是丰凯这两年能把采棉机搞出来,那可真就要赚大发了。
  天棉20除了高产潜力大,也是极为优异的机采棉品种。
  今年已经做了配套种植模式的测试,效果还可以。
  采棉机,应该也快了吧!
  有天禾的技服人员支撑,嘉禾粮油的行动速度很快,从种植天棉20的植棉户手里陆续收购棉花。
  还都是品质好的棉花。
  最终,陈思望的籽棉主体评级达到了二级籽棉,价格又稍微往上提了提。
  平均每亩的收入接近2300元。
  预计他这300亩地,能卖近70万元,这可让陈思望高兴了好一阵。
  也引来其他棉农的羡慕。
  但其实,廖光义很想对陈思望说:「你是我手地下棉花种的最差劲的一个!」
  不仅是产量差,品质上也差了一头。
  也就是因为除了天棉20,其它品种的棉花,嘉禾粮油一概不收。
  同样的,只要是天棉20,不管你质量好坏,嘉禾都会进行收购。
  所以,陈思望也是搭了嘉禾的顺风车。
  嘉禾第一次做棉花生意,还是要谨慎点,优质棉花不会缺销路,但棉花的品质,尤其是纤维一致性很重要。
  这也是兵团棉花质量当前最大的问题之一,品种多丶杂丶乱导致棉花纤维一致性差。
  一个团场种植棉花几个乃至几十个品种,采摘后籽棉又没有及时分级,导致加工后的皮棉纤维一致性较差。
  大大增加了纺织企业的运行成本。
  所以,只要嘉禾粮油在收储时,严格把控好品种,纤维一致性就能维持高标准,在出售给纺织企业时就有谈判优势,抗风险能力就大大提高。
  在疆省,炒棉客的数量并不少,尤其浙江温州的商人。
  从2002~2003年,疆省棉花被温州等地的商人瞄上,籽棉收购价从1.6元/kg飙涨到8元/kg,棉价突涨数倍。
  那一年,浙商『逢人谈棉』。
  但事实上,到疆省炒棉的浙商只有小部分人赢了利,多数人亏了大钱。
  不过浙商们并没有退却,而是一直活跃在棉花和期货市场上,寻找着机会。
  嘉禾粮油的棉花收储似乎没引起多少波澜。
  但却很快迎来了正面反馈,农户有了钱,天棉20的种子订单量节节攀升。
  并且,随着疆省各地的棉花产量统计出来,一些高产的农户都受到了本地农户的关注。
  市场上不乏嗅觉敏锐的农户,很多人都意识到了天禾棉花种子的不一般。
  天禾种业在疆省的名气一直不小,今年棉价不景气,但是玉米和小麦价格却在上涨。
  管理简单,机械化程度也高,省心丶省力,所以部分棉区农民已经在考虑明年改种玉米和小麦。
  而天玉1号就是首选。
  如今天禾又推出了棉花种子,看样子,产量和品质都不低。
  很多人都动了心思。
  很快,天禾的统计数据也出来了,今年种了天棉20的植棉户亩产均值达到了509公斤。
  这是综合了所有农户的数据。
  所以这个产量绝对不低,是绝对能获得丰厚收益的。
  更让人关注的是,有一大片棉田目前报上来的亩产达到了706公斤!
  如果是真的,这将打破兵团亩产693公斤的最高单产记录!
  而且这是连片的高产,不是几十亩的小范围高产示范田!
  无数的专家和媒体奔往现场,趁着还没采摘完,去求证,去测产!
  等到了现场,便被那波澜壮阔,无边无际的白色海洋给吸引住了目光,这里坐落着一片产量极高的棉花田。
  棉花植株高大挺拔,枝叶茂盛,每一株都挂满了沉甸甸的棉桃。这些棉桃外皮柔软,色泽洁白,如同天空中的云朵。
  微风拂过,棉花田泛起层层白色的波浪,洁白的棉桃在风中摇曳生姿。
  华夏棉花种植协会的理事李忠良,以及另两位到来的专家纷纷感慨。
  「这棉花还真是好啊!」
  「难得看到这麽漂亮的棉花!」
  「只这麽一打眼,我就知道这产量绝对低不了。」
  人群中,兵团日报的记者兰婷疑惑的问道:「但706公斤的产量会不会太高了!」
  兰婷虽然对兵团种植棉花的水平很自信,历来地方棉农的植棉水平都是比不过兵团的。
  播种论粒,浇水论滴,施肥论克…这些精准如绣花的农业生产技术,在兵团棉花生产中已得到了广泛运用。
  正是这些全国领先的植棉技术,使兵团仅以9%的全国棉花播种面积,生产出了占全国17%的棉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