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都市言情>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274节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274节

  决策基于最接近市场的人士,因为他们最了解实际情况和客户需求,适时启用当地优秀人才。
  入乡随俗,用客户的语言和习惯来沟通。
  鼓励雇员关注基层,而非自上而下的高层目标。
  催发雇员和客户的忠诚度,营造开放性的气氛。
  …
  同时,郭阳一再强调,全产业链战略成功的核心-——为农民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
  这也是嘉禾一直在做的。
  事实如何,只有那些农民才知晓,但一定要这样大张旗鼓的宣传,并努力去实现。
  一方面向农民提供种子丶技术支持丶农学培训丶收割丶烘乾丶储存等一系列涉农服务,
  一方面将农民的农产品收购丶储存丶加工并使之进入贸易体系中。
  用服务让嘉禾从农产品「生产—销售」的整个过程成为了价值链,并把这些农民纳入到体系中来。
  嘉禾将一直宣扬嘉禾的成功来自于农民的辛勤劳动,农民不仅仅是嘉禾的衣食父母,也是嘉禾的客户。
  最后,就是适当多元化。
  构建以种子丶化肥丶农药丶食品为核心的农业产业体系。
  会议连着开了两天。
  因为郭阳只提出了一些大的框架,还有很多细节需要集思广益,同时这份全产业链规划也会长期的修改完善。
  会议结束后,整个集团的高层都笼罩在一阵莫名的情绪当中。
  兴奋?激动?忐忑?
  没人能说清。
  但仿佛总有发泄不完的精力。
  这种情绪也到了工作之中,让嘉禾集团接下来的投资和并购手段显得格外粗暴。
  …
  当嘉禾正在组织召开会议时,国内大豆产业界早已闹翻了天。
  甚至因为期货市场的波动,以及转基因的敏感性,国产大豆再次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注意。
  起因源于一篇采访,九三粮油的董事长薛礼强面对记者侃侃而谈。
  「我们黑省四家厂只有一家在生产,量非常少。但现在沿海三家大豆加工生产非常好,用的都是进口大豆。」
  「现在整个企业都靠沿海的厂养着,因此,黑省的厂即使停了,工人也照常上班。」
  记者问:「进口的是转基因大豆吗?」
  薛礼强说道:「是。」
  这位国产大豆的捍卫者反应,问题已经提过了,建议也提了,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3%的低关税丶不设过渡期丶没有进口数量限制……使得国外低价转基因大豆鱼贯而入。」
  「国家给国产大豆加工企业有每吨160元的补贴,但必须按照1.85元的国储价格收购国产大豆。」
  「基本已经放弃加工国产大豆。」
  采访出来后,很快就开始传播。
  相关的报导在网易丶新浪丶腾讯等门户网站的发酵:九三粮油开始加工转基因大豆了!
  「洋大豆低价冲击再袭,坚守者九三粮油转向。」
  「华夏大豆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
  这对国民是不小的冲击。
  遥想一年前,由天玉1号引发的转基因风波,传导到孟山都转基因大豆种子。
  最后是坚守非转基因大豆的九三粮油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那时,很多的家庭主妇将食用油的希望放在九三粮油身上。
  堪称民族之光!
  没想到,短短一年,这浓眉大眼的家伙就叛变了。
  但其每加工一吨国产大豆,亏损600元的说法,也让很多人吁虚。
  也有记者深入东北调查。
  在黑省大豆之乡阿城xian的一位农户家里,去年收获的4000斤大豆还一直没有卖出去。
  村民说:「每斤大豆的种植成本起码1.4元,年初的时候价格不到1元,现在也不过1.2元,仍不够本,只能窝在家里。」
  实际上,由于豆价低卖不出去,村民家家户户的角落都堆满了大豆,村里很多村民储藏的大豆比他家还多。
  面对来势汹汹的进口大豆,最直接的受害者还属豆农。
  因此,村里的人察觉到种大豆没啥出路,种大豆的积极性一年不如一年。
  类似的采访在社会上很有传播的热度,这就导致关注的人越来越多。
  同时千疮百孔的大豆产业也直接展现在了国人的面前。
  「谁来拯救国内大豆产业?」
  「能再给庄炳昌教授几年时间,国家说不定会更有话语权。」
  「唉,这种级别的教授,怎麽会出意外呢?」
  社会各界关于大豆的讨论越来越激烈,阴谋论也甚嚣尘上,同时隐忧也越来越多。
  谁来拯救国产大豆?成为了社会各界的心声。
  而就在这时,嘉禾集团以迅猛的手段开始在粮食加工领域进行布局。
  六月初,嘉禾粮油集团公司成立。
  接下来一个月,嘉禾相继在苏省丶黑省各投资10亿元建立粮食加工厂,涵盖大豆丶玉米丶水稻,甚至生物质能也在规划设计内。
  并与粤省富之源油脂厂丶辽省华良油脂公司丶闽省章州油脂厂商谈并购事宜,并迅速落地。
  川省丶疆省以及中部地区的投资项目也迅速的进入了考察之中。
  同时,嘉禾在综合分析国内大豆产区布局的基础上,先后在西北丶东北丶黄淮海丶西南立项数个典型的高油高产大豆种植基地,以替代部分进口。
  如果全部投资要实现落地,基础投资就超过了60亿元!
  …
  晚上九点。
  晚霞将天空染成令人着迷的梦幻色彩,忙碌中的嘉禾集团员工偶尔抬头,享受落日馀晖带来的惊艳。
  夕阳馀晖透过窗户洒落进郭阳的办公室。
  谢时杰和瞿阳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谢时杰说道:「老板,农户农发银行贷的苜禾1号种子款已经全部结清了,一共28亿元。」
  郭阳抬头,缓了缓疲乏的眼睛,开口道:「现在就只差国家后续的补贴了吧,那个要等项目完成了之后才能拿到,可能要年底了。」
  谢时杰古怪的看了他一眼,说道:「项目已经在提前验收了,补贴方面地方政府已经在走财务流程,按现在的进度,可能这个月就能陆续回款。」
  郭阳诧异的看着他,随后又觉得很合情合理。
  应该是高层出面了。
  滨海盐硷地的改良投资由农户+银行贷款+国家补贴构成,涉及到苜禾1号种子款的一共85亿元。
  农户自有资金早就拿到了,农发银行的贷款前期一直卡着的。
  而现如今,因为嘉禾入局国产大豆行业,不仅贷款一路畅通,连带着财政补贴也进入了快速通道。
  不仅嘉禾跟着受益,滨海盐硷地上开荒的农户和企业也跟着受益。
  想了会儿,郭阳看到了瞿阳和谢时杰手上的文件,接了过来。
  关于粮油加工厂投资,以及并购的资金支付文件。
  事急从权,嘉禾也要特事特办,稍微看了下,就唰唰唰的签了。
  郭阳问道:「大豆收储怎麽样了?」
  瞿阳说道:「黄淮海地区已经走入尾声了,除了自有仓库,还和很多商超签了仓储协议。」
  「收购价格1.5~1.85元之间,按现在的局势,每加工一吨大豆亏损额增加到了900元以上。」
  一吨亏损900元,以嘉禾粮油设计的大豆日产能2万吨,全力运转,每天要亏损1800万元以上,但同时全能也能消耗掉730万吨大豆。
  以普通大豆的亩产算,能覆盖5000多万亩的种植面积,以天豆1号算,则能覆盖3000~4000万亩种植面积。
  而全国近几年的大豆播种面积在1.2亿~1.4亿亩,嘉禾能占据三分之一左右的份额。
  九三粮油也占据三分之一。
  其馀企业再占三分之一。
  这个比例差不多刚好合适,但前提是其馀企业面对亏损,敢于有勇气开工。
  郭阳在心里算了算,随后笑道:「一天亏损1800万元,你们觉得抗得住不?」
  谢时杰和瞿阳也笑了起来,在集团的战略会议上,大多数高层同意进入玉米丶小麦和水稻加工领域。
  唯独认为加工国产大豆是自杀式袭击,事实上直到现在抱有这种想法的人也不在少数。
  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至少嘉禾的政治背景更深厚了。
  帐也有的算,天豆1号明年初就能大规模铺开,扣除掉建厂时间,工厂运营时间刚好一年左右。
  「抗肯定抗得住。」
  谢时杰说道:「苜禾农牧除了种子款的85亿元,第二茬苜蓿出口也已经在陆续回款。
  40万亩苜蓿第一茬出口了10万吨,大概有3亿元,第二茬也出口了8万吨约2亿多元,第三茬也在筹备刈割。
  同时,新的苜禾1号种子也即将收获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