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245节
负责招聘的人都是些职场老手,随便聊了两句就表现出了一副年轻人就该吃苦的姿态。
两名学生嗤之以鼻。
「五六百的工资算高吗?」
「同样是种子销售,天禾种业起薪就是1200元一月,是个人都不少傻吧!」
说完,头也不回的就离开了展台。
「几百块钱一个月,还是单休,还明着说要吃苦耐劳,踏实肯乾的。」
「这不明着说是血汗工厂吗?」
「还是天禾种业好。」
「也不知道简历能不能过,能不能进入下一轮面试。」
华新农业展台处。
罗友左右看了看两边的种业公司,「天禾种业是啥来路?一个月1200元?」
平安种业和科正种业的人相视一眼,都感觉到了丝丝压迫感。
还有一些气愤。
种业市场吃瘪,制种基地市场也被搞得混乱不堪,现在还要在招聘市场上吃瘪是吧?
「天禾种业太过分了。」
「放心,我听领导说,已经在和农业局沟通了,现在的玉米种业市场太令人窒息了。」
平安种业和科正种业只是一个缩影,嘉禾的举动打破了市场的平衡。
以往只有外资企业会给出高额工资丶五险一金加双休,以及加班工资。
但僧多肉少,
市面上还是有很多廉价劳动力。
如今嘉禾出来搅局,大批量的『高薪』岗位几乎将最优秀的人才一扫而空。
关键是还引发了毕业生对企业的抵触,负面评价增多。
一系列的竞争手段压来,各大种业感受到了压力。
同时也在想着应对措施。
……
在改革开放初期,辽省就为美利坚皮托公司进行蔬菜种子代繁制种。
皮托公司也就是被孟山都收购了的圣尼斯种业的前身。
历经十几年的探索,辽省已成为世界主要茄果类杂交种子生产基地。
1992年,脱胎于辽省种子公司的辽省东亚种业集团应运而生,其依靠为国外代繁各类杂交蔬菜种子而起家。
在2001年,又相继加入了美利坚种子贸易协会,与国际种子贸易协会(isf)。
东亚种业也是目前国内排名前十的种业集团,是华夏种业界最具影响力的省级种子公司之一。
朱宏是奉天市朱家镇朱家村人,是土长土长的农二代,微黑的皮肤和身上穿着的朴实的棉袄,让这位东亚种业的首席育种家看上去很接地气。
朱宏原是辽省种子管理局的,前几年接到了东亚种业创始人徐福春的邀约后,毅然决定下海。
2000年前后,东亚种业推出了东单90玉米种子,这是一款稀植大穗的玉米品种。
每亩地能种2500株,一穗能打一斤湿粮。
东单90推出后,就受到了农民的青睐,在辽省,一度占到了30%的市场份额。
直到去年,市场出现了拐点。
而今年,东单90更是仿佛被打入了冷宫。
东亚种业首席育种家朱宏和创始人徐福春,联袂来到了辽省种子管理局,进了一间办公室。
「李局,叨扰了。」
局长李娟客气的将两人接了进来,如果郭阳在这儿,便能认出这是种业峰会上的那位有压迫感的中年妇女。
辽省种子管理局局长,同时也是华夏玉米种子协会的副会长。
东亚种业和辽省种子管理局以前是同一家单位,也就是1978-1995年所谓的「两套机构,一套人马」的种子管理体系。
所以,三人是很熟的。
只是朱宏从离开种子管理局后,就没回来过,一直忙着玉米育种。
「朱总和徐总难得一起来,这是有什麽要紧事吗?」
徐福春说道:「这次是找李局长求助来了,今年种业市场竞争令人窒息,很多本地种企玉米种子都面临滞销。
如果再不出手,省内玉米种子市场将全会被外来种企占据。」
李娟露出了狐疑的眼神,东亚种业什麽时候这麽关心小种企的安危了?
是自身难保了吧!
「因为天玉1号吗?」
徐福春也没不好意思的,
「是,还有先玉335和郑单958也在恶意的进行降价竞争,希望省里能拉一把本地种企。」
「也算是为本地百姓谋福了。」
为本地百姓谋福,李娟心里轻笑了声,具体是怎麽回事她心里门清儿。
无非就是被人打痛了,然后就想着找家长了。
儿子被欺负了,当妈的自然要下场,也不用亲自下场,有马仔和裁判就够了。
而且种业峰会上结下的帐还没算呢。
上一届玉米种业峰会在奉天举行,当时就是她李娟主持的,是她的主场。
可天禾种业的老板郭阳,却在峰会上频频提及打击套牌种子,直指品种审定制度。
一个国审品种花费四五百万,一个省审花费两三百万,这些钱都进了哪些人的腰包?
还痴心妄想的想推动种子法修改?
以为是小孩子过家家呢?
李娟笑看着两人,「东亚种业有什麽想法吗?」
「有救急和长期两个法子。」
「说说看。」
「救急就是以扰乱市场的名义,对天玉1号丶先玉335丶郑单958进行限价销售,不准他们恶意倾销。」
李娟皱了皱眉,这是哪门子的法子,「天玉和先玉本来价格就不低,还要往高了限?」
「对。」
「那长期的呢?」
徐福春看了看进门后就沉默不语的朱庆,「老朱,你说说。」
朱庆说:「近年极端天气多,稀植大穗品种的缺点一下子就暴露了出来。」
「恰逢前年天玉1号进入辽省市场推广,它承载的的『单粒精播,耐密高产』的理念。更注重亩均种植量,打破了稀植大穗一统天下的种植格局。」
「若我们只有东单90一款产品,那将非常尴尬。」
说到这,朱庆停顿了下来,浮现出难堪的神色,徐福春自然知道老夥计的心思。
育种家嘛,都有科研心结。
徐福春拍了拍朱庆肩膀,笑道:「好在朱庆未雨绸缪,这些年持续做资源收集丶鉴定丶品种及品种选育工作,积攒下了厚实的产品家底。」
「公司从去年就确定了耐密丶抗倒伏丶抗病丶单粒精播的研发方向,迅速调集资源集中攻关。」
「今年,东单1311脱颖而出。」
「为了尽快投入市场,保住本地种企的尊严,希望李局能尽快推动东单1311的品种审定工作。」
「规矩,我们都懂。」
李娟挑了挑眉,「一年时间,你们就研发出了成果?」
徐福春说道:「多亏了朱庆的努力啊,不愧是种子管理局出来的,局里还真是人才辈出啊!」
朱庆看着淡定自若的徐福春,嘴角尴尬的笑了笑。
一年时间?
这不纯纯扯淡吗。
明眼人都知道的事。
没错,东单1311就是天玉1号的仿制品,品质上可能只有天玉的七八成,但放在市面上也是不可多得良种。
和套牌种子也有些许区别,套牌是直接用天玉的亲本换了个皮。
仿制品则不一样,有些特性有优化,更多的是弱化了,相当于是一个阉割版的天玉1号。
但只要能通过品种审定,那就妥妥的是正规种子。
李娟假装喝了口水,悄摸算了下这次能分多少米。
「品种审定时间最短也得两年,再短就会出问题了。」
「了解,三年时间培育一个新品种也合理,我想其它种子公司也都是这麽计划的。」
「嗯,这事交给我吧。」
沉吟了会儿,李娟说道:「短期内限价不一定有用,只能试试,我这里还有个法子。」
这老女人,又在打什麽鬼主意?
和李娟打了这麽多年交道,徐福春早已摸透了李娟,别看做事雷厉风行,但也贪婪。
「什麽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