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201节
富贵有点急了,一亩地40元,是收果穗的价格,这两台机器可是直接收的籽粒。
「60元每亩!」
卫关回过神来,看郭阳略微点头后,才说道:
「这是试验机,有测试时间要求,剩下的也可以免费给你机收,但时间长了肯定会出问题,不能保证给你收完。」
「好好好!」
富贵也没想到在他地里搞观摩会,还能平白节省了大几千块钱。
而这时,围观的人群中再次爆发出了惊呼声。
「30110斤,平均每亩产量3011斤!」
「真的超3000斤了。」
「难以想像,这才是我们农民的金豆豆啊!」
「md,看富贵大丰收,我激动高兴个啥啊!」
「靠,那是你也种了天玉1号!我才是惨,今年种的青贮玉米。」
「我也是,看富贵挣钱了,我比吃了屎还难受。」
「明年你也改种天玉1号吧,一亩地卖1500元,利润都大几百了,一百亩就是好几万元。」
「别说了,别说了,我现在就去买下订单去。」
卫关笑着看着农户聚集到天禾简陋的桌前进行登记,整个陇省天禾种业都是采取的直营的模式,中间没有经销商。
因此利润也会更高些。
也有部分农户看人太多,转而盯上了两台玉米收获机。
「一边瞧,一边摸。」
其中有位种植户心痒痒的凑到年轻的驾驶员旁边,递了支烟,「能上去试试不?」
驾驶员留着骚包的长流海,郭阳留意了下,就是不慌不忙下来清理杂草的那位。
赵让熟练的接过烟,点上,「老手?」
「开过几年小麦联合收获机。」
「那可以,这玩意简单,学几下就会了。」
赵让给种植户讲解了几分钟,试了一会儿,种植户就满意的从收割机上下来。
「好机器啊!」
赵让得意的笑了,「试验机,改进空间还很大。」
郭阳凑了过来,问道:「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的?」
赵让感觉来人有些眼熟,卫关对他又毕恭毕敬的模样,想来是公司的领导。
「嗯,这款谷王在卸粮适应范围上还不够大,卸粮支点需要加高;秸秆还田不够乾净,还田机直径还要加大;排杂风机也需要升级,甩刀结构的吸杂效果应该会更好……」
「丰凯研发中心的?」
「对,我叫赵让,目前在研发测试组。」
「嗯,做得不错,我是郭阳。」
郭阳?
赵让呆了下,才反应过来这人是大老板,但此时郭阳已经走了。
忍不住嘀咕,这麽装的吗?比他还装!
汽车行驶在返程的路上,夕阳西下,郭阳看着沿路农民结束了一天辛苦的工作,带着各样的工具回家。
人间烟火,最抚凡人心。
日落而归,忙而流汗,喜时收粮,有劳作的辛苦,也有收获的喜悦。
郭阳感觉到了天禾带来的价值。只有农民成功,企业才会成功。
思绪纷飞,想到那两台玉米收割机的表现,郭阳顿时就给余洪海去了电话。
等了好一会儿才被接通,声音还略显嘈杂。
郭阳调侃道:「老余,又在哪公款吃喝呢?」
余洪海醉醺醺的说道:「我还真在公款吃喝,不过不是丰凯的,而是和鲁省农机协会以及各大农机企业一起。」
「今天鲁省农机企业和泰钢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以后由农机协会按月向泰钢提供需求,集体付款和采购,享受批量价格优惠。
成本总算能降下来点了。」
余洪海说的断断续续的,但郭阳还是理解了他的意思。
近两年,钢铁价格的持续上升,让所有的农机制造商都倍感头疼。
农机产品可以说是用钢铁堆积而成的,因而,钢铁价格在高位的持续攀升,给农机企业带来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质的。
迫于原料和能源价格价格,国内农机行业已连续提价,但农机的服务对象又是农民。
而三农问题又很敏感,是两会的重点关注对象,农机制造企业在采取提价方式时都很谨慎。
略微思考了下,郭阳就知道鲁省农机协会又走了步双赢的好棋。
既为泰钢带去了大单,又为下游的农机企业缓解了成本压力。
难怪鲁省农机行业能不断做大。
那酒钢和丰凯西北工厂有没有可能达成合作呢?可能体量还是稍微小了点。
郭阳说道:「我今天看了丰凯的玉米收获机,效果还可以,什麽时候能量产。」
「明年春播玉米收获前,应该能生产出一批。」
那也就是七八月份,想了想,又问:「制种玉米的收获机械呢?」
「这个拿不准,已经有一款产品了,但天禾直接pass掉了,测试都不允许,对种子的质量影响大了点。」
郭阳也清楚这个情况,制种玉米收获直到2023年,都还有大量种企为了保证种子质量,采用人工掰玉米的方式。
丰凯农机搞玉米收获机研发,算下来也顶多半年,能有产品进入测试已经算快的了。
但郭阳还是决定再催催,「让关程他们加快点速度,玉米制种收获机很关键。」
制种收获机械,是天禾种业自建独立制种基地关键的一环,当然是越早问世越好。
余洪海喝得迷迷糊糊的,郭阳也没再多聊。
再次假寐了起来。
夜色很美,星光也很亮,每个城市都不缺少晚归的人,大西北也是。
汽车路过嘉禾戈壁时,郭阳透过月光还隐约能看到忙活的身影,那是苜禾在戈壁上搭建日光温室的队伍。
戈壁上降温很快,再过一段时间,刚出苗的瀚海红麻和沙棘就得转移到温室里去。
不对!沙棘种子壳硬,出苗得十几二十天,也许现在还没出苗。
郭阳胡乱想着。
接连几天,天禾种业在各地的观摩会丶丰收节丶田间示范会都传回来好消息。
除了天禾自有的示范田,产量最高的诞生在五原,由当地一个叫豁牙子的农民创造的,亩产3253斤。
其去年就是天玉1号的用户,在五原遭了倒春寒的情况下,依然亩产2300斤玉米。
今年豁牙子种植技术更得心应手,无论是栽培模式,还是水肥管理,都不亚于天禾的专业技术人员。
亩产再次创出新高,连带着跟着他改种天玉1号的好友李大嘴,玉米亩产也接近3000斤。
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光热条件,但黄淮海和东北玉米产量就没那麽高了。
黄淮海遭遇了阴雨天气,玉米锈病频发,质量和产量双双受到影响,天玉1号的平均亩产普遍在2000斤左右;
东北则是暖冬,品质下降,平均亩产量也只有两千出头,吉省的玉米收购价更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每斤只有0.48元。
天玉1号受到了影响,其它绝大多数种子就更难受了。
一比较之下,天玉1号的收益优势反而拉开得更大了。
观摩会的现场情况同样很火爆,经销商和种植户都争抢着下单。
据瞿阳说,整个黄淮海只有一家小种子公司的唐单5,品种产量达到甚至超出了预期,完全没受到玉米锈病的影响。
其种植区域定位异常清晰,完全是量身为冀省某市打造的品种,几乎做到了锈病免疫。
唐单5推出的时间也有好几年了,一直不温不火,直到今年才大放异彩。
在郑单958丶先玉335丶登海系列等名牌种子都受到了锈病影响的情况下,这家小种子公司的坚持注定在未来几年将获得丰厚的回报。
因为按照天禾营销部给出的市场调研数据,未来黄淮海玉米产区,锈病将成为常态。
了解到这家小种子公司的生存之道后,郭阳更是坚定了天禾的战略。
对河西地区的玉米小种企发难,适应不了这个市场的劣质企业就该早点被淘汰。
金秋时节,
张掖和九泉百万亩制种玉米陆续收获,农户们忙着装袋丶上车丶晾晒,洋溢着丰收喜悦的笑脸。
这时,天禾种业为了争抢优质制种基地,决定亩保费提高20%。
第196章 大型种企的应对
亩保费不是保险费用,而是预计每亩制种可以获得的平均收益。
2023年河西地区的亩保费最高达到了每亩4500元,算上其它费用,每亩的制种成本超过了5000元。
但2005年,河西走廊亩保费还停留在1200元-1500元的水平。
通常来说,种子公司从农户手中收购玉米的价格是商品玉米的2.5-4倍。
如现在玉米价格每斤0.5元,收购价就是1.25-2元,国内的种子销售价与收购价的比例大约是5:1,国外玉米种子的定价比例是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