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190节
还有那些奔着秋冬茬蔬菜去的菜农了,一般6月中下旬的时候才定植,秋季采收至初冬,有时也能获得超常规收益。
就是夏天棚内太过遭罪。
郭阳带来的都是种子。
工人已分成两块区域,沙棘和瀚海红麻都播好了种,正忙着浇水。
工作做得很细,土壤也是营养土,表面还能看得到木屑,这俩哥们的待遇有点好。
不过也值得,俩哥们加起来花了四百多自然能量,随便一算都是上亿的资金砸出来的。
播种没啥问题,郭阳顺便又去看了其它棚内。
有些是空着的,但也还有很多沙生植物苗,梭梭丶细支岩黄芪丶柠条锦鸡儿丶沙拐枣和白刺等等。
郭阳觉得挺稀疏平常的东西,倒是罗修看得津津有味。
农业有时就是有独特的魅力。
「李经理,这批苗得盯好了,同时繁育速度也要加快,能扦插的时候就早点扦插。」
李奇笑道:「交给我,老板你就放心吧,来民勤3年,我老李那是有口皆碑。」
「还是要注意,这两种子不一样,间苗的也尽量别扔了。」
「行!」
郭阳也不再多说。
沙棘和瀚海红麻的种子都非常轻。
即使他这是大果沙棘,千粒重也才20g,500斤就是1250万颗种子,红麻也是差不多数量。
如果管理好的话,一次性就能出苗一千万株,能省了很多事。
等郭阳出来时,村民们还没散去,郭阳还能听到他们在议论。
「要说种菜,那还得是老丁。」
「老丁现在就和李经理一样,走到哪都受欢迎。」
「你要是一个温室能卖2万,你也受欢迎。」
「这温室是真的好,有沙海的种苗,又不愁销路……」
郭阳问道:「这老丁是谁?」
「老丁啊,种菜专业户,最早一批承包温室的,当年就赚了钱,第二年又自建了座温室,还带了几个亲戚一起干出了条路来。」
郭阳起了好奇的心思,「远不远,去看看?」
「不远。」
老丁是一名普通老汉,古铜色的肌肤,脸上皱纹密布,还带着汗珠。
看到一群人乌央乌央的涌进他的棚里,急得直跳脚。
「别进来了,苗给我踩死了,我的蜜瓜还有半个月可就能采摘了。」
「出去说,出去说。」
老汉一点儿也不留情,郭阳只得带头出去,但那挂满了藤蔓的优美蜜瓜勾起了前身的记忆。
肉似翡翠,汁液香甜。
回过神来,郭阳觉得这丁老汉是个极好的人选,如果他见到大领导会怎麽说?
闲聊了会儿后,郭阳问道:「在你看来,日光温室有什麽好处?」
老丁皱眉思考了起来,陷入了沉寂。
其馀村民忍不住了,「还能有什麽好处,温室对老丁来说,就是会下金蛋的公鸡!」
「一年赚2万呢。」
「大伙儿早知道了,老丁你还藏着捏着呢。」
老丁瞪了一眼,「我藏着啥了,伱们哪个人我没教过?」
回过头来,郭阳能感觉到他这话问到老丁心坎里,但这老汉不知道怎麽表达。
「没事,不急。」
又过了会儿,老丁当着所有人的面,细细的算起了他的帐。
「在民勤种小麦,一个泡地水,两个苗水,最高亩产900斤,0.75元每斤,卖675元钱,除去种子化肥136元,机械费100元,水费280元,每亩净收169元。每亩小麦需水450方,单方水净收入0.376。
去年,我种的天椒1号和育的西红柿丶西瓜丶芹菜种苗,总共收入了20600元,除去成本2000元,净入18600元。
一年用去四大池水,每池70方,计280方,单方水净收入66.43元,是种小麦的170倍。」
所有人都安静的听着老丁算帐,无言的沉默代表着众人被击中了心坎。
郭阳也觉得这帐算的好。
比单纯的日光温室既能节水,又有效益,要来得更有力量。
他想到回民勤途径的小镇路上,机井日夜不息的抽着地下水,漫灌着农田里的耗水作物。
要阻止沙漠侵蚀,恢复青土湖湖区,节水也是必经之路。
大领导啊!
你什麽时候来?
第188章 志愿者协会的小网站
郭阳很想让大领导听到丁老汉算的这笔帐。
现在不管是县里,还是市里,都在等着石羊河流域规划方案通过g务院审批,指望着上级拨款。
官方治沙力量发挥的很有限。
虽然黄河水每年能通过景电二期调到红崖山水库,但上游的机井依然在肆意漫灌玉米丶棉花等高耗水作物。
那水面明晃晃的就像是镜子。
下游两大沙漠的大风口,也被沙海的草方格和梭梭林挡住了大半,但沿途机井抽地下水的情况仍然普遍存在。
说白了,这些都是在拖后腿。
从黄河调再多水,地下水位也难以恢复。
而解决方法就是在全流域大力推广日光温室。
必须有更多的力量进来。
而且推动温室发展,对沙海的利益也是极大的。
只青土湖区就有耕地143万亩,播种了的不到20万亩,其馀的都是荒漠和盐硷滩,再加上其它乡镇丶其它市区,有大量的土地能用来建温室。
有温室了,你得买蔬菜种苗吧?
后续的沙生植物种苗,牧草种子,也都能藉机盈利,沙海的正循环就形成了。
郭阳又和其他人交流了会儿,就和陆汉斌去看了看肉苁蓉接种。
种子也是他带来的,直接接种在3年生的梭梭树上,其产量会更高。
虽然对种子商店的肉苁蓉有所期待,比如药效增强了多少,能不能让男人夜夜笙歌?但采摘得等两三年。
郭阳也趁机去了各片区的项目部。
有些是新搭建的,有些是在原住民的房屋上进行了修缮。
条件确实一般。
不过郭阳也没说什麽,农业就这条件,安排给员工加了餐,买了些物资,紧跟着就回了驻地。
陆汉斌忙去了,领导要来,沙海范围内的面子工程还是要做好,体现企业的价值。
郭阳就留在办公室看材料。
县政府的人也主动发来了邀约,晚上还得去应酬。
还有家里人,也得聚一起吃个饭。
一桩桩的,事也不少。
……
韩学松的老家曾经因水源丰富丶蒿子遍野而被称为『蒿子滩』。
村里的老人说,七八十年前,村里河道纵横,常年水流不断,沿着河道还有一大片胡杨林,到了秋天,胡杨林的树叶变红变黄,很好看。
村子边缘还有许多柴湾,长着胡杨丶梭梭丶红柳等高高低低的树木和蒿草。
90年代,物价上涨,迫于生计人们纷纷开荒种植黑瓜子。
就连政府部门丶企业也开始圈地搞农场。
自此,绿洲变成沙漠,曾经的蒿子滩被黄沙占领,沙漠这头魔鬼从牢笼中放了出来,越发肆无忌惮。
93年,当地遭遇了黑风暴,50人死亡,153人受伤,受灾的农作物丶房屋不计其数。
他小时候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上学,你就留在这沙窝子里种地吧!」
于是他考了出去,去了春城,如果没有那事,他应该还在春城从事医药销售。
那年,华夏电视台《无水的绿洲》电视节目的播出,预测民勤即将消失丶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新闻报导骇人听闻。
将西北小城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看到这一新闻时,韩杰松呆住了。
他宁愿相信这些新闻不是真的,于是开始在网上不停地查阅信息。
「民勤人为什麽不保护好生态?」
「为什麽要种地,破坏植被,让全国人民吃沙?」
他感觉很压抑。